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矩阵三维超声造影对正常移植肾动脉显影的价值

2016-02-21谢晓红马苏亚张艳徐萍孙龙张意珍俞丹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立体感肾动脉主干

谢晓红,马苏亚,张艳,徐萍,孙龙,张意珍,俞丹

矩阵三维超声造影对正常移植肾动脉显影的价值

谢晓红,马苏亚,张艳,徐萍,孙龙,张意珍,俞丹

目的探讨矩阵三维超声造影显示正常移植肾动脉的价值。方法对50例同种异体移植肾患者行实时动态三维超声造影检查,并与二维超声造影显示情况对照分析。对比观察移植肾动态三维超声造影及二维超声造影移植肾动脉血管清晰度及立体感情况。结果矩阵三维超声造影移植肾动脉血管的清晰度显示较二维超声造影具有明显优势,显示移植肾动脉立体感较二维超声造影为好。结论矩阵三维超声造影是一种无创、省时、高效、安全的新技术,可以重复进行,对移植肾动脉可以立体实时动态的显示,并能显示移植肾动脉的立体构架,为进一步对移植肾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及临床依据。

肾,移植三维成像;对比剂

血流多普勒超声探查移植肾的临床价值已被确认,但血流成像存在有彩色溢出现象,不能真实客观反映移植肾的血管构架情况;二维超声造影对移植肾动脉的检测也用于临床,但目前应用二维超声造影仅能显示单一平面,对于移植肾的血流灌注立体结构、立体空间关系及移植肾主干显示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在血流显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重建出肾血管树的空间立体图像,整体性和立体性较好[1-2],但也同样存在彩色溢出现象,而不能客观实际地反应移植肾血管情况;而矩阵三维超声造影(3DCEUS)为一项新的超声诊断技术,可以进行移植肾动脉的三维重建与显示,本研究旨在探索正常移植肾动脉的三维造影图像特征,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就诊同种异体移植肾患者50例,移植术后3~84个月,均维持正常肾功能水平。入选标准:所有患者移植肾均位于右髂窝,血管吻合方式为肾动脉主干与右侧髂外动脉端侧吻合,肾静脉主干与右髂外静脉端侧吻合。对患者实施超声造影前,告知受检者检查的目的、意义及步骤等,征得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使用PhilipsIU-22 G-4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5-1纯净波凸阵探头和X6-1矩阵三维容积探头可进行动态3D-CEUS成像技术,超声对比剂采用Bracco公司的SonoVue对比剂。1.3方法常规超声观察移植肾的大小,内部回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移植肾动脉主干内径、流速,移植肾段动脉、叶间动脉、弓形动脉的流速、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移植肾静脉内径。确定移植肾动脉与髂外动脉吻合口位置后,先行二维超声造影模式,后再行实时三维造影模式。对比剂为SonoVue冻干粉,用0.9%氯化钠注射液5 ml灌注后振荡摇匀成微泡混悬液,抽取0.8~1.0 ml以团注法经肘静脉注入,后立即再推注5 ml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二维造影实时动态存图。5~8 min后待病灶内对比剂消退后开始三维超声造影,用X6-1矩阵探头先确定移植肾动脉主干位置后,再次抽取0.8~1.0 ml对比剂以团注法经肘静脉注入,后再立即推注5 ml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根据二维超声造影移植肾动脉开始增强时间前2~4s启动4D造影模式,造影数据均动态存图并分析结果。

观察移植肾动脉超声造影的显示情况,并按以下标准评分:3分,移植肾动脉主干清晰,可以显示吻合口处连续至肾门处,并显示移植肾段动脉及叶间动脉;2分,移植肾动脉主干显示尚清晰,可以显示从吻合口处连续至肾门处并显示移植肾段动脉,叶间动脉显示不清;1分,移植肾动脉主干显示模糊。

对比观察超声造影显示移植肾动脉立体感的比较,并按以下标准评分:3分,移植肾动脉显示立体感好,与周围组织的空间构架清晰;2分,移植肾动脉显示立体感一般,与周围组织的空间构架一般;1分,移植肾动脉显示立体感差,与周围组织的空间构架差。

1.4 统计方法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动脉期血管显示情况:二维超声造影评分结果7例1分,38例2分,5例3分;三维超声造影评分结果2例2分,5例2分,43例3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6,<0.01)。实时三维超声造影清晰显示移植肾动脉血管的位置、走行及分布信息,较二维超声造影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清晰显示移植肾动脉主干、段动脉、叶间动脉,本组中5例移植肾副肾动脉清晰显示,25例移植肾动脉主干呈U型弯曲成角,3例呈S型弯曲。见封二彩图2~3。

