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分析
2016-02-21李秉龙
李秉龙,叶 云
(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2.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26)
基于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分析
李秉龙1,叶 云2
(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2.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26)
基于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分析,旨在以消费者需求导向和生产者需求导向为切入点,在厘清肉羊产业链关键环节、关键要素、主要模式与相关利益主体行为的基础上,探讨我国肉羊产业链的优化机制。肉羊产业链优化是餐饮企业、屠宰加工企业、养殖场户和育种企业等相关利益主体行为动态优化过程,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主体行为主要表现在产品、技术与纵向协作模式创新,进而会促使养殖场户走向规模化、标准化经营,促使龙头企业通过多种形式走向更紧密的合作或一体化经营。因而本文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肉羊产业链;优化分析;市场导向
1 基于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内涵与目标
1.1 基于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内涵
1.1.1 市场 本文所说的市场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其一,市场是购买者的集合,经济学视角下所定义的买者与卖者是就单独产业而言,如果从产业链的视角来看,某一产品的生产者也有可能成为其相关产业的消费者,例如在肉羊产业链中,养殖场户是肉羊的生产者,但同时也是饲料和种羊行业的需求者;其二,市场强调的是一种需求,这种需求是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综合,即不仅仅对某种商品有消费欲望,而且具有支付该商品的能力。因此,本文所指的市场包括消费者需求和生产者需求两个方面,其中消费者需求指终端市场消费者需求,生产者需求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派生出来的产业市场需求,包括肉羊屠宰加工企业、餐饮企业、养殖场户对产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
1.1.2 市场导向 市场导向包含消费需求与中间产品需求,其中消费需求是最终产品需求,而中间产品需求是由消费需求派生出来,最终产品的需求变化会带动相关中间产品的需求。消费者需求是市场导向的重要部分,因此了解消费者购买意愿及实际购买行为对产业链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购买意愿是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主观消费倾向,它可作为预测消费行为的重要依据[1]。对于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企业而言,市场需求就是消费者需求,企业将满足消费者需求作为企业文化,称之为市场导向,这种文化战略可以增加其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提高企业行为绩效,对消费者反馈与需求做出迅速应对[2-3]。市场导向也是企业的市场活动,是一种企业行为表现。在面对消费需求时,企业往往表现出被动适应市场需求与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前者是反应型市场导向,后者是主动型市场导向,也称前瞻型市场导向。市场导向通过供应链管理、组织学习、技术和管理创新等影响企业绩效。
1.1.3 肉羊产业链及其优化 本文所说的肉羊产业链是指在相关政治、法律、经济、文化、资源、技术环境下,与羊肉产品生产密切相关的关联产业群所组成的网络结构,包括种羊繁育、饲料供应等组成的产前环节,肉羊养殖场户组成的产中环节,肉羊屠宰加工、羊肉餐饮组成的加工分销环节。
本文所说的肉羊产业链优化包括肉羊产业链延伸、提升与整合三个方面的内容。肉羊产业链延伸是指由每个环节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肉羊产业链提升是针对产业链各环节主体而言,包括每个环节的知识含量、技术层次、资本密集程度和附加值水平的不断提高;肉羊产业链整合是针对产业链环节之间的连接、合作与协调而言,包括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整合。
1.2 肉羊产业链优化的目标 肉羊产业链优化的总目标是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情况下,使肉羊产业产前、产中以及相关产业紧密衔接起来,在实现羊肉及其相关产品增值的同时,也使肉羊产业链各环节主体都能分享产业的整体利益。具体目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满足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肉羊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这里市场需求包括产品市场需求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其中产品市场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羊肉餐饮类产品需求,另一方面是羊肉及其制品需求;而生产要素市场需求包含饲草料、种羊、肉羊等方面的需求。在产品市场需求上,无论是羊肉餐饮类产品还是羊肉及其制品,都存在不同的细分市场,满足产品市场需求也就是意味着尽可能提供符合上述细分市场上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而满足产品市场需求需要以满足生产要素市场需求作为前提,比如不同餐饮类羊肉产品或者不同品质羊肉及其制品所需要的肉羊也不相同,而不同肉羊获取很大程度上取决种羊、饲草料等要素,因此肉羊产业链优化的首要目标是满足产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
