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轮志书风俗篇的编纂问题新探
——以上海市部分志书为例

2016-02-23赵峰

广西地方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事象风尚志书

赵峰

(上海市青浦区史志办公室,上海青浦201799)

第二轮志书风俗篇的编纂问题新探
——以上海市部分志书为例

赵峰

(上海市青浦区史志办公室,上海青浦201799)

第二轮志书断限正处于改革开放逐步深化时期,风俗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需要全面、系统、科学记述。认为风俗类的篇目“定名风俗或风俗志比较妥当”。主张注意记述的全面性,门类设置齐全,涵盖风俗各方面;在章节后设附录,补充正文不足。注意记述新出现的风俗和传统风俗形式中新增加的内容,体现风俗时代特点。注意记述本地风俗和外地的不同之处,记述本地区内的特异风俗,体现风俗地方特色。注意记述风俗事象的模式性、生动性和科学性。

续志;风俗;编纂;创新

第二轮志书断限正处于改革开放逐步深化时期,随着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发展,风俗内容也发生较大的变化,需要全面、系统、科学记述改革开放以来的风俗现状和演变。本文以上海市部分志书为例,讨论第二轮志书风俗篇的编纂创新问题。

一、风俗篇目名称的确定

根据巴兆祥《第二轮志书风俗志编纂刍议》[1]巴兆祥.第二轮志书风俗志编纂刍议[J].中国地方志,2010,(3).、张凤雨《关于第二轮志书记述风俗的探讨》[2]张凤雨.关于第二轮志书记述风俗的探讨[J].中国地方志,2012(7).等文章的研究,方志中关于风俗事象用作篇目名称的有“风俗”“风俗习惯”“风俗民情”“民俗”“民俗民情”“民俗民风”“民风民情”“习俗”“居民习俗”“民情”“社会风尚”“时尚”“风土”“礼俗”“风土”等。这些概念外延、内涵紧密相关,需要讨论。

“风土”为风俗、土地、山川、物产、气候等的总称,其概念外延远远超出风俗范畴,包括了方志的自然、经济的范畴,风俗是其中一个方面。“民情”是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情况,不全是习俗。“风俗”为“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习俗”(《汉语大词典》)[3]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12卷[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13:604.。由“风尚”和“习惯(习俗)”两部分构成。“风尚”即人们的精神风貌,包括地方民性、风气、气节。“习惯”(即“习俗”),就是人们的社会生活习惯。习惯、习俗比风俗范围小,因它不包括“风尚”。“民俗”即民间习俗,就是民众的社会生活习惯。它比风俗范围小。“礼俗”实际上就是被统治者制度化了的风俗,比“民俗”范围更窄。“时尚”是一个时期内社会上或某一群体中广为流传的生活方式,又称流行,是习俗的萌芽,它是民俗的一部分,比“民俗”范围更窄。

上述概念外延各大不相同,“风土”外延最大,“风俗”次之。“风俗”外延涵盖了“风尚”“习俗”“民俗”“礼俗”。“风俗”以下,“习俗”次之,“民俗”再次之,“礼俗”“时尚”面最窄[1]张凤雨.关于第二轮志书记述风俗的探讨[J].中国地方志,2012(7).《中国地方志》1994年~2014年共收录文献4423篇,剔除领导讲话、动态信息、论文摘要及无作者署名或者作者单位不明、无从查考等文献,有学术论文2427篇。(图1)。

各种概念名称中,“风俗”与“民俗”最为常用。民俗因不包括“风尚”,比风俗范围小。同时,“民俗”常又与民俗学的民俗相混淆。因此“风俗”作篇名比“民俗”更确切。“习俗”“礼俗”“时尚”诸概念范围民俗更小,用作篇名更不适合。“风土”其概念外延远远超出风俗范畴。用作篇目名称也不适合。“民情”,概念外延远远超出风俗范畴,概念又漫无边际。因此“民情”以及相关的“风俗民情”“民俗民情”“民风民情”等用作篇目名称也都不合适。

“风俗习惯”一词中,由“风俗习惯”二词构成,“风俗”包括了“习惯”。此词组有偏正与联合两种理解。可理解为是风俗的习惯,大概念在前修饰小概念,没有多大意义,风俗的习惯实质上就是习惯,用作篇目名称不妥当;也可理解为风俗与习惯,大概念与小概念并列,也不合理,因此“风俗习惯”用作篇目名称也不合适。

