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国内企业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

2016-02-23林方青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消费导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财务风险必要性内部控制

林方青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浅析国内企业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

林方青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国内众多企业都将面临严峻竞争形势的考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切实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对可能出现的各类财务风险实行准确的预警和评估,以便提前布防规避风险的发生。本文就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当前国内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财务风险 内部控制 必要性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企业在开展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因某些不可控因素,导致其经营出现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迈进,国内企业也迅速发展壮大。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如何与时俱进,提升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企业面临的众多风险当中,财务风险又与其经营成效最为息息相关,因此掌握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方法,制定合理、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策略,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相关概念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的过程中获得预期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1]。这种不确定性包括自然状态的不确定性和内部组织行为的不确定性。自然状态的不确定性源于组织内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需要通过提高组织的认知水平来加以控制;组织行为的不确定性源于组织内部各层级委托代理关系所固有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需要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加以缓解。企业财务风险根据其形成原因可以大体划分为制度风险和经营中产生的风险两大类。制度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复杂的组织机构、僵化的管理制度、决策机制不合理等造成的财务风险;经营中产生的风险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某些环节处理不当,导致企业盈利受损的可能性[2]。

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3]。

(三)研究意义

(1)规避企业投资风险,提高成功率

许多企业因内部管理人员存在业务水平低、获取信息能力差、投资预见能力差等问题,往往在投资选择中过于盲目,为了眼前利益作出错误选择[4]。而建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机制,能够提高企业投资选择的成功率,提高投资回报。

(2)树立企业形象,增加筹资渠道

资金的筹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国内不少企业在筹资环节出现了问题,导致企业运营出现困难。部分企业本身规模不大,质押能力差,贷款更是难上加难。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展示风险控制能力,就能树立良好的商业形象,提高商业信用,对企业筹资大有好处。

(3)有助于资金的合理分配,减少内部矛盾

在企业的利益分配过程中,分配是否公平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然而,当前不少国内企业都存在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导致员工内部产生矛盾,对生产和经营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促进利益均匀分配,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企业在财务风险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经营活动本身具有复杂性

企业的财务活动与企业经营活动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部分出现问题发展到整体,就有可能引发较大的风险,最终造成企业经营的亏损。尽管适当的内部控制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但是内部控制所依赖的信息不可能是完全真实、准确的,只可能最大限度地接近现实情况,其中必然存在误差,因此数据的精确度必将影响风险防范的效果[5]。

(二)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当前,国内大多数企业高层没有深刻认识到防范财务风险的重大意义,相比之下更看重企业的经营成果,严重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一旦发生财务风险必然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三)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由于我国经济起步比西方国家要晚,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内部控制多存在于理论之中[6],多数企业所谓的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也都流于形式,并未落到实处,没有真正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四)无法正确运用内部控制机制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前期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表象,例如:经营连续出现亏损、企业偿债能力降低、负债增多、销量减少等等。但因国内大多企业没有形成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无法根据上述现象对财务风险进行可靠的评估,企业管理者往往偏向主观臆测,将处理的重点放在风险发生后的原因分析,因此错过了规避财务风险的最佳时机,使企业蒙受损失[7]。

三、建议和对策

(一)强化认识,提高风险意识。

对于企业整体来说,提高应对企业风险的能力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其中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风险意识是基础环节。管理者应该在企业中不断塑造和培养风险意识的氛围,鼓励员工将个人价值观和企业的风险意识相结合,使得抵御风险的意识深入人心。

(二)深化改革,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抵御企业财务风险,应该努力完善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企业所有的岗位及涉及的业务范围,包括了企业的组织架构、管理理念、认识资源、内部审计等,为了降低财务风险,就必须明确风险责任人,调整并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企业财务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其中,完善企业的组织架构是非常重要的。完善的组织架构使得企业各部门之间形成一个周密的网络,各自为政又能各司其责,遵守统一的原则,为同一目标奋斗,同时又有各自的权限。彼此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制约,相互支持,相互调整,使得整个企业达到一个制衡的状态。特别是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对企业存在或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监管或预警,能够尽早且即使的发现财务

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管理,加强企业监督。

财务监督是减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核心。要加强对于财务预算管理和财务风险系统的管理,及时采集相关的财务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力图做到防止资产流失,降低财务风险,使得整个企业的财务系统形成良性、动态的循环,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企业的会计师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严把审批的关卡,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认真审查经办的事项,对于经办人要确认授权范围,一旦发现违规现象要及时上报,避免造成企业资产不必要的流失。另外,审计部门是整个企业的导向,是企业前进的指南针,因此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要给予审计部门独立性,扩大审计范围,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从而增加企业效益。

(四)应用技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随着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发展,企业的管理系统软件也随之普及。如ERP等现代管理系统,能够准确地把握企业的发展,将企业活动的实时数据进行编码和分析,形成趋势分析,并能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企业发展动态信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使得企业能够及时进行及时的自我调整,优化决策,建立问责制度激励制度,同时能够对发现的财务问题和风险进行规避和控制,并建立起防范财务风险的长效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梁普.企业财务风险探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1,(5).

[2]靳瑞敬.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预警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1,(10).

[3]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4]汪应洛.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张忠艳.李俭.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1(10).

[6]连建新,催月升,尹继北.物流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内部管理控制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35).

[7]李丽,胡世伟.企业内部控制与业务流程辨析[J].中国审计,2008(5):61-62.

猜你喜欢

财务风险必要性内部控制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