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的学术出版研究述评
2016-02-20王晓园
王晓园
(武汉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数字化背景下的学术出版研究述评
王晓园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近年来,学术出版物的数字化出版成为出版研究的热门话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术出版及其途径、学术出版物数字化出版面临的问题、学术出版物数字出版的对策和路径选择等问题上。这些研究对数字化背景下的学术出版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也只有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学术出版的数字化之路才会越走越顺畅。
关键词:数字化出版;学术出版;研究述评
随着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术出版物的数字化出版日益成为出版研究的热点。诚然,数字化出版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学术出版物由传统出版向网络化出版的转型,给学术出版的发展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又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正是在这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态下,学者们对学术出版物的数字化出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义、出版社职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方面。
一、关于学术出版的概念与出版途径的研究
关于学术出版的概念,业内人士指出,学术出版有三个层面:其一,服务于学术,为学术成果的发布提供支撑;其二,推动学术,以成果的发表,推动学术的进步;第三,引领学术,站在学术的前沿,通过出版创造一个学科,催生一个学术领域。
学术出版按照研究对象分类,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其一是广义的学术出版,认为凡是关于学术知识生产、传播与消费的出版活动都是学术出版,因而认为学术出版物在形式上不仅包括印刷的书籍、期刊和论文,还包括电子书以及网络文章。汪启明的《学术出版简论》是有关学术出版研究在这一方面极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之一。其二是以学术期刊为载体的学术出版研究,学术界有关学术期刊出版的研究成果一般习惯以学术出版作为题目,如《数字环境下的学术出版》,其中包括“学术研究与发表”、“网络出版与链接”、“开放获取与存档”和“期刊利用与经营”4个部分。其三是指专门的学术图书出版。
至于学术出版的主要承担者,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认为学术图书出版的主要承担者是大学出版社。国内一些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着重阐述了学术出版与大学出版社的关系,以及大学出版社开展学术出版的优势。学者们普遍认为,大学出版社身处大学,应最能感受知识与技术的延伸脉搏,最能及时把握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在学术出版上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独特优势。大学出版社开展学术出版,既履行了服务教学与科研的宗旨,又完成了服务社会的职责。因而,中国大学出版社担负着学术出版的重任。不少学者认为专业化的学术出版是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化浪潮中能占得一席之地的关键。贺圣遂认为,对于中国大学出版社而言,回归和倚重学术出版,通过学术出版树立大学社的出版品牌,是中国大学从事出版工作的同志必须深思的事情。邬书林在《学术出版——中外大学出版社共同的历史使命》一文中论述了大学出版社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大学出版社是整个出版业中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推进知识传播、反映创新水平、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思想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出版业数字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任务更加繁重,使命更加光荣。[1]龙玉明在《大学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的问题探索》中认为,大学出版社肩负着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的出版任务。高校每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出版的学术著作占到了我国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发表总量的 78%,而这些文章多数是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何戈、时应征、耿东锋在《浅议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出版中的定位》中提出大学是大学出版社最宝贵的资源,面对市场竞争,大学出版社必须利用好自己的学科优势,开发好自己的特色专业,打造自己的品牌产品,走特色化、专业化的道路。[3]何戈和张岩在《数字出版环境下大学出版社的学术出版之路》中提出,学术出版是大学出版社与生俱来的文化使命,由于自身的优势及大学所负担的社会职能,大学出版社是当前学术出版的主体。[4]
张楠在《三大出版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中说:“学术出版是完善出版集团数字出版平台的王道”[5]。学术出版的数字化进程走在了最前面,这与该领域的读者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搞学术研究的人在查阅文献时不再是一篇文章接着一篇文章地阅读,或者是逐一阅读研究领域内的学术著作,而是在大量的文献中选取最为感兴趣的片段式的文字、图表、方程式及化学式等,来帮助自己做文献整理。这种对文献阅读方式需求的转变,使得海量的文献必须实现可搜索的功能。那么电子书和电子期刊文献无疑是实现搜索功能的最佳形式。大型出版集团是把自己所出版的图书和期刊电子化,放到一个统一的出版平台上,以打包数据库的形式销售给大学、研究所和企业等。
在国外,学术出版用英语对应的是“academic publishing”或“scholarly publishing”。“academic”和“scholarly”都和科学研究有关,都强调其研究成果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因此,在国际上,学术出版是作为传播科学研究和学术成果的一个出版分支,通常指代表学术研究前沿的期刊论文、专著和学位论文的出版,并且以出版论文为重点。