图1各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笔者检索中知库CNKI数据库,分析《中国地方志》1994~2014年2427篇学术论文题名①张凤雨.关于第二轮志书记述风俗的探讨[J].中国地方志,2012(7).《中国地方志》1994年~2014年共收录文献4423篇,剔除领导讲话、动态信息、论文摘要及无作者署名或者作者单位不明、无从查考等文献,有学术论文2427篇。,其中,题名含有“风俗”的文献有8篇,含有“民俗”的文献有7篇,含有“习俗”的文献有4篇,含有“风土”“民风”的文献各有2篇,“风尚”“习惯”“民情”“时尚”“礼俗”文献空白。显然用“风俗”的最多,方志专业学术界倾向于使用“风俗”一词作篇目名称。

因此,笔者赞同巴兆祥观点,风俗类的篇目“定名风俗或风俗志比较妥当。这样既符合方志的传统,又包容性大,还可以与民俗学之民俗志有所区别”[2]巴兆祥.第二轮志书风俗志编纂刍议[J].中国地方志,2010(3).。

比较上海市各区县风俗篇目名称,《松江县续志》卷四十一风俗、《南汇县续志》第三十九编风俗宗教,都采用“风俗”作篇目名称,是合适的。

《奉贤县续志》卷四十三风俗语言第一章风俗习惯,卷名用“风俗”,但是章名用“风俗习惯”,不太合适;《青浦县志(1985~2000年)》(本文简称《青浦县续志》)卷第三十七编生活习俗第二章习惯风俗,卷名用“习俗”,章名用习惯风俗,均不合适。

二、确保风俗篇记述的全面性

1.门类设置要齐全,涵盖风俗各方面

在记述风俗时,要注意内容全面性,要求门类设置齐全,涵盖风俗各方面。篇目设置原则是横不缺项,归属恰当。门类不能缺项太多,不宜归属错位。同时,风俗事象记述也要完整、具体,不能过于简略,需要交代清楚的则要交代清楚。二轮志书除了记录、描述风俗事象外,还要说明和解释风俗事象,且重点要放在风俗事象的“新”“变”,要注重时代特色和地方特点,这是与第一轮志书不同之处。

比较上海部分县志风俗章,可以看出,《奉贤县续志》门类比较完备,内容比较丰富。《奉贤县续志》在卷四十三风俗语言第一章风俗习惯中,设置四节,分别是第一节“岁时节庆”(含传统节俗、社会节日、外来节日),第二节“礼仪习俗”(含婚嫁礼俗、喜庆习俗、丧葬习俗),第三节“生活习俗”(含服饰、饮食、用具)、第四节“禁忌陋俗恶习”。风俗章门类设置完备,排列有序,层次分明;记述内容相当丰富、生动。但缺少风尚内容,缺少对当地地方民性的记述。《奉贤县续志》在卷四十一“人民生活”第二章“生活时尚”中,设置了“休闲爱好”“崇尚洋节”“新潮婚礼”“团体交友”“美容健身瘦身”四节,将时尚内容单列,有其特色。但是“崇尚洋节”内容与风俗习惯章“岁时节庆”节中外来节日内容有交叉重复。

《青浦县续志》在卷第三十七编“生活习俗”第二章“习惯风俗”中,设置三节。分别是第一节“节庆”(含传统节庆、新节日、外来节日)、第二节“交际、礼仪”,第三节“婚姻、家庭”(含家庭、婚姻、生育、丧葬)。在后面第三章“时尚陋习”下,继续设置“时尚”“禁忌”“陋习、恶习”三节。还在该编第一章“人民生活”第二节“消费”中,将饮食习俗、服饰习俗、居住习俗、交通习俗、用器习俗、游戏娱乐习俗与吃、穿、用、住、行、通讯、娱乐等生活方式一起记述,有其特色。风俗章门类设置齐全,记述内容相当丰富,但缺少风尚内容,缺少对当地地方民性的记述。

《松江县续志》在卷四十一风俗下,设置四章,分别是第一章“衣食住行、娱乐、家政”(含衣着、饮食、居住、交通、娱乐、家政六节),第二章“婚丧喜庆、社交”(含婚姻、生育、丧葬、喜庆、社交五节),第三章“崇尚、禁忌、陋俗”(含崇尚、禁忌、陋俗),第四章调查资料(收录对村民调查资料,含岁时习俗、民居习俗、婚姻习俗、祖先崇拜和生育习俗、村民交际与礼物馈赠五节)。风俗章门类设置完备,记述内容相当丰富、生动。但缺少风尚内容,缺少对当地地方民性的记述。

