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2016-02-23吴英博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饵料水域水产

吴英博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渔苇管理所,天津 300270)



浅谈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吴英博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渔苇管理所,天津 300270)

水产养殖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水产养殖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水产养殖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治理,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和谐。现简单分析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及造成影响的原因,并探讨了相关的防治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影响;防治对策

我国的水产养殖行业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水产养殖的发展有效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人们对于食品保健的追求,使得高蛋白质的水产品获得广阔的销售市场,进而促进了水产养殖的高密度、集约化发展。由于盲目扩大规模以及饵料、药物等过量投入,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造成一系列的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环境的生态平衡。为获得长久的发展效益,水产养殖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积极采取有效对策,加强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1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残饵、排泄物和分泌物

人工投饵是水产养殖的重要内容,为鱼、虾等生物提供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但是饵料的投放量往往难以得到合理控制,造成一部分饵料不能被食用,此外还有各种生物所排放的粪便和分泌物,严重影响水域环境。饵料、排泄物、分泌物等在水中会分解出有机质和营养盐,会对水域环境的营养水平造成不良影响[1]。有机物的分解还会耗费水中大量的氧气,不利于鱼虾等水生物的生长,同时产生的氨分子以及亚硝酸盐会破坏生物的免疫力,甚至引起鱼类中毒。

1.2 农药、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农药、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等化学物质成为防止病害、清除敌害的重要物质,但是这些化学物质的长期使用会对水产养殖周边的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农药和抗生素在杀害病原生物的同时,也会抑制有益生物的生长,不利于水体环境的生态平衡。水产品中如果残留过量的农药、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等,还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此外,水生物经过代谢将这些化学药品的分解物排除体外,还会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不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水产养殖对环境影响的原因分析

2.1 养殖模式不科学

目前,很多水产养殖单位或个人为了提高产量,没有采用健康养殖模式,盲目的扩大养殖规模,使得水产养殖的投饲量和换水量普遍提高,而饵料、排泄物等会污染养殖水域,经过换水,养殖水域的营养化水被排放到外界环境,使得更多的水体受到污染。同时,很多水厂养殖场在选择鱼苗时存在盲目性,没有对鱼类品种进行严格的挑选,使得一些退化品种投入养殖,后期还要不断增添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不仅增加成本,还会使得这些化学物质污染水体环境[2]。此外,微生物技术是修复水体环境的重要措施,但是很多水产养殖单位或个人为了节约成本,并没有进行实际的应用,使得水体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

2.2 规划不合理

水产养殖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养殖规划缺乏合理性,对水库、湖泊网箱的养殖布局不科学,使得养殖密度超出了环境负荷,从而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由于规划不合理,一些大型水库、湖泊受到污染,水质不达标,甚至出现死鱼问题,对当地的居民和环境造成威胁[2]。一些水产养殖户素质偏低,对水产的养殖知识掌握不全面,过度开采地下水建设工厂化养鱼池,严重浪费水资源,并且在鱼虾等发生病害时不能够及时的察觉和处理,使得水体污染问题加重,不利于水厂养殖的发展。

3 水产养殖对环境影响的防治对策

3.1 优化养殖模式

健康的养殖模式是水产养殖发展的重要保障,水产养殖单位或个人要全面掌握养殖对象的生长规律、繁殖特点、生态习性等内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化的养殖。水产养殖要进行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对病原体的发生和繁衍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为养殖对象提供安全、高效的生长环境,从而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具体的养殖方法包括体药期养殖法、人工生态养殖法、自然养殖法等。此外,还可以采用混养模式,通过养殖生物间的代谢互补特性,将有害的代谢物进行生态消耗,例如虾、鱼、贝、藻的综合养殖,不仅可以减少对水域自身的污染,还有利于对周边环境的保护[3]。

3.2 合理规划养殖区域

水产养殖要对生物、水质、底质进行持续的动态监测和调查,根据养殖水域的营养化状况、影响因素以及变化趋势,进行养殖区域的合理规划。由于网围精养和网箱密集养殖会输入过量营养物质,使得水体难以负载,因此水产养殖要根据环境容量对不同水域的生产规模和使用功能进行科学的规划,避免水资源受到破坏。在对水体的负载能力进行确定时,要通过建立相关模型,分析养殖水体中的各种营养元素含量,例如氮、磷,从而进一步确定水体的养殖容量,从而合理的规划网围范围、网箱容量和密度等,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3.3 科学投饲饵料

水产养殖中的大部分废物来自过量投放的饵料以及水生物产生的代谢物,因此需要对饵料的营养配比和投喂方式进行科学的设计。首先,饵料要对各种营养元素进行科学配比,例如添加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减少氮的排泄,还要根据不同水生物的种类和生长周期添加不同的微量元素,保障各种水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进一步提升它们的抗病能力[3];其次,进行投喂时,要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减少水体中饵料的残留,同时全面监控饵料的摄入情况,并实时做出投入量的调整,提高饵料的利用率,有效避免水体有机污染现象发生。

3.4 减少药物使用量

水产养殖中要利用绿色药物,在防治鱼类病害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所谓的绿色药物是由环保科学、营养科学、渔业科学、卫生科学等综合研究出来的安全无害产品,避免了大量使用化学药品造成的环境污染。水产养殖中利用绿色药品,不仅有益水生物群体的生长和繁衍,还避免了水体污染、水产品污染对人体安全健康造成威胁。通过现代先进的生物制药科技,绿色药物可以有效防止和改善水产养殖生物的病害,避免化学药品的残留,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利于水产养殖效益的提升。

3.5 提高水产养殖人员素质

我国水产养殖人员素质偏低是制约水产养殖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活动对这些人员进行专业教育。第一,要提高水产养殖人员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政府部门可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法制宣传,让水产养殖人员充分掌握环保政策及法规[3];第二,增强水产养殖人员的专业技术,相关单位要加强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让水产养殖人员能够全面掌握水产养殖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其认识到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还要加强新技术的应用,例如肾功能无修复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或降解,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

4 结束语

水产养殖对水环境会造成一定的污染,特别是对缓流和静水体产生的污染较重。因此,相关部门要积极采取适当的方法和得力的对策来消除或减轻所引起的污染,保障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共赢。

[1] 黄乐群,黄博晓. 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北京农业,2012(06):149-150.

[2] 陈凡. 浅谈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生物技术世界,2014(05):10.

[3] 黄德.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分析[J].黑龙江水产,2016(04):11-13.

2016-09-14

吴英博(1973-),男,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水产养殖及湿地保护工作。

10.19369/j.cnki.2095-9737.2016.12.153

S81

B

2095-9737(2016)12-0164-02

猜你喜欢

饵料水域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香饵
香饵
加油!水产人!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进博会水域环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城市水域生态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