1.2.2 利润的合理分配 利润是维系整个肉羊产业链运转的前提条件。对肉羊产业链相关主体而言,首先应当提高整个肉羊产业链的利润,然后寻求合理的利润分配方式。在整个肉羊产业链上,利润分配主要是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养殖户之间进行。对肉羊相关企业而言,由于企业具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其利润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竞争优势,为肉羊产业链相关企业创造合理的竞争环境,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保障;对肉羊养殖户而言,在面对肉羊相关企业时,由于其分散经营程度高,组织化程度低,在肉羊市场交易和要素市场交易上,往往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缺失话语权。要让养殖户在与企业之间利润分配中处于比较有利地位,主要是提高肉羊养殖场户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其在产品销售市场和要素购买市场话语权。因此,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另一个目标,应当是通过创造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提高养殖场户组织化程度,来促使利润在肉羊产业链相关主体之间合理分配。
1.2.3 实现肉羊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健康发展 肉羊产业升级是需求驱动的结果。升级具体表现为产品品质和质量的提升,所以肉羊产业链优化的目标还包括产品品质和质量的提升。羊肉产品品质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来得以提升,而羊肉产品的质量安全可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市场机制失灵,特别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监管。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必须建立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的条件下。肉羊产业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但社会和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却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支持和保护政策来加以解决。
2 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关键环节与要素分析
2.1 坚持市场导向是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肉羊产业的发展实质上是一个市场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牧户所生产的肉羊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而肉羊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又带来了相关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的提升。
在肉羊产业发展过程中,首先表现为羊肉产品市场化,即一方面消费者对羊肉产品的数量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羊肉质量和安全的需求也在提升。羊肉产品市场化又带动了肉羊产业链下游生产要素市场化,包括种羊、饲草料和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肉羊产业生产要素市场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要素商品化程度提高,比如种羊过去主要是自留,但现在主要是市场购买;同样在饲草料上,养殖户以往多利用自有农作物秸秆、饲草料等来饲养肉羊,伴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深,一些专门的商品化饲草料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传统的生产要素如耕地、草地、劳动力的流转和转移及商品化程度提高,现代的生产要素如各种养殖技术、防疫治病技术、信息等开始涌现。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流交汇、互为条件,使得肉羊产业链优化变得更加复杂。肉羊产业链优化过程中坚持市场导向,意味着不仅要注重消费者现有需求,还要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既要满足一般消费者的需求,还要提供高层次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肉羊产业链的整体价值,产业链上各个主体才能获得更大收益,进而推动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户内外羊肉消费存在多个细分市场,各个细分市场上消费者的消费特征和利益诉求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市场需求,通过开发不同类型产品来满足不同需求,在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养殖场户增收,优化了肉羊产业链。
