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卓越计划”背景的省属高校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初探

2016-02-23李玉华李海波赵丽娅赵锦慧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8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环境工程

李玉华+李海波+赵丽娅+赵锦慧

摘要:以省属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为例,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指南,分析了国内环境工程专业的就业现状,调研了四所部属知名高校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结合社会对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素质要求,探讨了省属高校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及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加强专业技能、人文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后期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卓越计划;省属高校;环境工程;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8-0063-02

“卓越计划”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简称,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作为日益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的环保产业,其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作为地方高校应以“卓越计划”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积极进行教学体系及方法的改革和实践,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环境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一、环境工程专业就业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

环境工程专业最早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主要由给水排水、化工、生物等专业派生出来,所以环境工程是一个涉及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涉及行业较广。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02—2006年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的一次分配签约率逐年下降,有些学校甚至低至50%,虽然调查同时显示考研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整体就业率的下滑趋势仍相当明显[1]。这主要是因为自1999年开始我国扩大了本科生招生规模,使环境专业毕业生人数激增;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与社会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进一步对毕业去向进行分析发现,除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外,大部分毕业生所从事行业与环境工程有较大差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经初步调查统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环境工程专业虽然人才需求量比较大,但大部分工资待遇比较低,学生更倾向于找其他非专业对口的高薪工作;二是环境工程治理单位多位于城市的郊区或远郊区,地点偏远,学生更倾向于找上班地点位于市中心的工作;三是环境工程专业从业人员的工资与工作经验有直接的关联,而应届生缺乏工作经验,对用人单位缺少吸引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治理开始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国家增强了环保的执法力度,同时也加大了环保产业的投入,这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前景。政府环保部门、公司和企业以及正在迅速发展的环保产业都需要大量专业的环境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2]。这些就业单位对环境工程毕业生的知识面、专业应用能力及实践经验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也使新时期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基于以上分析,环境工程专业虽然就业前景发展势头较好,但人才素质和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要以实际工程为依托,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对教学体系及方法进行改革,以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环境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优化

为培养符合“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导向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部分知名部属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分析比对,以借鉴其培养方案中有利的一面,并结合省属高校教学条件,制订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通过选取4所部属知名院校,对其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统计分析,将课程体系分别按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及专业课、专业方向选修课分类,按其占总学分(不含实践学分)的百分比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表明,在所选4所学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所占学分比例达35%~50%,这说明各校对专业教育重视度较高。同时,在所选4所学校的培养方案中,都将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及分析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必修学分,并且各门课程学分都在4.0以上,充分说明了各校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在开设专业必修课程的过程中,各校往往提供多个选项,以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也可以更有侧重的进行学习。各校的公共基础课所占学分比例为33%~47%,充分说明了各校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基础教育是学习所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课外知识的基础。在选修课程中,专业选修课程多集中于应用性质的课程,体现了各校希望通过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专业学习范围,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公共选修课虽门类繁多,但主要集中于人文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现了各校对学生的全面培养。省属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定位于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环境工程人才。以湖北大学为例,在分析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并借鉴部属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优势的基础上,对本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对现有培养方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校的公共基础课所占比例为35%,与4所部属院校相当;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占38%,相较于4所部属院校较低;公共选修课占5%,低于所选4所部属院校的7%~10%;专业选修课占21%,高于4所部属院校的5%~10%。本校在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重视公共基础课,为拓宽学生专业视野,提供了众多的专业选修课,为学生的后期就业深造提供了良好的专业知识。同时,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设置上需进行一定的调整,进一步强调专业基础的重要性,在公选课方面也应适当加大力度,以有利于学生社会人文素质的培养。

三、省属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实践要求

作为省属高校,为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必须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对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培养,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改进和强化。

1.专业能力培养。作为工科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包括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专业扩展知识和提高知识,这是专业人才就业、个人提高和发展的基础。学生必须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即通过所学专业知识可以解决实际工作中常见的一般性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堂理论学习的同时,多进行专业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本领。专业实践不应仅仅局限于校内的实验课程,还应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实现校企联合,为学生提供更好实践场所的同时,积极服务社会企业。

2.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素质就是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递、环境熏陶,在人的气质、人格层面上内化。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培育大学生包括理想、情操、人格、文明在内的精神品质[3]。作为工科学生,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还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质。这一方面是个人思想方面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的要求。对于人文素质的培养,既要通过公共课程的学习来增强,又要通过交流的方式来实现。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提供多种讲座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从而增进其学习的动力,增强其团队协作能力。

3.心理素质培养。心理素质是人在感知、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兴趣等诸种心理品质上的修养和能力,其内容主要包括新环境的快速适应能力、稳定乐观的情绪、较高的创造性、积极进取的精神、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意志、明确的自我意识、优良的智力心理素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技能等。工科学生由于专业性质的原因,通常缺乏感情释放的渠道,心理交流比较匮乏,进入社会后寻找工作的阻力以及各方面的压力,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成功步入社会,争取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要开设一定数量的心理课程,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并掌握积极应对的方法。在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供良好状态的同时,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4.个性特色培养。在原有的环境工程培养模式中,所修课程基本是固定的,学生没有选择性。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没有个人特色,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体系改革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多门课程选择,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主选择学习课程,既结合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为学生以后的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知识基础。

四、结语

高校人才培养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专业技能、人文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后期学习能力等,这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前进的过程。在环境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应以“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要求为导向,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与优化。重视基础理论教育,强化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等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同时注意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环境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戴捷,张竹青,邹吉高.环境工程人才需求分析与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31):349-350.

[2]雷鸣,廖柏寒,杨仁斌,等.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就业形势及其教学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08,7(7):61-64.

[3]孔国庆.大学生成才标准的确定依据和结构模式论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6):158-161.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环境工程
装备环境工程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