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酸锂行业研究情报分析
2016-02-22岳广飞王磊
岳广飞 王磊
1 钴酸锂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钴酸锂由于具有生产工艺简单和电化学性能稳定等优势,最先实现商品化。钴酸锂具有放电电压高、充放电电压平稳、比能量高等优点,在小型消费品电池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
目前,钴酸锂材料存在被三元材料替代的发展大趋势。中国钴酸锂材料产量2011年1.5万吨,2012年2.08万吨,增速39.67%,低于三元材料76.36%的增速以及锰酸锂材料106.00%的增速。
全球钴酸锂材料产量2011年3.9万吨,2012年4.3万吨,增速10.26%,远低于三元材料82.22%的增速及锰酸锂材料141.43%的增速。而且可以看出,这种替代趋势在技术更为先进的全球正极材料市场上更加明显。我们预测到2015年三元材料在正极材料中的占比将上升至35%,锰酸锂占比将上升至30%,而钴酸锂将下降至25%。
2 钴酸锂电极材料理论研究分析
2.1 钴酸锂电池材料性能比较及理论研究趋势分析
与LFPO、LMO、三元材料相比,钴酸锂在电池正极材料中的应用有安全性能差、循环稳定性好差特点,主要应用于小电池。此外,钴酸锂电池正极材料也有价格昂贵等缺点、污染严重。
鉴于上述特点,针对钴酸锂电池材料的理论研究也相对于其它三种材料数量较少。图2列出近年来有关钴酸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理论研究文献数据。
从近些年文献发表的数量上看,2010年前处于平缓的上升趋势,在2005至2010年期间,虽然稍有起伏,但数量保持在50到60之间,说明该阶段处于理论研究初期,没有形成比较大的技术突破;从2011年到2014年骤然上升,几乎番了一倍多,说明锂离子电池市场空间打开,主要是手机电池等小型电池的需求对其影响,在理论研究和技术领域需要突破。
图3给出各种锂离子电池材料价格走势。
钴酸锂的价格高居不下,结合图1中预测钴酸锂在正极材料中的占比将不断下降,可以推断钴酸锂未来的市场空间会逐渐缩小,理论与技术研究的数量也会有所下降。
2.2 常见掺杂手段
LiCoO2的掺杂方法可分为固相掺杂法和软化学法。软化学法根据前驱体的制备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乳化干燥法、有机酸配合法。此外,还有文献报道了熔融盐法、微波合成法、超声喷雾分解法等。目前,工业上较为常用的办法是以共沉淀方法制备掺杂型四氧化三钴,再进行固相煅烧得到钴酸锂。
3 LCO电极材料技术研究分析
钴酸锂是最早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也是目前成熟大量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目前仍占据着市场的主要地位,目前主要用于制造手机、笔记本电脑及其它便携式电子设备使用的锂离子电池。
本节主要介绍国际和国内钴酸锂电池正极材料专利申请情况分析。
3.1 国际钴酸锂材料专利申请状况分析
3.1.1 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在20世纪80年代全球开始出现关于钴酸锂的专利申请,但是数量比较少,年专利申请量在5件以下,此时对于钴酸锂的研究处于萌芽状态。1991年,钴酸锂的专利申请量突然增加至38件,专利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索尼公司商用锂离子电池开发成功。随着锂离子电池商业化的发展,研发者们将更多的力量投入到钴酸锂的研发中来。2000年左右,钴酸锂的研发热潮达到顶峰,2000年全年申请量达到82项。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钴酸锂的性能已经可以基本满足电池的需求。90年代末,磷酸铁锂作为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受到研究者的青睐,一部分研发重点转移到磷酸铁锂的研究,这对钴酸锂的研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00-2005年,钴酸锂的专利申请量有所回落。2006-2012年,钴酸锂的专利申请量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年专利申请量一直维持在50项以上,申请增长速度开始放缓。这表明,钴酸锂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后已经走向成熟。
3.1.2 主要技术产出国
分析发现,在1980-2012年的30年间,日本和美国是技术储备的最大收益者。对检索出的专利文献的优先权信息统计发现,日本以628项申请位居技术原创国排名首位,该国拥有以三洋电机、松下、索尼为首的一批老牌电子企业,在钴酸锂领域领跑全球是顺理成章的。美国以144项申请位居第二。作为传统的科技强国,美国拥有大量研发能力很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因此,美国拥有如此多的原创技术也在情理之中。中国和韩国的原创专利数量接近,中国为130项,韩国为122项。
