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生万相一观三连台

2016-02-20

中华民居 2016年6期
关键词:茶楼酒馆会馆

戏生万相一观三连台

戏台的大小,往往也因着戏曲的需要、条件的约束而变化。早期的元杂剧一般一人主唱,角色少,相应的戏台面积也要求不大。至明清以后,剧情内容复杂,角色扩充,也导致戏台不得不扩展规模,以备所需。

宫廷皇家戏台

四川泸州戏台

戏台因戏而生。戏台的大小,往往也因着戏曲的需要、条件的约束而变化。早期的元杂剧一般一人主唱,角色少,相应的戏台面积也不大,通常为面阔和进深各一间的单体建筑,面积多为50平方米左右。明代随着剧情内容的复杂化,戏曲的角色增多,之前的方形戏台不能满足演员和伴奏队的需要,于是戏台逐渐横向发展为矩形,面阔也由一间增加到三间或五间,并区分出了表演区和伴奏区。为便于戏班工作人员休息和换装,人们将两座独立的建筑前后串联起来,形成建筑组合体,即“二连台”。山西忻州市定襄县大南庄关帝庙就是如此,因而当地谚语称“东文昌,西五道,连二台子三座庙”。一些地方还建有“三连台”,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在戏台两侧加建耳房或钟鼓楼;另一种是在居中的正台两边各建一个体量稍小于正台的戏台,且呈并列紧连状态,这样既增加了舞台整体美感,又增大了舞台面积。在一些并不太重要的节日里,只在中间正台演出;在重大节日期间,则三台同时演出,增强场面气势。如山西运城市盐池神庙的三连台、长治市壶关县真泽宫的三连台等。

戏台的台口也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据山西侯马市金代墓室壁画可知宋代戏台多是舞亭、舞楼,为四面观舞台。建于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的山西万荣县后土庙内碑文记载,在正殿的前庭院中也存在方形露台,供观众四面观看。四面观式戏台可容纳较多的观众,并拉近观众和演员的距离。但这类戏台也有一些缺点:在背面看戏的观众无法看到演员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戏台四面扩音,台上噪音大,演员无法集中精力,也严重影响群众观戏的效果;台上演员也易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金元时期,人们便将后面台口堵上,变为三面观,如山西临汾市魏村牛王庙舞楼。三面观式戏台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老式戏台存在的缺陷,但侧面观众的视线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角柱的阻挡。至明清时期,为更好地满足观众,同时为演员化妆、更换服装、休息等提供隐蔽的空间,人们又将两侧台口也用墙封堵上,台口变为一面观。现存戏台建筑多为此类,如山西临汾市魏村牛王庙和山西翼城县武池村乔泽庙,原本都有一座三面观的舞亭,后在明清时期通过将两山墙增砌至前檐柱而被改造为一面观。

浙江乌镇戏台

明清时期,戏曲发展达到鼎盛,看戏娱乐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同时,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学大规模地传入中国,中国戏台建筑也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剧场建筑风格的影响,传统的式样不断改变。因此,明清时期戏台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无论寺庙、祠堂,还是茶楼、会馆,凡人聚之处,必得筑台唱戏,俨然成风。于是,根据戏台所处环境,又可将其分为寺庙戏台、祠堂戏台、会馆戏台、酒馆茶楼戏台、庭院戏台和宫廷戏台等。其中,会馆戏台、酒馆茶楼戏台不同于寺庙内的戏台定期进行表演,而是更加日常化,有条件的地方甚至几个戏台同时开场,以壮大场面。

位于寺庙内的戏台,是最早出现的戏台类型,专为酬神谢仙而建,所以一般位于山门和正殿之间。后来因地势局限(山门与正殿之间地块狭小),为便于人们观看,或抬高戏台,或将戏台直接建于山门之上,如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 的山西高平市王何村五龙庙戏台。后来参加戏曲演出的人日益增多,为避免喧闹声对神灵造成不敬,部分戏台甚至建于山门外十几米位置,如山西平遥双林寺戏台,位于山门南端13米处。

明清时期,发展最快的就属会馆和酒馆、茶楼戏台了。明清时期商人远及全国各地,为了团结同乡同业商人,壮大势力,他们在自己所到之处建立会馆,内部供奉着自己的行业神,并照祭祀娱人的惯例,建戏台、戏楼,在神诞日或传统节庆日延请有名的戏班进行演出。这些戏台一般规模宏大,装饰豪华,极具地方建筑风格,比如较为著名的有山西晋城城区怀覃会馆戏台。随着城市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一些酒馆、茶楼为吸引更多的客人,增加营业收入,在自己的酒馆内增设戏台,并邀请名角出台,每日上演不同的曲目。山西的酒馆、茶楼戏台主要出现于清代,山西第一座酒楼戏台位于太原剪子巷内,建于1902年。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的大水巷内振兴茶园、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天地坛内松鹤茶园的戏台,虽出现于1840年后,但建筑形尚制未受到西式建筑的影响。

还有一类戏台,多藏于深宫大院之中,往往非常人之所及,那就是庭院戏台和宫廷戏台。庭院戏台主要建于王府或富商宅院内。这些大户人家生活条件优越,为方便看戏,在自家院子里修建精美的戏台,在节庆之日请名角来此演出,如北京恭王府内戏台,山西祁县乔氏、榆次常氏、太谷曹氏等富商宅院内戏台。宫廷戏台,更是非平民之所及。它们多建于皇宫、行宫或皇家园林中,主要用于节庆或大典之日演出。戏台规模多宏伟,装饰亦多华丽。此类戏台主要出现于清代,主要分布于北京。

相关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发现,至清代,我国戏台无论形制还是数量,均已达鼎盛。以堪称“古戏台博物馆”的山西省为例,据统计,其境内古戏台数量位于全国首位,且戏台类型丰富多彩,在社会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清代山西更是达到“村村有庙,庙庙有台”的程度,庙前戏台俨然成为村落内的重要建筑景观和公共空间。但因经历长期自然灾害和人为拆建,能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戏台为数不多,令人惋惜。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的文化生活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古戏台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玉楼笙歌、弦索齐鸣的盛况。但是,戏台作为戏剧艺术的表演场所和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珍惜的艺术遗珍。这些年,在寻访中国古建筑的旅途中,每每伫立古戏台下,恍惚间,台上依然轻歌曼舞、鼓瑟吹笙。人生百态、尘世喧嚣,尽在戏中。

清代山西戏台遍地,可谓『村村有庙,庙庙有台』 ,庙前建戏台俨然成为村落内的重要建筑景观和公共空间。

晋祠水镜台

山西太谷阳邑净信寺戏台

猜你喜欢

茶楼酒馆会馆
一岩九饮会馆
三道河酒馆
牛仔酒馆的失窃案
茶楼包厢外为什么排起长龙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千年闽商商会会馆 烟台福建会馆
茶楼室内空间设计的要素分析
张婧红室内设计作品
遍布全国的山西会馆
任素梅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