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背景下的新闻伦理浅析

2016-02-22郑光明黄晓军

今传媒 2016年2期
关键词:新闻伦理网络新闻

郑光明+黄晓军

摘  要:新闻伦理是新闻工作者在职业中的道德表现与伦理规范,其直接影响到新闻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影响。如今,网络新闻的传播影响力大大增强,新闻伦理失范现象也日益增多。本文基于网络新闻目前概况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阐述了构建网络新闻伦理与法规的实际途径,为网络背景下新闻伦理与法规建设提供了参考价值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网络新闻;新闻伦理;法规建设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2-0032-02

近年来,网络的广泛普及使其成为了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网络新闻也应运而生。有学者将网络新闻定义为:“网络新闻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新近发生的、为受众所关注的信息。[1]”借助于互联网这一重要载体,网络新闻呈现出内容丰富、时效性强、受众广泛等特征,逐渐成为传统媒介的重要补充部分,并对其地位带来不小的挑战。然而,由于当前我国网络监管不足以及部分门户网站自身建设的原因,使得网络新闻产生了诸多争议性话题,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于网络新闻伦理的讨论。本文结合网络新闻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从网络新闻中折射出的伦理规律出发,探寻运用法规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的相关解决措施。

一、网络新闻概况及问题

1.网络新闻发展概况

我国网络新闻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大众获取各类日常信息的重要渠道,其具有信息海量性、报道实时性、传播互动性与价值多元性等诸多传播优势,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正是由于网络环境下发布信息的随意性与传播信息的极速性,近年来网络虚假新闻发生频率逐渐升高。部分网络媒体利用自身平台恶意发布形形色色的虚假消息,对政府形象、舆论环境、媒体公信力都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造成了网络新闻伦理的严重缺失。

针对这一情况,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规范互联网新闻秩序。在2000年11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这对维护互联网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发挥了一定作用。2005年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信息产业部再次联合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对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的设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规范等做出了明确规定。2011年10月14日,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对新闻记者采访活动、新闻机构管理制度、虚假报道防范及处理规则、相关责任的追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2]。上述规定的实行体现了我国网络新闻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推进,同时也为我国网络新闻重建伦理制度提供了相关依据。

2.网络新闻存在的问题

根据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末,我国已有网民5.64亿,其中微博用户3.36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现阶段,微博、微信、门户网站、论坛等新媒体平台已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传播新闻、发表意见、制造舆论的重要阵地。并且许多重大新闻现场的发现起初都源于网络,例如: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就是一名网民率先在新浪微博发出消息,而事故现场的网民也通过不断更新文字、图片,对事故现场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可以说,网络新闻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然而,一些网络新闻机构从业者缺乏基本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对新闻的真实性不加以考察,一味地夸大事实渲染情节甚至虚构新闻事件。另有部分媒体,利用网络新闻传播谣言、恶意炒作、散布色情暴力内容,这不仅破坏了网络的正常秩序,也使网络媒体的新闻伦理受到质疑。

二、网络新闻伦理缺失的内在原因

1.新闻真实性监管不强

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属性,然而现在一些网络新闻为了吸引眼球,故意夸大甚至歪曲事实,不仅误导公众混淆视听,而且会引发强烈的社会舆论及其不良影响。2013年12月2日,一则名为《北京街头外国小伙扶起中国大妈反被讹》的新闻在网络上传播的沸沸扬扬,数十万的网民对新闻中的那位“大妈”进行指责,部分传统媒体也纷纷对此事进行报道。然而,接下来事态的发展却发生了逆转,一些记者在大量的调查后发现,事实真相是外国小伙撞倒了这位妇女并试图逃逸。一时间,展开了一场关于网络新闻真实性的探讨,网络媒体的公信力遭到了空前的质疑。从近年来看,网络已成为各类假新闻产生并传播的重灾区,在百度搜索引擎中查找“网络假新闻”,相关结果达381万条。而网络假消息的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也暴露出我国对网络新闻真实性监管的漏洞。

2.新闻价值取向低级

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补充,网络新闻除了要为读者提供新闻资讯,还应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然而,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网站为了吸引人气、赚取点击率,不惜刊载与核心价值观相悖的新闻,甚至在新闻中加入低级趣味的文字、图片。在一些网站中,《过气女星深夜买醉寻欢》《当红女星罕见受虐照》等新闻铺天盖地,为公众提供了窥探他人隐私、宣扬暴力与性丑恶的场所。还有一些网站为了博取眼球,不惜在新闻标题上打“擦边球”,如在一则名为《印尼炸沉中越泰菲等国19艘渔船》的网络新闻中,一幅幅渔船被炸沉的图片占据了新闻的主要版面,而最后的文字说明中却写着“印尼海军炸沉在印尼海域非法捕鱼的外国渔船”。这种用色情、暴力吸引公众目光的网络新闻,一次又一次麻痹着读者的神经,不断挑战着公众的心理底线。

