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瘟的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措施

2016-02-21曹宝珠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实验室诊断防控措施临床症状

曹宝珠,宋 莹

(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



猪瘟的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措施

曹宝珠,宋莹

(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

摘要:猪瘟也叫做“烂肠瘟”,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由于感染猪瘟病毒而引起。该病的特征是呈急性发病,病猪表现高稽留热,且由于细小血管壁发生病变而导致大面积出血、梗死以及坏死等,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加之流行范围较广,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必须加强防治。

关键词:猪瘟;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防控措施

1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一般在流行初期出现,病猪主要表现突然发病,皮肤和黏膜发绀,四肢抽搐,全身痉挛,卧地不起,快速发生死亡。病程一般持续在5天以内。

急性型:该类型最常见。发病初期,病猪表现精神沉郁,行动迟缓,拱背,头尾下垂,出现寒颤,往往在一处伏卧或者直接钻入垫草内处于闭目嗜睡状,饲喂时也只少量采食,很快结束。病猪体温明显升高,通常达到约41℃,一般在发病经过4~6天达到最高,甚至能够超过42℃。早期病猪还会伴发眼结膜炎,有大量分泌物从两眼流出,甚至导致眼睑被黏封,还能够在眼结膜上出现小的出血点;往往有脓性分泌物从鼻腔流出。病猪先便秘,排出混杂有黏液的球状粪便,呈黑色,如同算盘一样,后又腹泻,排出混杂黏液或者血液的稀粪,呈灰黄色,且散发恶臭味。病猪皮肤充血,甚至在皮薄毛稀处,有不同大小的紫红色斑点出现,且用手指按压不会褪色。病程一般持续1星期,之后发生死亡,死亡率可以达到60%~80%。

亚急性型:一般从急性型转变而来,或者从开始就呈慢性经过。病猪没有规律的症状,体温时低时高,食欲时坏时好,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但腹泻时间相对较长,体质逐渐消瘦,发生贫血,部分皮肤出现紫斑,形成丘疹或者坏死。通常耳部皮肤出现典型污斑,症状好转时逐渐消失,但病情恶化又再次出现。病程一般约20天或超过30天。

慢性型:病猪体温通常升高到40~41℃,个别超过41℃,有些只表现轻热或者热变。不同病猪坏死的皮肤部位不同,有些是耳部皮肤,有些是四肢末端皮肤,有些是尾部皮肤。病猪基本停止发育,病程后期后肢瘫痪,无法稳定站立,行走摇摆,有些甚至跗关节肿大。病程持续超过15天,有些经过2~3个月才逐渐恢复健康。

2实验室诊断

临床生产中可根据发病表现与特征性病理变化给出初步诊断。但如果不易诊断时,应采取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常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清中和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等。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目前比较先进的诊断方法,操作简单,不存在放射性危害,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尤其是研制出的自动化仪器和商品试剂盒,已经成为各级检验部门都比较适用的免疫标记技术。该方法的原理是特异性反应系统以及显示系统相互结合,从而检测出抗体或者抗原。在固相载体表面结合的抗体或者抗原依旧保留免疫学活性,而酶标记的抗体或者抗原不仅保留免疫学活性,还保留酶的活性。测定时,被检标本能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体或者抗原发生反应,之后通过洗涤而将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接着加入酶标记的抗体或者抗原,也会发生反应而在固相载体上结合。此时标本中被检物质的量与固相上的酶量间呈一定比例。

3防控措施

免疫接种:目前,对该病流行具有明显预防效果的方式是使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且不同猪场要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当地疫病流行趋势以及母源抗体水平等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不可随意照别场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仔猪一般在30日龄左右进行首次免疫接种猪瘟疫苗,即母源抗体滴度处于1:8~64进行。如果仔猪在21日龄或者30日龄进行检测,发现体内具体较高的母源抗体水平,此时进行免疫则会由于与母源抗体发生中和反应而导致疫苗无法发挥自身的免疫作用,应改为40日龄左右其母源抗体滴度有所下降时进行首免,二免一般在60~65日龄进行。成年公母猪每年要进行3~4次免疫接种,具体需要根据体内抗体水平确定,建议猪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免疫监测,从而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对于规模化养猪场,商品猪25~35日龄首免,60~70日龄进行二免;种猪商品猪25~35日龄首免,60~70日龄二免,之后每4~6个月要进行1次免疫。如果猪场之前出现过比较严重的猪瘟,最好采取超前免疫以及大剂量免疫,一般采取“0-35-70”的免疫模式,即分别在仔猪吮食初乳前1h、35日龄以及70日龄进行1次免疫接种,同时要加强检测,不断净化。散养猪场一般每年春秋各进行1次普免,新生仔猪和新购进猪要每月定期进行补免。

加强免疫监测:目前,猪场主要是通过对猪群抗体水平进行监测实现免疫预防,但部分猪场按照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后依旧会发生猪瘟,通常是由于未及时进行免疫监测而导致。对于健康猪群进行免疫抗体监测时,要求采取抽查的方式检测抗体水平,且种猪群通常每半年进行1次检测,如果结果显示抗体水平较低,低于标准要求则要立即进行疫苗接种。同时,对于从外地或者外场新购进种猪必须现场逐只进行检测,而仔猪采取抽样检测,如果不符合标准要求则不能购进。总之,加强猪瘟免疫监测能够有效控制该病流行。

收稿日期:2016-04-24

作者简介:曹宝珠(1986-),女,内蒙古赤峰人,本科,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苗生产及检验方面工作。

doi:10.19369/j.cnki.2095-9737.2016.07.107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7-0114-01

猜你喜欢

实验室诊断防控措施临床症状
浅谈控制猪流行性腹泻不同技术路线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鹅副黏病毒病实验室诊断方法浅析
一例肉鸡H9亚型禽流感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报告
猪肺疫的诊断与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