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修四库全书》本《爱日精庐藏书志》讹误释例
2016-02-20曹金发
曹金发
(淮北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续修四库全书》本《爱日精庐藏书志》讹误释例
曹金发
(淮北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爱日精庐藏书志》有多个版本,其中《续修四库全书》在大陆较为常见,此本的错讹较多,不仅有光绪本的错讹,还有影印者擅改所造成的新讹误,这些讹误可以分为错别字、缺漏字、内容颠倒、页码错误、衍文等几种情形,产生原因有字形相近、上下文错连错顺、刊刻者审核过于疏漏、影印者主观臆断等。
《续修四库全书》本;爱日精庐藏书志;讹误;释例
张金吾(1787—1829年),字慎旃,一字月霄,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代著名藏书家、学者,毕生致力于私家藏书事业,其藏书之所名曰“爱日精庐”。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起,张金吾将所藏图书进行编目,并不断对其更名、增删,直至道光七年(1827年)最终刊成四十卷的《爱日精庐藏书志》(简称道光本)流传于世。光绪十三年(1887年),江苏吴县的灵芬阁将该书重新以活字版印行(简称光绪本)。1982年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影印道光本发行(简称文史哲本)。1990年中华书局将光绪本与《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校证》合并影印出版(简称中华书局本)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光绪本发行,收于《续修四库全书》之中(简称续四库本)(详见表1)。目前,大陆地区较为常见的是续四库本。
令人遗憾的是,四十卷的《爱日精庐藏书志》各版本中,道光本(文史哲本)内容较为可靠,但是在大陆地区很却很难见到;光绪本(续四库本)在大陆较为常见,然而在内容上却存在很多问题,多处出现错讹衍漏、次序颠倒的现象。鉴于此,笔者拟以文史哲本和中华书局本为参照,对续四库本(光绪本)中的错讹现象和原因进行举例分析。需要特别说明,续四库本为光绪本的影印本,因此本文所列错讹中的绝大部分可以视为光绪本的错讹,但也有少数讹误为续四库本所独有,这将在文中单独标明。概括起来,这些讹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错别字、缺漏字、内容颠倒、页码错误、衍文、等等。
1 错别字
续四库本中,出现错别字的情形大约有200处,是所有讹误现象中最多的,有的因为字形相近造成,有的缘于上下文错连错顺,有的则是由于刊刻者审核过于草率疏漏所致。
(1)《通鉴纲目集览镌误三卷附纲目考异辨疑》,明瞿佑撰。“望玉王氏之著《集览》也”[1]317,下栏,其中“玉”字当为“江”字。
表1 爱日精庐藏书书目的编撰、出版及馆藏情况
笔者按:查文史哲本,该文为“望江王氏之著《集览》也”[2]290王氏即王幼学(1275—1368年),字行卿,别号慈湖,望江县太慈镇桃岭人,他将朱熹的《通鉴纲目》进行引喻释义,撰成《通鉴纲目集览》,瞿佑此书即为《集览》的辨误之作,“望玉王氏”显然不通,当为“望江王氏”。错讹原因:“江”“玉”字形相近造成讹误。