2.2 龙头企业是引领肉羊产业链优化的核心 一般来说,肉羊产业链上参与主体较多,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在肉羊产业链优化过程中,众多主体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如何做大蛋糕”。坚持市场导向在理论上会提高整个肉羊产业链的利润,但需要将这种市场导向理念付诸于实践。按照市场导向理论分析,企业一般具有较强的市场导向性行为,主要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市场导向作为企业战略行为,可以通过创新行为或者其他中间变量来影响到企业的绩效。在肉羊产业链上,同样存在着各种形式的企业,这些企业与其他领域企业一样都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相对于养殖户、政府来说,他们更有可能成为产业链优化的引领者。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成为引领者,企业引领产业链优化需要具有对整个产业链进行资源整合和协调的能力,以及提升整个产业链技术层次的能力。很显然,一般小企业很难做到这一点,需要依靠龙头企业发挥作用。龙头企业是指在该行业内对同行业其他企业具有很深影响、具有号召力和一定示范、引导作用,并对该地区、该行业或者国家做出较大贡献的企业。由此可见,龙头企业一般都是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一般拥有足够的能力来进行资源、要素的整合与协调,并且由于产品开发的需要,进行技术创新的意愿和动力也较强。例如小尾羊公司凭借其强大的餐饮消费终端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开展纵向一体化,并对各环节要素资源进行统一协调,并且在关键环节进行技术创新。蒙都公司依靠其冷鲜冷冻羊肉和羊肉加工制品销售网络,充分利用和协调牧区与农区养殖场户各自优势,保证了公司产品质量,并实现了公司和养殖场户双赢。石林公司以云南黑山羊良种培育为主,通过对苜蓿、秸秆青贮等饲草资源、养殖户母羊资源协调配置,不仅保障了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饲草料问题,而且加快了云南黑山羊的繁殖和推广速度。赛诺公司则主要着重良种的培育,并通过养殖场户母羊资源优势,快速实现了繁育和推广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提供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技术服务,在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还产生了正向的外溢效应。
2.3 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是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关键 养殖环节是肉羊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养殖环节上的养殖场户大多处于分散、小规模经营状态。大小不一、零星出栏的肉羊,一方面满足不了屠宰加工企业和餐饮企业对优质肉羊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使得养殖场户在参与市场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这给肉羊产业链优化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在市场需求拉动和产业政策推动下,目前在肉羊产业发展中,生产经营规模化也越来越受到企业、养殖场户、政府的重视。养殖规模化程度也有所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问题。工厂化养殖、养殖小区、合作社以及家庭牧场都是规模养殖的表现形式,而这些规模化养殖模式也有助于满足下游主体对肉羊商品化、品牌化的需求。
但是在肉羊生产发展实践过程中,人们普遍对规模经营缺乏正确的认识,不少主体认为规模化意味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盲目扩大饲养规模带来不少问题,比如规模扩大导致自有劳动力不足,雇工不仅增加监督成本,而且还会出现偷懒现象;盲目扩大规模会带来饲草料成本的增加,主要是因为规模扩大造成自有饲草料不足,外购饲草料的增大会带来购买成本和运输成本的增加;在牧区盲目扩大规模会带来超载过牧,在农区盲目扩大规模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另外高密度的集约养殖还会增大疫病暴发的风险,控制不好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
其实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产出规模的扩大存在平均成本最低点,一旦越过这个最低点反倒会导致规模不经济。但是这个成本最低点不是唯一确定的,它受到养殖场户自身和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往往并没有认识到规模经营的科学含义,养殖规模过小和超大同时并存,最终影响到肉羊产业链优化。
规模化是标准化的前提。肉羊生产标准化包含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等。从理论上说,标准化可以使生产者产生规模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兼容,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创造良好的市场交易环境。当标准化实施到一定程度后,由于相关标准在合作中起到规范生产和责任约束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产业链各环节合约的签订费用。但目前从我国肉羊生产标准化的实践来看,依然面临着较多困难,一是国家和行业的肉羊标准化体系不健全,二是在养殖环节由于小规模养殖,养殖场户标准化意识较弱,推进标准化难度较大,当前主要途径是通过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来产生示范带动效应。因此,肉羊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如何推进以及推进程度如何,对肉羊产业链优化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2.4 组织化创新是肉羊产业链优化的支撑 肉羊产业组织化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新型肉羊产业生产经营主体或服务主体的发育及与此相关的组织创新;二是肉羊产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主体之间加强横向联合和合作,包括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专业协会等,以至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产品行业协会等;三是提高肉羊产业链的分工协作水平和纵向一体化程度。
