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措施

2016-02-23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免疫预防猪只流行病学

苏 景

(黑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



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措施

苏 景

(黑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

猪瘟也叫做“烂肠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由于感染猪瘟病毒而引起,主要特征是出现急性、败血性病症,实质器官发生出血、梗死和坏死,慢性病例还会出现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任何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猪只都能够感染该病,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对养猪业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应注意防控。

猪瘟;病原特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免疫预防;饲养管理

1 病原特点及流行病学

猪瘟病毒是引起该病的病原,其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是一种单股RNA病毒,病毒颗粒呈圆形,直径在38~44nm,核衣壳呈对称立体的二十面体,存在包膜。病毒只具有一个血清型,但毒力有所不同。猪只感染强毒型会引起急性猪瘟,具有高死亡率;感染中等毒力型会导致亚急性和慢性猪瘟;胎儿感染低毒力型,会导致亚临床猪瘟发生;感染无毒力型能够导致严重的病毒血症,且造成持续感染。病毒对某些消毒药比较敏感,如2%氢氧化钠、复合醛和氯制剂等,但具有较轻的抵抗高温、化学消毒剂、紫外线等的能力。

猪瘟病毒只会导致猪只出现发病,且任何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猪只都具有易感性。近几年,该病的流行形式已经从频繁、大面积流行转变成多地区、散发性流行,有时还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波浪形,特别是大部分表现出温和型猪瘟,具有较轻的症状,且死亡率降低,或者发生亚临床感染,导致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并产时间携带和传播病毒,这也是造成免疫预防该病效果较差及重复发生,甚至暴发的主要原因。

2 临床症状

急性型。由于强毒型毒株而导致,开始时只有少数猪只表现出临床症状,主要是弓背怕冷,精神沉郁,反应呆滞,食欲不振,接着停止采食。病猪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1℃,有时甚至能够超过42℃。伴发眼结膜炎,双眼存在大量的黏液或者脓性分泌物,严重时眼脸完全闭合,无法睁开。病猪通常在体温开始升高的同时发生便秘,然后变成下痢,部分还会出现呕吐。个别病猪会出现惊厥,往往在几小时或者几天内就发生死亡。开始时病猪会表现出衰竭症状,如行走摇晃等,接着后肢逐渐麻痹;体表皮肤初期发生充血,后期呈紫色或者发生出血,主要是在鼻端、耳根、腹下以及四肢内侧等出现发生病变。大部分感染经过10~20天发生死亡。

慢性型。病程通常能够持续1个月以上。病猪体温不稳定,时低时高,全身衰弱,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发生贫血,耳部皮肤存在陈旧性出血斑或者形成坏死痂块,且交替出现便秘和腹泻,往往排出混杂不同数量肠黏膜的粪便。

温和型。由于感染低毒力猪瘟毒株而导致,病猪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和病变,病情比较缓和,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通常是造成幼猪死亡,而成年猪往往能够耐过。这种低毒力毒株会经由易感猪传给后代,此时毒力有所增强,经过一段时间就能够导致易感猪出现典型猪瘟。

繁殖障碍型。病毒能够经由胎盘垂直传播导致胎儿发生感染,且母猪会发生繁殖障碍,妊娠母猪会发生流产,产木乃伊胎、弱仔、死胎等,且后代仔猪能够终生带毒。带毒猪只接种猪瘟疫苗后,无法产生中和性抗体应答,会产生免疫耐受性。胚胎阶段就感染病毒的猪只,可能在出生后的几个月一切正常,但是要受到应激因素的刺激就会引起减食,且会出现结膜炎、下痢、皮炎、运动失调。大部分病猪能够生存6个月左右,但最终还会发生死亡。

3 实验室诊断

在无菌条件下取病猪一小块病变组织,如脾脏和淋巴结等,通过冰冻切片切成薄片,置于室温下进行自然干燥,然后滴加数滴冷内酮,放在4℃低温下进行15min的固定,接着使用PBS液进行3次漂洗,再用纯净水冲洗干净,经过自然凉干后滴加几滴缓冲甘油,最后盖上盖玻片进行封闭,使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如果发现在脾脏、淋巴结等胞浆中存在黄绿色的闪烁荧光,就能够确认病料中存在猪瘟病毒。

4 防控措施

免疫预防。仔猪吮乳前以及25日龄左右可首次接种猪瘟单苗进行免疫预防,不需要接种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苗,在小型猪场可使用“三联苗”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加强免疫。对于容易发生猪瘟且比较严重的场、区,也可考虑接种猪瘟组织苗。注意确保每头猪只每次免疫接种至少在600RID以上,且大部分可选择在仔猪25日龄和65日龄分别进行1次免疫接种。另外,母猪可在配种前15天和断奶时分别进行1次免疫接种,尽可能避免在配种或者妊娠过程接种猪瘟疫苗。种公猪通常每年进行2次免疫。接种猪瘟疫苗时,要注意与接种其他疫苗间具有适当间隔时间,并防止抗生素产生不良干扰。

优化饲养管理。如果猪场经济条件较好,尽量选择饲喂品质优良、富含营养的饲料,促使机体自身免疫能力增强。猪群最好采取封闭式管理,防止引入外来病毒而造成感染,并及时对猪圈、各种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猪场最好坚持自繁自养,并采取全进全出制,对仔猪来源进行严格控制。尽可能减少或者防止从他场进行引种,如果必须从他处引进优良品种的猪只,则必须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并进行免疫检测,只有确认猪只健康、安全后才能够混群饲养。

2016-09-24

苏景(1977-),女,黑龙江肇东人,硕士,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的血清学检测,动物疫苗的免疫抗体监测工作。

10.19369/j.cnki.2095-9737.2016.12.106

S858.28

B

2095-9737(2016)12-0117-01

猜你喜欢

免疫预防猪只流行病学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鸡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药物治疗和免疫预防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区域流行病学调查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浅谈家禽养殖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