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勋饰演者的幕后故事(二)
2016-02-22
刘劲:阿坝藏区走出的“周恩来”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这是一段绝不会忘记的历史。为了纪念这段历史,曾诞生了很多经典的影视作品。
2006年8月29日,银幕上扮演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的三位著名演员唐国强、刘劲、王伍福以及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翟俊杰,著名化装师颜碧君,和刚参加完“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活动的开国元勋之一的罗瑞卿之子罗箭少将以及宋任穷上将之子宋京波先生,以及北京团市委从60多所高校选出来的几百名优秀学生干部,分7路向瑞金、遵义等地进发“重走长征路”的团体代表们,在央视电影频道的《流金岁月》大聚会了。在录制现场,唐国强朗诵《七律·长征》,歌唱家杨洪基深情唱起那脍炙人口的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更将人们的“长征情”推上高潮——革命的传统、红色的故事植根在每个人的心底,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中
刘劲可以说是目前最活跃的周恩来总理的扮演者了。在录制现场,刘劲用角色的方言跟大家打招呼:“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啊。70年前,我们从瑞金出发的时候,走过了11个省。这是一次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长征,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将永远载入史册。”他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年来,我演了六七十次周总理。每个人心中都可以有一棵大树,周恩来总理就是我心中的大树,我要用一辈子做好这一件事。我深深感到:长征精神是一笔弥足珍贵的伟大财富,长征精神是我们永远进取的力量源泉。步步前进就步步胜利!”
著名演员刘劲准确地捕捉到了周恩来当时那种含辛茹苦、顾全大局、忍辱负重、苦撑危局的沉重负荷及状态,尤其是他把周恩来的眼神演绝了,给角色增辉不少,得到了好评。他说,“电影《长征》播出后,很多当年周总理身边工作人员找到我,送给我他们写的关于总理的回忆录,带我去中南海西花厅看看总理和邓大姐生活工作过的地方,希望我以后能把周总理的形象演绎得更好。这对我塑造周总理的形象很有帮助。现在我家一面墙的书柜里,全是关于周总理的书籍,我家中的各个角落,只要手能够到的地方,都放着这方面的书籍,有时间我就翻看学习。”
谁能知道16岁以前的刘劲还是个不会说普通话、不知道什么是话剧(后来考上解放军艺术学院)、没见过电视、没见过啤酒,吃糌粑、喝奶茶,爬雪山、骑牦牛的藏区小伙子呢。
刘劲出生在四川阿坝州的州府马尔康市。马尔康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的必经之地。当年,刘劲是在“秘密”的学习环境中才学会普通话的。上世纪80年代,马尔康还是个封闭的小县城。幸好,他弄到一个小小的收音机,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节目非常着迷,天天模仿孙敬修老师的发音。他还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瞒着家里人,踏着厚厚的积雪,爬到附近的山头去喊嗓子练声。后来,他成为从马尔康走出去的第一个演员。他当年的这些“事迹”在当地流传开了,被人们看成学习的榜样,经过一番演绎,甚至成了颇具神秘色彩的“传奇”。现在当地还有人说刘劲这副好嗓子是当年爬到树上练出来的,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出现在武侠小说里类似于“猴子功”之类的神功,搞得刘劲哭笑不得,只好一次次地跟人解释说他只是爬到山头去喊过两嗓子,根本没有什么传奇之处。
刘劲未当“周总理”之前,就演过赵丽蓉的“儿子”,宋丹丹的“情人”,他勤于思索、善于学习,很快在演艺圈有了名气。1995年,刘劲出演香港影片《宋家三姐妹》中的张学良。有一天在摄影棚内,从事伟人特型造型的大师王希钟先生给刘劲化完装后随口说了一句,“你像一个人。”刘劲问“谁?”答曰:“周恩来。”这番话使刘劲又惊又喜,不过内心还是有点打鼓:“我能行吗?”刘劲认为是玩笑。但几天后,让他去试装、试镜,结果得到大家一致赞同。不久,贵州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为纪念长征60周年合拍六集电视剧《遵义会议》,经王希钟先生推荐,导演真的找刘劲主演青年周恩来。当时曾有朋友好心地劝他别去冒这个险,担心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怕他演得再好也很难超越王铁成,一旦演砸了就会影响他以后的声誉。有好友当面这么劝过他,“别忘了,你是个职业演员而不是特型演员……”初生牛犊不怕虎,在银幕上塑造伟人,是机遇,是挑战,更是一份特殊的荣誉。刘劲一旦动了心念就越发难以抗拒出演这部电视剧中的周恩来的诱惑了。于是,1996年的《遵义会议》中,我们就看到了一位新的“周总理”。演出完了后,那些一直替刘劲捏着一把汗的朋友们感慨:“你的胆子可真大!”
