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块式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6-02-21王丽珍卢林明黄小梅朱晓群周珏顾倩周芳芳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19期
关键词:教研室病理学病理

王丽珍,卢林明,黄小梅,朱晓群,周珏,顾倩,周芳芳

(皖南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安徽芜湖241002)

·教学探索·

模块式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王丽珍,卢林明,黄小梅,朱晓群,周珏,顾倩,周芳芳

(皖南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安徽芜湖241002)

【提要】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由于课时有限,使得病理学教学存在基础脱离临床、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等问题。模块式教学法能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改变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并开拓科研创新思维和提高科研操作能力,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临床病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病理学;模块式教学法;教学

病理学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是高等院校学生必修课之一,对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病理学属于形态学,基础知识点涉及面广、有些内容难以理解,需要机械性记忆的内容繁多,而且现有的病理学教材,多年来由于课时所限,仅以讲授病理学基础理论为主,对知识应用介绍甚少;再者对于不同专业学生来说,由于要求掌握和熟悉病理学知识的程度不同,但教科书是一样的,故学生感到茫然,甚至感觉掌握病理知识很难。为改变这些状况,更系统地、全面地向学生介绍病理学在医学科研和诊断方面的应用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病理学及毕业后在工作中掌握和应用病理学方法势在必行。本教研室在病理学教学中实施了模块式教学新模式,经过3年的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以期在有限的资源下提高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应用能力。

模块式教学法(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MES)是提高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采用MES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手段使学生掌握一门技术与技能。MES重在把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按多元目标进行系统综合的教学方法,其旨在把一个多元、相互交叉的课程结构分成若干个教程模块,把相互渗透的教学内容组成系列知识模块,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1]。

1 模块的构建与实施

1.1基础知识模块

1.1.1模块的构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MES是为高等医学院校学生量身定做,其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建立各个系统疾病模块,对医学基础各学科知识点进行重组,实现微观与宏观、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生理机能与病理形态统一的教学模式[2]。本教研室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岗位需求,本着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参与教学的全体教师认真研究,统一制定相应的理论及实验教学大纲,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块,将病理学部分教学内容分为心血管系统疾病模块、呼吸系统疾病模块、消化系统疾病模块、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模块、泌尿系统疾病模块、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模块、神经系统疾病模块、传染病模块等。明确每个模块的教学目的、需掌握、熟悉和了解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的应用及考核要求等。在教学过程中把病理学和已学过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等基础学科及后续的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妇产科学等临床学科有机结合起来,从知识体系中找出彼此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实施MES过程中,根据专业与教学内容的不同,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与常见的教学方法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病案式教学法、比较法等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优势,扬长避短;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3]。

1.1.2模块的实施与效果每学期选择一定的专业(要求10个小班以上专业),5个班作为试验对象,其余作为对照组,根据专业的不同,灵活选用适当的模块进行教学。期末考试统一命题与改卷,分数作为评价标准之一,另外,每学期进行2~3次学生匿名调查问卷,并分析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应用MES能提高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能融会贯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成就感。

1.2科研活动模块对于地方院校而言,主要是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应用型人才[4],其应当具备相当的理论基础,并注重基础科学的实际应用,能够在本领域进行创新。本校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教研室教师熟练掌握病理学实验技术,而且在常规病理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免疫组织化学室、特殊染色室及分子病理室,设备比较先进,为学生构建了完善的科研平台。

根据近几年开展的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需要,本教研室建立了科研活动模块,主要包括3个内容,一是病理学前沿模块;二是学生参与科室科研活动;三是实行病理学实验室开放。

1.2.1病理学前沿模块实施这一模块,主要与疾病的病因与机制结合起来,本身疾病机制的讲授就是难点,如何把前沿进展融合进去更是困难,本教研室一般通过引导法,把疾病机制框架列出,要求感兴趣的学生课后通过文献的阅读或整理,以小论文的形式探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为以后的科研活动打下基础。

1.2.2学生参与科室科研活动在培养应用型病理人才的过程中,科研创新能力尤为重要,本校有很多学术带头人,鼓励有兴趣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近3年本教研室有多项课题,教师有能力指导并带领有能力的学生开展科研项目,学生不仅学会如何查阅文献、如何书写标书及如何实施项目等,还有动手能力明显增强,这一模块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科研的浓厚兴趣,培养了科研素质及创新精神,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5]。

1.2.3病理学实验室开放开放性实验教学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学生能够根据本人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实验内容。当前病理学界的实验方法均可出现在开放性实验中[6]。实验室的开放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施与发展的平台。本教研室根据专业需要及学生能力的不同,开展了多层次实验项目,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能力及科研项目的需要,选修不同的实验项目。

