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今觉巧用肉桂临床验案探析

2016-02-21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21期
关键词:肉桂

邱 萍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王今觉巧用肉桂临床验案探析

邱萍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关键词]肉桂;临床验案;老中医经验

肉桂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之干皮或粗枝皮,其性味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根据文献研究,因功效除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之外,还有温里祛风、温阳化气、调理气血、引火归原等。譬如《本草蒙荃》云:“肉桂木桂性热,堪疗下焦寒冷,并秋冬腹疼,泄贲豚,利水道”[1]。《本草纲目》云:“肉桂下行,益火之原,此东垣所谓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其气者也”[2]。《用药心得十讲》:“肉桂味辛、甘,性热。有温补肾阳、温中逐寒、宣导血脉的作用。其性浑厚凝降,守而不走,偏暖下焦,能助肾中阳气,并能纳气归肾、引火归元。”[3]笔者有幸参加了国家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师从王今觉教授,王老从事中医药学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数十余载,是一位有着深厚中医理论及临床经验的名老中医,王老在临床善用巧用肉桂,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笔者有幸跟随老师学习,现将老师临床验案进行部分探析。

1冠心病胸痛

例1:男,66岁,2003年7月23日因阵发胸闷心慌伴腰背痛1个月余初诊。患者1个多月前因吹空调受凉出现胸闷腰背怕冷,自服一些解表散寒如感冒清热颗粒等中成药,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出现胸闷心慌、背痛、恶寒、多汗出、且反复感冒等症状,遂来我院就诊,要求服用中药治疗。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段改变。来时虽是夏季,却已穿上毛衣。刻下症:胸闷心慌、背痛、腰背怕冷,恶寒、汗出多、易反复感冒,大便不畅,小便尚调。既往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史。舌质黯,有瘀斑,舌苔白,脉浮滑无力。中医诊断:胸痹。证属心脾气虚、夹瘀夹风证。 西医诊断: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治则:益气温阳,活血敛汗。处方: 生黄芪60 g、当归6 g、肉桂6 g、五味子15 g、浮小麦30 g、三七粉3 g(分冲)。5剂水煎服。2003年7月28日复诊,患者胸闷心悸、恶寒多汗明显减轻;仍有腰酸背痛,大便不畅,小便调。舌质黯,有瘀斑,舌苔白,脉浮滑无力。辨病证治同前。在前方基础上,加强补肾祛风力量,方药如下:前方加骨碎补6 g,独活6 g,菟丝子6 g,细辛1 g,金毛狗脊9 g,干石斛30 g,枸杞子30 g,炙黄芪12 g。7剂水煎服。再次复诊时患者胸闷、恶寒、汗出明显缓解,毛衣已去;腰酸背痛也有减轻,大小便调。

[按] 冠心病胸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胸痹心痛与心、肝、脾、肾协调密切相关。心主血脉,血液化生于脾、贮藏于肝、通过心以运行全身,血脉能否正常运行,依赖于肝气调达、肾阳温煦。《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夫脉者血之府也”“涩则心痛”。《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云“肾虚者……虚则胸中痛”。《素问·调经论》:“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说明阴寒内盛、胸阳闭阻、心脉凝泣不通,是造成心痛的主要原因。本案患者心脾气虚,易受风寒,寒夹湿滞流经隧,阻于心脉,心脉瘀阻,遂见胸闷心慌、背痛恶寒,在首诊中,王老在益气活血方中,药用黄芪补气,配当归补气生血;配三七粉益气活血、化瘀止痛;配浮小麦益气固表止汗;用五味子以补心气、养心阴、安心神,兼以收敛止汗。重用肉桂,肉桂味辛性大热,辛能行气行血,得以温阳散寒行气、温经通脉、调理气血,使寒得以散、经脉疏通、气血调和。复诊时加用骨碎补、狗脊、枸杞子、菟丝子、石斛以增强补肝肾、强腰壮骨,独活、细辛祛风散寒、止痛。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肉桂水煎剂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冠脉及脑血流量作用,其甲醇提取物及桂皮醛有抗血小板凝集、抗凝血酶作用[4]。

