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猴赛雷”看强势模因中的“动物属性”

2016-02-23卢丹晖

宿州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强势模因宿主

卢丹晖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系,福建漳州,363000

从“猴赛雷”看强势模因中的“动物属性”

卢丹晖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系,福建漳州,363000

为了辨析和运用流行语中含有动物名称的强势模因,从语言模因理论视角,以“猴赛雷”一词为引,探讨流行语中动物强势模因的生成要素和语用功能;通过对各类涉及动物名称词汇的多重意义、复制周期与传播方式的对比分析,从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宿主的主观联想和媒体发酵三方面论证动物新词的强势模因的生成要素,提出动物强势模因的运用能凸显人与动物共同依存的自然属性,体现民族价值取向的心理属性及反映生活热点新闻的社会属性等语用功能。将动物文化的研究融入语言模因的新范畴,丰富语言的表达,提高文化的传播效果,为读者解读和辨析动物强势模因提供理论依据,以拓展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

猴赛雷;模因论;强势模因;语用功能

2016年是中国农历猴年,于是网络上“猴赛雷”一词火了。事件的起因是2009年10月一个网名“猴赛雷”的中国女孩在网上发帖列出“征男友”的苛刻标准并大秀“大尺度”的个人照,引发众多网友的反感和“拍砖”。而2016年1月央视公布猴年春晚的吉祥物“康康”,由国家一级美术师韩美林设计的“猴”形象,因两个鼓鼓的猴腮帮引发网友的议论,被吐槽为“猴腮雷”[1]。两个事件的叠加使“猴赛雷”成为2016年脍炙人口的热词。广东话“好犀利”的谐音就是“猴赛雷”,意为“好棒、好厉害”。因此,“祝你猴运连连猴赛雷”,“猴年吉祥猴赛雷”等各种新年祝福语不绝于耳,更引申出“猴幸福”“猴开心”“猴想你”“猴爱你”等词,让这个猴年充满“猴味”。这些“猴味词”正是人们社会生活中流行语的语言模因(Meme),在网络媒体上经过使用者(宿主)的不断模仿、复制及变异传播而形成的媒体新语。

1 模因理论阐述

模因论是以生物进化论来诠释语言的进化发展的新理论。Richard Dawkins于1976年首次提出“Meme”(模因)的概念,他认为文化中存在与基因相似的复制因子,通过模仿和自我复制达到文化传递的效果[2]。模因的本质是“模仿”,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就可以称为模因[3]。文化与语言形影相附,文化的传播不可缺少语言载体,而语言模因以语言作为传播媒介,带着模因宿主的意图,借助语言结构,以重复或类推的方式不断地传播[4]。按照语言模因的活跃程度,可分为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5]。在语言交际中受众面广,复制率高,经久不衰,影响深远的语言模因即为强势模因;弱势模因短期活跃却转瞬即逝,逐渐被遗忘、被淘汰。随着宿主语用意向的转移和社会时势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强势模因弱化甚至消失,而有的弱势模因却在语言模因进化中会逐渐变得强势,这种强弱势转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消规律[6]。

2003年,何自然引入模因论,翻译“Meme”为“模因”,并以模因分析语言现象[7]。十年间国内“模因”研究如火如荼,以“模因”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相关文献高达9204篇,众多学者在深入探讨模因与翻译、广告、影视、旅游和教学等方面的关联性和影响性。而关于流行语中含有动物名称的模因生成要素与传播方式的研究却未见。为此,本文以“猴赛雷”一词为引子,从语言模因的角度探求强势模因中的“动物属性”,通过实例探求含有动物名称词汇的强势模因(以下简称“动物强势模因”)的生成要素和传播方式,归纳这类模因的语用功能,为读者辨析和运用动物流行语模因提供理论依据。

2 动物词汇中的强势模因

有关动物的词汇在人类语言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动物意象、动物习语、动物故事、动物商标、动物广告以及以动物为主题的影视作品等都是中西语言和文化的精华和亮点,反映和验证人与动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共依共存的亲密关系。在当今网络盛行的背景下,动物词汇作为独特的语言模因资源,为人们在流行语的模仿复制与传播使用赋予了丰富而又新颖的内涵。

