香港掀起“一带一路”热
2016-02-24凌德
凌德
每年1月,本港行政长官会发表《施政报告》,就未来一年施政大方向提出建议。2016年1月13日上午11时,新一年度《施政报告》出炉。它专门花一个3000多字的章节讨论本港如何配合内地“一带一路”政策,“一带一路”这词在报告中出现40次。
梁振英在报告中宣布,成立由他亲自主持的“一带一路”督导委员会,负责制定本港参与“一带一路”的策略和政策。同时设立“一带一路”办公室,“负责推动研究工作,统筹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及贸发局、旅游发展局等机构,以及与中央部委、各省市政府、本港的业界、专业团体和民间团体联络”。
综观整份《施政报告》,几乎在各方面均提及如何配合“一带一路”。如建议向奖学基金注资10亿港元,增加特定地区奖学金名额,鼓励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来港升学,促进本港与沿线民众的交往。现时本港民政事务局辖下多个交流计划,包括与“青年事务委员会”合办的“国际青年交流计划”及“暑期交流计划”等。《施政报告》指出,为配合“一带一路”策略,港府将探讨把这些计划拓展至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报告中还提及,本港地铁公司决定成立学院培训铁路人才,配合“一带一路”策略。港府将拨款2亿港元,以支持本港的专业服务业业界跟沿线国家及其他境外地区的交流、推广、合作。
政界人物热衷于“一带一路”
梁振英在随后的记者会上解释,《施政报告》有关“一带一路”的着墨较多,是因为“一带一路”乃中央政府提出的重要和长期倡议,如果本港能用好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优势,将可以为本港发展提供相当大动力。梁振英否认力推“一带一路”是要讨好中央,强调不止内地城市,连外国城市也重视“一带一路”,如邻近的新加坡正在做相关工作。“我理解市民未必明白‘一带一路,但作为特首,若我不为港提出主张、制定策略,不但中央会责怪我,港700万人及大大小小的企业也会责怪我。”梁振英辩护说。
本港政界人士普遍相信,“一带一路”是中国未来重要发展战略,梁振英在任内最后一份完整的施政报告中力推“一带一路”,是要为连任铺路。事实上,过去一年里特区政府高层争先恐后表态支持“一带一路”,尤其是被视为有意问鼎下届特首的几个高官。
财政司长曾俊华,是最早撰文推许“一带一路”的港府官员。他2015年出席北京举行的亚投行签约仪式时,有幸与习近平握手,未几又获得新华社专访有关“一带一路”对本港的机遇,政治行情突然飙升。
新民党主席、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被视为下届特首的可能人选,她从不否认有意角逐下届行政长官。由她牵头成立的“海上丝绸之路协会”在2015年底宣布正式成立,她指出这协会的目标是配合内地“一带一路”策略,利用本港作为内地与海外的连结点,促进国家与其他地区的商贸、文化交流,为本港寻找新发展机遇。叶刘淑仪认为本港可凭产业优势、人文优势,在“一带一路”上发挥更积极作用。协会成立不久,叶刘淑仪已与本港多个团体及行业代表会面讨论“一带一路”,计划在未来举办一系列研讨会、青年实习计划、考察等活动。
本港《东方日报》时政专栏作家王俞分析,“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共中央领导人视为迈向“中国梦”的主干道,亦是本港有心人进军“特首梦”的叩门砖。梁振英亲自高举港府督导委员会的帅旗,客观上削弱了曾俊华的表演能量,间接左右了2017年的特首选举。
社会多方支持“一带一路”
《施政报告》中的“一带一路”内容在本港社会引起巨大回响。五大商会先后发表声明,不约而同称赞本港配合“一带一路”策略,不但可令本港担当新形势下内地与世界经济互联互动的“超级联系人”,更能发挥固有优势成为支持“一带一路”项目的“全能枢纽”。
来自金融界的立法会议员、恒丰证券集团董事长张华峰,接受《凤凰周刊》记者访问时表示,近年国家在金融开放的过程中都是以本港作为起点,如1990年代红筹国企开始在港上市,其后让人民币在港兑换、在港发行人民币国债、沪港通开通后放开每日人民币兑换限制等等,以至本港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都是借助本港这个“中国对外门户”去进行。
