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
2016-02-21郭双云
郭双云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
郭双云
下肢深静脉血栓;中西医结合;护理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深静脉血管内血液异常凝固,引起静脉管腔阻塞,导致血液回流障碍的血管阻塞性疾病[1],是周围血管病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于下肢。DVT如未得到积极而适当的治疗易发展为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甚至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积极有效的诊疗、护理对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提高生命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科于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10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积极配合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108例,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于1995年制定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诊断标准[2],并经彩色超声多普勒及静脉血管CT等确诊。其中男58例,女50例;年龄52岁~81岁(61.22岁±5.71岁);深静脉血栓部位:双下肢7例,左下肢62例,右下肢39例;临床分型:中央型36例;周围型52例;混合型20例;72例有手术、骨折、外伤、分娩、肿瘤、长期卧床等诱因。
1.2治疗方法
1.2.1西医治疗方法
以溶栓、抗凝、降解纤维蛋白、扩血管和改善血液循环等为主要治疗方法,使血栓溶解、吸收,建立侧支循环,使静脉再通[3]。具体方法为:溶栓选用10×104U~5.0×105U尿激酶+生理盐水100 mL,患肢静脉输注,30 min内滴完,3 d~5 d后改为隔日1次,共5次~10次,总量为1.0×104U~5.0×106;复方丹红注射液20 mL~40 mL 或红花注射液20 mL静脉输注,每天1次;低分子肝素3 000 U皮下注射,每日2次,疗程7 d,第5天开始口服华发令。
1.2.2中医治疗方法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时期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给予不同治疗方法。急性期宜清热凉血利湿、活血消肿止痛,予静脉Ⅰ号煎剂(主要成分为黄柏、蒲公英、益母草、银花、泽泻、路路通、王不留、紫草、石膏、冰片等)口服;慢性期宜活血祛瘀利湿、清热养阴消肿,予静脉Ⅱ号煎剂(主要成分为三棱、莪术、益母草、泽兰、薏苡仁等)口服。
1.3护理措施
1.3.1常规护理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慢性期下肢活动不受限者,指导其进行适可而止的背伸屈活动,恢复期身体活动缓慢进行,可穿弹力袜或弹力绷带,促进患肢深部静脉血回流[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防止诱发静脉血栓脱落致肺栓塞。密切监测病人血氧饱和度与生命体征,若突然出现胸闷、呼吸急促、心率加速、血氧饱和度下降等肺栓塞表现,应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并及时报告医生,积极协助医师进行抢救。
1.3.2心理护理
积极主动与病人交流,评估其心理状况,并根据病人的不同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向病人及家属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发展过程、危险因素,本研究的治疗优势及预后情况,使病人正确看待疾病,增强恢复健康的信心,缓解其悲观失望、过度紧张、恐惧等心理,从而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1.3.3患肢护理
卧床休息,将患肢抬高15°~ 30°,或用厚约10 cm的枕垫于患肢下,禁止按摩患肢,并做好肢体保暖工作。急性期予我科自制冰硝散局部外敷[5],注意保持药袋干燥柔软,潮湿时取下晾干或及时更换。随时观察患肢动脉搏动情况,皮肤温度、色泽变化及肿胀程度,并询问病人疼痛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行紧急处理。将患肢与健肢置于同一平面,对照并记录实测腿围(方法:分别于髌骨上缘 15 cm与胫骨结节下 10 cm测量患肢与健肢腿围),测量时做好标记,以缩小误差,于每日上下午各测 1 次,并与前日记录及健侧腿围相比较,以判断治疗护理效果。
1.3.4用药护理
如病人自觉全身瘙痒或出现皮疹时,应立即停药并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至症状好转。抗凝、降解纤维蛋白、溶栓治疗时,密切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出血点、便血、尿血、牙龈及鼻出血、穿刺后针眼按压时间是否延长等,女性还应询问月经情况。每周监测凝血系列、血小板计数等,并根据检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以防止出血。中药宜温服,不宜用茶水、牛奶、果汁等代水服用。
1.3.5饮食护理
中医辨证认为,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病理机制特点为湿、热、瘀,因此,病人宜多摄入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温通经络的食物,如山药、红心萝卜、黑木耳、蘑菇、大白菜等。嘱咐病人宜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高纤维易消化饮食,防止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瘀滞而加重血栓形成。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忌生冷、油腻、煎炸、辛辣等食物,戒烟、酒。
1.4疗效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于1995年制定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判定标准[2]制定。治愈:站立20 min~30 min,行走1 500 m,无明显肿胀疼痛、沉重感、压痛;大腿及小腿中段与健侧周径差<2 cm。显效:站立15 min~20 min,行走1 000 m后,肿胀比治疗前明显好转,下肢浮肿明显减轻,平面周长同健侧比不大于3 cm。无效:治疗后症状与体征无改善或患肢水肿加重并发肺水肿。
2 结果
本研究108例病人,显效70例、有效3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25%。
3 讨论
有研究结果显示:静脉管壁损伤、静脉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DTV三大主要病因,高龄、肥胖、浅静脉曲张、凝血机制异常、长期卧床、剖宫产后、吸烟、糖尿病、肺心病、长期使用避孕药等都是DTV的危险因素[6-8]。DTV因病因复杂、发病人群广,又存在潜在的危险性,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故及时合理的治疗与护理极为重要。目前治疗主要包括手术、介入、非手术、药物等。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DTV,DTV属中医学“股肿”“臁疮”等范畴,在以中医活血化瘀、健脾利湿为大法的基础上辨证论治[9],在增强抗血小板聚集、溶解血栓,有效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明显减少西医药物治疗中尿激酶、肝素等溶栓抗凝药物的用量,降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同时在常规病情观察、心理、患肢、用药、饮食等方面予以系统周密的护理干预,对防止并发症发生、减少危险因素、疗效提高等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科实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有效治疗DTV病人,减轻了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1]蒋莹莹,覃梦萍,麻新灵.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5):790-792.
[2]陈柏楠,侯玉芬,周涛.周围血管疾病中西医诊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435-449.
[3]朱艺成,黄丽华,潘展霞.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5):45-47.
[4]黄慧敏.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研究进展[J].医药前沿,2013(7):109-110.
[5]郭双云,邢燕燕.冰硼散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4):143.
[6]李红梅.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4,35(1):206-207.
[7]宋利红.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中国社区医药,2013,15(4):347-348.
[8]Hanson SJ,Punzalan RC.Greenup RA,etal.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critically ill children after trauma[J].The Journal of Trauma,2010,1(1):12-18.
[9]张晓丽,李晓亮,郑学军.5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4):313-315.
(本文编辑王丽寇丽红)
Nursing for integrativ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Guo Shuangyun
The Hospital of Sh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xi 030001 Chian
郭双云,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030024,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R473.6文献标识码:B
10.3969/j.issn.2095-8668.2016.03.016
2095-8668(2016)03-0187-02
2016-07-01;
2016-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