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偏瘫患者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2016-02-23唐秋发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缺损偏瘫

唐秋发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对偏瘫患者应用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8例偏瘫伴随抑郁症患者, 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科常规药物进行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 包括心理治疗、运动训练等。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抑郁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得到显著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偏瘫患者应用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能够提高神经功能、改善抑郁症状,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偏瘫;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神经功能缺损;抑郁症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215

偏瘫一般情况下指的是人体侧面肢体、面部肌肉以及舌头的运动功能发生障碍, 是临床中常见的由于急性脑血管疾病造成的疾病[1], 以脑卒中和脑外伤最为多见, 患者的生活质量极低,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有资料显示, 早期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改善症状, 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但是综合性康复训练, 并不是单纯的机械锻炼, 临床中有患者急于求成, 未按照科学的方法予以治疗, 导致关节和肌肉受损, 影响预后[2]。本文通过分组研究探讨偏瘫患者应用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的效果, 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来本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88例偏瘫伴随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采用随机数表法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4例。观察组男25例、女19例, 年龄43~74岁, 平均年龄(56.82±6.84)岁, 脑梗死28例、脑出血14例、脑外伤2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0例, 年龄42~76岁, 平均年龄(57.21±6.96)岁, 脑梗死29例、脑出血14例、脑外伤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神经内科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 主要方法有:①运动锻炼:通过临床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患者进行被动活动、坐位、站位、平衡以及步行锻炼, 每天至少进行1次运动, 时间保持45 min。同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在护理人员和家属的陪同下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中刷牙、进食、大小便及穿衣等功能锻炼, 实现自我控制;②心理治疗:患者偏瘫之后丧失正常的生活能力, 会出现情绪低落、绝望、抑郁等不良情绪, 本文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1次/d, 通过认知干预和支持疗法加强心理疏导, 应用心理暗示提高患者恢复的信心, 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3]。在心理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技巧, 对于抵触情绪非常大的患者尽量取得家属的配合, 共同对患者进行干预。多倾听患者的想法, 掌握提问和反馈的技巧, 以免触动患者产生反作用。

1.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以及治疗4周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 同时应用HAMD对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评价。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7.29±5.86)分, 通过4周的治疗之后为(5.81±2.39)分;对照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7.66±5.72)分, 治疗4周后为(8.31±4.26)分;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均得到显著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033和8.696, P<0.05);同时, 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06, P<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为(23.56±7.83)分, 治疗4周后, HAMD评分为(7.04±4.32)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分别为(24.03±7.54)分和(10.32±6.02)分。两组治疗前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的抑郁症状均得到较大改善,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254和9.426, P<0.05), 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36, P<0.05)。

3 讨论

脑卒中和脑出血是引发偏瘫的主要原因, 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4]。在偏瘫发生之后, 患者遭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打击, 由于担心不能康复产生负面情绪, 难以很好的配合治疗, 影响患者的康复。

在本研究中, 通过综合康复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在进行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 前者通过肌肉促进技术促进患者的脑功能重组, 发挥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而后者通过认知干预改变患者不正确的认识, 通过心理暗示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增强治疗依从性[5]。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缓解抑郁症状, 对比单纯应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积极开展综合神经康复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肢体、语言等功能的恢复, 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军涛, 于进洪, 赵现, 等.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模式临床效果观察.河北医药, 2011, 33(1):82-83.

[2] 刘朝锋.偏瘫患者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中国伤残医学, 2015(10):145-146.

[3] 梁勇.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12):2123.

[4] 郑春喜, 陈松芳.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中国现代医生, 2014(14):89-91.

[5] 陈强, 王小兵, 左红光, 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在脑外伤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35):87.

[收稿日期:2015-08-24]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缺损偏瘫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在脑梗塞伴肢体偏瘫患者护理中对ADL评分及生活质量的效果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预后的改善效果分析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血栓通粉针剂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漫画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