比较文字篇幅,《奉贤县续志》第一章“风俗习惯”10页,占文稿(1259页)的0.79%;《青浦县续志》卷第三十七编“生活习俗”第一章第二节“消费”、第二章“习惯风俗”、第三章“时尚陋习”21页,占文稿(1327页)的1.58%;《松江县续志》卷四十一“风俗”32页,占文稿(1486页)的2.15%。《奉贤县续志》篇幅偏低。

2.风尚与新风尚的记述

注意风俗由风尚与习俗二部分组成。上述各部分内容中,第一章(或节)属风尚内容。从第二章(或节)起,各章(或节)当属习俗内容。

“风尚”即人们的精神风貌,包括地方民性、风气、气节。首轮、二轮志书鲜见风尚内容。查阅首轮志书,《上海通志》在交际、风尚节下设有风尚目,记述上海人荡马路,赶时髦,发嗲,掼派头,交相利,看人头,讲实惠,轧闹猛,门槛精等风尚片断内容记述,这些是风尚片断,没有反映上海人风尚的全面。而且这些风尚的片断,倾向于负面、中性的,正面的内容有所缺乏。如上海人善于精明估算和精干从事;办事讲究能力和技巧,灵活和精练;崇尚精明能干;崇尚信誉,开放进取,讲究体面等属于正面风尚内容是可以记述的。同样的,首轮志书《奉贤县志》在卷三十风俗志第六章社会风尚下设置旧风尚节,记述奉贤人赌博、吸毒、打架、敲诈、偷窃、抢劫等内容,应该属民间恶习内容,是习俗方面内容,而不是风尚内容,而且这样记述也是对奉贤人风尚的负面记述,缺少正面风尚内容的记述。

注意新风尚内容与新风俗内容(包括新出现的风俗、旧风俗形式中新增加内容)有区别。新风尚属于新风俗。新风俗是与传统风俗(含风尚与习俗)相对而言,包括新出现的风俗(含风尚与习俗)、传统风俗形式中新增加风俗。新风尚是指助人为乐、拾金不昧、敬老爱幼之类美德良风,不是新习俗或者旧习俗形式的新变化。二轮志书未见新风尚内容。查阅首轮志书。《奉贤县志》卷三十“风俗志”第一节“新风尚”,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形成的新风尚,包括敬老爱幼、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舍己救人、五好家庭的内容。《宝山县志》卷三十社会志第二章风俗习惯第五节社会新风,记述拾金不昧、尊老爱幼、一心为公、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新风尚内容。笔者认为,新风尚一般是助人为乐、拾金不昧之类美德良风,属于精神文明内容,在风尚节中可以简述,具体人物和事例可以入精神文明或者人物篇章。

3.在章节后设附录,收录相关内容,补充正文不足

二轮志书在记述风俗时,可在章节后设置附录,将与正文内容相关又不宜出现在正文中的相关内容,以附录形式,与正文不同文字附在正文相关内容后面,从而补充正文的不足,增强志书的资料性。附录内容要求资料性强,有存史价值,主要是体例或文风与正文不相符的内容。如《松江县续志》风俗卷下,设置第四章“调查资料”,收录对村民调查资料,含岁时习俗、民居习俗、婚姻习俗、祖先崇拜和生育习俗、村民交际与礼物馈赠五节内容,基本属于原文收录。这些内容属风俗,相当有价值,资料性强,可以入志。但是这部分内容体例或文风与方志不合,应该将该章调整为附录,“调查资料”以附录形式附在风俗卷后,附录文字要与正文有区别。

三、记述改革开放以来风俗现状和演变,体现风俗时代特点

风俗作为一种动态的、发展中的文化传承,在不同时代有着新的内容、新的形式。二轮志书记述范围正处于中国社会大变革、大发展时代。如《奉贤县续志》记述时间上限为1985年,下限为2001年;《青浦县续志》记述时间上限为1985年,下限为2000年;《松江县续志》记述时间上限为1986年,下限为1998年;《南汇县续志》记述时间上限为1986年,下限为2001年。基本上是在80年代中期到时世纪之交。这个时期我国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时代,市场经济逐步形成中,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巨大转变。很多风俗在演变之中,同时又有新风俗在形成中,从形式到内容不断融入现代意识、现代内容。在编纂第二轮志书时,需要认真调查研究,大量收集改革开放以来风俗演变和现状,记入方志风俗篇中,以体现时代精神。

