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100例

2016-02-23李芝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快速心律失常胺碘酮急诊

李芝明

【摘要】 目的 探析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 均予以胺碘酮进行治疗, 观察胺碘酮对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患者中, 以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恢复率最高(96.88%), 其次为室性早搏(94.87%), 这两种类型的疾病恢复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疾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治疗期间共1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胺碘酮对恢复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效果较为理想, 安全性较高, 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关键词】 胺碘酮;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急诊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135

冠心病并发症中, 快速心律失常属其中之一, 该并发症容易导致原发病进一步恶化, 进而使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1], 增加患者死亡风险, 纠正心律失常是治疗该疾病的关键点, 同时还不可忽视治疗的安全性。本院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 胺碘酮对抗颤具有较好的效果, 将之应用于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往往能收获比较满意的效果。抽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本院100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为胺碘酮的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及科学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选2014年10月~2015年6月本院100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 其中男67例, 女33例, 年龄最大77岁, 最小43岁, 平均年龄(63.1±5.6)岁;心律失常类型:39例室性早搏, 32例持续性房颤, 14例阵发性房颤, 7例单纯室性心动过速, 8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 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予以胺碘酮进行治疗, 初始剂量150 mg+生理盐水20 ml静脉滴注;持续10 min后, 将滴速调至1.0 mg/min, 6 h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作减量处理, 逐渐减至0.5 mg/min滴注至完毕。静脉滴注期间密切监测患者心电图、血压及血氧饱和度, 跟踪了解患者各项指标水平改变情况。如用药后患者的心律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则在15~30 min后, 再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胺碘酮2~3次, 150 mg/次, 但要切记, 24 h内胺碘酮的使用总量应≤2000 mg[2]。

1. 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至治疗后的整个过程中, 均需监测患者的心电图, 治疗后6 h观察患者心律控制情况, 观察阵发性房颤患者治疗后24 h窦性心律恢复情况。同时, 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经过治疗, 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心律无异, 在药物治疗24 h后无早搏现象, 或者早搏数<10次/h。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 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控制, 在药物治疗24 h后早搏现象偶尔出现。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无改善甚至加重, 在药物治疗24 h后早搏现象基本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各种心律失常类型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在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患者中, 以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恢复率最高, 96.88%(31/32), 其次为室性早搏, 94.87%(37/39), 这两种疾病的恢复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各种心律失常类型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室性早搏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4/39), 阵发性房颤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1/32), 持续性房颤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1/14), 单纯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7%(2/7),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0%(3/8),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00%(11/100)。

3 讨论

心脏通过舒张与收缩为人体全身组织提供血液, 这种动作应受到窦房结的作用而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窦房结会在既定的时间间隔产生一股弱电流来刺激心肌并使其收缩, 这种现象即所谓的心律, 而心律失常则是由于电流频率紊乱所致[3]。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化很大, 在饮食、运动方面都缺乏健康意识, 加之喝酒抽烟无节制, 易诱发冠心病, 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冠心病会严重影响到心脏功能, 而心律失常则为其重要临床表现之一。

胺碘酮是一种能有效抗心律失常的Ⅲ类药物[4], 其临床效果受到医学界的肯定, 本研究中通过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 在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患者中, 以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恢复率为最高(96.88%), 其次为室性早搏(94.87%), 这两种疾病的恢复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P<0.05);在治疗期间共1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由此进一步为胺碘酮的理想疗效提供数据支持, 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国龙.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100例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社区医师, 2014(27):9-10.

[2] 石红梅.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 28(6):745-747.

[3] 杨桦.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外医疗, 2015(3):110-111.

[4] 陈明清.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5(5):78-80.

[收稿日期:2015-09-07]

猜你喜欢

快速心律失常胺碘酮急诊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观察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衰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