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研究
2016-02-24李金勇李亚如
李金勇,李亚如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研究
李金勇,李亚如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实现现代化,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辩证统一于实现现代化的全过程之中。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分析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深刻内涵,认清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实现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对理解实现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人的现代化;社会现代化;辩证关系
现代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相统一的范畴,实质上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有机统一的双向互动过程。
1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
通过对国内学者现有的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人的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主要存在如下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人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体的现代化,既包括人的物质生活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又包括人的素质、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现代化[1]。“是适应现代实践发展需要的人的主体能力的现代化[2]。”第二种观点认为,人的现代化指的是人的观念意识和思维方式跟上甚至超越现代步伐,行为方式符合现代要求,人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充分提高[3]。第三种观点认为,人的现代化就是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的状况与过程[4]。
在探讨社会现代化内涵方面,已有的理论成果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如有人认为,“社会现代化从一般意义来讲,是指社会全面变革旧有系统,发展现代文明的过程[5]。”有学者从哲学的角度指出:“社会现代化是指社会形态每一层次、每个要素的现代化,包括经济的现代化、政治的现代化、科技教育文化的现代化[6]。”尽管研究者们在探讨现代化的内涵时未达成一致,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变迁的过程,是社会各个子系统全面发展的、动态化的过程。
2实现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是一个任重而紧迫的过程
现代化是中国人民长期不懈的追求,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在读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完整地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思想,他说:“除了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以外,还要加上国防现代化。”“四个现代化”其实质是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如果我们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来看,现代化是以时间为存在形式的社会有机体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继毛泽东之后,邓小平为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化的内涵。
党的几代领导人对中国现代化的探索思想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又使我们明白现代化建设是一个任重而紧迫的过程。
3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实现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推进人的现代化
人是社会的主体,现代化的人创造现代化的社会,现代化的社会也必然推进人的现代化,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离。一般意义而言,社会现代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时间概念,是指社会各领域的现代化,包括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科技教育现代化、社会结构现代化等方面,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
3.2优先发展教育,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社会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是决定一个人现代化的首要因素,现代化的人的道德素养、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都要通过教育来培养,现代化的社会生产需要懂得现代化的技术人员来操作。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说:“单靠资本投资的增长是无法达到最大的增长潜能的,良好的工作态度、集体协作、对公司的效忠、和谐的劳资关系,都是必要的条件,能够使生产力不断增加的是操作机器的工人”。正是由于新加坡对教育的重视,才使新加坡在20世纪80年代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当今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3.3注重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发展不平衡性
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由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该过程不可能同步进行,必然表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人的现代化可能先行于社会的现代化。如人们通过接受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技术,在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率先实现现代化,而经济发展水平、民主政治、社会结构等方面,可能没有达到社会现代化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现代化的诸要素已基本具备,但是人们的道德素养、人文精神、技能水平还未能完全适应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绝对的,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那么如何处理好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就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处理好各种利益分配、人与社会、人与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关系,在重视社会现代化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现代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邹永图.论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辩证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0(1):2-3.
[2]柯卫.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统一性[J].社会科学家,2007(1):9.
[3]李锦顺.试论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1(6):70-71.
[4]郑永廷.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2.
[5]王琳.论社会现代化中人的现代化[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8(3):34.
[6]陆学艺.社会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6:421.
作者简介:李金勇,男,汉族,西安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主任。 李亚如(1991-),女,汉,河南新郑人,硕士,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4-02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