33岁那年,刘劲正在总政话剧团准备排演一出小剧场话剧,在该剧中刘劲担任“男一号”。如果刘劲演好了这出话剧,就有可能获得当年的戏剧梅花奖。此时,翟导演力邀刘劲出演青年周恩来。刘劲一时真有点拿不准。此时唐国强给他打了好几次电话,鼓励他抓住机会,塑造出一个与前人不同的周恩来的艺术形象来。唐国强是第一次在影视作品中扮演伟人毛泽东,他的自信心鼓励了刘劲。
“导演一再强调:最重要的一个是要打破‘领袖表演法。你演的不是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而是60年前的他,周副主席才36岁,年富力强,节奏要快,必须下功夫。当时不只是减肥苦,当时每个人基本上都得减肥,大家是一起‘集体吃素。实在饿得不成,吃一个西红柿。当时组里专门派了人监督‘领袖们,从吃饭到睡觉(要求熬夜),都有人看着,是逼着我们减的肥,眼睛都凹进去了。拍摄条件更艰苦,导演跟我们开玩笑说‘我们是小米加步枪,确实如此。我们在川北,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很旧。晚上也不脱衣服,就盖着那个破被就睡了。靠点暖水瓶里的热水,把毛巾弄弄擦擦脸,搭在那个铁丝上,第二天毛巾冻得像一根小硬棍。有很多难走的路,尤其是在雪山和草地,都是实地取景拍摄。尤其是拍到雪山的时候,已经是11月份了,大家在雪地里一待就是一整天,每天都会被冻僵。我们的翟导演,有高血压,当时在高原上血压已经到了210,嘴唇都是紫的,最后只能靠吸氧坚持着……拍血战湘江那场戏,周恩来在江边指挥了三天三夜没有睡觉。指挥全军过江,嗓子都喊哑了。当时大家看那个画面,轰炸,敌人阻截。到了现场以后,你已经化完装了,泥、疤,每个演员都已经做完了。翟导还得把每个演员都看一遍,说,‘给我重撒泥土。闭上眼睛,憋气,一看不够,再撒。后来服装师拿着簸箕,装着泥,往我们身上、帽子上泼。我说算了,你别弄了,我们在地上滚一下吧,就这样。再回想这段艰苦的拍摄生活,现在感觉很温馨。”刘劲说。
为拍摄电影《长征》刘劲还差点把自己的耳朵给拽坏了。原来,长征时期的周恩来,一是比较瘦,二是蓄着很长的胡须。因此,除了把握眉毛、嘴唇的基本特征外,长长的络腮胡是必须兼顾的又一重要特征。考虑到当时的生活环境异常艰苦,同时还要体现出领导人的干练,化装师颜碧君老师为刘劲造型时,钩织了一对假眉。把他的眉毛用胶水粘住、压平,再把假眉贴上。胡子,这难不倒刘劲,他正好蓄着长胡须。但周总理的耳朵比他的显大,就得想办法了。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就要弥补。化装师颜碧君老师给他接了一块假的,但是总觉得假的不舒服。颜老师当时已经70多岁了,也跟着剧组一直走完了六个月的行程。“在剧组,她经常鼓励我并开玩笑地说,‘你年轻,说不定耳朵还会长呢。我说,您老有经验吗?她说,‘没有,但是你可以试试。拽一拽。于是,我就养成个习惯,每天没事儿就开始拽,拽了左耳再拽右耳。有一天看样片,颜老师很高兴地跟我说,你看看,耳垂大了吧。我说,是吗?心里挺高兴的。后来,耳朵老是火烧火燎的,好像是肿了,再一摸怎么有小结了。睡觉也不敢侧着睡,必须仰着,直到拍摄完成一个多月后才彻底没事。”
