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梯度理论在云南省的应用
2016-02-21伍茜溪
伍茜溪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梯度理论在云南省的应用
伍茜溪
新型城镇化在强化需求、增加有效供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动力。梯度理论应用于我国经济活动中已产生实质性的积极作用,作为地貌条件复杂多变的云南省,生产力发展差异很大,应用梯度理论划分经济梯度,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可以发挥不同梯度地区的经济优势,并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从而推动云南经济持续、全面的发展。
新型城镇化;梯度理论;经济梯度;云南省;GDP
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划分经济梯度的必要性
经济梯度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在地区间的差距。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渡的变化历程就称为经济梯度推移。通过绘制地区经济发展梯度图,从图形上标识高低不同的经济梯度, 这样就确定了不同地区的梯度位置。经济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一国范围内以及世界范围内,形成经济技术的梯度分布;这种梯度间的技术经济势差,成为技术经济推移的动力,生产力的空间推移格局由此形成。区域发展梯度推移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产业结构的优劣决定了区域经济的盛衰,地区经济部门的产业构成,决定了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活动决定了一个区域发展梯度的层次,如果主导产业部门由处于创新阶段的专业部门所构成,则该区域具有发展潜力,因而就被列入高梯度区域。随着生命周期阶段的动态发展,生产活动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形成梯度推移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息。在三十多年的城市建设和改革中逐渐凸显出了些许难题。诸如:由于城市配套资源与人口流动性之间的协调性不足,致使城市总体资源出现了紧缺而不足以支撑整个城市发展;由于土地资源的紧缺,致使了一二线城市房价不断上涨,降低了城镇化发展中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与体验;城乡之间差距扩大、区域发展很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国内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在新常态下,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可以有效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难题,是在过去城镇化基础上的跨越,是对自身城镇化的逐步完善。
在我国,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很大差距,由此,国家划分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各地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中,必然要面临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的现实状况。要正视这种不平衡现象,选择一些具有科学性的分析指标,对区域进行经济梯度的划分,针对不同经济梯度的发展要求,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要在人、地、钱、房等领域配套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城镇化质量,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扩大内需的主要推手,成为供需两侧发力的黄金结点。由此,依据梯度理论划分经济梯度,可以客观科学地布局生产力,形成合理的梯度结构。各区域得到有序协调发展,星罗棋布的城市将带动腹地发展,培育出来的新生中小城市和特色镇的发展,不仅可以补全补齐城镇体系的短板,还可以开拓城镇化增长的内生空间,从而推动城乡一体化和区域梯度发展。
二、云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
我国疆域广阔,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技术水平和社会发展基础差异较大。鉴于国情的特殊性,非均衡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对20世纪80年代我国生产力布局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从而在实践活动中产生了实质性的效果。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比较落后,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布。国家从总体上划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让有条件的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引进和掌握先进技术,然后在这些高梯度地区经济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将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传统产业(如制造业)按梯级顺序先转移到中部,再转移到西部,以逐步达到缩小地区差距、实现经济布局和发展相对均衡的目的。
云南省地处我国边疆,属边境资源大省,优势突出,但城镇化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新中国成立前,只有昆明、个旧等极少数可以称得上是工商业城市,大多数只是商业性中小城镇。新中国成立后,云南城市发展也很缓慢。改革开放后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桥头堡”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云南迎来了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机遇。2015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4741.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54.6万人,乡村人口2687.2万人,全省城镇化率达43.33%,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1]同时全省城乡统筹转户总数达601万人,其中2015年转户11万人,全省城镇户籍人口达到1354万人。呈现出就近转移、就近就业、就近落户、就近市民化的特征。2012年11月,云南省委、省政府明确了“山地城镇”建设要求。全省129个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近期建设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三规”联合会审工作全面完成,城镇上山试点工作稳步开展。
然而云南基本的省情具有“边疆、山区、民族、贫困、生态”的特征。受地理区位、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云南经济基础薄弱,城镇化起步较晚,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还面临诸多问题。
一是区域城间镇化非均衡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城镇化水平的非均衡发展,2015年,云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3.3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6.10%)12.77个百分点,大大低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省府昆明城镇化率70.05%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人均GDP为59915元也比全年人均GDP的49351元高10564元,[1]已进入城市化发展的后期,而昭通、怒江、迪庆的城镇化率均低于30%,还处于城市化的初期,差距十分突出。1962年美国学者布莱恩·贝利发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程度之间存在某种关系。2010年人均国民收入与城市化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的关系(图1)。
图1 2010年128个国家人均国民收入与城市化率的关系
注:R2=0.7056,人均国民收入的对数值与城市化率显著相关。
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为(谢文蕙、邓卫,1999):
Y=a ln X + b
其中,Y为城市化率,ln 为自然对数,X为人均国民收入,a和b为回归系数。[2]
这一研究结论应用于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率的关系,也可以得到实证检验。昆明经济发展水平最高,2015年城镇化率为70.05%;迪庆、怒江经济发展水平很低,2015年,迪庆城镇化率29.8%,怒江城镇化率26.58%。
二是区域发展差异不利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2013年昆明的GDP是怒江的39.8倍。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看,企业单位数:昆明976个,怒江19个;工业总产值:昆明3224.76亿元,怒江30.62亿元;在十六个地州市里面,昆明、曲靖、玉溪和红河这四个地区的工业总产值总计7314.08亿元,[3]占全省的71%以上,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非常明显。三是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按照《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国发〔2014〕51号的划分标准,[4]只有昆明属Ⅰ型大城市;曲靖、红河步入Ⅱ型大城市;昭通、大理、玉溪、楚雄、保山、临沧、普洱、文山属中等城市,迪庆和怒江城区人口只在10万人上下,属Ⅱ型小城市。云南坝区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6%,大多是高山峡谷,大多数城镇四面环山,如此的地理空间布局难以孕育较大规模的城市。如果没有中小城市的发展作为基础,昆明的辐射力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和削弱。建立健全城市体系,优化整体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而言之,立足云南省城镇化的现实基础,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根本途径是依据云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经济梯度,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多层次、多模式的发展城镇体系,推动云南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三、科学划分云南省经济梯度