(2)《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宋建安袁枢编。“治,未始不由于任君子,乱,未始不由于亲小人,安,未始不由于固民心,危,未始不由于困民力,志实事上者,未有不昌,奸谀欺君者,未有不亡。”[1]322,上栏其中“志”当为“忠”字。
笔者按:查文史哲本,该文为“忠实事上者,未有不昌。”[2]308意思是只要臣下忠心辅佐皇上就能国家昌盛,与下一句“奸谀欺君者,未有不亡”正好形成对照。而如果是“志实事上者”,语意就不通了,因此有误。错讹原因:“志”、“忠”字形相近、且读音相近造成误刻。
(3)《孝肃包公奏议集十卷》,宋包拯撰。“虽然,愚谓非会仁宗皇帝至明上圣,有不可感之聪,公欲必行其道于时,难矣。”[1]333,下栏其中“感”字当为“惑”字。
笔者按:查文史哲本,文中“感”字为“惑”字。[2]349此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包拯为人正直有才,堪为栋梁,但是假如没有仁宗皇帝的圣明,有着不被迷惑的智慧,那么即使包拯想有所作为,也是很困难的事情。“惑”字可以理解为被迷惑,假如换作“感”字,则语意不通。错讹原因:“惑”“感”字形相近造成讹误。
(4)《国朝诸臣奏议一百五十卷》,宋赵汝愚编。“绣衣使者史季温念其先世同纂辑之勤,克相其事,郡文学朱貔孙遂鸠攻木之工而墨之,使前贤夏爱之盛心炳炳如丹,抑亦学为忠定者也。”[1]336,下栏其中“夏”字当为“忧(憂)”字。
笔者按:“夏”字在文史哲本中为“憂”字,[2]360此句话的意思是使前贤忧国爱民的盛心炳炳如丹,呈现于世人面前。从语意上分析,“夏”字在其中显然不妥。错讹原因:“憂”“夏”字形相近。
(5)《皇朝编年备要二十五卷补刊编年备要五卷》,宋壶山陈均编。“此修又取司马氏之纲而时有修饰,取李氏之目而颇加节文。”[1]320,下栏其中第一个“修”字当为“书”字。
笔者按:查文史哲本,该文为“此书”,[2]320结合上下文,“此书”较为允当,而“此修”则很难说通。错讹原因:疑为上下文错连错顺,“此修又取司马氏之纲而时有修饰”,此句中后面有一个“修”字,疑为刊刻者错把后一个“修”字顺到了前面。
(6)《皇朝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一百五十卷》,宋杨仲良撰。“是书以李氏《长编》分类编次,每类中仍以编年纪事,原钦备具,繁简得中。”[1]323,上栏其中“钦”字当为“委”字。
笔者按:查文史哲本,此句为“原委备具,繁简得中”[2]320意为杨书能够说明原委,详略得当,而“原钦备具,繁简得中”显然不通。错讹原因:刊刻者审核过于疏漏。
2 缺漏字
缺漏字的现象在续四库本中不是很多,缺漏的原因主要在于刊刻者审核过于疏漏。
(1)《辛巳泣蕲录一卷》,宋赵与褣编。“曹彦约跋曰,李茂钦死守蕲城,并毁其家,立志最坚,受祸最惨,□罪其志有余而才不足,则亦苛矣。”[1]329,下栏其中“□”为笔者所加,该处原空有一字间隙,当缺一“或”字。
笔者按:查文史哲本该句为“曹彦约跋曰,李茂钦死守蕲城,并毁其家,立志最坚,受祸最惨,或罪其志有余而才不足,则亦苛矣”[2]311。“或”字当“有的人”讲,加上之后,文意较为顺畅。错讹原因:刊刻者审核疏漏。
(2)《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传一卷》,宋张栻撰。“受遗际,君臣肝胆相照”[1]344,下栏。其中“遗”字之后,疑缺“之”字。
笔者按:查文史哲本,该句为“受遗之际,君臣肝胆相照”[2]344。加上“之”字,较为符合古人行文习惯。错讹原因:刊刻者审核疏漏。