2失眠

例2:女,24岁,2003年11月12日因入睡困难进行性加重3个月初诊。患者近3个月由于学业加之情绪紧张,出现入睡困难进行性加重,甚至彻夜不眠,伴双侧头痛。曾间断服用安定,辅助入睡,但停药后症状更加严重,且头痛加重,遂来我院要求中药调理治疗。刻下症:入睡困难,头痛,额部、颧部散在细小痤疮,月经不调,经量少、经色暗,伴有畏寒,饮食、二便正常。既往体健。舌质暗,有紫斑,舌苔白厚,脉沉细。中医诊断:不寐。证属气虚血瘀,心肝郁滞。西医诊断:失眠。治则:益气和血活血,协调阴阳。处方:酸枣仁30 g(先煎)、石决明30 g(先煎)、当归6 g、肉桂3 g、五味子15 g、远志9 g、白茯苓12 g、白芷9 g、僵蚕3 g、银花30 g、制没药3 g、芦根60 g,七剂水煎服。2003年11月19日复诊患者入睡困难明显缓解,已不再服用镇静剂,畏寒停止,唯偶感头痛,服药期间月经来潮,经色暗,量少。舌质暗,有紫斑,舌苔白厚,脉沉细。辨病证治同前。方药如下:上方基础上加入炙黄芪12 g、制没药6 g、蒲公英15 g,7剂水煎服。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心情大好,情绪平稳。

[按]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失所养,故失眠不寐。本病是思虑劳倦、内伤心脾肾,脾虚生血之源不足、心血不足、心神失养;脾虚痰湿内生,肾虚水亏,不能上济于心,又长期情绪紧张,肝气不舒,郁久化火,肝火上炎内扰于心,以致心火独炽、神志不宁,从而失眠。治宜补心脾养心血,清肝化痰,温阳补肾,上济于心。王老药用炒酸枣仁、当归以养血、补心安神;用五味子补心气、养心阴、安心神;用远志镇静、宁心安神;用白茯苓淡渗利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用肉桂温补心脾肾,温补肾水上济于心,温补心阳下交于肾,心肾相交、水火相济,心神得以宁静。另肉桂配当归、没药以温阳散寒、养血活血,心血充足;肉桂配白茯苓,温阳利湿作用增强。用石决明、僵蚕,平肝熄风化痰;用金银花、芦根、白芷清热燥湿,生津除烦。诸药配合,使心血足,脾气盛,痰瘀祛,心肾交,神安目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桂皮油、桂皮醛、肉桂酸钠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等作用[4]。

3牙周炎

例3:女,41岁,2003年12月8日因牙龈肿痛伴流脓3周初诊。患者当年9月因患“结节性甲状腺肿”而行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反复感冒,3周前出现牙龈肿痛,自服一些通便、去火中成药,具体用药不详,用药无效,且症状加重,并伴有流脓,便来我院就诊。刻下症:牙龈肿痛,咽干痛,大便干,颜面泛发痤疮。既往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史。舌质暗红、体胖大,舌苔白厚,舌中间有裂纹,脉滑。中医诊断:暴骨搜牙。证属肾阴亏虚,胃热盛。西医诊断:牙周炎。治则:清胃热、佐以补肾。处方:生石膏30 g(先煎)、知母6 g、怀牛膝9 g、生地黄12 g、麦冬9 g、白芷9 g、苍术9 g、骨碎补6 g、肉桂3 g、紫花地丁12 g、蒲公英30 g、竹叶6 g、生甘草6 g,7剂水煎服。2003年12月15日复诊,患者诉服用药物除咽干外,余症均消。舌质暗红、舌体胖大,舌苔白厚中间有裂纹,脉滑。辨病证治同前。方药如下:上方加芦根30 g,改生地黄15 g。又服5剂水煎服巩固治疗。