张华峰认为,本港作为成熟、稳定、可靠的国际金融中心,内地企业融资和集资平台的角色,仍然起着关键作用。参与未来“一带一路”建设中,本港绝对有能力担当“一带一路”集资和融资中心的重位。
“本港既是国家唯一全面对外开放的城市,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资金自由流动,我相信这个优势在‘一带一路中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即吸引全球投资者前来本港寻找投资‘一带一路的机会。”张华峰预测。
张华峰建议,本港政府可积极争取亚投行在本港设立区域总部,令“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重要金融机构都在本港设立办事处,从而吸引跨国企业进驻,利用本港的集资平台进行投资、融资、上巿及发债等。
本港时事评论员、全国港澳研究会成员朱家健接受《凤凰周刊》记者访问时认为,本港可利用“一带一路”机遇,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地区的知识产权管理中心。他进一步阐释,本港每年均有数百个行业展览会,包括著名的珠宝展、玩具文具展、印刷包装展、家具精品展,凝聚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厂家和买家,成为区域主要贸易平台之一。“过去数十年的营办展览会经验绝对是本港发展成为知识产权管理中心的优越条件。”
朱家健分析,产权持有人都希望在与潜在贸易伙伴合作前就使知识产权的权益受到充分保护,厂商、买手和授权代理在拓展”一带一路”周边国家海外业务的同时,可以借本港展销会的贸易平台实践知识产权管理。如参展商须在展览前就其产品、技术、服务取得专利或版权,展览平台可联合拟设立的知识产权管理中心之官方合营机构,建立一套具有信誉保证的商标认证新制度,给予贸易双方更有保障的选择。
在争议中稳健前行
近年陆港两地矛盾不断,本港一些本土派政治人物对“一带一路”前景持审慎态度,认为须有待更多具体政策推行后才可做论。
来自泛民阵营的会计界立法会议员梁继昌,表示本港多年来都是面向全球的国际城市,政府多年来亦以“亚洲国际都会”作为宣传口号,“这次《施政报告》最令人忧心的,是梁振英把原属港人自主的对外经济事务都划入‘一带一路框架中讨论,这是否代表本港要把经济事务的自主权拱手相让,日后只能配合国家的大政策?”
梁继昌搬出《基本法》第151条来强调,本港在国际上有发展经贸关系、签订和履行有关协议的自主权利,同时本港的社会、文化和价值的独特性令本港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中央政府提出的政策方针,如果单以“配合国家发展”来响应中央政府在国际事务上的布局,那么本港跟内地城市有何分别呢?
香港大学的民意调查显示,今年《施政报告》评分只有41.1分,较去年下跌8.4分,19%受访者表示满意,不满者却占39%。分析指出,这份《施政报告》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只顾“一带一路”,无视本港迫切的问题及情况。
不少人慨叹,平情而论,“一带一路”是有内容的,如果抓得好、抓得准,将大有发挥。可惜现今陆港矛盾不小,本港能否在这个大战略中分一杯羹实在令人怀疑。本港著名国际时事记者张翠容说:“在香港,大家对此的讨论呈现两极化,不是全情力捧便是尽情践踏。凡事简单化,按一己情绪和意识形态来评价,自然会流于‘叫喧状态,令本港充满噪音。”
本港时事评论员宋立功认为,今年的《施政报告》硬销“一带一路”而在社会上引起一点争议,是可预期的事。虽然“一带一路”为本港提供各种机遇,但要真正进入成熟期,没有5至7年时间难望产生绩效。“本港跟不少国家没有高层联系,要在外交部及商务部等中央部门的大力协助,以及港商的积极配合下,才能取得突破。所以政府必须为市民补课,提供更多信息,举办更多说明会及公听会,让大众增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