从客观上说,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有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之分,也就存在经济发展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梯度转移理论强调效率优先,在区域发展和生产力布局时首先考虑经济效率,主张首先加快发展发达地区,然后通过产业转移和要素流动下移到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这种梯度推进发展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可以带动经济整体发展。
1.云南省各州市经济数据分析
本文依据云南省16个州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现实,结合一些文献中采用的分析指标,选择了8个具有代表性的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X1:GDP(亿元),X2: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亿元),X3: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亿元),X4:人均GDP(万元),X5:农村居民消费(万元),X6:城镇居民消费(万元),X7:财政收入(万元),X8:城镇化率(%)。各项指标的数据来源于2015云南统计年鉴,[5]借助统计软件SPSS22.0分析处理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从经济发展水平差别的角度划分云南省各州市的经济梯度。
启动SPSS22.0,[6]将以上指标输入“变量视图”框,再将与这些指标相对应的变量值输入到“数据视图”框中,经过聚类分析的6个步骤,可以得到如下分析结果:
表1 16个州市分类表
表1第一栏“个案”代表原始观测值16州市的名称,分析过程中选择最小聚类数3,最大聚类数4,就得到第二、第三栏表示把全部观测值分成四类和三类时构成情况。
图2 聚类构成的谱系图
图2输出的是聚类构成的谱系图。横坐标是各个类别间的距离,距离越大,差异就越大,纵坐标为合并的个案序号。谱系图的聚类情况与表1所传递的16个聚类成员的信息完全一致。
2.云南省经济梯度类别
依据以上的实证分析结果,昆明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属于高梯度地区;曲靖、玉溪、红河处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属中梯度地区,其他12个地区处于经济发展水平较弱的地区,属于低梯度地区。这说明云南不仅经济欠发展,区域间的差异也很大。经济梯度分类如下表所示:
表2 云南省16个州市经济梯度类别
昆明的各项指标位居前列,是云南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云南经济发展的先行者;曲靖、玉溪、红河借助于昆明的强有力带动,经济优势也十分明显;其他12个地区有的具有区位优势,有的拥有丰富的资源,为云南省提供重要的工业原料,也是重要的加工基地,但产业结构不合理,有待转型升级。
以上的分类结果,符合云南省的实际情况,与云南打造六大城市(镇)群的规划基本契合。重点发展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城市群,楚雄以区位优势加入滇中城市群;积极发展滇西和滇东南城镇群,红河是滇东南群的领头羊;培育构建滇西南、滇西北、滇东北城镇群;体现了分类建设,统筹协调的发展方向。滇中城市群作为全省的核心城市群,群内城镇规模相对较大、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是全省城镇化率最高的区域,将引领并带动全省的城镇化进程。
四、结论
新型城镇化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升质量为内涵,紧紧围绕平等、幸福、转型、绿色、健康和集约这几个方面作为发展的重点目标。云南省2015年城镇化率为43.33%,低于同期全国56.1%的水平,加之云南的自然、人文、经济、文化、民族特性等的复杂性,加大了云南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由此,按照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来划分经济梯度是非常必要的;针对不同经济梯度的客观实际,定位不同经济梯度上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路径,找到发展经济的突破口,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腾飞。
随着曲靖市、大理市(第一批),红河州、保山市板桥镇(第二批),腾冲市、楚雄州楚雄市、德宏州瑞丽市、大理州剑川县沙溪镇(第三批)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并分别于2014年底、2015年底、2016年底启动试点工作。以上中、低梯度地区的州、市、镇的试点建设,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占云南省90%以上的中、低梯度地区,会从这些试点地区获得成功的经验,找准自身的优势,取得新的进展。高梯度地区整合人才、资金资源,不断创新,必然会在坚实的基础上获得长足的发展。昆明可借助在经济贸易、金融服务、人文文化、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力,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综上所述,借助梯度理论,划分云南的高、中、低三个经济梯度,对处于不同经济梯度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差别化的改革探索,可实现城乡协调、产业升级、低碳健康、生态文明和集约高效、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为重点内容的崭新的城镇化,实现农村经济的现代化,提高城镇化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云南省统计局.2015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中国经济网.2016-05-24.
[2]中科院报告.城市化过程的阶段划分[R].中国发展门户网,2014-08-21.
[3]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编.2014云南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4]《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国发〔2014〕51号).中国市场经济研究院网站.
[5]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编.2015云南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6]王旭. SPSS数据处理与分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P193―195.
(责任编辑 刘祖鑫)
(楚雄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On Application of the Gradient Theory in Yunnan Province in the Process of New Urbanization
WU Qianxi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ChuxiongNormalUniversity, 675000,YunnanProvince)
Effective in intensifying demand and increasing effective supply, new urbanization can give new momentum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When applied to China’s economy, the gradient theory has been playing a tangible, positive role. Yunnan, a province varied in both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nd development grade, can follow the law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dopt the gradient theory to grade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across areas. This way, advantages of areas of different economic grades can be made the best use and the new urbanization process can be promoted to ensure sustainabl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for Yunnan’s economy.
new urbanization; gradient theory; economic grade; Yunnan Province; GDP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省低梯度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14Y451。
2016 - 10 - 26
伍茜溪(1968―),女,楚雄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企业管理。
F299.277.4
A
1671 - 7406(2016)12 - 0082 -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