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论思想在当代绘画思想中的体现

2016-02-22李泽琰

西部皮革 2016年24期
关键词:郭熙画论道家

李泽琰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中国画论思想在当代绘画思想中的体现

李泽琰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中国山水画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期间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山水画论作品,这些绘画理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山水画的发展方向。中国山水画是写实的,同时也是写意的。这其中包含了中国古人无尽的智慧,是中国儒释道思想在绘画当中的生发。本论文以《画山水序》,《笔法记》,《林泉高致》,《画禅室随笔》等画论作为切入点,研究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对古代山水画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它们对当代绘画产生的作用。

画山水序;意境;六要;当代中国画

1 中国画论的主要思想

宗炳在其《画山水序》中提出“山水以形媚道”的理论观点,其中包含了他对中国道家思想在绘画中融合的思想。道家思想崇尚“无为”,追求自我陶冶。他认为神即法身,精神即我身,山水之神是连自己也包含在内的。山水画家,面对山水自然,“妙会感神”,捕捉它的精神美,以无我之心契合对象的精神美,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境界,从而创作出一幅凝聚作家心灵世界的作品。宗炳是使道家思想融入中国绘画的第一人。宗炳发其宗,后人弘其迹唐以后,山水画坛中的许多画家都具有隐士思想。郭熙在《林泉高致》中也曾提到:“君子所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道家思想在中国绘画中逐渐渗透,郭熙的绘画作品《早春图》描绘早春即将来临的山中景象,山中雾气浮动,山泉漴漴,楼宇掩映,远处山势雄伟,画面营造了“可望”、“可游”、“可居”的境界,体现了他的“林泉之致”在绘画上的表达,由此使他由前人继承并发展的道家思想有了更深刻的体现。

荆浩所处的唐末时期,正是时局动荡之时,他隐居太行山,过着出世生活,纵情泉壑之中,潜心研习绘画,他的道家思想便由此产生。在《笔法记》中提到:“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荆浩还提出“六要”的绘画要求: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气和韵的含义与谢赫六法论中所提到的气韵含义相近,表现绘画作品所传达出的精神,在山水画中画的气韵往往通过对笔墨的运用传达出来。兴起于盛唐、中唐的水墨山水画,到了唐末更进一步发展起来。荆浩强调笔墨,巩固了山水画在中国绘画中的地位。荆浩还开创了北方山水画派,之后的关仝是他的弟子,范宽和李成也学于荆浩,他对之后北方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林泉高致》是在山水画高度成熟之后产生的,是对山水画理解的总体阐述,是继《笔法记》之后又一重要的山水绘画理论。这部著作源于作者对绘画认真的实践和深刻的理解。这本画论著作中包含了几个主要的思想:“不下筵堂,坐穷泉壑”表达他虽然身在朝堂之上,却希望通过山水画寄情山水景色,同时他主张饱游沃看,对真实山川进行仔细的观察和理解。他还提出了“三远”的中透视方法:“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透视法对中国传统的绘画透视方法进行了总结,给之后中国画透视奠定了理论基础。三远法中传递出的“远”的思想,也体现了作者所追求的虚无简单的情怀。南宋初期,有一部分画家继承了他的绘画思想和绘画风格。到马远夏圭时期,新的构图方法和绘画思想出现,但是依旧可以看出郭熙绘画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到元代赵孟頫提出了“古意说”郭熙的绘画风格又一次引起画家们的重视。两宋时期的山水画家都在无形中继承了郭熙对山水画意境的理解。元代绘画中的简淡疏远的绘画风格也同样暗合了郭熙的理论思想。

董其昌的绘画理论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由禅宗分南宗和北宗将山水画分为南宗和北宗。其中北宗以李思训父子为首,之后直至马远夏圭。南宗则包括张璪、董源、巨然米芾父子和元四家等。北宗理论对于唐以来的山水画做了一个系统的总结,是对当时山水画体系混乱局面的一种规范,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山水画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其继续前进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是另一方面,仅仅用禅宗里的南北标准来划分,又显得唐突而不够谨慎,所以,所谓的新体系事实上也加剧了山水画体系的混乱。鉴于华亭派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体系建立者自身的局限性,这仍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次进步。董其昌的画作以柔润、软秀为主要特色。董其昌特别讲求用墨的技巧,水墨画兼擅泼墨、惜墨的手法,浓淡、干湿自然合拍,着墨不多,却意境深邃,韵味无穷;无须炫异矜奇,而真气横溢,充塞纸间。董其昌的设色山水,或用杨升没骨法,从彩笔代替墨笔,完成线条、轮廓、钩、勒、皴、擦,尽态极妍,不为刻画;或仿黄公望的浅绛法,参以赵大年、赵孟頫的青绿法,别树一格,层次分明,淡雅清新,生机盎然。

2 中国画论在当代绘画中的发展

中国传统的绘画理论思想是以感受来把握理论思维,形象化经验化的语言构架,是对历史和美学标准以及逻辑的融合把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兴起一系列外国绘画思想对中国传统的绘画思想进行了冲击,知道九十年代信息化科技开始走入大众视野,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绘画思想体系。1979年所举办的《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中出现了许多新奇独特的绘画作品表现出艺术家们对自由的渴望和表现自我的情感。逐渐的产生了“新文人画”的主张和实践。新文人画的新体现了新时达的绘画思想变化,文人表现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并强调自己的主观情感。新文人画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结合中国传统绘画思想理论,衍生出了十分丰富的笔墨样式。

“笔墨当随时代”,既是对当代绘画理论和实践的具体要求,又结合了绘画本体的客观规律。每一个历史时期画家的审美观,艺术风格总是代表了一定时期绘画历史发展阶段。当代绘画理论对传统绘画理论表现出扩展,增进的发展趋势,是源于外国绘画思想的吸收以及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变化的。在错综复杂的文化构成关系中,要构建新型绘画理论体系,就必须正确认识本土和外来绘画思想,对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进行全面的分析、理解和选择。这样,才能真正构建结合时代的中国绘画理论体系。

[1] 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1.

[2]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版社,1964.

[3] 韩玮.名中国画构图艺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11.

[4] 邵洛羊主编.中国名画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01.

[5] (英)柯律格.中国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李泽琰,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画。

J203

A

1671-1602(2016)24-0196-01

猜你喜欢

郭熙画论道家
宗炳与郭熙“卧游”思想的对比
大树爷爷
一部完整系统的画论史—评张曼华《中国画论史》
画技高超,皇帝变迷弟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顾恺之艺术成就浅议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
解析郭熙的山水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