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癥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分析
2016-02-20刘颖陈仁
刘颖,陈仁
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浙江 台州 318000
消癥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分析
刘颖,陈仁
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浙江 台州 318000
目的:探讨消癥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痛经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EMT痛经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口服孕三烯酮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消癥止痛汤治疗。均连续观察12周,比较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临床疗效,以及血清TNF-α、IL-6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11%,对照组为68.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周,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各时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消癥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明显,抑制血清TNF-α、IL-6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子宫内膜异位症;消癥止痛汤;气滞血瘀证;痛经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为女性生育期多发病,其中约有60%~80%患者伴有痛经或不孕[1]。EMT以渐进性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及月经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以痛经症状最为常见,周而复始及渐进加重的痛经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西医临床EMT痛经主要采取止痛药物对症治疗,且手术、激素等疗法整体效果有限,且副作用较大,其5年期的累积复发率高达40%以上[2]。近年,中医药治疗EMT可全面缓解病情,减轻疼痛,利于从整体性调控疾病[3]。笔者近年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消癥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EMT痛经,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EMT患者,共76例,中医辨证均为气滞血瘀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年龄20~40岁,平均(31.72±3.15)岁;平均体重为(58.36±15.80)kg;美国生殖医学协会(r-AFS)分期:Ⅲ期25例,Ⅳ期13例;病程1~5年,平均(3.84±0.66)年。治疗组年龄21~42岁,平均(32.03±3.24)岁;平均体重为(59.05±16.21)kg;r-AFS分期:Ⅲ期29例,Ⅳ期9例;病程1~5.5年,平均(3.91±0.72)年。2组在年龄、体重、r-AFS分期、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4]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规范》[5]制定;①临床症状:疼痛如痛经、性交痛、非经期腹痛以及排便痛等,月经异常,不孕,盆腔包块,经期不适;②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查阳性;③血清糖类癌抗原(CA)125>35 U/mL;④B超显示:附件区无回声包块,内有强光点。临床症状满足3项或3项以上,合并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査阳性,血清CA125中任何1项者即可确诊。EMT病变程度诊断标准:参照r-AFS子宫内膜异位症评分标准[6]:Ⅰ期(微小)1~5分,Ⅱ期(轻)6~15分,Ⅲ期(中)16~40分,Ⅳ期(重)>40分。
1.3 气滞血瘀证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7]制定:经前下腹胀痛,经行痛剧,痛引腰骶,痛甚昏厥,腹痛拒按,经行不畅,挟有血块,块下痛减,肛门坠胀,经前乳房胀痛,胸闷不舒,性交疼痛,舌紫暗,边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EMT诊断标准者;②符合中医气滞血瘀证诊断标准者;③年龄20~42岁;④月经规律者;⑤r-AFS为Ⅲ~Ⅳ期者;⑥所有患者知情,且签署同意书者。
1.5 排除标准 ①合并生殖道炎症、子宫腺肌病和肿瘤患者;②放置宫内节育器者;③伴有心脑血管、肝、肾以及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④精神病史或精神疾病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⑥近期1月内服用中药及相关制剂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口服孕三烯酮胶囊(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于月经第1天开始服用,每次2.5 mg,每天2次。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消癥止痛汤治疗。处方:木香、丁香各15 g,三棱、莪术各12 g,枳壳、青皮、川楝子、茴香、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赤芍各10 g。每天1剂,水煎取汁400 mL,分2次服。
2组均连续观察12周。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2组疼痛评价: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8]进行评定。按症状分级记录为:0分记为无痛,>1~3分记为轻度痛,>3~5分记为中度痛,>5~8分记为重度痛,>8~10分记为极重度痛。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12周进行评价。②2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测定:于治疗前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TNF-α、IL-6试剂盒均由北京安必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3.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分析,计量数据以()表示,组间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7]标准制定。临床痊愈:疼痛等症状全部消失,盆腔包块等局部体征基本消失;显效: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缩小,仅局部体征存在;有效:疼痛等症状减轻,盆腔包块无增大或缩小;无效:疼痛等主要症状无变化或恶化,局部病变有加重趋势。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为68.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 2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 见表2 。治疗后6、12周,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各时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