在肉羊产业链优化过程中之所以强调组织化创新,其一是顺应国内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农业大视角来看,农业生产如今面临着严峻的水、土地、环境等资源要素约束。同样在肉羊产业,上述问题也十分严重,生产成本快速上涨,草原生态保护越来越严,这些都要求有新的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出现;其二,无论是在肉羊产业还是在其他畜牧业领域都存在着“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衔接问题,如何让小农户更好地融入到大市场中去,是保证肉羊产业链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通过实践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养殖环节组织化创新可以在养殖场户要素投入和产品销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山西怀仁县养羊专业合作社在优化养殖场户生产要素行为方面,包括肉羊品种选择和饲料搭配方面就起着指导性作用。组织化程度提高有助于增加养殖场户在产品销售方面的话语权,提高了养殖场户的销售收入。还比如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养羊户通过参加杜蒙肉羊专业合作社,使自己所生产的杜蒙杂交羊卖上了好价钱。其三,产业链主体之间关系由“松”变“紧”、由“短”变“长”,是肉羊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从小尾羊公司、蒙都公司以及赛诺公司的发展实践中均可以看到长链或者短链的一体化,这种纵向一体化保证了产业链上下游之间需求能够准确、迅速传递到各环节,提高了生产要素利用效率,进而生产出消费者认可的产品。
2.5 政府扶持和引导是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外部保障 在市场导向下,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配置的首要途径,但是市场经济也存在着缺陷与局限性。其一,市场竞争机制与社会目标之间会存在矛盾。例如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需求与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之间的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羊肉产品生产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以取得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有时会使用其他畜产品或劣质羊肉产品来冒充好的产品,这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其二,肉羊产业链正常运转还需要一些公共服务的支持,而公共服务一般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肉羊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草原生态保护、重大疫病防控、技术研发推广、基础设施投入等都具有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性质。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在肉羊产业链优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作用[4]。
3 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关键环节纵向协作模式与行为分析
3.1 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关键环节纵向协作模式 从产业组织演进的视角看,农业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的演化路径是一个从起步阶段到完善阶段的过程。演进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同时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产业链纵向模式将是一个多元化模式并存的状态。对肉羊产业链而言,其纵向协作模式的演变历程同样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由于消费者需求不同,产业链主体的市场结构和生产组织方式不同,其协作模式也不相同。很难说那一种模式更好,因为每一种模式都是在一定外部环境下孕育而生的,当我们分析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时,应当考虑其背后所处的外部环境。在肉羊产业链优化中,屠宰加工企业、养殖场户和育种企业在产业链中居于比较核心的地位,他们之间的纵向协作行为表现为以下几种模式。
3.1.1 屠宰加工企业与养殖户纵向协作模式
3.1.1.1 “公司+经销商+养殖户” 在肉羊产业发展初期,由于消费者对羊肉需求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高,大部分公司都从经销商人处购买肉羊,而养殖户则在自家或者在固定场所将肉羊销售给肉羊经销商。肉羊经销商也大多数是当地养殖户,他们对肉羊产业比较熟悉,且不少经销商与公司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关系,但是仅限于口头上,因此这个阶段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主要是“公司+经销商+养殖户”。
3.1.1.2 “公司+订单(合同)+养殖户” 随着消费者对羊肉消费数量的上升,屠宰加工企业和餐饮企业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公司对羊源的竞争也开始变得激烈起来。在“公司+经销商+养殖户”的模式中,由于经销商受到约束较少,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总是会倾向于将肉羊贩卖给出价更高的公司,这样造成对公司的肉羊供应量不稳定,进而导致机器设备闲置率较高,日常运行成本增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些规模较大的公司开始发展“公司+订单(合同)+养殖户”模式。在该模式下,肉羊屠宰加工企业,通过与一些养殖户签订营销合同或生产合同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养殖户从事肉羊生产。