2.1 模因的复制周期

Heylighen认为模因复制周期要经历四个阶段:同化(assimilaion)、记忆(retention)、表达(expression)和传播(transmission)[7]。在与动物的相处过程中,人类了解动物的形象特征和生活习惯。动物词汇具有模因的信息元表征,能在不同语境形成联想意义。当宿主关注和理解这类模因,将其融入自身的认知系统,便是同化过程。模因复制的机率取决于它在大脑中记忆时间的长短。宿主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进行复制模仿,以语言或文本形式表达,并通过各类载体将模因传递给新宿主。当新宿主受复制的信息感染,在接受和传播的过程中,开发更多的潜在宿主,便加速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进程。Darkwins提出强势模因的基本衡量准则是长寿性(longevity)、多产性(fecundity)和复制忠实性(copying-fidelity)[8]。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各类模因此消彼长,有的成为强势语言模因,在传播中发挥语用功能,引发文化效应,达到主体期待发挥的语用功能。有的成为弱势语言模因,逐渐被人们淡忘而消失。

2.2 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

从模因论的角度观察,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基因型的“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和表现型的“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两种形式[9]。

2.2.1 基因型

基因型语言模因是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以不同的形式传达相同的内容。如汉语和英语中有关动物的名言、警句、公示语和广告语等原文被直接引用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修辞效果,体现信息的传递。“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李商隐的《无题》,表达对爱情的忠贞,现在常被引用形容教师的奉献精神。钱钟书《围城》中的名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已成为各类房子、车子、电子产品、游戏软件和商场超市的广告语。汉语和英语里都有相同的谚语“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意为“勤能补拙”,常用来劝诫人们勤奋学习和工作。“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物以类聚),常被引用为交友的准则和技巧。这些名言名句的引用就是基因型动物强势模因的直接引用,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

基因型模因也可以异形同义的方式传递。模因在模仿复制过程中,发生模因变异,改变原模因的形式结构,但传递的模因内容不变,如对凶悍女性的称呼有“母老虎”“河东狮”“母大虫”等。老虎、狮子和大虫形态特征各异,但有共同的特点——凶猛。这些动物信息为人们所熟悉,在人的大脑中存储,通过模仿复制传递给他人,成为口口相传的“悍妇代名词”。英语“as stupid as ass”“as silly as goose”“silly donkey”中“ass”(驴)“goose”(鹅)“donkey”(驴)都是用来指代“愚蠢的人”;又如“Chicken”(鸡)“mouse”(鼠)“sheep”(羊)也常用来称呼“胆小的人”。

2.2.2 表现型

表现型模因是在保持模因结构不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语境传递不同的意义,可分为谐音复制和结构复制两种模因变体[9]。

(1)谐音复制。汉语文化中,猴(Monkey)象征着聪慧、活泼。以猴为主题的名言警句、小说、戏剧、影视作品不计其数。《西游记》中刻画的孙悟空机智勇敢,本领高强,嫉恶如仇,将猴文化推到巅峰。猴年的“猴赛雷”着实让猴文化又火了一把。以“猴赛雷”为模因版本,被大众谐音复制出了结构相似的“猴开心(好开心)”“猴幸福(好幸福)”“猴健康(好健康)”“猴有财(好有财)”等猴年祝福语。每个词都含“猴”字,却已无“猴”义。同样的,“鼠”与“属”“数”字谐音,因此鼠年你可能会收到这样的祝福:“鼠年到,祝你拥有鼠不清的好运,鼠不完的钞票,鼠不尽的喜悦,得到鼠于你的幸福。”从以上例子可见,谐音复制动物强势语言模因虽保持原有的结构,却改变了原有的内涵。

(2)结构复制。模因的结构不变,不同的词语与之组合,传递新的含义,达到同构异义的效果。当“虫(worm)”成为独立的词模,暗喻为“一类人”时,不断被模仿和复制,出现多种模因变体。如“网虫”“影虫”“咖虫”“学虫”“旅虫”“书虫”……传递不同的含义来诠释“沉溺于某种事物的一类人”。此“虫”非彼“虫”,实为隐喻“人”。

在拥有几千年耕种历史的中国,牛是农民生产劳动的帮手和工具。牛在中国人的心理寓意是勤勤恳恳,吃苦耐劳。而在多地的方言中,“黄牛”是指“通过抢购倒卖大量车票而获利的票贩子”。在网络和交通急速发展的时代,“黄牛”一词作为“票贩子”之意义为大众注意,成为独立模因,经过宿主的复制传递,添加后缀衍生出“黄牛党”“黄牛票”“黄牛价”等词,也有“前缀+模因”的结构,如“倒卡黄牛”“苹果黄牛”“商场黄牛”及“返券黄牛”等衍生词语。