美国和日本在1980年开始进行钴酸锂的专利申请,韩国在1987年开始申请钴酸锂专利,而中国直到1992年才开始申请钴酸锂专利,比美国和日本晚了十多年。在对于钴酸锂的研究中,日本不仅起步早,而且一直处于绝对优势,经历了两次迅猛发展时期,第一次在1989-1991年,第二次是在1997-2000年,2000年之后申请量开始回落,并在2000-2010年基本处于平稳发展阶段。这表明日本对钴酸锂的研究开展较早,并较快进入了技术成熟期,并一直持续进行研发,因此,日本一直在锂离子电池市场表现出很强的竞争优势。
3.1.3 主要申请人
对钴酸锂申请人类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8%的专利申请为公司独立申请,10%为公司与公司联合申请,7%为研究机构和大学的申请。可见,企业比较重视钴酸锂的研究,这与目前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商业化密不可分。
——申请人排名
在钴酸锂领域全球专利申请上,三洋占据了比较大的领先优势,形成了第一集团;松下和索尼在总申请量排位中位于第二集团;而LG化学、日本化学两家企业位于第三集团。三洋拥有103项与钴酸锂相关的申请,其申请量超过松下的59项和索尼的42项的总和(图4)。
——申请人的申请趋势分析
索尼从1987年开始钴酸锂的专利申请,是三家企业中最早开始申请钴酸锂专利的企业。索尼在1991年和1992年分别申请了3项和7项专利,在2001-2005年没有申请钴酸锂方面的专利。2005年之后,索尼每年有少量钴酸锂方面的专利申请。可见,索尼对于钴酸锂的研究持续时间长,一度中断。
松下电器从1989年就开始申请钴酸锂方面的专利,其对钴酸锂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早。而且松下在1991年钴酸锂的专利申请量很高,达到16项。这表明松下具有很好的钴酸锂技术储备。但松下2007年之后没有再进行钴酸锂方面的专利申请。这表明,松下已经转移了研发重点。
尽管三洋从1995年才开始进行钴酸锂方面的专利申请,但其对于钴酸锂的研究特别活跃,2001年之后,其每年的专利申请量都高于松下和索尼。目前,钴酸锂方面的大量技术掌握在三洋的手中。三洋的主要专利布局在本国,其次是美国、中国和韩国。索尼和松下与三洋的专利布局完全一致。这表明,这三家日本企业都比较重视美国、中国和韩国市场。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专利申请授权的比例也是最大的,这表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的申请量不仅很大,其专利的质量也较高。
3.2 国内钴酸锂专利申请情况分析
3.2.1 钴酸锂电池材料专利申请量趋势分析
在2007年之前,只有04年的钴酸锂电池材料专利申请量在20项之上,说明2007年之前我国钴酸锂产业没有兴起,技术不成熟,市场及应用驱动力小。在2007-2009年间,国内钴酸锂电池专利申请量徘徊在40项左右,这主要是国内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引起的,而钴酸锂正是手机电池的主要材料。从2010年起到2013年,专利申请量迅速飙升,几乎以线性增长,说明此阶段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我国钴酸锂电池材料研究有了飞速发展。从2013年之后,专利申请量骤然减少,主要原因是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其它更安全、性价比更高的材料成为小型电池材料的宠儿,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钴酸锂的使用。
3.2.2 专利申请人分析
将排在前十位的专利申请人分布情况列入图6。在这十个申请人中,有七家是企业,其余三家是高校及科研院所。说明企业基于实际市场需求,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量比较大。
排在前两位的是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三洋电机株式会社,后者在全球范围内独占鳌头,在中国领域也申请了较多的专利;其后是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师范大学,三者的申请量均在20项以上;最后一批则是清华大学、中南大学、江苏科捷电池有限公司、南通瑞翔新材料有限公司、天津巴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上述申请人的性质来看,七家企业中有两家新能源科技公司、两家专业电池公司。
[责任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