[按] 牙周炎是口腔科常见病之一,在菌斑、牙石、食物嵌塞等刺激下,牙龈发炎肿胀,由龈上向龈下扩延,至牙周袋形成。牙周炎中医称为“暴骨搜牙”,因体虚久病、劳倦过度,崩中漏下,或遗传体质等均可导致肾虚,“肾虚齿豁,精固齿坚”。《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齿者,肾之标,骨之本”,《素问·宣明五气篇》“肾主骨”“齿为骨之余”,牙齿松动与肾精不足有关。平素人们牙龈肿痛,多认为是胃经实火,以清胃泻火为法,本案病者亦如是,口服清热解毒泻火中成药,效果不佳,遂来就诊。患者术后脾肾亏虚,又反复感冒,服用大量寒凉药物,伤脾伤肾,脾虚湿盛,脾不升胃不降,胃火上炎,出现牙龈肿痛。而只用苦寒药物泻火,殊不知更伤脾肾,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之健运、化生精微,依靠肾气的推动,脾阳根于肾阳。故王老在清胃热同时,佐以滋阴补肾。药用石膏、知母、淡竹叶入胃经,清热泻火;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痈;生地、麦冬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白芷、苍术辛温,配石膏祛风清火、消肿止痛。巧用肉桂温补脾肾,引火归原;肉桂配牛膝,入肝肾经,活血通经、补肝肾、引火下行。肉桂配石膏清降上炎之火。肉桂配生地,滋阴温阳,养血通脉。配骨碎补,通经脉活血续伤。诸药相伍,使胃火降,热毒祛,而齿骨强。现代药理研究:桂皮油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有抑制作用;桂皮的乙醚、醇及水浸入液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

4慢性胃炎

例4:女,58岁,2003年8月4日因胃痛、呃逆间断发作1年余初诊。患者1年前因心情不畅出现胃脘胀痛、呃逆,自觉有气往上冲,甚则面部胀痛,汗出,胁胀,四肢酸痛。曾在北京宣武医院检查:胃镜示浅表性胃炎;对症治疗好转。现因生气症状加重。刻下症:胃脘胀痛,呃逆,自觉有气往上冲,甚则面部胀痛,汗出,胁胀,四肢酸痛,纳差,大便干,小便尚调。舌质黯,舌边有齿痕,舌苔白,脉滑略弦。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中医诊断:胃痛,证属肝郁犯胃。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治则:舒肝和胃止痛。处方:当归6 g、制香附6 g、高良姜12 g、肉桂6 g、枳壳6 g、白茯苓12 g、厚朴6 g、生白术15 g、草豆蔻6 g、公丁香1 g、益智仁12 g、干石斛12 g、三七粉3 g(分冲),3剂水煎服。2003年8月7日复诊,患者胃脘胀痛,呃逆,自觉有气往上冲感明显减轻,汗出减少,时有呃逆,二便尚调。舌质黯,舌边有齿痕,舌苔白,脉滑略弦。方药:上方加吴茱萸3 g,改草豆蔻9 g、公丁香3 g加强温胃止呃逆之力。10剂服后患者胃脘胀痛、呃逆基本消失。无特殊不适,二便尚调。

[按] 慢性胃炎胃痛病位在胃,与肝脾肾等脏腑有关;病因多由外感寒邪、饮食药物所伤、情志不遂、久病劳倦损伤脾胃。本案病机为久病脾肾损伤,肝郁犯胃,胃气失和,胃失濡养致胃脘部疼痛。王老是在舒肝的基础上温肾补脾,化湿行瘀。药用当归、香附舒肝解郁,白术、云苓健脾化湿,高良姜、肉桂温胃肾降逆气,枳壳、厚朴和胃降气,诸药合用,使清气升,浊气降,郁滞散,气机调和。患者呃逆频频,气向上冲,加草豆蔻、公丁香芳香化湿,和胃降逆;干石斛养胃肾之阴,降胃气;益智仁补肾;三七粉活血;相互配合以使气血调和。本案王老取肉桂守而不走之性,以温肾补脾,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达温里散寒、温阳行气之目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桂皮油对胃黏膜有缓和的刺激作用,并通过刺激嗅觉反射性的促进胃功能,能促进肠运动,使消化道分泌增加,增消化功能,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4]。

[参考文献]

[1]陈嘉谟. 本草蒙荃[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07-209

[2]李时珍. 本草纲目[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12-1934

[3]焦树德. 用药心得十讲[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186-188

[4]雷载权,张廷模. 中华临床中药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20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21.039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21-2382-02

[收稿日期]2015-12-25

猜你喜欢

肉桂
肉桂精油和肉桂醛的抑菌、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研究
体寒的人吃点肉桂
体寒的人吃点肉桂
正交试验法优选肉桂油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工艺
肉桂全身都是宝
肉桂醛的调味、保鲜及稳态化研究进展
肉桂油提取设备及生产工艺研究
研究称肉桂可能有助减肥
肉桂:驱散冷与孤单的温暖味道
肉桂油纳米微乳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