在电影《长征》中有一个情节,是在黎平会议时,周恩来用英语与李德面对面地争论。刘劲虽然在大学时学的是英语,但已多年没用了。他试着与扮演李德的外国演员对台词,结果结结巴巴,发音也不甚标准,全然没有剧情中要求的周恩来怒吼着拍桌子压倒李德的气势。导演放下狠话:两天之内必须“强化”英语达标拍摄。刘劲急得抓耳挠腮,此时“主席”帮了刘劲的大忙。原来,唐国强曾在北京电影学院进修时攻读英语,他的口语挺不错,于是他就主动承担了“英语教员”的职责,忙里偷闲地帮助刘劲学习那段四五分钟的英语台词,一遍又一遍地给刘劲纠正单词发音,使刘劲很快能用英语传神地“对白”了。
刘劲说到了练习骑马的事,说,“翟老让我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每天都练马。我们带去的马到高原,马也有高原反应,根本跑不起来,还死了好几匹马,挺心疼的。就用当地马,那些马是半野马,放野牧的。去过贵州的人都知道,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全是石头,鹅卵石。那次在乌江,我牵着一匹马拍摄,刚一翻身上去,马就飞跑起来,把我摔飞了——眼睛一黑,想,完了。等我睁开眼爬起来,一摸,哪也没伤着。我就听着两边的人都在喊,可能是担心出事了,哎,没摔着,怎么回事?!这时一个给我化装的师傅跑过来了,说没事吧,我说没事,哪都没摔着呢。他说真漂亮。我说,怎么漂亮啊?他说,你练过杂技,我看你这个抢背得太专业了。从马背上飞出来以后,正好落到了抢背上,要不这四处都是尖石头啊……我一低头,还真是,要是真摔了,后面的戏就不好说了。所以我说主席、老总、总理在上天保佑我们《长征》呢。”
经过“长征”途中的“生死”考验之后的刘劲,进步非常快,而且刘劲和唐国强已被圈内外人士看成一对黄金搭档了。在电视连续剧《开国领袖毛泽东》之后,刘劲又参加了电视连续剧《长征》的拍摄。据悉,这是第三次他与唐国强合作演伟人了。在拍摄电视连续剧《长征》的半年时间里,他们两个为了有总理、主席长征时的那种瘦削憔悴的外形,二人依然拼命地节食减肥,每到吃饭时都只吃蔬菜和喝汤,而不吃主食和肉。刘劲和唐国强的合作更是“如鱼得水”,也为这部大戏增色不少。“湘江激战”之后“毛泽东”和“周恩来”那场重逢的动人情景至今让我们感慨。
马晓伟:“老蒋专业户”曾分身出演毛泽东
上世纪八十年代,马晓伟相继主演了电影《海之恋》、《燕归来》、《喜盈门》、《开枪,为他送行》、《烦恼的喜事》、《快乐的单身汉》、《青春万岁》、《雷雨》、《代号213》、《一个女演员的梦》及电视剧《在水一方》。1988年,正处于演艺生涯巅峰期的马晓伟却选择了离开演艺圈,去香港定居,转战商海。谈及淡出演艺圈的原因,马晓伟说:“从很年轻的时候就进入电影制片厂,完全跟社会生活脱节了,走出摄影棚,都不会生活了,因此我决定改变一下。另外,被定型为奶油小生,年年难演年年演,常年都演同一类角色,完全跟自己的个性不相符合。当时也是年轻,不能完全真正懂得表演艺术,只是一味玩帅扮酷,《代号21 3》的表演就是玩帅的巅峰,《一个女演员的梦》则是扮酷的巅峰,后来觉得这样演下去已经没什么新意了,于是就当机立断选择离开。”