(3)《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残本六卷》,宋天社任渊注。“此本二页宛在,题下俱各有注,可补旧本之阙。以是知以完善宝宋椠者,犹未知宋者也。”[1]498,下栏第二个“宋”字之后缺一“椠”字。
笔者按:查文史哲本,该句为“犹未知宋椠者也”[2]334。此段话的意思是说认为宋版书只有完善才为好的人,不算是真正懂得宋版书,显然,“知宋”不如“知宋椠”指代确切。错讹原因:审核过于疏漏。
3 文字颠倒
文字颠倒错乱的情形在续四库本中多次出现,共有几十次之多,有的是两三个字的颠倒,有的则是几十个字的错乱,究其原因,应是刊刻者审核过于疏漏造成的。
(1)《仪礼经传通解续二十九卷》,宋黄榦撰。“逮至国朝,始立三礼之科,应者虽少,然尚有能推究古昔、考求义虽不训可尽复于既往,犹可以存古于将来。”[1]273,上栏其中“虽不训”当为“训虽不”。
笔者按:查文史哲本,该文为“然尚有能推究古昔、考求义训,虽不可尽复于既往,犹可以存古于将来”[2]334。意思是尚且有人能推究古昔、考求义训,虽然不能完全恢复古义,但是可以存古义于将来。若改为“考求义虽不训可尽复于既往”,则语意不通。错讹原因:审核过于疏漏。
(2)《复斋郭公言行录一卷》,元徐东编撰。“小而贱者失其言行,则忧日无二升之食、百钱之值;贵而大者失其言行,则成败祸福系焉。以贱喻贵,以小喻大,可不愳哉?苟食禄者言常思可对人语,行常思可使人知,太平治之其庶几乎?”[1]350,下栏其中“治之”当为“之治”。
笔者按:查文史哲本,该句为“之治”[2]386。联系上下文,此段内容为别人为该书作的序言,所选内容为谈论士大夫的言行问题的,作者认为食禄者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怕被外人所知,这样,国家太平之治的景象就可以达到了。若换为“太平治之”则很难解释了。错讹原因:审核过于疏漏。
(3)《编类运使复斋郭公敏行录一卷》,元徐东编。“至顺辛未孟春望之长乐郡古候佚老独愚黄文仲谨序。”[1]614,下栏其中,“望之”当为“之望”。
笔者按:查文史哲本,“望之”为“之望”[2]951。此段文字为序文的落款,“至顺辛未孟春之望”指的是时间,若改为“望之”则语意不通。错讹原因:审核疏漏。
(4)《元城先生尽言集十三卷》,宋刘安世撰。“某再拜受教,辞不获命,乃不固辞。既就职,则遇事极言,无留妇及孙以养,某当携它子之贬所。太夫人曰:‘吾向许汝偕行,临事食言,吾弗为也。且吾留则忧思益甚,不如前迈,死生命也,避可得乎?’家人犹疑,强勉慰其子:‘尔从容。’微伺之,恬恬不异平日。遇患难几三年,一夕无疾而卒,无悼怛之色。呜呼,世徒知公正色立朝,论议风节,冰霜凛然,盖其母太夫人之贤如此,虽传记所载贤母烈妇又何以加所顾避,以报异知。及后被谴,即白曰高年适炎荒,非便,请诸?”[1]335,上栏
此段中笔者所加波浪线的两处解释不通,因为有一行字被错乱,颠倒了次序,此行字即为笔者所加横线的部分,其正确的位置应当在“无”字之后,调整之后的顺序为:“某再拜受教,辞不获命,乃不固辞。既就职,则遇事极言,无所顾避,以报异知。及后被谴,即白曰:“高年适炎荒,非便,请留妇及孙以养,某当携它子之贬所。太夫人曰:‘吾向许汝偕行,临事食言,吾弗为也。且吾留则忧思益甚,不如前迈,死生命也,避可得乎?’家人犹疑,强勉慰其子:‘尔从容。’微伺之,恬恬不异平日。遇患难几三年,一夕无疾而卒,无悼怛之色。呜呼,世徒知公正色立朝,论议风节,冰霜凛然,盖其母太夫人之贤如此,虽传记所载贤母、烈妇又何以加诸?”
