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文化背景下黔东南苗族乡贤文化发展的思考
2016-02-23唐荣
唐荣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贵阳 贵州 550081)
蚩尤文化背景下黔东南苗族乡贤文化发展的思考
唐荣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贵阳 贵州 550081)
黔东南苗族是苗族文化的活化石,蚩尤文化作为苗族的核心文化在黔东南的得到有序传承,苗族乡贤文化的特点在传承中也得到彰显,苗族乡贤文化在贵州后发赶超的发展过程中应得以继承和发扬。
蚩尤文化;乡贤文化;黔东南;苗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苗族是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等省份,人口约4万。在贵州的9个地州市中,又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最多,约占全省苗族的39.5%。在苗族聚居的黔东南,其核心价值——蚩尤文化得到良好的继承和发展,苗族乡贤文化得到彰显。
1 蚩尤文化在黔东南的有序传承
1.1 渊源
根据流传至今的歌谣、传说,黔东南苗族源于远古的“九黎”。“九黎”与黄帝部落发生战争,战败,逼迫南迁,数百年后又演化成强大的三苗部落。《国语·楚语》中说“及少皋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其后三苗复九黎之德。”尧舜禹时期,舜禹继续攻打三苗,部分三苗迫使南迁:自东海之滨、黄淮一带,向西南,沿湘粤边界的南岭山脉向西而行,到达湘西又西南而行,陆续分散迁徙到现今的榕江、剑河、台江一带,形成现在以苗族为主的集聚之地。至今黔东南苗族的一些古歌中这样咏唱:沿着水路迁徙,沿着陆路迁徙……亥淼居于阁举、堆索(似为松桃县地名)……《荆蛮、楚人与苗族》一书中也认为:苗族与三苗有直接的亲缘关系,苗族是三苗的后裔,而三苗是九黎之后裔。
1.2 传承
蚩尤虽远离黔东南的苗民,但蚩尤文化在这里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在黔东南的丹寨县,许多乡镇、村寨苗民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二个牛场天(丑日)都过“祭尤节”(相传这一天是黄帝击败蚩尤的日子,也是“尤公”安葬的日子)。“祭尤节”当天,苗民将准备好的9个土碗;9条鲤鱼;9张枸树叶等贡品分成均匀的9堆摆放在坛祀前,祭师念诵祭词,祭祀开始。此贡品的摆放要求与史书记载“九黎共有九个部落相吻合。另外,在黔东南等地流传的“鼓社祭”,实际上也是祭“蚩尤”后裔苗民的历代祖先。至今在黔东南苗寨村落间流传这样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叫蚩尤,他从小离家学艺,掌握100多种医治各种疑难杂症的草约,练就一身能呼风唤雨的本领。一次有个垂耳妖婆,与十八寨苗民产生纠葛,活捉了老幼苗民。蚩尤率领民众,奋不顾身解救了十八寨苗民。后来,妖婆之兄不服气,再次与苗寨发生战争,多次失败,仍不罢休。后来在雷王五子的帮助下打败了蚩尤。不得已八十一寨苗民放弃平原,渡过了黄河,开始长途跋涉,来到豺狼鬼怪多生的偏远山区。现今黔东南苗民吹芦笙、击鼓、板凳舞等仪式就有驱邪之意。从黔东南苗族的祭祀、歌舞活动中可以看出蚩尤是全体苗族团结纽带,也是苗族除恶扬善,战胜困难的精神食粮。另外,从黔东南苗族妇女的服饰(九黎裙,牛角形的头)中也可以看出蚩尤文化得到良好传承。
1.3 发扬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在黔东南苗族地区的深入落实,黔东南原生态蚩尤文化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也越来越严重。但蚩尤文化作为多元、神秘等差异性和活态的本土性在黔东南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发扬。2012中国·贵州·凯里苗族文化论坛大会,收集有关蚩尤的物件、文本。举办论坛助推了蚩尤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凯里市城西正在建“中华蚩尤文化园”,蚩尤塑像、蚩尤祭坛已经屹立园陵,相传此地为苗族祖先《打柱撑天》中所说的第七根金银玉柱地方。在各种鱼蚩尤有关的节庆中,黔东南各县、乡、村举行各种各样的“蚩尤文化杯”牛王、鸟王、鸡王争霸赛,“万人铜鼓芒筒芦笙舞”,吸引数万省内外、甚至世界游客前来观赏,为蚩尤文化的传播和发扬注入新的活力。
蚩尤文化作为苗族文化的核心价值,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已成为黔东南与中国其他省份、亚洲、欧美等国沟通、交流的一个平台。在新时期再次激活了对当下本土蚩尤文化认同、传承和发扬。
2 蚩尤文化背景下黔东南苗族乡贤文化的特点
乡贤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乡贤从音容形态到性格风尚,再到举止行为都带有浓厚的家乡地域的痕迹。在蚩尤文化盛行的黔东南,乡贤文化浓缩了蚩尤文化的众多因子,具有如下特点。
2.1 磨炼出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