处理好风俗传统与现状的关系。在记述风俗时要处理好风俗的传统和改革开放以来风俗的演变与现状的关系。“风俗志的撰写应当以下限年代的风俗与现状为基本点,向前追溯式地搜集相关资料,然后再按照风俗事象的发展脉络平铺直叙到现状”[1]巴兆祥.第二轮志书风俗志编纂刍议[J].中国地方志,2010(3).。

(一)向前追溯简要记述传统风俗内容

二轮志书属断代志,不能轻易排除传统风俗内容。因为风俗具有代代相传的特点,演变过程中前后阶段很难划分,即使勉强划分,也难以反映一地的风俗全貌。因此第二轮志书风俗应尽量向上追溯,适当复载前志书已经记载的内容。同时,这样又可补充前志缺载内容和新发现资料,纠正差错。例如,《青浦县续志》在记述春节迎财神习俗,说到“农历正月初五为传统财神生日。商铺店家‘接财神’的旧俗在建国后一度消失,80年代……”简单交代了接财神旧俗情况。在“交际、礼仪”节中记述称谓时,说到“50年代,与人招呼,城乡居民口头常用词是‘同志’。80年代初……”记述了本志上限之前的称谓情况。又如,《奉贤续志》,在风俗习惯章第一节“岁时节庆”中记述春节习俗“俗称新年、过年,习惯上由除夕延至春节。过年合家团聚吃年夜饭”;元宵节“俗称‘正月半’,家家户户吃汤圆,寓意全家团圆。汤圆原本大多家庭自做”,简要交代了春节、春节传统习俗情况。它们对改革开放以前的传统风俗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风俗情况有所追溯。但是总体而言,上海诸县续志中,传统风俗内容记述较少,《青浦县续志》《南汇县续志》《松江续志》多数内容直接从20世纪80年代起记述,《奉贤县续志》多数内容直接从90年代起记述,对改革开放以前传统风俗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风俗情况的记述有所薄弱,风俗的演变脉络不够清晰。

(二)重点记述风俗的演变与现状

二轮志书风俗记载重点应该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间风俗演变与当前的现状。向前追溯式地搜集传统风俗内容,不是第二轮方志风俗篇记述的主要方面;记述时限内(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世纪之交阶段)的风俗发展变化脉络与风俗现状的内容才是记述的主要方面。要理清风俗的发展变化脉络,注重运用阶段性、转折时期的资料,写好风俗事象的变化情况,以体现风俗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性与时代性。

1.注重记述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间新出现的风俗

在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不少新风俗,值得记述。例如岁时节日习俗除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等旧节日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元旦、五一、国庆、植树节、教师节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的新法定节日已逐渐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母亲节等外来节日在中青年中流行,这些新风俗内容不能不记。《青浦县续志》《松江续志》《奉贤县续志》用相当篇幅记述了这些新法定节日和外来节日内容,体现了新方志的时代性。

2.注意记述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间传统风俗形式中新增加的内容

在改革开放以来,不少传统风俗形式中出现了新内容,值得记述。如春节除夕年夜饭,越来越多家庭上饭店吃;多数家庭除夕夜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拜年的方式由“登门拜访”改为寄送贺年卡、鲜花拜年,电话拜年,手机短信拜年,互联网E-mail拜年。正月初四晚迎财神习俗,传统在生意人中间流行,新时代越来越多普通居民接受这种习俗。传统重阳节演变为敬老节,给老人祝贺、送礼成新习俗。婚庆中,迎接新娘由“抬轿”改为用客车、小轿车。饮食习俗由粗粮改细粮、由大鱼大肉改新鲜蔬菜。

《青浦县续志》《奉贤县续志》《松江续志》记述传统风俗形式中新增内容方面比较全面。《青浦县续志》《松江续志》大多从20世纪80年代起记述风俗情况,《奉贤县续志》大多从90年代起记述风俗情况。如在婚姻习俗中,《青浦县续志》《松江续志》重点从80年代起记述了男女择偶范围、地域范围的演变情况,如择偶范围从讲究出身成分到学历、经济条件、职业,到人品、个性和能力等的演变,体现了风俗的时代性。

