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数学的“补美法”技巧

2016-02-21瑾,艳,

关键词:对称性定义面积

蔡 瑾, 董 艳, 陈 琳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学院, 北京 100038; 2.成都工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1)

高等数学的“补美法”技巧

蔡 瑾, 董 艳, 陈 琳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学院, 北京 100038; 2.成都工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1)

数学不是从一开始产生就象教科书中那么完美,其往往是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以一种直观的形式发展出来的,进而才有了数学美的简单性、统一性、对称性、奇异性的特征。本文结合高等数学中的数学定义、定理、数学知识的运用这三方面阐述了补美思想在其中的应用,阐明了高等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补美法。通过补美法原理的应用来激发学生追求数学美,提高学习效率、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培养其创新能力。

数学美; 补美法; 高等数学

0 引言

数学是理性思维和想象的结合,其历来以其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为人们所赏识,却很少有人把它与美学联系起来,英国著名数理逻辑学家罗素指出:“数学,如果正常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无上的美。” 美是科学和艺术共同追求的东西,什么是美呢?美有两个标准:一、一切绝妙的美都显示出奇异的均衡关系(培根)。二、美是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与整体之间固有的和谐(海森伯)。数学美不同于艺术美,数学美主要表现为简单性、和谐性、统一性、对称性、奇异性。

当某一事物其内容和形式不完善时,我们往往会根据美的原理及规律去改造和完善它,这一过程中使用的方法称为补美法。数学中的补美法是建立在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思想上,且必须要辅以数学美的基本原理才能实现。数学中的补美给人以完整的美感,其具有简单性、统一性、对称性和奇异性的特点,而补美法的技巧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处处都有体现。高等数学中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和谐性、对称性,数学命题和数学形式的完整性、奇异性,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但是只有通过补美法的应用,才能使上述特性得以实现。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补美法,这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十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高等数学中补美法的技巧有多种类型:从不完整到完整、从规则到不规则、从不对称到对称、从无序到有序,其主要应用如下:

1 数学定义的补美

数学定义随着数学的发展会产生局限性,为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对定义进行延拓与补充,使其更加完美。

例1 数列极限定量定义→函数极限定量定义

在讲授极限定义时,我们先从刘徽的割圆术给出了数列极限的定义:若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总存在正整数N,使得对于n>N的一切xn,不等式|xn-a|<ε都成立,称常数a是数列xn的极限。数列作为特殊函数,其自变量为正整数,而对于一般的函数来说,其自变量是实数,又如何给出函数极限的定义?根据补美法“统一性”的特点,我们在理解数列极限的定义基础上,把正整数n连续化,也就是说,数列极限是n沿数轴上正整数跳跃地趋于+∞,函数极限是x沿数轴上一切点连续地趋于∞,如图1、图2所示。由此引入了函数极限的定义: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总存在正数X,使得对适合不等式|x|>X的一切x,对应的函数值f(x)都满足不等式|f(x)-A|<ε,称常数A是f(x)当x→∞时的极限。这一定义进一步完善了极限这一体系,既符合数学美的“和谐性”又符合“统一性”,而且也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数学美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并不是数学家们凭空臆造出来的。

图1 数列极限

图2 函数极限

例2 规则图形的面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运用初等数学知识,我们会求正多边形、圆等规则图形的面积。但在实际生活中,大量是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如测量河流的流量,需要知道河床断面的面积;又如在设计船体时,需要计算水线面面积。这些都需讨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即由任意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根据补美法“统一性及奇异性”的特点转化为求曲边梯形面积,再求两个曲边梯形面积之差——即为所求的封闭图形的面积,这样就拓展了面积的计算公式,定积分的定义应运而生。其定义采用了“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四个步骤,得到曲边梯形面积,如图3所示。

图3 曲边梯形的面积

(λ=max {Δxi})