黔东南苗族的迁徙过程都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现今黔东南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先民称“三苗”,居住黄河中下游。蚩尤战败后,“三苗”继续被舜禹攻打,部队溃不成军,“三苗”地域生产瘫痪,生活困苦,妻离子散,三苗的部分支系被迫逐渐南移至江淮,穿行在崇山峻岭间、豺狼虎豹出没之地,以后又渡江涉水迁往洞庭湖入湖南中部。秦汉之际,三苗的一部西迁,进入湘西、黔东南、铜仁、松桃等地。许多流传至今的苗歌、民谣写道:“我们的祖先苦难当,住地的地方平得象木板,到处一片水茫茫,由于战争和艰苦的生活所迫,才不断迁徙。”从黔东南苗族的迁徙路线以及流传至今的歌谣,可以看出黔东南苗族吃苦耐劳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2.2 具有“心忧天下”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华民族处在内忧外患、国难当头的时候,黔东南苗族革命英雄欧百川忍辱负重,舍身为国。1924年,已任黔军第一师团长的欧学海在听说贺龙的声名后,经人联系,于1926年毅然率全团到铜仁投奔贺龙,参加中国革命;在国共合作失败的情况下,欧百川毅然倾向共产党,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抗战爆发后,欧百川投身抗战第一线。为了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松欧百川出生地桃苗族自治县决定对欧百川故居进行修缮,并将其挂牌命名为爱国义教育基地。
2.3 具有“敢为人先”的创新求变意识咸丰初年,贵州东南部连年遭受自然灾害,而官府“提甲追征,狱为之满”。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张秀眉等人使用刻木和鸡毛、火炭传令苗族各寨,率众起义,杀死黄平州知州。
张秀眉创造性地第一次在黔东南区域设立将军等武官以及管理地方政务的文官,第一次建立一套较完善的政权机构;创造性地实行奖励垦荒、保护商业、组织集市贸易等政策措施,制定一系列维护穷苦人民权利的、有利于各族人民团结反清的法令和措施。张秀眉举行的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但他“敢为人先”的创新求变精神在《十八年反政》、《英雄张秀眉》的史诗中得到传颂。
3 基于蚩尤文化背景的黔东南乡贤文化资源发展思考
3.1 坚持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奋发图强,加快贵州发展
历史的经验表明,无论是黔东南苗族先民的长途迁徙,还是在生存交困时期张秀眉的反抗起义,黔东南苗族人的“霸蛮”精神在生存危亡之际,可以力挽苗族于狂澜之崛起,贵州在经济建设处于相对落后地位的今天,坚持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同样能够奋起直追,实现后发赶超。在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绩的时候,要警惕“精神倦怠的考验”。对于贵州人来说,本身就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特质,在新的历史时代更应该发扬光大,团结一心、相互提携、和衷共济,为实现贵州的大发展再创辉煌。
3.2 增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加快发展,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黔东南苗族先民在战败的情况下,四处迁徙,为了保种族的生存,黔东南苗族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目前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处在相对落后的态势,按照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要求,全省人民更应增强忧患意识,不断加快科技创新,齐心协力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3.3 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求变意识,守住两条底线,实现贵州后发赶超发展
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黔东南苗族等思想家的发展探索上,同时在艰苦奋斗思想指导下,贵州人更具敢为人先的实干精神。抗战时期的贵州经济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不仅要救亡图存,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都取得了创新突破,说明“敢为人先”是贵州人不拘一格、敢于独辟蹊径的精神特质。贵州提出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等奋斗目标,并喊出了“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的响亮口号,这些都是贵州人“敢为人先”精神的集中体现。
[1] 徐祖祥.三苗、荆蛮与瑶族来源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1,(1).
[3] 杜勇.蚩尤非东夷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4] 石朝江.苗族历史上的五次迁徙波[J].贵州民族研究,1995.(5).
[5] 唐春芳.试论苗族的原始居地[J].苗侗文坛,1995(1).
[6] 段宝林.蚩尤考[J].民族文学研究,1998.
I 236
A
1671-1602(2016)20-02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