离开演艺圈的马晓伟做过石油、房地产等多种生意。生意越做越大,但马晓伟却越发觉得自己根本就不适应这种商海生活,他说:“由于以前受的教育是轻商,同时我又老有一种理想主义情结,商海的很多做法与我做人的原则有很多冲突。商海那些年,我也有过张狂和不成熟的表现,但我喜欢反思,我后来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于是就又决定放弃做生意,重新回归表演。2000年,电影《长征》开拍,他们找我扮演博古,于是我就正式回来了。”
离开影视圈十年后,重新出现在片场的马晓伟自称是个“新人”,需要从头做起。同时,这位“新人”一改往昔的表演风格,成了一个“伟人、名人表演专业户”,近年来他相继在影视剧中扮演毛泽东、博古、蒋介石、冼星海、张闻天、刘海粟、张大干等伟人、名人。
马晓伟成功出演蒋介石,相信这一定出乎很多老影迷意料。首次出演蒋介石是在电视连续剧《延安颂》中,马晓伟称这个“蒋介石”一角是自己骗来的。“原本剧组找我是让我演张闻天,因为我之前在电视剧《张闻天与刘英》中扮演过张闻天。但我实在不想再重复演同一个角色,于是就赌气说要演蒋介石。起初剧组人员全都反对,说奶油小生马晓伟演蒋介石根本就不像,于是导演王朝柱就让我化装,拍成三张照片,和蒋介石的照片混在一起,请有关的领导同志看,结果很多领导同志分不出来,有的把假的当成真的。领导说这里面谁演蒋介石都可以了,最后导演说这三张都是马晓伟,就这样骗来了蒋介石这个角色。”马晓伟说。
自从《延安颂》中的蒋介石之后,马晓伟的“蒋介石”就演得一发不可收,他先后在《国母宋庆龄》、《周恩来在重庆》、《解放》等剧中出演蒋介石。最为有趣的是,他还在电视剧《国母宋庆龄》中,再次向特型角色发起了挑战,竟大胆地一人拿下毛泽东、蒋介石这两个历史人物的扮演权。“其实这可不是我硬要贪功,都是导演的安排。其实最初我只是去扮演剧中的蒋介石,而刚好该剧有6集毛泽东的戏,在没有找到其他人选的情况下,导演就安排我上了。”马晓伟坦言,他这样做并不是想出什么风头,自己也担心观众有看法,不过后来经过化装师的雕琢,“我发现同一剧中两个人物在外形上已经非常的鲜活,最终在塑造个性上就得靠演员的演技了,对此我倒有十足的信心。”
红心从农村走出来的“伟人”邵华为他更名“红心”
红心,1962年出生在哈尔滨市巴彦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扮演毛泽东之前,红心的生活和娱乐圈毫不沾边。年轻时,红心参过军、从过商,直到著名化装师王海燕发现红心是个演毛泽东的“好苗子”时,红心才走上演艺道路。他在影片《毛泽东回韶山》《毛泽东和他的卫士》和《天安门》《领袖情怀》中饰演毛主席。
红心复员后个体创业,经过艰辛奋斗,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家。2005年春,红心将自己的事业转向北京发展,他为了替自己的酒厂拍摄“包公卖酒”广告,却不承想误撞进了娱乐圈:“那一天,我要为自己的酒厂找人来拍广告代言,但问了很多演员,他们要价都很高,我就突发奇想不如自己出镜吧,因为在这之前很多人说我长得黑,像包公,广告形象用包公卖酒也挺好,可信度高,我就请了化装师王海燕给我化装。”红心回忆说。王海燕特别熟悉古月等扮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看到红心那一刻,她惊喜地说:“你可以演毛泽东!”
