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2016-02-20李盛华

西部中医药 2016年11期
关键词:骨伤科骨伤正骨

李盛华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李盛华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源于平乐郭氏正骨,始于西北郭氏正骨创始人郭均甫先生,后经李盛华等传承人借鉴现代医学经验,不断探索、创新与完善,形成了以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药物辨证论治和功能锻炼为主,独具西北特色,理论体系完整、学术内涵和诊疗经验丰富的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

中医流派;中医学术挖掘;传承与发展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学遗产,吸收并结合现代医学,包括以方先之、尚天裕为代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方法,以冯天有为代表的新医正骨疗法,以孙树椿为代表的清宫正骨手法和洛阳平乐正骨手法,并在学习借鉴当地民间正骨手法和药物疗法基础上形成的独特学术流派,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近年来,陇中正骨学术流派在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李盛华的带领下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甘肃省内乃至西北地区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西北地区中医正骨流派的一面旗帜。

1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的渊源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创始人郭均甫先生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县平乐镇一个世代业医的家庭。他16岁拜郭鸣岗、王宏基两位老先生为师学习医术,后又拜师于平乐郭氏正骨专家郭耀唐先生门下,专攻正骨学。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和临床实践,他师承了郭氏家传的理法方药和真谛要诀[1]。20世纪40年代,日寇侵华,河南省大部沦陷,郭均甫先生遂携家眷来到甘肃,开始了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1956年,先生接受了张汉祥院长的邀请,以全部精力投身于甘肃省第一所省立中医院骨科的筹建工作中。同年12月,中医正骨科正式成立,在郭均甫先生的带领下,郭宪章、宋贵杰、路焕光、张生禄、尚世廉、黄绍昌等老一辈骨伤科专家发挥各自专业特长,使中医院骨伤科逐步发展起来。郭均甫先生还打破了“医技不传外姓”的传统思想,开办中医骨伤科训练班,将家传秘方和骨科独创手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

郭均甫先生从医50余年,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新的正骨手法,并将其概括为“摸、离、推、按、端、托”六字诀。重视药治,根据受伤部位、时间、经络循行和脏腑证候用药,其配置的外敷药“消定散”,消肿止痛作用显著。内服药“损伤散”,外用药“折伤膏”对促进骨折愈合有显著疗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展筋丹”和治疗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的“人参归鹿丸”等临床疗效显著。郭均甫先生一生治病救人无数,被誉为“圣手婆心”,是甘肃乃至西北现代中医骨伤科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2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的形成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第二代传承人中以郭宪章、宋贵杰、路焕光、张生禄为代表,他们将郭均甫先生平乐郭氏正骨与甘肃民间正骨手法相结合,分别在甘肃省中医院、甘肃中医学院、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进行了传承与发展。郭宪章潜心研习历代中医经典、各家医籍和现代医学成就,师承而不泥古,融汇贯通,在医疗实践过程中积累和总结临床经验,以特有的正骨手法和方药而闻名,并整理撰写了《郭均甫学术思想初探》,同时把气功锻炼引入骨伤患者的早期锻炼和功能恢复中[2-3]。宋贵杰老师早年跟随郭均甫老先生学习正骨医术,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与临床诊疗特色,既擅长手法、又擅用药物,尤其将敦煌医学中有关外用的膏摩方药加以整理、分析、研究、归纳,研制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陇中牌”外用膏方。路焕光、张生禄老师在甘肃省中医院从事骨科临床工作,擅长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四肢骨折及各种复杂骨折。先后跟随郭均甫老先生学习正骨医术,并将中医骨伤理论与西医骨外科学相结合,取长补短,走出了一条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新道路。

第二代传承人在继承郭均甫先生平乐郭氏正骨的同时,结合本地民间正骨医术,使陇中正骨医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并培养了第三代传承人,经过几代人努力,逐步形成了在国内骨伤流派中独树一帜的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体系。

3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的发展

目前,在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李盛华的带领下,陇中正骨学术流派在继承、挖掘和整理前辈经验及医案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创新,形成了一套以中医骨伤理论为基础,正骨手法和骨伤药物为依托,中医护理和康复为辅助的骨伤病治疗体系。陇中正骨流派在传统正骨手法的基础上,结合临床体会,对骨折、筋伤、脱位、外伤、急救等病症总结了以触摸法、拔伸牵引法、收展法、提按法、分骨法、折顶法等为代表的19种特色治疗手法;同时,坚持走中西医结合之路,发挥传统中医骨伤科学优势,提倡理念与技术并重,借助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微创治疗技术,并研制和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内服及外用的陇中牌骨伤科系列药物,提高了骨伤科疾病的疗效,获得了广大患者的好评[4]。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既强调继承,又不断创新,科研团队在前人的学术思想、经方、验方的基础上,取得丰硕的成果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以中医体质学为基础,以膝骨性关节炎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为主要研究方向,自流派工作室成立以来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获得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支持,荣获省部级奖励10余项,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以甘肃省中医院为依托,成立陇中正骨医院,将骨科专业以脊柱、关节、创伤、骨病为中心进一步细化,下设16个骨科临床科室。引进和开展了百余项新技术、新业务;成立了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开设了陇中正骨学术流派示范门诊,创建了陇中正骨学术流派网站,在省内设立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二级工作站,截至目前二级工作站的设立已遍布省内各市、县级中医院。

此外,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依托甘肃中医药大学,现流派内有博士后导师、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导师10余名,先后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100余人。流派还通过举办全省正骨大赛、培训班、学术讲座等,使陇中正骨疗法广为传播,通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使陇中正骨走向全国。

目前,陇中正骨学术流派在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和关心下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造福陇原大地,惠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医学瑰宝。一批批年轻的陇中正骨流派传承人,正在循着前辈们的足迹,学习陇中正骨疗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陇中正骨疗法不断整理提升,他们将现代科技运用到陇中正骨疗法的创新中,成为陇中正骨学术流派的后继之人。

[1] 郭宪章,郭允章.郭均甫先生学术思想初探[J].甘肃中医,1995,8(1):3-4.

[2] 陈列,张纯.郭宪章主任医师学术思想初探[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9,16(4):17-18.

[3] 郭景仲,郭玉涵.潜心作学问 妙手济世人——郭宪章主任医师传略及学术思想[J].甘肃中医,1999,12(4):8-9.

[4] 周明旺.披沙拣金 博承创新:李盛华教授从医之路[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77.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one Setting Academic School in Central Gansu Provincial

LI Shenghua
Gansu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anzhou,730050,China

A

1004-6852(2016)11-0039-02

2016-02-27

甘肃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李盛华(1959—),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甘肃省“555”创新人才,甘肃省“333”科技人才,甘肃省卫生厅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主任医师,国家级重点学(专)科——骨科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甘肃省康复学会副会长,甘肃省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副主编,《西部中医药》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中国骨伤》《中医正骨》杂志编委。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研究方向:骨与关节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猜你喜欢

骨伤科骨伤正骨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中医适宜技术在骨伤中后期患者社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及影响
整体护理模式在老年骨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图说
花开杏林 果结仁心——访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沈计荣
中医骨伤科痛证分类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骨伤科临床应用益气化瘀法治疗的疗效分析
消肿止痛酊结合冷敷在骨伤科中的应用
中医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骨伤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