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升《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实效性探讨
2016-02-23许郁兰
许郁兰
摘要:对中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中职院校的学生需要在职业道德上与法律上具有更高的认知,因此,中职院校需要切实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教学水平,同时也为中职院校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职业道德;法律;课程;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8-0201-02
一、引言
《职业道德与法律》作为中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课程,对于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以及职业道德心理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与《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课程的开展有重要的联系,然而,当前我国中职院校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所取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极大地影响了德育工作开展的效果,因此研究和探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实效性的提升对策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特点
1.时代性。在党中央政府和国家的要求下,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样,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是必要的,需要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对中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开展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为教学工作的重点,针对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道德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能够有效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职业道德与法律》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特点,符合当前学生的思想发展特点。
2.科学性。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对于人们的行为道德具有很好的指引作用,而法律又能很好地规范人们的行为。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职院校的学生走上社会岗位后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因此,《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具有科学性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课程的开展是具有层次的。《职业道德与法律》首先是对一般的道德进行讲解,其次再引申到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法律方面首先阐述了基本的法律知识,然后再联系到在职业岗位中以及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法律。教学课程的开展是层层递进的,符合中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认知特点。第二,课程的开展将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联系在一起,符合中职院校的育人要求,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能够使中职院校的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3.通俗性。《职业道德与法律》在教学模式上并不是纯理论的教学方式,而是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变化。例如,在课程开展刚开始会有一段的提示性阅读材料,并且有一定的课外资料链接,同时还融入了真实的案例展示,并让学生自由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课程学习通俗简单,符合学生的认知观点,课程内容又具有一定的深度,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增强课程的教育效果。
4.逻辑性。《职业道德与法律》的逻辑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整个《职业道德与法律》由两个部分组成。职业道德这一部分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职业道德的介绍、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和怎样培养职业道德。法律这一部分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法律总述,职业中应当遵守的法律,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法律,如何进行维法。整个《职业道德与法律》体系明确,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开展也是具有逻辑顺序的。首先,通过阅读材料来引发学生的思考;随后进入真正的教学内容,由教师为学生进行讲解;接着进行课外资料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再次通过案例分析来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最后通过总结来巩固所学的内容。这样的课程开展模式既能突出重点教学内容的重点,同时又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法律意识,因此,整个课程开展模式是具有逻辑性的。
三、《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把自己置于一个较高的地位,而不愿意与学生互动交流,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学习效果较差。还有的教师教学水平不高,一味地抱守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枯燥无趣,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还有些教师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就存在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就不能以身作则,更不用谈教学效果有多好了。
2.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也存在着众多的因素会影响《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实效性。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中职院校的学生接触各种社会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中职院校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思想还不够成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增加了《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开展的难度。同时,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时,其本身的学习方法就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学生无法清楚地认知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薄弱点,因此在学习上则不能找到科学有效的方法,从而会经常走错路,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致使学生经过了努力却无法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会使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另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全按照教师的教学节奏去走,在学习上丧失主动权,而不愿意去自己积极思考探索。所学的知识点往往依靠死记硬背,而没能真正地消化理解,因此造成学习效果不理想。学生这些方面的因素或多或少地都影响了《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效果。
3.从学校的角度来看,缺乏有力的保障制度也是影响《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实效性的关键因素。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促使对中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作为保障一切工作顺利有序进行的前提,缺乏完善的制度将会促使《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开展无法获得有利的政策支持,从而影响了《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实效性。
四、提升《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实效性的对策
1.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的个人素质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身作则,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从而带动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条例。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会影响到《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积极的手段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讲课时,不能总是照搬课本,采用最古老的教学手段,需要结合社会发展,将当下流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进行教学,通常使用较多的就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手法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上课时教师还可以对所学课程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在案例中加以运用吸收。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课堂丰富化,设立小组让学生在团体为单位的比赛中发挥所学知识,既能调动课堂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效率一举两得。
2.拓展《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开展途径。教师可以将班会作为宣传讲解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的主要途径之一。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小的层面上来讲,有助于班级内部的和谐与稳定,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大的含义上来说,让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都能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一般由德育老师教授,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对课程进行学习,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然后教师做最后的总结。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课程有更深入的了解。除了课上,老师在课后也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与法律基本知识的教育,平时可以让学生多阅读有关书籍,阅读之后分享心得,各自讲出自己对这些文章的理解,遇到问题要及时解决。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不能一味地给学生讲解,还要开发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道德与法律素质。同时还可以带入问题举行演讲比赛,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从而严格要求自己。
3.完善教学制度。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律规范的时候可以结合有关制度,这对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制约作用。在教学评价方面,平时学校可以采取打分制度,有计划地对教学的课程和成果进行一个评分,这也是一个检查的手段之一。通过有效的评价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达到教学反馈的效果。同时学校也要合理地对待这些问题,如果学校或者教师有做的不对、不全面的地方,学生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提出意见,方便学校和教师做进一步的调整,这样不仅是对学校,对学生的教学也是有利的。同时学校还需要建立相关的培训机制,通过对教师培训来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让教师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及时补充更新教师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的教学效果也能达到另一个高度。
五、结语
如果想提高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课程,不仅要注重课程的内容,更要在教学方式下进行改进并丰富,只要学生与教师一起努力就一定可以将课程不断地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丽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案例教学模式探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09).
[2]李香梅.提升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成效的举措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