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统筹的必然性
2016-02-22王慧君谷丁一
王慧君,谷丁一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统筹的必然性
王慧君,谷丁一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
在全国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统筹的背景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仍处于分割运行状态。这具体体现在发展理念、保障内容、保障标准、管理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对维护公民生存权平等、社会公平和制度完善均极为不利。针对低保制度二元结构带来的消极影响,本文将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现状出发,以推进其城乡统筹的必然性研究为重点并辅以相关建设性对策的提出。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分割;城乡统筹;社会公平;制度完善
1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尤其是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八七攻坚扶贫计划”的实施,初步解决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农村贫困问题,农村的贫困人口得到显著降低,这既为我国的统筹城乡建设埋好了伏笔,同时也是对于改革开放成果的有力肯定和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但是,近些年来也有些问题日益显露甚至到了紧迫的地步,长期的“输血式”的扶贫只是在生活层次的简单的“提,拉,拽”,在解决根源性的贫困问题上依然产生了诸如边际效益递减和依赖问题。
2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统筹的理论基础
城乡分层及对立是在社会生产能力提升后产生的区域生产力不平等而形成的,而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城乡分层及对立则是“工农业发展程度不够高的表现”。城乡分层与对立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马克思主义设想未来的城乡并不是固话的分裂,而是在相应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融合,实现城乡的平衡,协调。“消灭城乡的对立是实现社会统一的首要条件”。这些论述对于城乡实现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和相关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物在指导建设新形式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其提出的以“统筹城乡发展”作为首位的“五个统筹”发展思路,站在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思路研究和发展解决城乡生活保障制度问题,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并且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遗余力的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才能真正实现我国推动城乡经济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
发展经济学中的二元经济理论结构对于理解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刘易斯在1954年出版的《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一书中提到,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两个完全不同的经济部门,相对弱小的工业部门和相对强大的农业经济部门,如果对于劳动力的流动不加限制,由于两个部门之间存在的天然差异,必将导致过量的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而工业经济的发展在于资本家对于资本的运用,大量的资本投入必然导致工业所需的劳动力人口急剧增加,此时以往的农村经济红利人口便转化成了工业经济红利人口。一旦产生了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的完全容纳就会形成今天的城乡发展极不平衡,这也是今天产生的城乡生活保障问题的相关原因。
3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统筹的要求和原则
3.1 满足农村居民最低生活需要作为统筹城乡建设的最根本目标
也应该作为首要原则进行思考和执行,我国农民对于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做过很大奉献。工业反哺城市,城市也应支持农村发展,这既是工业和城市的义务也是时代的要求。
3.2 城乡平等和量力而行也应该作为相关原则和指导思想
城乡保障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社会繁荣稳定,并且作为一项公共政策使得全民都有获得救助的权利。但是农村发展的导致了政策偏向,造成了愈富愈补的不平衡局面,而农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在农民积极性受挫之后会把影响反馈到工业和城市发展上,所以必须强化城乡平等观念,加大财政投入和制度建设力度,实现低保制度城乡平等,统筹建设。
3.3 在城乡认识上应保持统一
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充分的认识到低保制度对于我国实现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低保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和实施,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它使贫困人口感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4 城乡低保标准调节机制的统一
通过近些年的实践证明,只要不断的对制度进行革新才能使社会主义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在调整时间上,应做到城乡低保调整一致,不能分出先后,更不能只调整城市低保标准而不顾农村低保标准;其次,调整的幅度要按照统一比例进行调节,不能只提高城市低保标准;最后,在设计低保调整机制和自然增长机制时应该着眼于如何解决城乡低保标准的差异。
4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建设的必然性分析
社会保障的根本着力点在于保障社会公平,也就是保障每一个公民合法享有的权利和权益,而作为社会保障中的一个分支,最低生活保障体现的是国家对于公民基本生活所需物质资料的满足和对于公民人权的有效保障。然而,显示中却又很多人无法从中受益,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约束和国家政策因素,我国城乡低保制度在很多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经济发达和政策相对较为优厚的地区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上远远领先于落后地区,看似困难人群都在享受国家低保政策,但不同地区的领取标准甚至达到数千倍,于是,制度建设成为了一个象征,实际产生的作用十分有限。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城乡发展,我国自工业化之后就通过行政手段和其他方式将农村有限的资源转移到城市,并且形成了城市发展的原始资本积累,一方面这促进了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却形成了日益加剧的城乡发展差距。从起点来说,城乡低保制度的建立是不存在差别的,只是因为我国独特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城乡二元低保体制的格局。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今非昔比,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人民的生活安全保障意识也普遍得到提高,要想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机遇,就必须着手解决城乡二元体制的问题,只有解决城乡统筹问题,才有可能实现未来的大发展。
[1] 孟曙初.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8).
[2] 张琪,成志刚.论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构建[J].学习论坛,2007,(1).
王慧君(1991-),女,汉族,山西人,硕士,山西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理论研究。 谷丁一(1993-),女,汉族,河北人,硕士,山西财经大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F323
A
1671-1602(2016)24-00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