红心开始并没在意,只当是玩笑话。而王海燕却非常认真,坚持找来曾给特型演员古月化装的资深化装师宋世平,给红心做一个毛泽东的造型。疲惫不堪的红心在化装师的摆弄中睡着了,两个半小时之后,等他醒来时看到镜子中的人,惊讶异常:自己和毛泽东还真挺像。
在宋世平的建议之下,第二天红心便拜见了电影学院表演系资深教授王淑琰和毛泽东研究院的院长应明阳。初次相见,王教授对红心的第一反应就是:太像了!太像毛泽东了!但形似是不够的,当演员必须要有表演的天分和智慧。王教授当即给红心出题,让他表演。毫无表演经验的红心竟然凭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悟性,获得了王教授的赞赏。“王老师说我天生就是演员的料,说发现我晚了,她给我七天考虑时间,让我想想要不要当演员,当时我已经42岁了,家里的企业也具备相当的规模,如果从艺对于我来说风险和压力都太大了。”一宿没睡的红心第二天把这事告诉了父母,出乎意料的是,妈妈很支持他:“好啊!如果真能让你演毛主席,就把企业包给别人做。演毛主席比做企业好。”但父亲当时就站起来反驳:“我反对,如果放弃企业,人家不让你演毛主席怎么办?”红心决定瞒着家人先做这事。
毛主席的儿媳邵华为他更名
其实,红心的原名叫洪伟,“红心”的由来,还有着一段难忘的故事。那是应明阳院长按照事先的安排,带着红心见到了毛主席的儿媳邵华将军,洪伟记得邵华将军亲切地跟他说:“个人做企业多挣点少挣点是小事,把主席演好了是为全国人民服务。你长得很像主席,有决心演好主席,你就叫红心吧。”
洪伟高兴至极,都记不清自己是怎么离开邵华将军家的,他又一次失眠了,最后决定弃商从艺,他把企业包出去,自己专心去北京电影学院学表演,王淑琰教授从此成了红心的专职表演教师。
放弃企业专职学表演,对于已经42岁的红心来说,他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我们班最小的学员13岁,人家是为了进修将来考专业表演,而我和他们在一起实在差距太大。”一年半的表演课程,红心经常整夜难眠,他说自己最大的压力来自朋友和爱人。爱人自从知道红心转包了企业搞表演后,几乎一年半都不和他讲话,有一天同学聚会,同学问起他在电影学院上课的情况,妻子狠狠地说:“你就做梦吧,中国有十三亿人口呢,这跟你有什么关系,你怎么能演毛主席啊?!”而且红心的朋友同学也都不看好他。他最好的同学取笑他说,“你不是要上北大吗?怎么去了北电了,玩大了吧?”每每同学、朋友见到红心,问他什么时候能演毛主席,他都咬着牙不说话,因为红心自己也没底,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上好表演课来充实自己:“打铁一定要自身硬才行。”
学主席说话直至咬破舌头
半路从艺的红心给自己树立了目标:演毛主席不仅形似更要神似。学湖南普通话,学唱歌,学形体,学语言,学表演技巧……2005年9月,红心开始了每天前往电影学院的长途跋涉:早上5点起床,赶在交通高峰前出门。
为了准确把握毛泽东的形体动作和说话方式,红心找来60多部有关毛泽东的纪录片,模仿、学习毛泽东的言行举止:走路、坐姿、吸烟、握手、鼓掌等姿态。为了保持与毛泽东相似的身材,红心甚至开始注意饮食,保持95公斤左右的体重。红心认真阅读学习《史记》、《三国》、《水浒》等毛泽东喜欢的名著,以拓宽视野,深入了解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学习毛主席的一切生活习惯并不难,难就难在是否学到精髓,要神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大量观摩毛主席的纪录片后,细心的红心总结了很多细节的东西并加以运用,并深入生活,走近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了解主席的生活,他说:“毛主席在抽烟的时候,打火柴是滑的动作而不是敲击,灭火柴不是吹灭而是甩了两三下再扔掉。很多时候,你要了解熟悉这些东西你才能钻进他的内心世界。”红心颇有感触的说。