4.4 2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见表3 。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
表2 2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 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②P<0.01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n 38 38治疗前6.17±0.68 6.21±0.71治疗6周4.70±0.49①3.66±0.40①②治疗12周2.51±0.28①1.05±0.12①②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1
组别对照组n 38治疗组38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N F-α(mmol/L) 126.09±13.80 55.72±6.12①125.98±13.87 43.91±5.17①②IL-6(pg/mL) 28.72±3.15 21.52±2.49①28.66±3.11 15.82±1.79①②
5 讨论
EMT相当于中医学痛经、月经不调、癥瘕等疾病。中医学认为,EMT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有关,在月经周期前后,机体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极大,加之情志不调或素性抑郁等影响,从而产生肝郁气滞,导致气滞血瘀;或者产后余血内停,在经期蓄而成瘀,瘀阻冲任,气血运行不畅,且经前经时气血注入冲任,加重胞脉气血壅滞,不通则痛,从而引发痛经。《景岳全书·妇人规》记载:“瘀血流滞作瘤,唯妇人有之……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瘤矣。”因此,气滞血瘀为EMT的主要证型,临床治疗当以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为原则。
消癥止痛汤为本院治疗EMT痛经的协定方,由《重订严氏济生方》香棱丸合《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化裁而成,具有疏肝行气、活血散结之功效。方中木香、丁香、茴香温经理气;青皮疏肝解郁,消积行滞;川楝子、枳壳除下焦之郁结,行气止痛;三棱、莪术行气破血,消瘕散结;桂枝温通血脉;赤芍行血中之滞以开郁结;茯苓淡渗以利湿,与桂枝同用能入阴通阳;牡丹皮、桃仁破瘀散结消瘕。全方合用,行气活血、消癥散结、理气止痛之功。
EMT是一种炎症反应性疾病,其痛经症状与细胞因子、炎症因子、免疫细胞的参与密切相关[9]。其中TNF-α、IL-6已被证实参与了EMT痛经的发生发展过程。TNF-α在异位内膜的黏附、侵袭、生长等环节及疼痛发生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10]。研究发现,外源性TNF-α可直接作用于初级传入神经元而诱发痛觉,引起神经病理性疼痛,也能够通过调控其他的炎性介质产生长期的作用[10]。IL-6由活化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产生,能够诱发急性炎症反应、免疫反应以及细胞毒性反应等,在子宫位内膜的转移、生长、浸润中均起到促进作用,在EMT痛经过程中明显升高[9]。本组结果发现,加用消癥止痛汤可明显抑制血清TNF-α、IL-6水平,这可能是消癥止痛汤治疗痛经的作用机制之一。
本次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改善疼痛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提示消癥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EMT痛经疗效确切,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牛向馨,牛乾,王小蔓,等.平冲化瘀通络法联合灸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32例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9):329-332.
[2]Mahutte NG,Arici A.Medical management of endometriosis-associated pain[J].Obstet Gynecol Clin North Am,2003,30(1):133-150.
[3]王静.中医多途径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51例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9(4):101-102.
[4]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72-274.
[5]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规范[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9):645-648.
[6]America Fertility Society.Revised 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 classification of endometriosis[J].Fertility and Sterility,1985,43(3):351-35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67-271.
[8]严广斌.视觉模拟评分法[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2):273.
[9]顾永忠,孙湛博.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6(10):801-804.
[10]齐之迎,尹利荣.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痛患者血清雌二醇与TNF-α水平变化的研究[J].天津医药,2014,42 (2):138-140.
(责任编辑:冯天保)
R711.71
A
0256-7415(2016)05-0174-03
10.13457/j.cnki.jncm.2016.05.067
2015-12-10
刘颖(1979-),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