笔者按:查文史哲本,其行文顺序即为后者。[2]123此段为刘安世门人的儿子王绹为该书所作的序言,根据序言所述,“某”指的是刘安世,是宋代的谏官,他在被选为谏官时,征求母亲的意见是否任职,其母主张他去任职以完成其父的夙愿,并且许诺,假如将来儿子因为进言获罪被贬,她会和儿子一起到被贬的地方接受惩罚。上述所选部分序言主要的内容是赞颂刘安世母亲能够言行一致,不惧艰险,与儿子同行,展现了她的高风亮节。若按照续四库本的行文顺序,则语意不通,难以解释。错讹原因:审核疏漏。
(5)《雍虞先生道园类稿五十卷》,元虞集撰。“试刾其中,则日月之精凝结,岁久皆成金龙虎珠之气,变化时至,即为风云。”[1]566,下栏其中,“金龙虎珠”当为“金珠龙虎”。
笔者按:查文史哲本,该处即为“金珠龙虎”[2]408。此段话为欧阳玄为该书所作的序言,极力赞颂作者虞集的文章大气恢宏,深不可测,如“深山穹林葱蒨”、“莫测根柢”,似“巨野大泽汪洋,淡泊不为波涛”,所引文字同样也是同一风格和旨趣,因此,“岁久皆成金珠龙虎之气”应该更为妥当,而不是“金龙虎珠之气”。错讹原因:刊刻者审核疏漏。
4 衍字漏字并见
(1)续四库本中,同一处既漏字又衍字的现象并不多见,其中以《樵云独唱集》的错讹为代表。《樵云独唱集六卷》,元叶顒撰。“盖予知樵夫刍叟相与之娱而不知世俗之好,樵夫刍叟知从予之游又不知予赋诗之趣……幸而刍叟中有如朱翁子、陶靖节辈,固将甘心与之揖逊周旋。”[1]592,上栏其中“刍叟”当为“樵刍”,漏了一个“樵”字,多了一个“叟”字。
笔者按:查文史哲本,“刍叟”即为“樵刍”[2]1375。所引部分为作者叶顒自序中的一段话,自序大概意思是说,作者的交游之人是 “樵夫刍叟”,这些人虽然可以交往,但是他们却不知道作者赋诗的旨趣,幸好“樵刍”中还有朱翁子、陶靖节之辈,可以一起揖逊周旋。显然,“樵刍”是“樵夫刍叟”的简称,既指“樵夫”,又指“刍叟”,若改为“刍叟”,则指代不全,故续四库本衍漏并见。错讹原因:刻者擅改。
5 页码错误
续四库本不仅在文字上有误,甚至在页码的编排上也出现了讹误,这种情形共出现了两次,皆为原刊刻者失误所致。
(1)卷十三第九页错标为第十页,并将第十页改标为“又十页”[1]343-344。
笔者按:查文史哲本,此段文字页码正确,内容完整。[2]354至于续四库本的页码,从表面上看缺了卷十三第九页,实际上内容不缺,只是刊刻者将第九页的页码错记为第十页而缺漏了第九页的页码。为了补救并保持后面的页码不错,刊刻者又将原本的第十页改记为“又十”页。所以,光绪本的“第十页”应为“第九页”,而“又十页”应为“第十页”,中华书局本同样出错。[3]381这也间接造成了续四库本成篇的衍文出现(详见下文)。
(2)续志卷二第七页错标为第八页,第七页页码缺漏,造成本卷第九页直至第十三页所有页码皆错。[1]636
笔者按:查文史哲本续志卷二第八页,[2]1200此段文字页码正确、内容完整,而光绪本在第六页之后就是第八页,似乎缺了第七页,实际上内容不缺,而是原刊刻者将第七页的页码错记为第八页,以后直至卷二末尾第十三页,页码皆错,比正确页码数多了一个数。也就是说,按照正确顺序,第八页应该是第七页,第九页应该是第八页,以此类推,第十三页应为第十二页。中华书局本亦同样出错。[3]678这同样间接地造成了续四库本出现了大段的衍文(详见下文)。
6 衍 文
综合续四库本和中华书局本的情况来看,光绪本出现衍文的情形并不多,也并不严重,偶有几处衍出一二字,多为刊刻者审核疏漏所致。
(1)《论语集解十卷》,魏何晏集解。此条书名下方有“日本堂旧抄本述古堂藏书”等语。[1]298,上栏其中第一个“堂”字为衍文。
笔者按:查文史哲本,该句为“日本旧抄本述古堂藏书”[2]1293,显然,此本是日本国的旧抄本,为述古堂所藏,若写为“日本堂”,则难以解释了,刊刻者可能是看到了下文述古堂的“堂”字,错连错顺,造成讹误。
(2)《端平重修皇朝文鉴一百五十卷》,宋吕祖谦。“太史成公次编《皇朝文鉴始末》。”[1]603,下栏其中“次”字为衍文。
笔者按:查文史哲本,该处没有“次”字。[2]385-386一般而言,古人多言“编某书”或者“编次某书”,若为“次编某书”,则很难解释。因此,光绪本的“次”字为衍文。
(3)《种太尉传一卷》,宋赵起得撰,此栏所有文字,即从“《种太尉传一卷》”至“娶妇”共500多字皆为衍文,[1]343,下栏值得注意的是,此段衍文为续四库本所独有。笔者按:查文史哲本相应文字[2]1453-1455及中华书局本相应文字,[3]381此栏内容皆只出现一次,而在续四库本中却出现了两次,第一次位于三四三页下栏,第二次位于三四四页上栏的一部分和下栏的一部分。第一次出现的内容,字体、字号、版式等明显与其他文字不同,却与道光本极为相似,可以断定为道光本的缩印版,而且其文意与上下文割裂,显然是衍文。出现这段衍文是光绪本刊刻者和续四库影印者同时出错造成的。