由本例我们可以看到:依据美的规律,用补美法的“统一性及奇异性”引入定积分的定义,使求面积的方法更加完善,从而达到美的境界。

2 数学定理的补美

数学定理及其形式的简单性、完整性、对称性只有通过补美法的应用,才能使上述特性得以实现。可见,补美法是对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深入,不仅具有美学价值,更具有方法论意义。

例3 两个向量平行充分必要条件的简化

向量a=(ax,ay,az)与向量b=(bx,by,bz)平行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ybz-azby=0;azbx-axbz=0

axby-aybx=0

(1)

式(1)表达形式冗长,显然不符合数学美的“简单性”要求,根据补美法“简单性”的特点可化简为

(2)

式(2)虽然简单明了,但还不够完善,在bx,by,bz都不等于零时,式(2)和式(1)具有相同意义;但当bx,by,bz中有零时,式(2)具有局限性。根据补美法“统一性及对称性”的特点,补充规定:

(3)

式(3)代表ax=0,ay=0。这样式(2)得以完善。可见,该例中补美法的应用促进了等式的对称、整齐,既符合“简单性”又符合“对称性”的具体要求,体现了美与真的统一,进而使学生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所学知识。

例4 正项级数极限形式比较审敛法的完善

3 数学知识运用的补美

在高等数学解题中,运用补美法,将为解题带来方便。补美法的探究与运用,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他们在解题中直觉地运用补美技巧,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会有所裨益。解题补美三部曲:第一步、问题难在哪里?第二步、怎样改动有利于解题?第三步、跟着感觉走。

故x=1为函数第一类间断点中的可去间断点,如图4所示。问题难在哪里?x=1是可去间断点,而其它所有的点都是连续点,这样就不符合数学美的“统一性”要求,按照补美法的“统一性”补充定义:f(1)=2,即

图4 补充定义前的函数

这样一来y在点x=1处就连续了,从而在所有点都连续,如图5所示。

图5 补充定义后的函数

可见,本例x=1本来是可去间断点,但通过补美法的应用,则函数在x=1处就变得连续,实现了全体点的统一,达到美的境界,学生对可去间断点概念的印象也会非常深刻。

例6 在什么条件下,(a,b)内的连续函数f(x)为一致连续?

可见,本例是根据自身特点,挖掘美学因素,通过补美法的应用求解,达到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例7 设f(x),g(x)在[a,b]上均连续,证明柯西—施瓦兹不等式

得到

最后用韦达定理即可证得。

令φ(x)=f(x)+λg(x)

则φ2(x)=f2(x)+2λf(x)g(x)+λ2g2(x)≥0

从而有

可见,本例是根据不等式内部结构,通过补美法的应用巧妙构造关系式,既满足数学结构系统的“奇异性”,又满足“和谐性”,这样学生就能掌握并熟悉这类证明题的方法。

4 结语

数学的补美是迷人的。很多复杂的数学问题,开始常常让人感觉无从下手,但是一经补充这种独特的思路,复杂的数学问题便迎刃而解,让人豁然开朗,因此在具体的高等数学教学中,对诸如上述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应用补美法的原理,引导学生在高数学习中去挖掘、去欣赏数学美,使数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以此激发学生追求数学美,这样学生会在心灵上得到一种共鸣,在思考过程中得以尽情享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学习兴趣油然而生。这样一来,一方面能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等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1] 吴开朗. 数学美学[M].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

[2] 沈山剑. 也谈数学美——补美思想的数学应用[J]. 数学通报, 1998(4):10-12.

[3] 刘玉琏. 数学分析讲义第五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同济大学数学系. 高等数学第六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 吴振奎,吴旻. 数学中的美[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于瑞华)

蔡瑾(1971—),女,河北辛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数学。

D13

猜你喜欢

对称性定义面积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巧用对称性解题
横向不调伴TMD患者髁突位置及对称性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三种不规则面积的求法
“平行四边形”知识梳理
巧用对称性解题
成功的定义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