3.1.1.3 “公司+合作社+养殖户” 在“公司+订单(合同)+养殖户”的模式中,养殖户违约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违约收益高于违约成本,同时养殖户的生产经营行为很难监控,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质量安全需求,于是在“公司+订单(合同)+养殖户”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了“公司+合作社+养殖户”的模式。该模式是以合作社为中介组织,根据公司对所需肉羊的要求,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纵向协作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屠宰加工企业通过与合作社签订所需肉羊的大小、品种和重量为主要内容的合同,形成较为稳定的肉羊来源,合作社在和分散养殖户达成肉羊生产协议,分散农户在合作社指导下进行肉羊养殖,屠宰加工企业这样所收购来的肉羊品种、大小等能基本保持一致,为生产标准化的羊肉产品奠定了基础。
3.1.1.4 纵向一体化 除“公司+合作社+养殖户”模式外,部分资金实力雄厚、发展规模较大的公司投入大量的资金,通过修建标准化圈舍、提供农机等基础设施,以及配种、防疫、饲养管理等服务,雇工饲养或者将养殖户吸引到园区饲养,所饲养的肉羊品种、所用饲草料、养殖方式、疫病防控等各方面都由公司统一管理,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纵向一体化。
3.1.2 育种公司与养殖户纵向协作模式
3.1.2.1 “育种公司+养殖户” 育种公司单靠自身来培育新品种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扩大规模,为了减少公司本身在资金、饲草料、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制约,育种公司可能选择一些养羊大户纳入自身的育种和扩繁体系,进而加快种群的增长速度。
3.1.2.2 “育种公司+合作社+养殖户” 选择养羊大户进入新品种培育和扩繁体系是很多育种公司的选择,但公司与众多养羊户打交道会增大交易成本或管理成本,于是将养羊专业村的养羊户组织起来,组建养羊专业合作社,通过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手段,不仅可以进一步扩大种群的规模,而且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或组织成本、提高公司利润,帮助更多的养羊户增收。
3.1.2.3 纵向一体化 是指育种公司利用其在品种培育方面的优势,在新品种培育和商品羊养殖方面同时扩张,通过建立大规模养殖场或养殖小区,雇佣工人或将养羊户引入到养殖场,对整个繁育过程实行更为严格的标准化管理。
3.2 不同纵向协作模式下产业链主体间利益行为博弈分析
3.2.1 公开市场交易下养殖户与公司之间利益行为博弈 在公开市场交易下,养殖户与公司之间的交易是匿名的,在交易完成之后,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一次完结,两者之间的联系基本都是通过经纪人或者专业活羊市场来完成,二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完全通过市场进行。在这种模式下,公司面临的是分散养殖户,且养殖户具有较大的机会主义,会导致公司原材料采购不稳定。另一方面养殖户在销售肉羊时也容易遇到收购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因此养殖户和公司之间的生产利益都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肉羊实践发展过程中,订单生产被逐渐引入肉羊产业发展中。
3.2.2 订单生产下养殖户与公司之间利益行为博弈在订单生产下,公司与养殖户之间会通过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是无论是公司还是养殖户,都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生产目标,在信息不完全、不对称情况下受机会主义驱使,容易导致违约行为。
当公司与养殖户之间博弈是单次博弈时,双方都会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养殖户和公司都可能选择违约,双方个人利益都未实现最大化。双方的行为使得市场交易成本增加,运行效率降低,而陷入“囚徒困境”。
在多重、非零和博弈下,由于机会主义行为,双方仍然有可能发生违约行为,而且由于违约后双方维护自身利益的成本都较高,使得合同规定的违约协议实际上效果不大,当一方发生违约时,另一方只能选择沉默。因此,“公司+订单(合同)+养殖户”模式的连接机制并不十分稳定。
3.2.3 引入合作社后养殖户与公司之间利益行为博弈 合作社的本质是为了改变养殖户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是养殖户自愿联合在一起的经济组织。在肉羊发展实践中也出现了由能人领办或者由公司领办的各类合作社。合作社各成员之间有着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收益分配。
在公司+合作社+养殖户模式下,公司与合作社之间肉羊交易量较大,无论哪一方违约,一方诉诸法律都会使对方受到一定惩罚,所以履约对于双方是占优策略组合。然而此占优策略组合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即违约方会受到一定惩罚,使违约方的违约成本大于违约的收益,否则双方仍然有可能发生违约行为。但与公司+订单(合同)+养殖户模式相比,合作社等中间组织的引入对于双方之间契约稳定性作用更大。
3.2.4 纵向一体化下公司与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行为博弈 在纵向一体化模式下,公司与养殖户的关系已由产品契约转变为要素契约的关系,养殖户已将某些生产要素的使用权或某些生产环节交给了公司,养殖户丧失了某些生产经营自主权,公司经营管理者根据需要配置生产要素、组织生产和销售,节约了市场交易费用,有利于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在这种模式下,公司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合理分配养殖户和公司所拥有的资源,减少了原材料获得上的波动,同样养殖户被视为公司的员工来获得较为稳定的收入。然而在这种模式下,公司也存在经营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经营管理效率降低、信息传递失真、生产要素不匹配和资金占用过多等问题,即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费用也会增加。
4 肉羊产业链优化的主要政策选择