红心在扮演毛泽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湖南话。特型演员红心是土生土长的地道东北汉子,用他自己的话说舌头不会打卷,而主席是湖南人,这就对演员在拍摄时的口型和同期录音的要求很高,红心坦言学湖南话和学绕口令不相上下。为了练习好湖南话,尤其是毛主席带有独特韵味的湖南话,红心特地请了3位湖南的语言老师,不仅如此,红心还在工作室安装了一面大镜子,每天对着它模仿纪录片里毛主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采访中红心的语言老师小李向我们透露,红心为学习湖南话,多次把舌头都咬破了,以至于一段时间里只能喝粥。红心表示饰演毛泽东是他最荣幸的事情,没有什么苦是不能吃的。为了体验生活,红心曾特意让老乡按照当时的生活条件做了糠米饭,睡木板床,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体会那个战争年代的生活,更好地诠释伟人。
演好伟人为人民服务
2006年7月6日机会终于来了,电影《毛泽东回韶山》选了很多演员后最终选中了红心。得到自己能够出演主席的消息后,红心又是一夜未眠,第二天他特意叫上妻子和自己一起到八一厂,妻子相信红心是真的演出而不是玩玩而已,从此对他的事业很支持。此后,红心主演了《毛泽东和他的卫士》、《天安门》以及电影《领袖情怀》。红心说,如今随着表演越来越纯熟,他越了解毛泽东,越为他的人格所折服。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借助自己的微薄之力回馈社会,把“为人民服务”落在实处。在拍完《毛泽东回韶山》这部戏后,他得知四川地震的消息,他当即把自己20万片酬全部捐出去。从1998年起他每年在春节时给自己家乡的五保户送面、油、猪肉,从2005年至今他已经资助17名大学生,帮助他们读完大学,如果其中有人考上研究生他将一直资助直到完成学业。
红心说他希望演好伟人的同时,要把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一直以来他都希望能够联系医疗机构为贫困地区、尤其是老区的百姓免费治疗白内障。这个心结源自他10岁时带奶奶四处求医看眼睛的经历:“我小时家在农村,生活非常贫困,我的奶奶四十多岁时,就有一只眼睛因患有白内障失明了,当时只有10几岁的我就带奶奶四处寻医,几次要做手术但因为家里没钱。奶奶50多岁的时候另一只眼睛也失明了。我记得奶奶临终前还跟我说‘洪伟啊,卖点苞米给我治治眼睛吧!那时的我实在没有能力为奶奶治眼病,这也成为我终身的遗憾。”
杨烁“恨”剧组林源、刘丛丹“狭路相逢”
