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区农牧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对策研究
2016-02-20赵泽顺威宁县岔河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威宁553100
赵泽顺(威宁县岔河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威宁 553100)
畜牧区农牧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对策研究
赵泽顺
(威宁县岔河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威宁553100)
我国要发展畜牧业,必须基于畜牧区现有的资源特色,充分整合自然资源,重点调整畜牧区的产业构成,优先发展畜牧区的特色产业,促进我国畜牧区农牧业的产业发展,特别加大自然绿色食品产业化的进程,从而实现我国老畜牧区农牧业的现代化,促进农牧民经济收入不断增长。
畜牧业;现代农牧业;优势资源
1 整合优势资源,确立产业发展格局
目前老农牧区主要是旱作农业植物,产值较低,而且对气候的依赖性强,单靠传统种植业不能适应农牧区经济发展的需求。要加快农牧区种植业的发展就要建设好农业基础设施,打破靠天种植的局面,加快种植业多样化发展,建立以农促牧、以牧带农、农牧发展的产业局面。具体资源管理分配时,既要缩小旱作农业的种植面积,又要实行退耕还草,即将不适合或产量过低的土地还原为种植牧草等。转化资源利用方式,为发展畜牧业提供资源优势,提高耕地的经济效益。加快发展畜牧业的饲料生产加工产业,种草立业,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无污染的饲料资源[1]。还可加大农牧区的荒废土地种草等,既可改善牧区自然环境,又可为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资源。
2 推进农牧业产业化
2.1建设优质农畜产品产业带和生产基地
依托农牧区的资源特色,根据市场需求,统筹规划农牧业生产,着重建立种植养殖专业户、村和乡镇,将零散养殖户的小规模养殖业发展成相对集中的大规模养殖产业。促进种养业的地区专业化,扩大一种或多种农畜产品的规模生产,改变农牧区农畜产品的种类与质量,着力打造精品产品规模发展,提升地区种养业的能力,带动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2.2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
农牧民由个体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为集体模式是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传统农牧区要着重引导帮助农牧民成立牧民经济联合公司,并通过专业化的中介组织帮扶作用,形成有行业规划的竞争机制,实现公司和农牧个体户共赢的经营模式。牧区政府应有详细的帮扶政策手段,激励农牧区有专业科学技能人员、种植养殖专业户等带头创建牧区经济联合公司,组织牧区的各种劳动生产力,积极开展合作化生产经营,提升牧区整体生产经营的专业能力,增进农牧民应对市场竞争的抵抗力。
2.3发展“公司+农牧户”等组织形式
农业生产经营的农牧业中农牧民要承受自然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压力。为了缓解农牧民的这种生产压力,地方政府要加大帮扶力度,可制定详细帮扶制度,优先支持重点产品加工企业,引导加工企业与农牧民保持固定的合作关系,形成利益结合体,制度利益分配方法,实现农牧民与企业共赢。另外,各种牵头组织单位要负起企业与农牧户合作的职责,真正实现分担风险、分享利润,促进牧区农牧业生产经营的快速发展。
3 调整产品结构
3.1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
促进农畜产品标准化进程,制定统一的农畜产品质量标准、农畜产品安全标准、质量审核和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农畜产品的质量标准、品牌标准等,持续提升核审水平和标准。改进产品生产环境,倡导生产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等并制定相关的生产流程。通过技术交流、规范生产标准、提高生产质量,执行农畜产品生产全程管控制度,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发展牧区特色农畜产品分片建设、外贸产品的出产认证等,扩大牧区产品标准化模式,形成规模较大的原料出产基地。
3.2推动产品创新
因为传统农牧区的产品加工设施和技能等较差,所以其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因缺乏加工工艺而不能形成品牌效应,产品延伸值低。因此,应改进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有设备或更新设备,创新产品加工技术,尤其是要更新农畜产品的生产、采集、加工、包装等设备和技术,研发农畜产品再加工技术和设备。优化企业产品加工技术和市场,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断研发新产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邀请相关科研单位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提升产品再加工技术,将科研单位的科研技术转化为企业生产力,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
[1]翟琇.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J].北方经济,2013(11):24-26.
1674-7909(2016)09-45-1
F326.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