4.1 完善羊肉产品及相关生产要素市场秩序管理与市场体系建设 规范有序的羊肉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秩序与市场体系是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前提。首先在市场秩序管理上,应当强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相关企业进入与退出管理,尤其是在屠宰加工行业和育种行业,防止屠宰加工企业产能过剩或者部分企业炒种行为等问题的发生;其次,要规范市场上竞争行为和交易行为,加大羊肉产品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查处力度,对于以不正当竞争手段销售羊肉及其制品的行为要依法严惩,还应当加强对饲料、兽药等生产要素市场产品质量的抽查,防止养殖场户因购买冒牌生产资料而遭受损失。在市场体系建设上,加强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等传统流通主体建设,完善市场环境,同时还要顺应消费发展趋势,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将传统与现代流通主体有效结合起来。
4.2 加强羊肉深加工产品及其制品宣传力度,提升羊肉消费文化 当前消费者所购买的羊肉产品中主要以热鲜肉、冷冻冷鲜肉为主,对羊肉深加工产品及其制品购买量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消费者对上述产品的认识还存在不足。如果能够增加消费者在羊肉深加工及其制品方面消费量,会极大增加肉羊产业的附加值。此外,不同于猪肉和禽肉,羊肉消费在普及上还显不够,许多消费者对羊肉产品具体烹饪方法不熟悉。因此政府和企业要分别从自身角度来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提升羊肉消费文化。例如通过电视、广播、网站等主流媒体对羊肉产品进行适时的宣传,举办相关讲座,普及羊肉消费知识。同时企业自身也应当通过制作产品手册宣传羊肉相关健康知识,并告知消费者如何正确烹饪,同时利用现代化媒体工具如微信、微博等宣传公司产品。
4.3 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扶持多种形式龙头企业 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往往在肉羊产业链优化中起着核心作用。一方面龙头企业往往是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但是技术创新的投入成本一般来说较大,且不少技术创新属于公共产品性质,因此需要政府增加对龙头企业财政投入支持,并且开展公益性技术活动,为企业商业性技术创新提供基础,同时为企业、科研单位等方面的技术合作和技术联盟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龙头企业还在带动养殖场户增收,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方面具有引领作用。但肉羊产业是弱势产业,在贸易自由化的条件下,我国羊肉及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更加低下,在很多牧区几乎无法进行牧业结构调整,肉羊养殖成为唯一选择,长期传统的生产与生活习惯以及语言、宗教等方面的原因使很多少数民族的牧民难以转业转产。因此,政府通过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有助于带动农牧民致富。政府对龙头企业的支持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应该通过例如贷款贴息等政策手段来撬动商业资本,特别是要激活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政府不仅要帮助龙头企业解决发展过程当中的土地、资金、设备等硬件问题,更应该帮助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战略规划、人才培养、品牌塑造等软件问题。
4.4 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之间技术合作,提高产业链技术层次 肉羊产业链能否优化关键是相关技术能否不断创新。目前我国与肉羊产业相关的几乎所有龙头企业都是历史短、规模小,完全实现一体化的企业很少,自有的科技人员没有或很少,真正投到科技研发方面的资金更少。具有创新性的科技成果对肉羊产业龙头企业来说是外生变量,需要企业通过购买特别是同科研院校的合作才能获得有用的创新技术。因此,政府应该对相关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校组成的产业创新联盟在科研项目和相关政策上给予专门的支持,对企业投在技术研发方面的资金给予税收优惠,允许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为科研院校在企业建立研发基地、实习基地提供专项支持等。
4.5 支持养殖场户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家庭养殖是肉羊生产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经营组织形式,农牧户向家庭农场的转变是发展方向。在农户经营管理向现代化转变过程中,养殖场户必然要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但我国现有肉羊养殖户普遍存在着劳动力素质低、资金缺乏、技术水平低、经营规模小等问题。因此,一是需要在国家和地方财政许可范围内,提高肉羊养殖户专项财政补贴水平,有针对性地鼓励和扶持一批规模化水平、标准化程度高的养殖场、家庭牧场;二是通过简化贷款程序、创新贷款方式,增加肉羊养殖场户的商业融资渠道,鼓励养殖场户转型升级;三是通过对养殖场的技术培训、现场技术与经营管理指导,提高养殖场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4.6 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产业化组织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肉羊产业链优化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有助于减低生产要素的采购成本,提高活羊的卖价,提高种公羊、机械的利用效率,增大外部规模经营效益,降低交易成本,塑造品牌,在肉羊产业链优化当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首先应进一步完善合作社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合作社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法制环境;其次要加大对合作社的资金援助力度,加强生产基础设施等的建设;再次是要加强对合作社领导者、经营管理人员和社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相关政策、法律和经营管理理念的认识,使他们能够掌握某些关键和实用技术。