1月28日起,60集战争大戏《狭路》登陆北京影视频道首都剧场,每晚四集连播。该剧由慈文传媒集团、浙江艺能传媒联合出品,著名导演花箐执导,罗晋、杨烁、林源、王丽坤、闰学晶、刘丛丹、黄俊鹏等众多实力派演员倾情加盟。该剧以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残余的殊死决战为剧作背景,讲述了解放军军官马龙(罗晋饰)、女大学生莫莉(林源饰)、国民党特务“恶魔中校”林午阳(杨烁饰)之间跌宕起伏的故事,细腻地刻画了一群在革命洗礼中不断成长的青年男女,深入探讨了革命战争期间的信仰、救赎及人性问题。1月25日,《狭路》剧组主创一同来到建外街道南郎家园社区,与这里的观众互动,这也是北京电视台“欢聚一堂”系列社区活动开办以来的第55场活动。
当天,杨烁身着格子西服帅气亮相活动现场。作为剧中的绝对反派,杨烁饰演的“恶魔中校”林午阳可谓是坏到了极致,尤其是他阴沉冷酷的眼神,让人不寒而栗。而杨烁却为角色辩白,称林午阳在他心目中并不是一个坏人:“他只是一个坚定的三民主义信仰者,挺纯粹,就是演起来比较崩溃。”在被主持人问到如何将人物的狠辣疯狂表现的入木三分时,杨烁笑言,拍摄期间的自己曾与林午阳有着“相似”的精神状态。“《狭路》刚拍不久,正赶上父亲生病,剧组拍摄特别忙一直没让我回去,所以我估计是把对剧组的那份“恨”放在这了。”值得一提的是,剧中饰演赵大钧的演员黄俊鹏却告诉现场的观众,生活中的杨烁与剧中反差极大,是一个很可爱很浪漫的大男孩,经常会把拍摄现场布置得非常舒适。
剧中的“恶魔中校”林午阳与自己的未婚妻莫莉相爱相杀,剧外的林源却将杨烁视为自己的男神,还主动告白“你还没来的时候我本来想去接你的”。当主持人调侃杨烁不会怜香惜玉替“恶魔中校”心疼林源时,杨烁直言“心疼”,甚至爆料与林源拍摄的第一场戏就把林源吓哭了整整半个小时。“我当时没有告诉她,第一场戏是一场感情戏,我解开她第二个扣子的时候她整个人都要疯了。”其实,剧中林源饰演的莫莉似乎不是特别正面,而杨烁却直接为林源辩白道:“其实她是一个好人,是我把她带坏的,是我一直在利用她。”两人的“深情互动”也引得观众拍手称赞,现场气氛被推向高潮。
活动当天天气寒冷,刚一上场,戏里戏外皆是好姐妹的刘丛丹便主动为林源扣紧了袖口的纽扣,林源更是主动爆料自己在剧中始终在和刘丛丹饰演的谭小燕“谈恋爱”。事实上,这也是林源首度挑战一个不是特别正面的角色,拍戏过程中,大量的哭戏更是一度让自己哭出了麦粒肿:“花箐导演要求一场戏所有的情绪都要贯穿下来,你要哭就从头到尾的哭,因为哭戏太多,眼睛都发炎了,哭得太久了。后面很多场戏,可以看到我的眼线画得曲里拐弯的。”虽然拍戏很辛苦,但林源也收获了一个好姐妹刘丛丹。刘丛丹在《狭路》中饰演的谭小燕用她的话来说,是一个和《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特别相像的人物,而实际上,谭小燕与自己的性格相差极大,林源开心的称:“刘丛丹是一个笑点非常低,特别单纯的姑娘。”活动现场,主办方特意组织了小游戏“爱的抱抱”,但无论主持人喊出的数字是几,率先抱在一起的一定是林源和刘丛丹,姐妹情深尽显无遗。除此之外,剧中饰演谭小燕姐夫的黄俊鹏也亮相了活动现场,深蓝色西服尽显潮男范儿。黄俊鹏介绍,此次在《狭路》中搭档闫学晶老师饰演了一对夫妻,“我觉得这个戏有诙谐幽默的地方,我经常想把这个戏往好玩的地方演,帮我洗脚啊,我们夫妻之间的很多的事啊特别好玩,在严肃的抓特务的时候有一点开心和娱乐,让大家开心一点。”在接下来的游戏“狭路相逢”中,南郎社区的大爷大妈们积极参与,老当益壮。和黄俊鹏一组比赛的阿姨更是直接把外套一脱,轻装上阵。几轮比赛下来,虽说演员们“年轻力壮”,但却都纷纷输给了现场的大爷大妈。“逼得”杨烁现场高喊:“要不是腰伤我一定能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