又以春节风俗为例,《奉贤县续志》,在交代传统情况后(1087页),开始记述20世纪90年代后期风俗内容,交代90年代到下限的风俗情况,记述奉贤人过年步骤:“90年代后期起,部分殷实家庭尤青年一族举家上宾馆、饭店(需预订)吃年夜饭……多子女家庭由成年兄弟姐妹每年轮流作东聚餐过年的方式正悄然兴起,而单位请职工吃年夜饭也逐步盛行。吃完年夜饭,全家人围炉守岁的旧俗渐被收看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所替代。年终岁末,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以举行座谈会、联欢会、迎春茶话会等方式辞旧迎新,并向职工发放‘红包’和慰问品……拜年方式自80年代起花样翻新,已不限于上门拜年,更多的是贺卡拜年、电话拜年、鲜花拜年、手机短信拜年、E-mail拜年等,BB机留言拜年在手机普及后被弃用。”

又如《青浦县续志》在交代传统除夕夜情况后,交代清楚居民过春节的传统步骤:“90年代,城乡居民家庭流行涮火锅、涮暖锅,菜品种开始有所简单。城镇出现上饭店吃年夜饭之风,全家老少或至亲拼一桌,气氛热烈,2001年除夕城区各饭店爆满。饭后,全家人嗑瓜子,品茶,看电视,闲聊,多数家庭同时收看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春节晚会……电话普及,居民在子夜时分相互通话拜年问候;90年代中期,出现传呼机(BP机)拜年,互致‘新年快乐’‘恭贺新喜’等等贺辞。90年代后期,移动电话、互联网出现,发短信、电子邮件拜年成时尚。”二轮志书记述春节习俗在改革开放以来现状与变化,体现了风俗的时代性。

四、记述本地风俗和外地的不同之处,体现风俗地方特色

志书是地情书,要着重反映地方特色。各地方地理环境的差异、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民族信仰的不同,必然会形成各自不同的风俗,即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点,记述各自风俗内容。在编写二轮风俗时,应注意本地风俗的差异性,略写共性的内容,详写地方特点的内容。

(一)注重记述本地区与其他特区不同的特色内容

在记述风俗时,要注重与其他地区风俗进行比较,从共性中,挖掘个性,突出记述本地区特色内容。这方面上海市各县续志有所欠缺,《青浦县续志》《松江续志》《奉贤县续志》没有注意记述或者是点出本地区与其他特区风俗的不同之处。

(二)注重记述本地区内的特异风俗

二轮志书在记述本地区主要风俗的同时,要注意记述本地区内特异风俗,就是要记述地区内部分区域、部分群体特有的风俗,体现本地区风俗的多样性。例如在城镇与农村之间、中心城区与边远地区之间风俗有差异;在民族自治地区,汉族与主要少数民族之间风俗有差异,需要记述。“在反映主俗时,也要适当地注意偏俗、次俗的记载”[1]王蕾.二轮志书民俗篇应注重反映民俗全貌[J].内蒙古史志,2014(2).。

如《青浦县续志》侧重记述城镇情况,注意到城镇、农村之间风俗不同,在“消费”节“穿”目下,记述“农村(尤其是青浦西部地区)部分老年女性有裹头巾的习惯,头巾一般为绿色、青色”;在“消费”节在“吃”目下,记述青浦人“90年代中期,城镇、近县城居民多数从商店、超市购买成品、半成品食用,农村仍多数保留自己制作糯米食品的习俗”。记述元宵节习俗,“在农村,不少地区还保留吃糊涂羹(又称烊粉粥)习俗”。还在“消费”节“吃”目下,记青浦西部农村“商榻地区中老年妇女经常晚上聚在一起喝茶,一口咸菜、萝卜干,一口茶,边吃边谈,形成阿婆茶风俗”。在婚姻习俗中,注意到城镇、农村的不同,体现了地方风俗特殊性。

《松江县续志》侧重记述城镇情况,注意到城镇、农村之间风俗不同,内容丰富。在衣着习俗中,记述到“农妇原习惯以土布或机制方围巾扎头,80年代起逐渐淘汰,仅打谷等时候防风尘用。夏天农民戴草帽,少数城里人戴遮阳帽”。饮食习俗中,“家制点心越来越少,多到超市、点心店购买……农民在除夕前仍有蒸糕、做圆团习惯”。在婚姻习俗中,注意到城镇、农村的不同,体现了地方风俗特殊性。《松江续志》还在第四章调查资料中。记述了农村地区张泽镇井凌桥村,车墩镇联庄村、联建村的风俗情况,体现了地方风俗特殊性。

