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连搭棚生态栽培技术

2016-02-21玻徐晓琴

乡村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恩施市根茎白粉病

梁 玻徐晓琴

(1.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林业站,湖北 恩施 445000;2.湖北省恩施市农业局芭蕉农技服务中心,湖北 恩施 445000)

黄连搭棚生态栽培技术

梁玻1徐晓琴2

(1.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林业站,湖北恩施445000;2.湖北省恩施市农业局芭蕉农技服务中心,湖北恩施445000)

黄连,也被称为王连或者鸡瓜连等,是一种毛茛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根茎可以入药。黄连生长对环境要求比较苛刻,基于此,探讨黄连搭棚人工生态栽培技术,为黄连人工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黄连;搭棚;栽培技术

黄连,也被称为王连或者鸡瓜连等,是一种毛茛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黄连的根茎可以入药,株高20.0~50.0 cm,黄连生长对环境要求比较苛刻,忌强光直射光,特别是苗期,喜高山冷凉、荫湿环境[1]。故而人工栽培一般都要搭棚遮荫,透光度在15%左右为宜,黄连随栽培年限的增加对光的需求也会增加。人工搭棚栽培黄连相比毁林栽连法,不会破坏森林,减少了水土流失,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1 黄连人工搭棚栽培技术要点

1.1场地选择及整理

因黄连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故而黄连的栽培场地选择十分讲究,通常需要选择在高山阴坡的生荒、二荒地或疏林地进行种植。此外,还可以采用熟土进行栽培,沙质壤土有助于黄连的生长。黄连在海拔1 100~1 600 m的高山种植最佳。在选定黄连的场地后应提前翻土,一般在种植的上一年8—11月份为宜。

1.2搭棚遮荫

黄连的种植棚由立桩、直杆、盖材等搭建而成。一般需要选择坚实耐用的材料作为桩、杆,盖材的选择以遮阳网为佳,因材料限制也可用竹枝、树枝替代。搭棚一定要保证牢固,至少需要能够连续使用5 a而不会产生大的损坏,盖材的选择应能保证阳光能够均匀透入棚内,一般棚内的采光率在前3 a应为30%左右,第3~5年的采光率以60%左右为宜。

1.3整地施肥

搭棚后即可整地,整地不仅是要把地面填平,还需要清除树蔸、石块等杂物,把土块整碎耙平之后开沟作厢,以正厢和侧厢为参考,开好横向排水沟。同时,需在黄连种植场地上方和两侧开拦山沟,保证排水及浇水的便利,如果是在山地种植,应顺坡势做畦。整地完成后,需施加底肥,通常667 m2地需施腐熟厩肥5 t,过磷酸钙100.0~250.0 kg。此外,还可以增施饼肥,将饼肥搅拌均匀,铺在厢面上,并在上方盖7.0~13.0 cm厚的“面泥”。面泥一般选择火土、熏土或肥沃、疏松的沙壤。

1.4育苗移栽

为防止种子出现过干或者霉变的情况,应在第一时间将选好的种子采用湿沙贮藏。播种期以每年的10-11月为宜,通常667 m2地需播种22.5 kg。黄连一年四季都可以栽培,在黄连秧苗超过7.0 cm,出现4片真叶时需要对其进行移栽。5—7月份是黄连移栽的黄金时期,此时气候温和、雨水充足,移栽后的黄连能够很快生根,新叶生长迅速,成活率较高。在进行秧苗移栽时,需要使用齿耙梳一遍前厢面,边梳边栽;要将移栽的秧苗须根剪短至2.0 cm左右,如此可以激发新根的生长,但切忌剪伤根茎;黄连秧苗在移栽前需用清水清洗秧根,有助提高于秧苗移栽后的成活率。栽植密度以667 m2地5万株为宜,间距10.0 cm×10.0 cm。

1.5田间管理

刚栽的黄连秧苗最忌强光直射,幼苗极易被晒死,应在黄连棚的周边拦上边棚降,这样能够有效降低透光率,保证秧苗的正常生长。秧苗在移栽过程中会出现死苗缺苗的现象,这时应及时补栽同龄苗,补苗原则是带土坐水补苗,这样能够提高成活率,避免出现缓苗的现象,黄连667 m2成株率大于80%,667 m2产量即可达到200.0 kg以上。黄连苗在移栽的前2 a,生长比较缓慢且易生杂草,在这期间每年应拔草四五次,保证田间无杂草,除草松土并清理田间落叶等覆盖物。黄连是喜肥作物,种植之前需要施加基肥,生长期间也应该分阶段追肥,通常追肥均采用农家肥[2]。不同于其他作物,黄连的根茎向上生长且不会破土而出,应注重对黄连进行逐年培土,每次培土的厚度应控制在1.5~2.0 cm,培土能够促进黄连根茎的生长,提高黄连产量。在黄连生长的前4 a,应定期检修棚架,且需要对盖材进行稀疏化处理,进行补棚与亮棚,保证黄连的采光率随着生长周期逐渐增加。对于无需留种的黄连生长田块,可以在早春摘除花薹,如此能够有效提高黄连产量,据各地试验,增产能够达到10%以上。

2 病虫害及其防治

2.1白粉病

黄连的白粉病病发期一般在5月下旬,发病的高峰期集中在7-8月,病害的危害非常大,高温度和高湿度是白粉病的温床。为预防治疗黄连的白粉病,应注意雨季田间积水的排除,在白粉病发病的前期需采用65%代森锰锌1 000倍液进行喷施,发病初期使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喷施,需连喷3次,每次喷施间隔7 d。

2.2地下害虫

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是黄连幼苗的天敌,地下害虫的频发会对黄连的生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比较严重的田块,应在黄连移栽前15 d,667 m2地施撒3.0 kg优质的呋喃丹,并在土地中混拌均匀,或者用乐斯本1 000倍液喷雾喷洒杀虫。在黄连生长的幼苗期通常采用后者效果更佳。

3 实施黄连人工栽培生产的效益分析

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黄连人工搭棚具有非常好的生态效益。第一,实现了生荒地、二荒地、疏林地的充分利用,将闲置资源的价值发挥出来。第二,人工搭棚和栽连法相比,不损坏森林资源,能够起到保护生态的作用。第三,人工栽培管理精细,大大提高了黄连的产量和质量,提高了药农黄连种植的效益,增加了药农的收入。第四,新型的种植模式增加了黄连种植面积,逐步形成了地道中药材板块基地。

[1]林先明,郭杰.湖北省地道药材黄连规范化种植技术升级与产业链的构建[J].中国科技成果,2014(11):74.

[2]雷庆华.黄连无公害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1,27(5):34.

S567.239

B

1674-7909(2016)02-21-2

猜你喜欢

恩施市根茎白粉病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培育流翔高钙根茎类蔬菜实用技术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恩施市屯堡乡人民政府关于撤销《恩施市屯堡乡辖区范围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的决定
瓜类白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黑果菝葜根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创建『全覆盖全方位』援建模式打好跨区域精准扶贫攻坚战---湖北省孝感市对口支援恩施市纪实
用于黄瓜白粉病抗性鉴定的InDel标记
浅谈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以湖北恩施市盛家坝乡小溪村为例
恩施市中心医院:真心服务体现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