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需立足实际”
——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2016-02-22薛晚如

西部皮革 2016年24期
关键词:订单式工学校企

薛晚如

(江西传媒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需立足实际”
——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薛晚如

(江西传媒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为了适应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推行“科教新国”战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教学模式也必须立足实际,真正实现“工学相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就必须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就业;订单式培训

为适应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推行“科教兴国”战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新闻出版行业这几年快速发展来看,依托新闻出版以及传媒行业多年的传承和沉淀。逐渐形成了工、艺、文三个方面相互渗透且有鲜明特色的“包装印刷工程”、“数字传媒”、“出版传播”、三大专业群体,开设了适合出版、包装、印刷、设计和传媒等职业岗位的近二十几个颇具备行业特色的专业方向,并且进几年的发展呈现目前的两大趋势:第一,职业教育规模化全面化快速的发展,为适应大规模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需要,中高等教育的招生人数都有所提高。第二,职业教育快速地在渐进模式中转型,一直以来传统的学院派教学模式正逐渐向以政府为主导的就业导向模式逐步地转变,特别是今年国家制定“十三五”计划以来,教育的改革必须以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社会转型的需要为前提。

教育部部长周济曾指出:“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实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需要。”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立足实际”这一模式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出发,在宏观发展上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在职业学校运行上强化市场导向,重视学校与企业合作,重视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优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就要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就必须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1 教学模式必须坚持坚持“必需、够用和求新”的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选择与设置,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实际与学生今后职业生活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和专门化,各专业需要什么技能,就开设什么课程;实际工作需要运用哪些知识,课程内容就涉及哪些内容;现实工作采用什么最新技术,就采用什么教材和实施什么实践教学。教学课程的设置要把“使用”放在第一位,应用课程和社会实践课要适应当今科技的发展,瞄准最新成果,突出操作课程的不断升级与更新;要理顺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关系,合理确定课程难易程度,学生未来职业生活需要学到什么程度,就把教学设置到什么深度,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切实解决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社会提供用得上的技术人才。只有这样,高等职业教育才能为社会所欢迎。

2 教学模式必须以就业为中心,以提高素质为目的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势必成为当前及今后高职教育的主旋律,也是学校与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就业率的好坏是办学质量成败的试金石,同时也是学校立足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解决好就业,提高毕业生素质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一项最为重要的课题。在今后的发展中,高职教育必须树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综合素质并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同时也培养了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以就业为中心,所要关注的不仅仅局限在课程的质量,其中还需要有关于课程评价的问题,这些都是高职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课程改革、设置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参与度是学校制度层面以及物质层面的保障等都会影响的结果。对教师来说,教师参与课程改革,能增强他们对工作的关注程度和满意程度,对课程实施的执行情况也会得到改善;对学生而言,将会提高他们对课程的直接兴趣,促进学习成功也为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基础,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更好地发挥,从而形成课程改革的良性循环。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的因素也必须在实施课程改革时给予充分的考虑,以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并最终取得成功。

3 进一步发展“订单式培训”的创新模式,明确监管,提高教学质量

“订单式培养”是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订单式培养”的实质就是校企双方通过签订用人“订单”,利用有效的契约形式,一方面规范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真正实现产学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校实习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和就业问题。“订单培养”是为企业培养明天的员工,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能够在段时间内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因此企业的积极性很高,使“工”与“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实践证明,这是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目前高职院校“订单式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学质量的问题,针对此问题还应该在建立适应高职“订单式”教育教学全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借以明确“订单式”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对象及监控的关键点。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没有一个优质健全的教学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和教学质量监督体系,“订单式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将失去有力的保障。由此可得出结论想在高职院校中有效地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就必须建立以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为主、校企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也才能建立适应高职“订单式教育”新的教学创新模式。

教学改革正处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最好的发展时期,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学校、学生三个利益主体共赢,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也是促进其稳定发展的有效机制,推进教学改革才能真正做到企业欢迎、学校欢迎、学生欢迎!

[1]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新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 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 郑金洲.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薛晚如(1987.12-),女,汉族,福建南平人,高职助讲,本科,江西传媒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G710

A

1671-1602(2016)24-0242-01

猜你喜欢

订单式工学校企
盐工学人
——宋辉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订单式校企合作企业方的成本收益分析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