4.7 增加公共服务方面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政府提供有效公共服务是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外部保障,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肉羊产业链优化的程度。因此在质量安全监管上,要进一步强化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加大对羊肉产品检测方面的资金支持,制定和修订与羊肉产品、肉羊屠宰加工等方面标准;在重大疫病防控,加大养病诊断检测技术研究力度,鼓励羊病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培养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在技术推广上,增加基层技术推广人员待遇,探索多种形式育种、饲养技术推广模式,因地制宜完善现有技术推广体制;在草原生态保护上,完善草原补奖政策措施,加大补偿力度,增加对农牧户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应尽可能吸纳多方主体如企业、合作社,参与草原生态保护,形成多位一体的草原生态保护体系[5]。
[1]Steur H D,Gellynck X,Storozhenko S,et al. Willingness To Accept And Purchase Genetically Modified Rice With High Folate Content In Shanxi Province, China[J]. Appetite, 2010, 54:118–125
[2]JamesH,Martin,BrunoGrbac.Using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o Leverage a Firm’s Market Orientation[J].IndustrialMarketingManagement,2003,32:25-38
[3]Hefu Liu,Weiling Ke,Kwok Kee Wei,et al.Effects of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and Market Orientation on Firm 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Production Management,2013,33(3):322-346
[4]叶云.基于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5.
[5]李秉龙,叶云.基于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Optimization Analysis of Mutton Sheep Industry Chain Based on Market Orientation
Li Binglong1,Ye Yun2
(1.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Beijing 100083; 2.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ng,Beijing 100026)
Mutton sheep industry chain optimization analysis based on market-oriented,aimed at to consumer demand oriented and producers demand oriented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in clarifying the key link of mutton sheep industry chain,key elements,main patterns and behavior,on the basis of relevant stakeholders to probe into the optimization mechanism of mutton sheep industry chain in China.Mutton sheep industry chain optimization is catering enterprises,farming households and breeding,slaughtering and processing enterprise related benefit main body behavior dynamic optimization process,the market orientation of mutton sheep industry chain optimization of main body behavior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longitudinal cooperative mode,technology and product innovation,and,in turn,would lead to farm households to scale,standardized management,make leading enterprises through various forms to closer cooperation or integration of the operation. This paper analysis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Mutton sheep industry chain;Optimization analysis;Market orientation
F326.3
:A
:1672-9692(2016)09-0047-08
2016-07-27
李秉龙(1957-),男,辽宁沈阳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村发展、畜牧业经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市场导向的畜牧业标准化运行机理与绩效研究(71573257)”和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CARS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