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2016-02-23刘伟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刘伟明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刘伟明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伴随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时代背景下金融模式有所创新,互联网金融逐渐被人们熟知,并在金融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无疑对商业银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低互联网金融的了解,具体研究新的金融模式带来的冲击,知己知彼,做好应对准备。本文首先概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具体分析商业银行受到的冲击,并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提出几点迎接挑战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 互联网金融 发展 冲击与挑战 应战对策
新时期,互联网金融成为热门话题,支付宝、余额宝、移动支付等多种服务模式应运而生,日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由于互联网金融实现了虚拟社区与现实世界的融合,具有交易中介、支付、融资等功能,其中互联网平台是其重要媒介,较传统金融服务模式而言,无时间、空间、场所等限制,能够进行全时空的开放服务,对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带来重大冲击。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一)兴起原因
经济的高速发展为金融市场带来了更多的用户,然而面对较多的市场需求,商业银行将目标锁定在大客户身上,以求给银行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而中小型客户的业务需求无法及时得到满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条件;其次,时代的进步促进信息技术不断革新,互联网日渐普及,信息获取渠道逐渐增多,金融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日渐消失,加之云计算、社交网络、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出现,用户不仅可以对信息进行搜索,同时也可进行风险定价评估,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由此可见,金融市场需求增大与信息技术发展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
(二)发展方向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极大的丰富了金融服务业务,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主要向如下四个方面开展:
1.移动金融
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促使智能手机越来越普遍,由此为移动金融提供了发展空间,移动支付与手机银行等为用户提供了方便。作为一种新兴金融模式,移动终端是业务实现的基础,通过将终端与金融业务结合,从而实现移动支付。新形势下,移动金融发展以建立产业联盟为主,试图由商业银行、移动运行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多方促进移动金融发展。
2.网络支付
网络支付是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人们进行购物、缴费等活动时,完成开放互动交易的服务模式,当前被人们最为熟知的便是支付宝与淘宝。随着网络支付逐渐被人们认可,交易平台越来越多,极大的方便了人们跨行转账、生活缴费、网上购物等。
3.网络融资
较传统的银行融资方式而言,网络融资可分散风险,融资成本低、效率高,且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在近几年网络融资逐年呈现高速递增,必将取代传统融资方式成为主流。当前网络融资会借助大数据处理技术,对信贷人进行综合的信用评价,为融资安全提供了保障,现有的网络融资方式具有多种,比如说网络信贷、P2P等[2]。
4.网络理财
互联网理财并不少见,其中余额宝最为典型,近几年淘宝也设置了专门的理财频道,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理财选择。网络理财不受时间、金额限制,并且操作十分简单,深受人们欢迎,虽然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具有理财业务,但是出于安全考虑,选择网络银行的用户更多。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
(一)经营理念冲击
互联网金融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促使商业银行不得不作出转型调整,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造成这种冲击的主要原因有三点:其一,商业银行的增长模式较为粗放,对投入、规模、数量等过于重视,而忽视效益、结构与质量,不利于价值实现;其二,新时期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在产品上不具有竞争优势,互联网金融产品具有成本低、快捷、简单等优势,适应市场需求要求,而商业银行金融产品技术复杂、成本较高,市场需求较少;其三,互联网金融符合当前客户的消费模式,能够满足客户的价值诉求,客户目标以普通大众为主,商业银行则对客户有所要求。
(二)中介地位冲击
我国传统的金融业务中,商业银行处于中介地位,一方面,商业银行在为客户办理业务的过程中,能够对资金需求与储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行掌握,从而为客户办理存款与贷款等;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具有资金融通功能,实现客户与银行或者银行之间的资金清算,是货币流通重要的媒介。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与高速发展,逐渐将商业银行的中介地位弱化,其一,资金供需双方借助互联网金融搜索平台,可快速实现供需匹配,无需再由银行在中间进行物色;其二,客户之间的交易可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大大消减了商业银行的资金中介地位;第三,互联网平台促使交易信息更加透明,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得以解决,商业银行没有了信息汇集优势,信息中介地位消除[3]。
(三)收入来源冲击
发挥中介地位是商业银行获得收入来源的主要渠道,具体表现为开展中间业务,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取存贷差等,然而,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也遭受冲击。一方面,随着第三方支付业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使用互联网金融,导致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逐渐减少;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金融贷款成本较低,且非金融机构贷款不收国家政策管制,贷款利率较商业银行低,融资客户减少致使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逐年下降。
(四)服务模式冲击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服务模式造成了一定冲击,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小微企业金融服受到冲击,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向中小企业转型经过多年的发展仍没有取得良好的成效,“中小企业融资难”没有有效解决,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将以上难题有效解决,并建立了小额贷款模式,保障了中小企业融资;第二,客户业务模式受到冲击,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客户近5.67亿,其中由较多的商业银行的客户,基于此,商业银行应对服务模式进行创新,留住老客户发展新客户[4]。
三、面对冲击与挑战商业银行的应对之策
(一)转变经营理念
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基于此种情形下,商业银行应正视冲击影响,对经营理念作出相应的调整。一方面,商业银行高层应对高新技术形成全面认识,通过对技术分析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势,在银行的核心业务中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另一方面,面对严峻挑战商业银行应不断创新,加强与客户的交流接触,具体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对业务流程进行简化,提升服务水平。
(二)拓宽业务渠道
通过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分析可知,数据信息在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越全面的信息越有利于服务水平的提升,为此商业银行应试图掌握信息来源,通过创建电子商务平台、手机银行获得更多的数据,与此同时,银行也可与电商企业合作,将业务渠道拓宽[5]。
(三)加强风险控制
互联网金融虽然具有较多的优势特点,但是由于市场变化快、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同样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加强风险控制尤为重要。基于此,商业银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应做好客户信息的保密工作,加强对商业模式的探究,掌握互联网的基本规律特点,增强银行业务的安全系数。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商业银行面临重大的发展挑战,互联网金融对其经营理念、中介地位、收入来源、服务模式等诸多方面带来冲击。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商业银行应转变经营理念、拓宽业务渠道、加强风险控制,以此应对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锦虹.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测度研究——基于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01:7-12.
[2]王静. 基于金融功能视角的互联网金融形态及对商业银行的冲击[J]. 财经科学,2015,03:56-65.
[3]王银银.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 时代金融,2015,12:36+38.
[4]周心莲.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冲击和挑战[J] . 经济研究导刊,2015,12:87-88+94.
[5]王若璇.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应对策略[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07: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