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风潮下凉山彝族服饰装饰元素的创新思考
2016-02-22斯日木拉作
斯日木拉作
(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1)
复古风潮下凉山彝族服饰装饰元素的创新思考
斯日木拉作
(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1)
笔者试图通过对凉山彝族服饰的历史溯源探寻彝族服饰的发展过程及当下的发展现状,并进一步对凉山彝族服饰向复古风格的转变及装饰元素创新进行了思考。
彝族服饰;复古;装饰元素;转变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容纳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民族文化艺术。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既展现了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也展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工艺水平、生活水平、审美情趣等。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目前我国彝族人口最多的地区,这里的彝族人民至今保留着穿着本民族传统服饰的习惯,经过上千年的传承,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彝族文化和风俗。
1 凉山彝族服饰的历史溯源
据云南大学方国喻教授的《彝族史稿》中记载,彝族是由中国西北的甘肃、青海一带日古羌戎或氏南迁与金沙江土著融合的遗裔,后来因彝族的支系多,于是曲涅家支和古侯家支便从云南、贵州迁徒到四川凉山。[1]解放前的凉山经历了奴隶制社会,且交通闭塞、经济相对落后,服饰仅作为遮羞避寒的生活必需品使用。为了节省支出,彝族人穿戴所需的服饰大都由家中的妇女亲手缝制,那个年代的彝族妇女几乎人人都是刺绣裁衣的能手。
由于奴隶制度的影响,彝族服饰也体现出了它的阶层意义,奴隶社会时期地位较高的黑彝(统治者)女性服饰上衣多为素色,并饰以银饰彰显其贵族的身份,下装着百褶裙,裙长及地。部分被统治的白彝和汉族(被统治者)女性上衣朴素、少刺绣,百褶裙裙长仅及踝。解放后废除奴隶制,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也逐渐提高,银饰品成为人人都能消费的产品,服饰的阶层之分也随着奴隶制的废除销声匿迹,如今只有种类之分。
2 凉山彝族服饰的分类
跟汉语一样彝语也有很多种方言,也是区分不同区域人口的标准之一。彝族服饰的分类依附于彝语方言的分区,而不同语言区域的彝族女性服饰主要区别于上衣款式,和头饰的搭配,男性服饰主要区别于下装大、中、小三种裤脚,风格迥异。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类服饰为代表:
一是“依诺”方言区的服饰,男性着大裤脚,多流行于美姑县、雷波县、甘洛县等地。女性服饰装饰多以黑底彩绣为主,喜用回形纹、菱形纹等几何纹样刺绣装饰,头饰轻巧,整体风格显得端庄、素雅、秀气。
二是以金阳、越西为代表的“圣扎”方言区的服饰,男性大多着中裤脚,女性服饰色彩相对艳丽,多采用羊角纹、太阳纹等图腾纹样作刺绣装饰,头饰华贵,略显繁重,其服饰风格颇有一番宫廷韵味,有端庄、大气、高贵之感。
三是以布拖县、普格、盐源县为代表的“索帝”方言区服饰,男性着大裤脚,女性服饰注重刺绣装饰、纹样在服饰中的占比大,几乎常以满绣的形式出现,服饰风格严肃、精致、秀丽。总的来说,各方言区的服饰虽然各有风格却都是凉山彝族文化走向世界的标识之一。
3 凉山彝族服饰装饰元素的复古风潮
所谓“复古”泛指一种怀旧的文化现象,服饰的“复古”既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设计理念,也可以定义为一种设计风格。既是某一时期思想的复古也是对某一类服饰款式的再现和重塑。在服装艺术领域,从怀旧情结延伸至复古主题的服装风格已屡见不鲜了,但在凉山掀起的民族服饰复古风潮不仅有着本民族自身鲜明的历史特性,更能看出彝族服饰在解放前留下的审美烙印。彝族服饰的复古风格并没有覆盖所有方言区的服饰中,而主要体现在 “圣扎”方言区服饰上。
3.1 装饰纹样由繁到简的转变
“圣扎”方言区彝族服饰上的装饰纹样复杂多变,多以植物纹样、日月星辰、民族图腾纹样等作刺绣于服饰上。纹样常以重复有规律的排列形式出现,将秀丽、精巧、纤细的单个纹样进行组合应用。而当下流行的复古风彝族服饰则喜用单个纹样进行独立的装饰或配以简单的几何纹修饰,服饰的整体纹样风格更倾向于简洁明朗,这样的纹样装饰不仅可以缩短了刺绣工时,还有利于服饰的批量化生产。
3.2 装饰色彩由艳到素的转变
解放初期的彝族服饰设计偏爱艳丽的色彩,彝族三原色红、黄、黑的大面积交错搭配加上彝族银饰品的点缀,让彝族服饰给人艳丽华贵甚至眼花缭乱之感。复古风潮下的彝族服饰则一改往常纹样绚丽多变的风格,回溯到奴隶制社会时期统治阶级的审美情趣,更青睐于“复古”色,例如纯白色用泛旧的米白色代替,鲜艳的蓝色用蓝灰色代替,这类复古的颜色早期通常用于彝族中老年人的服饰中,低调、端庄、素雅,现在却成为了年轻人追捧的时尚,也体现了凉山彝族对服饰审美情趣的转变。
4 总结
随着凉山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凉山民间工艺也逐渐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其中彝族银饰、彝族漆艺、彝族服饰均备受国内外游客的亲睞,由此可见,设计创新型的彝族服饰,扩大彝族服饰的受众群也就成为开辟新的彝族服饰市场渠道的必经之路。但与此同时,在彝族服饰的工艺、纹样、款式及用料上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和很多设计理念上尚待解决的问题。
彝族服饰的创新和复古应当在传承民族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再现和发展,我们对旧事物的喜爱不应当之是单纯的模仿和“拿来”,而是融入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融合凉山彝族旧时代的面貌和特色,从历史的积淀中进行彝族服饰文化的创新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1] 马山.解读穿越时空的艺术%%%凉山彝族服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2] 马晓华.四川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6.
[3] 苏洁.凉山彝族服饰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J].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
[4] 冯敏.凉山彝族服饰[M].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民族服饰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5] 陈晓莉.凉山自然地理环境对彝族文化的影响——凉山彝区移民扶贫的必然性[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2):14343-4344,14349.
[6] 毕虹.谈“复古风”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中国传媒科技,2012.
斯日木拉作,硕士研究生在读,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研究方向:装饰艺术设计。
T8941.7
A
1671-1602(2016)24-00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