表现型的模因,并不限于词组的复制,也可以是句型结构的复制。与汉语猴文化不同,英语国家的寓意是淘气、捣乱、模仿,在谚语俗语中常作为贬义词,如“Monkey business (非法活动)”“Monkey's years(猴年马月)”“Monkey's Uncle(惊讶)”。而“Monkey see, monkey do”(东施效颦)被结构复制为“Children see, children do”(言传身教)。又如“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这句英文谚语,深入人心,常用来表达:“喜欢一个人,就要包容她的一切。”这句被结构复制为多种句型,“Love me, love my cat”;“Love me,love my book”和“Love me, love my clothes”等句子。2001年王晶导演一部爱情喜剧片《有情饮水饱》,就是借鉴和模仿这句谚语将影片名翻译为英文“Love me, love my money”获得极高的评价和票房。

3 含有动物名称的强势模因的生成要素

3.1 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

数量繁多的动物词汇是模因生成的语言基础。动物词汇具有指称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能客观体现动物的意象[7]。例如,“熊猫”(panda)一词的基本意义就是指“体肥胖,似熊而较小。眼圈、耳朵、四肢和肩部黑色,馀皆白色。生活于高山竹丛中,喜食竹类植物,善爬树。产于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动物词汇的内涵意义(connotation)蕴含人的主观情感,赋予动物的象征意义,是人类产生联想的源泉。因为熊猫数量稀少,性情温顺、憨厚,是中国的国宝,象征着“珍贵”“友好”“可爱”。动物的文化意义(cultural meaning)是在社会和语言的发展中,由动物词汇的象征义引发的联想而赋予动物的引申义。“熊猫”一词在社会发展中被引申为“熊猫眼(黑眼圈)、熊猫血(Rh阴性血)、熊猫简历(稀有人才)和熊猫药(珍贵的药物)”等。

因此,动物词汇是具有潜在效应的模因,可作为模因潜势的元表征信息,通过语境引发宿主的联想来形成信息表征,被不断复制传播成为模因,甚至是强势模因。同类动物词汇的语言模因有不同的元表征信息,在不同的语境下引发不同的联想。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也赋予相同动物不同的隐喻寓意,体现不同的语用表征。在汉语文化中“马”象征着力量,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马”也象征着速度,如“万马奔腾”;“马”还象征吉祥如意,如“龙马精神”。而在英语中有“hold one's horses”(耐心),“work like a horse”(辛苦工作),“dark horse”(出乎意料)。

3.2 宿主的主观联想

宿主的主观联想是动物强势模因生成的内在动力。宿主感知到各类语言模因信息是在特定的语境条件下,受语用心理的驱动引发主观联想,从认知系统中有意识地选择和确定模因进行复制和传播。当异类动物词的元表征语言信息或同类动物的多种元表征信息进入人脑的认知系统时,基因宿主根据语境发挥主观联想,选择和确定潜在的模因进行复制。新的动物信息表征被传递到新宿主,被新宿主接受、认同和记忆,在语言交际中又被传递,不断推进动物语言模因横向传播。

假如宿主的大脑记忆系统存储着“马”的多种文化象征意义(图1),当宿主想要表达“这次比赛出乎意料获得冠军的歌手”,他可以选择以“dark horse”一词为例翻译为“黑马”作为语言模因,复制出“黑马歌手”传递给新宿主。当“黑马”一词为大众所熟悉,成为强势语言模因后,便衍生出新词“黑马股票”“黑马冠军”“黑马选手”和“黑马画家”等来形容“意想不到的人或事物取得惊人的成就”。

图1 马的象征意义

3.3 媒介发酵

媒介发酵是模因生成的外在因素。语言模因的生成复制和传播离不开媒介的推动力。电影、电视、报刊、杂志、微信、微博等多元的模因载体是人们感知和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动物强势模因通过各类媒体的传播,激发宿主建立认知模式,不断提高语言基因的曝光率和知晓率,继而在媒介的大众传播中循环复制、类推,进而推陈出新,最终成为强势语言基因。“蚁族”一词,源自于热播的电视剧《蚁族》。“蚁族”不再指蚂蚁这一类动物,而是隐喻“80后大学生毕业生工作难找,收入低,大部分只能像蚂蚁一样蜗居在租住的地下室或房子,就业和生活条件极为严峻”,各类媒体的播报和微博微信中的吐槽、评论使“蚁族”成为强势模因,引发毕业生一族的情感共鸣,不断复制传播生成出各类“蚁族复合词”——北京蚁族、上海蚁族、广州蚁族和深圳蚁族等,也有蚁族住房、蚁族经济、蚁族消费等网络热词,引发社会的同情和关注。