《奉贤续志》在婚礼习俗中,注意记述奉贤东乡与其他地区的不同,如婚宴席间,“东乡有些地方,男方长辈事先将‘叫钿’交给女方公婆,免得席间塞‘红包’不雅观”;东乡农村看重至亲中的长辈,婚宴结束后,“男家以被子、毛巾等物品回赠”给至亲中的长辈,较好体现了地方风俗特殊性。

五、注意风俗事象的模式性、生动性与科学性

为体现风俗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二轮志书在记述时要“关注风俗事象的模式性与生动性”[1]巴兆祥.第二轮志书风俗志编纂刍议[J].中国地方志,2010(3).,还要注意记述的科学性。

(一)注意记述风俗事象的模式性

风俗活动的开展一般有稳定程式、有序的步骤,具有模式性。如婚姻通常有上门、订婚、筹备婚礼、迎娶、婚礼、喜宴、闹洞房、回门等一系列程序;过春节通常有扫尘、贴春联、祭灶、吃年夜饭、守岁、燃放爆竹、祭祖、吃年糕、拜年、迎财神等一系列程序,需要交待清楚。当然在二轮志书中,风俗事象各步骤传统部分的简略交代,新的、变化的内容详细交代;各地共性的简略交代,当地特有的要详细交代。以过年习俗为例,《奉贤县续志》在春节习俗中,《青浦县续志》在春节、除夕中,记述了现代过年习俗,基本交代了吃年夜饭、守岁、燃放爆竹、吃年糕、拜年、迎财神等步骤,但没有提及扫尘(节前大扫除)环节。以婚姻习俗为例,《青浦县续志》按照择偶、订婚、筹备婚礼、拍婚照、迎娶、喜宴、回门步骤逐一记述;《奉贤县续志》按照订婚、婚前准备、迎嫁妆、迎亲、婚礼、婚宴、回门步骤进行记述。又如丧葬习俗,《奉贤县续志》记述了吊丧、守灵、出殡、做七、落葬等步骤,体现了风俗事象的模式性。

(二)注意记述风俗事象的生动性

在记述风俗事象时,要注意记述生动性问题,可以通过插入故事、歌谣、图照、附录等方式以提高可读性。如《青浦县续志》在消费习俗中,用“青浦西部地区中、老年妇女喝阿婆茶”的照片,直观反映喝阿婆茶习俗的情况;《奉贤县续志》在婚嫁习俗中,用“90年代迎亲车队”照片,直观反映婚礼接新娘习俗情况,非常生动具体,让人一目了然。《松江续志》在第四章用丰富的调查资料,描述了部分村庄风俗情况,内容丰富、具体、生动。

(三)注意记述风俗事象的科学性

要注意记述的科学性,对风俗事象的记述要尽可能准确,力求客观、真实。二轮志书要注意吸收现代学术研究方法。在记述一些风俗事象时,风俗编描述情况时通常用“一般”“大多”“经常”“少数”“也有”等词语,不准确,适当采用定量描述方式可以弥补这方面不足。“要有一般情况的描述,而且要尽量使用计量史学的方法,做出较为确定的数量说明”[2]王守恩.对民间风俗入志之管见[J].中国地方志,1999(4).。如青浦、松江、奉贤三部续志都提到了婚礼礼金数量,住房面积数量等,很客观、真实。

此外,要注意开展风俗调查活动,搜集风俗资料。编写二轮志书风俗编,需要详细占有风俗的有关资料。改革开放以来风俗现状和演变很少有现成的资料和档案可查,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开展风俗调查活动,搜集相关资料。可通过向居民采访、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搜集风俗资料;要主动请教了解当地风俗的“本地通”、参与风俗活动的“老法师”;风俗文献资料是记述风俗事象的重要参考,要注意搜集文集、手稿、文物、宗谱、照片等。在搜集二轮修志风俗资料时,要善于把握改革开放以来风俗事象变化方面内容,抓住“新”和“变”,体现风俗时代特色和地方特点。

K29

B

1003-434X(2016)06-0005-07

猜你喜欢

事象风尚志书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东坡词中民俗文化事象浅析
禁戏下行与“以神为戏”之民间事象——以清代城隍演剧为例
非意象化:论纯意识诗歌的思维
风尚
风尚
风尚
风尚
谈编译出版《西藏七大艺术集成志书》藏文版的必要性
诗词教学中的“量体裁衣”与“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