开展病理学实验技术选修课,是最基础的病理学实验项目,与基础知识理论的教学相辅相成;根据本教研室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查阅资料,认真拟定《病理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讲义、授课计划等;由项目组资深教师联合审定,经院方批准,面向临床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护理学、预防医学、药学等多个本科专业开设病理学开放性实验课程。本课程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具体根据学生专业水平特点,制定“一体化、三层次”课程体系,因材施教[7],使学生能够掌握病理学常规染色技术。近2年又开展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原理及应用》与《特殊染色技术》2门选修课,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验技术项目选择、更实用的操作锻炼机会。

选修课课程的实施基本包括:展示临床病例资料,学生分析研究病例,确定实验方案,并分组实验操作,完成实验后分析结果,得出临床诊断,分组讨论,书写实验报告,即为“病例导入式自主设计性实验[8]”。

以上科研活动模块中的3个内容一环紧扣一环,经过3年的探索,学生不但掌握了病理学常用技术,而且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部分优秀学生已经具有独立开展实验项目的能力,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业项目,借助病理学科研平台,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顺利完成已获得的科研项目。

1.3临床应用模块如何将病理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临床疾病的诊治和预防中,是教学的难点,而且也是学生最为关注,但在平时的教学中,由于课时有限,不能作为教学的重点。为了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本教研室教师建立临床应用模块,主要包括2个内容,一是临床病理讨论,二是医院实习。

1.3.1临床病理讨论临床病理讨论是以病理学基础知识为中心,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将病理学知识与基础课程及临床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旨在解决临床工作中诊治疾病及预防的问题,所以一些高等医学院校将其引入到病理学理论或实验教学中[9]。通过临床病理讨论,使书上枯燥的病理学知识变得灵活、生动起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学习和归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10]。本教研室已建立临床病理讨论库,讨论的病例根据病理学章节收集编排,与所授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而且全面、完整、典型、难易适中,需要讨论的问题在不断实践中更符合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最初只应用在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根据专业与课时的不同适当安排临床病理讨论的次数;但由于病理学实验课时间紧、任务重,安排的次数有限,于是本教研室开展了临床病理讨论选修课,有兴趣的学生自主选择。经过不断地摸索,临床病理讨论选修课提高了学生对病理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有益于提高教师自身知识水平和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而且促进了师生交流,因此,该教学模式是病理学传统教学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1.3.2医院实习本校非常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但学生在病理科实习时间非常短,无法熟悉病理科的工作流程及在临床中的作用,本校附属弋矶山医院及芜湖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拥有丰富的临床病理活检标本、医师专业知识全面、仪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本教研室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学习,学生初步了解病理科工作流程,鼓励有条件、感兴趣的学生利用周末、假期时间到本校实习基地或家庭所在地医院的病理科进行实习,学习现代病理诊断及技术,让学生做到早接触临床诊断,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病理诊断,又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2 模块式教学体会

实行模块式教学实现了教学方法的转移,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首先,教师作为管理者,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模块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广,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的病理学基础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临床知识的深度、广度上下功夫,才能满足“模块教学”的要求,促进学生在临床中正确运用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再者,要求教师增强科研创新能力,走在科研前沿,才能够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可以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因此,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但本教研室MES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评价体系,科研模块中可增加细胞培养等分子学技术,引入网络资源教学及基于慕课的病理学微课视频库的建设等,本教研室将继续教学改革,为培养应用型病理学人才努力探索。

[1]刘玲华.医学基础课程模块式教学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3):13-14.

[2]周新文,曹福元,晏汉娇,等.器官系统课程体系改革中基础与临床桥梁课程的设置和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2):252-253.

[3]梁有智.模块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 16:187.

[4]周德俭,李创第,刘昭明.地方院校面向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9(3):165-167.

[5]刘婷,李春旭,柏青杨,等.构建模块化实践教学新体系培养应用型病理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5):44-45.

[6]阮俊峰.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6:130-131.

[7]顾倩.开放性实验教学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5):778-779.

[8]黄辉,郑峻松,蒋丽莉,等.病例导入式自主设计性实验在临床基础检验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7):1004-1005.

[9]冯振中,武世伍,蔡兆根,等.临床病理讨论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0):831-833.

[10]李晓敏,王健君,黄小梅,等.临床病理讨论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2):51-53.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9.050

C

1009-5519(2016)19-3061-03

安徽省皖南医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014jyxm33);安徽省省级病理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4gxk057);皖南医学院校级病理学精品开放课程(2012jpkc02)。

(2016-04-18)

猜你喜欢

教研室病理学病理
浅探碳酸镁的生成问题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河南省高校音乐学院教研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其在Dickkopf干预下的病理学改变研究
趣闻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