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探究

2016-02-22赵秀秀

西部皮革 2016年24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道德教育观念

赵秀秀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探究

赵秀秀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被人们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是人类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十分丰富。针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探讨赫尔巴特的某些道德教育思想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并使之为今天的教育实践服务。

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性教学

引言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理论代表之一,有着“教育科学之父”的美誉。他开创了近代科学教育学,道德教育因此也走上科学化的道路,对于它的的探讨也是建立在科学的心理学基础之上。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是既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也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德育不仅仅是对外表行为模式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对受教育者明智及适宜的意志的培养。赫尔巴特认为课程教学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途径。

1 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

1.1 道德教育目标

道德教育思想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赫尔巴特明确表示,教育的任务概括为一个概念:道德,为实现人类的最高目标,不仅是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外部行为模式,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思维智慧和善意,为达到此目的不得不依赖内心自由、完善、完善、正义、公平这五种道德观念。

(1)内心自由的观念。内心自由的观念是指基于内心理性做出的行动判断,从而摆脱这些不好的欲望,从而保持心情舒畅。[1]这里的行动赫尔巴特把它分成两种。一种是外部活动;另一种是内部活动,即人的意志行动。只有通过行动,人才能产生道德意志即对外来影响的抵御,实现内心自由。

(2)完善的观念。完善的观念是指通过意志去协调以便到最高层次。它的前提是,内心自由的观念解决不了意志行动和外部活动的矛盾时,可以借助这一观念。但从实际意义上来说,这个完美总是相对的,因为人是在不断追求自我完善,措施也在不断地提高,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有一个友善的概念。

(3)友善的观念。友好的观念是指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善良的心。本身拥有这种想法时,便能够身临其境地为他人着想,社会也会处于安全状态,并逐渐繁荣强大。友善的观念首先提醒教育工作者应避免导致恶意的刺激,以免产生危害。

(4)正义的观念。正义的观念是当两个人的意志发生冲突和争斗时,由第三个人的内部行动来解决此困境。[2]如果内心自由、完善、友善、正义无法实现一种秩序的稳定,需要借助公平的观念。

(5)公平的观念。公平的观念是奖善惩恶,针对学生一些不良的行为要给予一定的惩罚,这样可以促使受教育者形成正义和公平的理念,促进受教育者之间的自我教育,在不远的未来能够在社会立足。

1.2 道德教育的开展路径

道德教育的开展路径有很多,主要是通过公立学校、家庭与私人教育机构这三种方式来培养受教育者的德行。

(1)公立学校教育。公立学校教育的优势在于道德教育培养的系统性。但也有不足。培养目标过于理想化,它的层次性和针对性不是很强;教学的实践环节较薄弱,造成在思想理论课效果方面大打折扣,以至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是受教育者虽然学习成绩良好但在鉴定思想品德方面却出现绿灯现象。

(2)家庭教育。与单纯了解受教育者的知识掌握与外部行为表现相比,家庭教育更关心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家庭教师不可缺少。家庭教师一方面对受教育者开展知识教育,另一方面有大量的时间关注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受教育者的道德品格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3)私人教育机构教育。私人教育机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公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进入私人教育机构学习不仅教学进度快,教学方式新颖,整个教学气氛有严有松,教学内容也极富个性能有效地培养受教育者的德行。当然也有缺陷,比如时间安排是否妥当等等。

2 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的启示

深刻领会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思想,无论是对于我们今天道德教育的理论熏陶还是道德教育的具体实践都有很大好处。

第一,在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思想中,道德教育是通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逐步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德育理论和实践可以完美结合的目标。如: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纪念“一二九运动”、开展学习焦裕禄精神的活动、开展志愿者深入到社区、养老院的服务等各种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便受教育者能够实现情感的升华,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第二,赫尔巴特肯定了一定的知识对于培养道德性格的作用,教育者自身要拥有专业的知识,并把知识转化成力量赋予受教育者,让受教者通过教育者有情感的表达实现道德性格的养成。

第三,提供和谐的成长环境,俗话说:只有在爱中成长的人,才知道以怎样的心态与行为去关爱他人。家庭作为一个受教育者最先接触且从不陌生的环境,会对受教育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更应做个好榜样,做好子女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第四,赫尔巴特认为进行道德教育需要多方面的合力。全员提高意识,形成教育合力,齐抓共管。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乃自我教育。”[4]由此可见,自我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最高境界,自身要加强对道德规范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当前,重视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重视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已经成为学校、全体教育者、社会的共同努力的方向。当然,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也有保守的一面,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利用积极的一面来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

[1] 范捷平.德国教育思想概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2004.151.

[2] 李其龙.赫尔巴特文集·教育学卷第2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367.

[3] 李其龙.赫尔巴特文集·教育学卷第2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80.

[4] 李黎.青年学生道德失范现象及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12.3.

赵秀秀(1992—),女,汉族,山西高平人,硕士研究生,温州大学法政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方向:政治学科教学论。

G40

A

1671-1602(2016)24-0174-01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道德教育观念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健康观念治疗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