4 动物词汇中强势模因的语用功能

4.1 凸显人与动物共同依存的自然属性

人与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相互依存。种类繁多的动物,或是人类同生共长亲密无间的伙伴,或是人类厌恶恐惧避而远之的宿敌,或是人类和平相处互不干涉的邻居。人们以动物形象为载体,运用隐喻修辞衍生出众多寓意深刻的动物文化,映射人们的认知方式、态度情感和审美取向。而动物文化模因的出现,给人类语言和文化传递注入了新活力。动物强势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拓展了动物文化的深度和广度,缩小中西文化的差异,提升语言交际的时尚型和创新性。

4.2 体现民族价值取向的心理属性

动物强势模因的运用可体现民族的心理特征。中西文化中“蝴蝶”(butterfly)一词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相去甚远。在中国象征爱情的蝴蝶“飞”到英语国家却成“交际花”。动物强势模因的运用也可反映个人的人文素质、道德修养和生活态度。“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恐龙与青蛙”的流行语凸显宿主对美丑的判断力。明明是“猫”“狗”和“老鼠”,非得赶时髦分别称它们为“喵星人”“汪星人”“吱星人”,这反映出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态度。“祝你鸡年,事业生鸡勃勃,生活充满鸡情”,则蕴含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

4.3 反映生活热点新闻的社会属性

动物强势模因的复制传播可揭露社会不良现象,引发公众的关注、愤慨和谴责;也可展示社会的新风尚,传递正能量,受到公众的青睐和宣扬。“躲猫猫”是小孩常玩的一种简单游戏,而它却在2009年成为热点新闻。事情起源于云南省一名在押犯人李乔明死于狱中,案件的通报结果竟然是与狱友“躲猫猫”撞墙身亡。这一新闻立即引发网友的质疑和愤慨,要求彻查案件,最终司法机构重新调查,还原事件的真相。“躲猫猫”一词在成为流行语后,以“躲猫猫”为语言模因,不断复制涌现出“政府躲猫猫”“医院躲猫猫”“学校躲猫猫”等新闻词汇。2010年“躲猫猫”一词被收录进新版《英汉大词典》,英译为“hide-and-seek”。

5 结 语

综上所述,脍炙人口的流行语因其简约时尚、富有新意而受到人们的热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从语言模因论上看,动物强势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过程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为流行语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宿主的主观联想和媒介发酵是触发动物强势模因生成的重要因素。动物强势语言模因的生成和传播反映人与动物的相互依属,体现宿主认知模式和心理意向,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当然这类语言形式如果运用不当也会对社会造成负面的影响,产生交流的误区。因此,要客观看待动物文化模因的作用和影响,去伪存真,删除低俗粗鲁的语言文化部分,保留文化的亮点,提高语言交际的成效。语言文化发展也需要更多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动物强势模因的研究是语言模因与动物文化的结合,因此,本文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语用价值和指导作用。但对于语言中的动物强势模因产生的时间制约以及动物强势模因转变为弱势模因消失的因素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

[1]猴赛雷[EB/OL].[2016-03-11].http://baike.baidu.com/item/猴赛雷/1434783

[2]Darkwins 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144

[3]Blackmore Susan.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66

[4]何自然.流行语流行的模因论解读[J].山东外语教学,2014,32(2):9-13

[5]丁娟,周丽颖.浅析儿童商品品牌名称的强势模因策略[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5,33(6):85-87

[6]黄跃进.复制抑或传播:语言模因的认知机制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 :115-118

[7]Heylighen Francis.Self-organisation, Emergence and the Architecture of Complexity in Proceeding of the 1st European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M].Paris: Association franaise des sciencesettechnologies del'information et dessystems,1989:23-32

[8]Dawkins R.The Extended Phenotyp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12

[9]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11):54-64

[10]张静.从词汇意义角度对比汉英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J].考试周刊,2010(50):38-39

(责任编辑:刘小阳)

10.3969/j.issn.1673-2006.2016.08.016

2016-05-20

卢丹晖(1980-),女,福建漳州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翻译和应用语言学。

H136.4

A

1673-2006(2016)08-0061-04

猜你喜欢

强势模因宿主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江冬秀 贤惠也可以很强势
龟鳖类不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内强外弱共撑美元指数延续强势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机器人强势来袭
表现为扁平苔藓样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一例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