国外特别是英美大学出版社在成立之初,其学术出版导向意识就非常深厚,加之其成熟的基金支持模式和学术出版扶持政策,使学术出版非常受重视,相关的研究文献也较为丰富。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约克大学副教授Joyce J. Fitzpatrick在 2003 年的一次学术出版会议上,提出了学术出版的一系列原则。2008年在韩国举行的第12届中日韩三国大学版协研讨会,主题之一就是“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市场地位和发展战略”。当然,国外学者还认为一些大的出版集团也集中从事学术出版。如保罗·理查森在《英国学术出版几家欢喜几家愁》中提到,在英国,学术图书的销售收入占国内图书市场的22%,在出口总值中占36%,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集中在前十大出版公司手中,包括培生、麦格劳·希尔、泰勒·佛朗西斯、布莱克威尔、威科、牛津大学出版社等。
二、关于学术出版物数字化出版面临的问题研究
学者们在分析我国学术出版数字化发展状况时认为,从整体上来看,目前我国的学术出版数字化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存在的问题较多。
(一)学者和学术出版社的数字化意识不强。乔美美在《浅析专业学术出版的数字化》一文中列举了这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编辑部成员的主动性不够、认识不足、面临资金瓶颈,缺乏较强的信息辨识能力、丰富的版权知识和必要的外语能力等方面的数字化出版技术和管理人才。[6]
(二)网络出版的相关管理机制不健全。网络出版的不成熟制约了学术出版数字化的发展,其主要包括:数字内容大部分是纸质版的电子化,页面创新不够;数字化建设没有与国际标准相衔接,也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无法实现学术出版知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支持信息内容产业化运作的成熟市场机制缺乏[7];数字化出版缺少质量监督机制;传统管理体制面临困境,十分明确的、专门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办法还没有形成,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网络出版版权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版权是关系到学术出版物数字化的生存问题。因此,不少学者对学术出版物数字化版权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主要从两个层面上进行了探讨:一是从国家有关版权法律、法规层面上研究;二是从产业链角度研究。学者们一致认为现行法规严重制约着数字版权的价值提升,学术出版物数字版权问题成了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最大瓶颈。版权应用方往往需要海量的作者或海量作品,按照传统授权方式,使用方与权利人“一对一”协商签署授权合同的操作方式受到挑战,客观上需要授权必须具备范围广、形式多、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构建一个高效低成本的版权授权通道,成为解决产业发展瓶颈的当务之急。而目前关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规,已不适应中国学术出版物数字化的发展,无法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版权保护关系到数字化出版产业是否能有序发展,如果版权得不到保护,必将影响数字化出版的积极性;没有产权保护,就没有数字产业链的发展。
国外学者对出版社的数字出版进行了一些研究。《数字版权法的“新”争论》探索性地提出了美国和欧洲新出台的数字版权法是否影响互联网创新,认为数字版权法可能会成为创新的新阻碍。《数字权利管理的实质性与文本性》指出美国修订了数字版权法,旨在保护数字内容,保障数字版权管理系统。
三、关于学术出版物数字出版的对策和路径选择
学者们针对学术出版物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在对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一是建立中国学术出版国家文化安全管理机制。陆建平在《数字时代中国学术出版国际化的国家文化安全管理》中提出,中国境内出版的学术期刊存在着部分因英语语言错失导致的涉及危害中国国家文化安全、损害中国国家形象的问题。[8]对此,有必要建立中国学术出版国家文化安全管理机制。另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应在其中发挥关键和核心作用,负责建立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监督平台,协同在本系统内拥有相关学术出版物的部委对出版质量进行制度化实时监控。除此之外,还必须采取层级管理思路,加强第三方质检机构的参与力度,促使学术出版机构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国际传播能力与效果。
二是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苏晗、常青在《期刊数字出版中的编辑素质要求》中提出,编辑应具备五个方面的素质,包括敏锐的信息素质、强烈的网络意识、扎实的专业素质、高度的创新意识及优良的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素质。[9]如何推进期刊数字出版发展,何红梅在《论期刊数字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认为,应树立期刊信息化的观念,战略性地对整个期刊发展进行变革,鼓励与引导出版部门积极创新,把期刊传播特点与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打造数字期刊产业链。[10]
关于如何解决期刊数字化面临的问题,胡政平在《学术期刊数字化的利弊及其改进建议》中认为,必须提高对学术期刊数字化的认识高度,逐步解决数字化过程中的版权问题;重视资金问题与人才问题;与期刊网站的合作应按需确定,有效化解二者利益分配不公的问题。[11]杜玲在《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中认为应整合出版资源,强化数字化出版意识;完善数字出版相关标准,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实现编辑方式变革,促进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全面发展。[12]康琳在《积极推进期刊数字化转型》中提出,期刊编辑出版人员应深刻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推进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并指出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强影响力为目标。[13]
