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杏产业带民走上幸福路

2016-02-20

乡村科技 2016年19期
关键词:新安县产业带杏树

黄杏产业带民走上幸福路

六月,豫西大地麦浪翻滚,黄艳艳、金灿灿。机声隆隆,抢收抢种,颗粒归仓。

然而,河南省新安县介庄村的丰收却显得与众不同,村民收获的不光有麦子,更多的是大黄杏。1 200多人的山村,100多公顷杏林,金黄色的杏子已成为村子的金色名片。这个村素有“山区都市”“杏福村”之称。

介庄村坐落于新安县城以北65千米的万山湖畔,山高谷深,土地贫瘠。20世纪90年代初,该村群众温饱都成问题,住土窑洞、茅草房,是有名的贫困村。

1992年,不服输的介庄人将目光瞄准了有着500年种植历史的角岭大黄杏。特殊的地形地貌,黄河水滋养,昼夜温差大,成就了大杏“个大,肉厚,色味美,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村民们发现“长”在石头缝里的黄杏,拿到集市上去卖,竟然成了抢手货,纷纷开始改种杏树。60多岁的付光新种了将近20年黄杏,凭着0.47公顷杏树,供养着一双儿女读完高中上大学,结婚生子,如今在县城还买了房。2016年,他估算收入超过3万元。

到2007年,该村杏树种植面积达到66.7公顷,规模和品牌效应日渐显现,村里注册了“介庄大黄杏”商标。腰包鼓起了的介庄人率先在全乡建设了农村集贸市场,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通电话、通闭路电视,并修建了文化广场和文化大院,组建了腰鼓队和秧歌队。

2011年,介庄社区工程开始实施,挖山填沟,平地起楼,3年时间共建成8幢楼房、200余套住宅,并配套建设污水处理池、垃圾填埋场、文化长廊,新建幼儿园一所。近年来,社区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提升,达到了“地绿、水净、路硬、居佳、景美”要求,被评为洛阳市美好乡村示范村。

一业旺,百业兴。在黄杏产业的带动下,村子流转土地30.7公顷,荒山186.7公顷,引进3家生态农业企业,建设了集休闲观光采摘于一体的高标准百果园3个,村民照看自家杏园的同时还能到百果园当“产业工人”。

据估算,2016年介庄的大杏收入将突破330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卫云的心里早就做好了一本“杏福账”,为解决大杏成熟集中,不易保存和运输难题,防止“果贱伤农”事件发生,在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的同时,村子将筹资建造冷库,引进深加工生产线,制作杏脯、杏汁、杏罐头等。●

来源:新农网

猜你喜欢

新安县产业带杏树
杏树
央视点赞!《新闻直播间》聚焦澄海玩具产业带
硬核!玩具产业带综合体助力,看广东澄海宝奥城怎么做?
新安县
京喜与澄海玩具产业带携手
童年的杏树
一棵杏树
新安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调查
新安县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及高产栽培技术对策
豫西山地丘陵区生态脆弱性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