如前所述,光绪本表面上缺漏卷十三第九页,实际上内容不缺,只是刊刻者将第九页的页码错记为第十页了,又将原本的第十页改记为“又十”页。续四库本的影印底本是光绪本,影印者可能发现了底本的页码错误,貌似缺了第九页,但是他们只看页码,未审内容,遂直接将道光本的相应第九页复印过来,塞进了续四库本,若仅从页码上看,似乎“补全”了光绪本的内容,实际上却造成了大段衍文。错讹原因:光绪本刊刻者疏漏,续四库本影印者审核不严、主观臆断。
(4)“省绣梓一哉”衍文,本栏所有文字,即从首句“省绣梓一哉”至末句“可读然犹未”约300字皆为衍文,[1]636,上栏同样为续四库本所独有。
笔者按:查文史哲本相应文字[2]1335-1455t及中华书局本相应文字,[3]678此段内容皆只出现一次,而在续四库本中却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在第六三六页上栏,第二次出现在六三六页下栏的左半栏和第六三七页上栏的右半栏。第一次出现时,文字的版面、字体、字号与其他部分内容明显不同,与道光本却极为相似,文意与上下文割裂,可以断定为道光本的缩印版,显然是衍文。这段衍文的出现同样是光绪本刊刻者和续四库影印者共同出错所造成的。
如前所述,表面上看,光绪本的续志卷二第六页之后就是第八页,似乎缺了第七页,实际上内容不缺,而是刊刻者将第七页的页码错记成了第八页。续四库本的影印底本是光绪本,影印者可能发现了底本的页码错误,似乎缺了第七页,但是他们同样只看页码,未审内容,直接将道光本的相应第七页复印过来,塞进了四库本,若仅从页码上看,似乎“补全”了光绪本的内容,实际上却造成了大段衍文。错讹原因:光绪本排版者疏漏,续四库本影印者审核不严、主观臆断。
综上所述,续四库本《爱日精庐藏书志》的错讹现象主要有错别字、缺漏字、顺序颠倒、出现衍文、页码错误等几种,此外,此本还出现了独有的大段衍文,值得注意,这些错讹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字形相近、刊刻者审核疏漏、上下文错连错顺以及影印者的主观臆断等。
[1] 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M]//续修四库全书·92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 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
[3] 张金吾,钱曾.爱日精庐藏书志·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校证[M].管庭芬,张钰,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90.
[责任编辑:杨立平]
A Study of the Errors inAiRiJingLuBookRecordsinTheSecondVersionofSiKuQuanShu
CAO Jin-fa
(School of History & Sociology,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235000, Anhui, China)
AiRiJingLuBookRecordshas more than one version, in which there are lots of errors, such as wrong characters, losing words, surplus sentences, wrong page numbers, and so on .What lead to these errors are the followings: similar characters,the disorder of the context,the editor’s negligence and forejudging.
TheSecondVersionofSiKuQuanShu;AiRiJingLuBookRecords; errors; study
2016-10-08
2016-11-02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2013年古籍整理与研究项目“《爱日精庐藏书志》点校”研究成果。
曹金发(1971— ),男,安徽泗县人,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历史文献学。
K204
A
2096-2371(2016)06-00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