三是关于多方位的出版路径。何戈和张岩在《数字出版环境下大学出版社的学术出版之路》中提出,数字化背景下的学术出版必须注意六个方面:(1)建立数字化组稿系统;(2)建立出版社内部编辑信息系统;(3)建立强大的出版社信息门户;(4)开展纸质和数字出版的复合出版模式;(5)探索学术数字出版收费体系;(6)探索新的学术出版领域和出版模式。[4]章建的《中小型大学出版社改制后的发展路径选择》结合当前出版业的发展实际和大学出版社的特点,认为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必须走集团化、特色化和数字化发展之路。[14]陈祖英、姬雪萍在《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的问题与对策》中指出,目前我国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出版还处于原版原式电子书的浅层次运作上,需要从分析电子书出版过程中的问题入手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15]余胜泉在《数字教材的立体化出版》一文中,从分析立体化出版的本质和内涵入手,结合推进数字化学习的实际需求,提出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相结合的信息化课程整体解决方案的体系架构,并分析信息化课程服务系统功能。[16]乔美美在《浅析专业学术出版的数字化》中提出,我国数字化学术出版的发展方向,应坚持出版模式的多样化、人性化;技术手段的统一化,使得读者拥有更便捷化的使用手段和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内容高度集成,检索更加快速和便捷;版权保护的政策更加完善,保护意识更强,从而使学术环境更好,权益得到应有的保护。[6]黄小洵对数字化背景下学术出版的版权问题作了专题探讨,他在《新媒体环境下学术作品版权保护模式的反思与探索》一文中指出,新媒体使作品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也给著作权人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平衡原则作为知识产权立法的指导原则,在新媒体环境下依然适用。传统的版权保护模式与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冲突。为了使社会公共利益和著作权人的个人利益得到平衡,改变现行科学作品的版权保护模式非常必要。[17]石雪梅在《学术期刊数字化进程中的著作权保护》一文中认为,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方向,随着互联网及各种电子产品的普及,对我国学术期刊在未来信息时代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只有进行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模式的转换,才能使学术论文在公共教育、学习、信息的自由获取等领域得到合理的使用。[18]
彭向阳、彭向云在《中国学术出版单位应借力网络走数字化发展之路》一文中提出,数字出版是学术出版发展的必然方向,网络是数字化出版的一个重要基础。从国内外网络发展现状和我国学术出版单位经营现状来看,借力网络走数字化发展应当是我国学术出版单位求得快速发展应走的道路。[19]
纵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学术出版物数字化出版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到,在数字化出版研究的过程中,学者们更多地结合目前学术出版数字化出版的实际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应用价值,对推进学术出版数字化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的局限。
参考文献:
[1]邬书林.学术出版——中外大学出版社共同的历史使命[J].中国编辑,2007(5).
[2]龙玉明.大学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的问题探索[J].中国出版,2009(11).
[3]何戈,时应征,耿东锋.浅议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出版中的定位[J].中国发行研究,2010(12).
[4]何戈,张岩.数字出版环境下大学出版社的学术出版之路[J].中国发行研究,2010(12).
[5]张楠.三大出版领域的数字化转型[J].国外出版瞭望,2011(8).[6]乔美美.浅析专业学术出版的数字化[J].高职高教研究,2013(13).
[7]牛怀岗.数字化背景下学术期刊的转变与问题[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2).
[8]陆建平.数字时代中国学术出版国际化的国家文化安全管理[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
[9]苏晗,常青.期刊数字出版中的编辑素质要求[J].中国科技信息,2012(4).
[10]何红梅.论期刊数字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11]胡政平.学术期刊数字化的利弊及其改进建议[J].出版发行研究,2011(10).
[12]杜玲.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0(6).
[13]康琳.积极推进期刊数字化转型[J].中国医药指南,2010(10).
[14]章建.中小型大学出版社改制后的发展路径选择[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2).
[15]陈祖英,姬雪萍.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的问题与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20).
[16]余胜泉.数字教材的立体化出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3).
[17]黄小洵.新媒体环境下学术作品版权保护模式的反思与探索[J].科技与法律,2012(3).
[18]石雪梅.学术期刊数字化进程中的著作权保护[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19]彭向阳,彭向云.中国学术出版单位应借力网络走数字化发展之路[J].资治文摘,2009(4).
责任编辑:熊先兰
On the Research Overview about Academic Publishing under the Digital Publication
WANG Xiao-yuan
(SchoolofInformationManagement,Wuhan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2,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digitization of academic publications become hot research topic. It mainly concentrated in academic publishing and its pathway, the problem about digitization of academic publications and countermeasure and path selection of digitization of academic publications. The resear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publis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If the academic publishing digital needs to develop healthily, the problems ought to be faced up and get those problems solved in time.
Keywords:digital publication;academic publishing;research overview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16)01-0158-03
作者简介:王晓园(1980-),女,湖南湘乡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生,湘潭大学出版社编辑室主任。
收稿日期:201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