超声造影显示移植肾动脉立体感的比较:二维超声造影评分41例1分,9例2分,0例3分;三维超声造影评分0例1分,6例2分,44例3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4.2,<0.01)。三维造影显示移植肾动脉立体感上明显优于二维,可以显示移植肾动脉走形的立体方位,可以任意角度观察移植肾动脉的形态,移植肾动脉立体构架上也显示优于二维。见封二彩图4。

3 讨论

移植肾位置表浅,受呼吸运动影响较小,因此超声成为移植肾术后常规检查方法之。常规的超声对比剂微泡可自由地通过肺循环,其血流动力学特点与红细胞相似,并能够显著增强超声检测信号,可显示微血管和组织血流灌注,且由于对比剂无肾毒性、副作用少等优点,二维超声造影在移植肾观察中应用广泛[3-4],但由于二维超声造影仅从单平面进行移植肾动脉观察,整体结构不能同时显示,故需要超声医生不断变换探头才可获取不同断面造影图像,因此对于血管灌注的立体结构、血管的立体空间关系及其与周边邻近组织的关系显示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全方位地提供血管的显像信息导致误诊及漏诊情况的发生。本组运用的是实时动态三维成像技术,在超声造影的状态下,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感兴趣区连续三维造影图像的采集、重建与显示过程,自动并实时生成连续的动态三维造影图像,从而能显示三维造影血流灌注的动态图像[5],清晰显示移植肾动脉的立体结构和走行。

本组初步研究显示三维超声造影在移植肾动脉期肾动脉的显示上优于二维超声造影,可以清晰显示移植肾动脉吻合口、主干、段动脉及叶间动脉,二维超声造影因需要超声医师不停地变换切面进行动脉的观察,当动脉期后,由于周围组织干扰,移植肾静脉显影后的干扰,显示情况没有三维超声造影清晰,而三维超声造影在动脉期计算机快速进行全方位的存储,在皮质期、髓质期之前已经完成图像采集,干扰少,图像清晰显示。本组中有5例清晰显示副肾动脉,二维超声造影因单平面显示,副肾动脉均未能探及。

本组中三维超声造影移植肾动脉立体感显示上明显优于二维超声造影,可准确判断血管的空间关系以及血管的走形,可以前后观、后前观对移植肾动脉进行全方向的观察,判断移植肾动脉的立体走行情况。如本组中1例为多普勒上显示血流速度增快,怀疑肾动脉狭窄,在二维造影上似乎显示局部狭窄,弯曲后局部移植肾动脉扩张,在三维超声造影中显示肾动脉呈S型走形,但未见明显截断性狭窄。

实时动态三维超声造影在扫描过程中也有局限,在扫描过程中启动4D模式后病灶的二维图像不能追踪,且由于超声医师的手法不能固定而导致移植肾动脉不在采集区内产生脱靶现象,只能重复进行。本组中仅对移植肾动脉进行了三维超声造影,对移植肾静脉的显示还需进一步体会。

综上所述,矩阵三维超声造影是一种无创、省时、高效、安全的新技术,可以重复进行,对移植肾动脉可更直观、动态和有效地显示,并能显示移植肾动脉的立体构架、立体走形,空间立体感显示也较好,为进一步对移植肾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及临床依据。

[1]Dai Y,Chen MH,Yin SS,et a1.Focal liver lesions:can SonoVue-enhancedultrasound be used to differentiate malignant from benign lesions[J].Invest Radiol,2007,42(8):596-603.

[2]Tang S,Lai KN.Uhrasound-guided biopsyof nativeandtransplantedkidneys[J]. Saudi J Kidney Dis Transpl,2004,15(3): 300-304.

[3]邢晋放,王新房,杜联芳.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移植肾的临床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25(11):753-755.

[4]邢晋放,杜联芳,李凡,等.正常移植肾微循环灌注的声诺维超声造影成像特征[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24(10):923-926.

[5]谢晓红,马苏亚,徐萍,等.实时三维超声造影对肾透明细胞癌的评估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4,23(4):320-324.

10.3969/j.issn.1671-0800.2016.03.007

R445.1

A

1671-0800(2016)03-0294-02

2016-01-15

(本文编辑:姜晓庆)

315100宁波,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

俞丹,Email:232627881@ qq.com

猜你喜欢

立体感肾动脉主干
抓主干,简化简单句
难得的透明感与立体感 0.66英寸UHD 4K芯片与高亮度激光的结合 Optoma(奥图码)EL500K
经皮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在移植肾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及比较
肾动脉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
左主干闭塞的心电图表现
浅析《始平公造像记》的线条立体感
写生教具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
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左主干病变介入诊疗中的指导价值研究
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肾动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