3.新闻内容利益性炒作

受经济利益驱使,许多看似是新闻报道其实是产品的软文广告。如:2008年五一期间,搜狐数码公社版块报道了一则名为《7天7夜不吃不喝网络追踪红本女事件》的系列新闻,讲述了一个男子追踪一名使用联想某型号笔记本的故事。随后不久,这则新闻就被曝出其实是搜狐与联想联手策划的一则广告。在2016年1月初,微信公开课PRO版刚刚推出,网络上就疯传一个内容为“微信公开课PRO链接是病毒”的图片新闻,而马上又有许多公众人物在微博上对其进行郑重辟谣,并阐述微信公开课PRO版的种种优点,显然这又是一次利用网络新闻的炒作事件。这种不具备社会责任意识与新闻伦理的新闻形式已经背离了其正常的轨道,使网络新闻的公信力大大降低,长此以往还会令公众产生一种反感心理,将新闻与广告等同看待。

三、构建网络新闻伦理途径探索

1.加大网络新闻的监管力度

网络新闻更新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在引导公众舆论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2014年,中宣部等九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的通知》,并整顿了一批制造并传播虚假新闻的媒体。2016年1月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中指出:“要按照党中央部署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统筹网上和网下大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力。”可见,在未来我国将更加注重网络新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应着力加强对网络新闻的监督,对制造虚假新闻的网络媒体加大处罚力度。注重网络新闻的伦理建设,从而净化舆论环境、提高网络新闻质量,令网络新闻机构更好地为弘扬主旋律服务。

2.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素质

现今,公众认为不同媒体可信度的排序依次是电视、报纸、广播、网络新闻。一般来讲,依托传统媒体和具有政府背景的新闻网站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而一些依靠点击量的新闻网站则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新闻伦理缺失的情况。在网络背景下,部分网络新闻机构从业者对应具备的新闻素质和新闻伦理认知较为模糊,这一定程度地影响了网络新闻质量。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讲话中提到:“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未来应建立网络新闻从业人员准入制度与培训考核机制,加强网络编辑的业务知识与新闻伦理教育。使网络新闻从业人员以社会责任、新闻伦理为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新闻工作,真诚、忠实、真实、公平地写作与发布新闻,从而使网络新闻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真正地发挥出其最有价值的功能和作用。

3.推进相关法规制度建设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网络新闻的法律法规,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网络新闻伦理。然而,由于网络新闻的管理较为复杂,使得当前的网络新闻仍然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我们不能否认网络媒体对于现代新闻发布的重要性,也不能对当前的网络新闻质量一概而论。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未来,应进一步建立“网站自查”和“部门监管”相结合的新闻网站管理机制,一方面界定网络新闻的版权问题,另一方面对新闻的内容、价值观等进行规范。尤其是对于一些关系到政治、民生、社会的重大新闻,应借鉴传统媒体的审稿制度,不要因为追求新闻的时效性而忽略了其潜在的社会影响。

综上所述,在网络传播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加强网络新闻引导与规范势在必行。因此,站在政府的角度上,各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对各网络新闻发布机构监管惩处与新闻伦理教育指导工作。站在新闻机构、发布机构的角度上,要自警自律,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新闻工作的各个方面,并不断提高从业者的媒介素养与专业素质。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互联网传播技术也会不断向前推进,网络媒介素养与网络新闻伦理也会更加成熟规范化。相信在未来社会,网络新闻媒体将逐渐形成规避消极影响、积极弘扬正能量的成熟运作模式,共同营造出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与网络传播氛围。

参考文献:

[1] 钟瑛.论网络新闻的伦理与法制建设[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4).

[2] 王亚玲.对我国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立法的思考[D].安徽大学,2012.

[3] 赵晓漾.浅析网络传播道德与媒介素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4).

[责任编辑:传馨]

猜你喜欢

新闻伦理网络新闻
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新媒体传播中的新闻伦理问题研究
媒介逼视现象的新闻伦理分析
从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看新闻伦理
灾难新闻报道中的媒介伦理失范探析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灾难报道中的伦理失范与规范
社交媒体时代突发事件报道面临的新问题
浅析网络新闻编撰的发展演变
采写网络新闻要成为“多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