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升级,开启培训新模式
2016-02-19寇斌
寇斌
从国内第一所企业自办大学春兰学院成立至今的近20年时间里,企业大学一直肩负着为企业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企业供销合作者的特殊使命。作为企业培训的最高表现形式,企业大学无疑是企业传统培训体系的升级。当企业面临产业转型、组织变革时,企业大学传统的培训体系,也在不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培训需求的新挑战
作为培训单元的最高表现形式,企业大学的培训项目实际上提供了一套培训产品线——平台、内容和运营。平台,即方式。指学员以何种方式接受培训教育、引导和影响,又如何参与进去;内容,即学员接受、获取、交换的信息、技能。它是学员从培训中获得价值的主要载体;运营,即培训中连环相扣的动作过程。这个过程让学习者有所经历和体验,使培训得以顺利进行。无论是哪种培训模式,大都由这三部分组成。
作为一种组织行为,培训需要满足企业(客户)的双向要求,同时还要满足学员(用户)的要求。当前,企业或企业领导者对培训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要跟上时代和战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很多企业都在进行战略调整,企业大学的培训能不能跟上企业战略发展的步伐将是一大挑战。
其次,要解决当下企业运营的实际问题。大部分企业和学院其实不太关心培训的专业化程度如何,而是更加关注它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并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再次,要广度覆盖、深度影响。企业大学应确保需要培训的人都能接受到培训,并能对需要重点培训人员的职业技能产生深度影响。
最后,要产出真人才。通过培训,企业大学可以按企业的需要“生产”出所需的核心人才。
除了企业的需求外,作为培训用户的学员,其要求也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首先,有用。通过培训能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爆炸造成了人们的负担,对知识本身的索取似乎也唾手可得。新时代的受训者不再需要大量的知识填充,而更希望得到对工作精准、有用的解决方案。
其次,有兴趣,不枯燥。这与上一点是叠加整合关系,它特别强调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良好的培训体验。当下的学员,尤其是85后和90后,都成长和生活在卓越产品的时代,尤其在信息交互和社交方面,无论是微博、微信还是淘宝、支付宝,体验到的都是全国乃至全球顶尖团队设计出来的服务产品。所以,如果培训不能创造良好的用户体验,就会不受欢迎甚至被抛弃。
最后,培训要有利于个人增值,与个人职业发展正相关。学员关注的是参加培训能否使自己的职业技能增值。近年来,很多人热衷于参加各种所谓“高潜”人才培训,就是看重个人发展。
以强调整体效能为目标
各种培训方式(即学习平台),是培训者手中的
主要武器。为了能够跟上企业和用户对培训要求的步伐,企业大学需要先检验一下手里的武器是否足够锋利,还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
现在培训所用到的平台和方式主要有三种——面授培训(Face to Face Training)、PC在线学习(e-Learning)和移动学习(m-Learning)。到目前为止,只有这三种方式是可以规模化开展的,它们也可以称之为三大主流学习方式。从培训整体模式的角度来看,包括三大主流学习方式在内,任何一项学习方式或学习技术,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没有任何一次新的学习方式或技术的出现带来过“药到病除”的实际结果。
通常来说,企业需要培训的内容大致可以分成五个模块:公司规范、业务知识、业务技能、管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从学员的角度来看,这些内容可以重新分成三阶:第一阶是知识性内容,包括公司文化、规章制度、业务知识及成功案例,学员需要知道、理解并记忆到一定程度即可;第二阶是操作技能,包括业务技巧和管理技能,学员要熟练运用业务技巧、使用简单的管理技能;第三阶是综合能力,综合能力是否具备,并不是看学员学会了多少知识,而是看他能不能解决某个工作场景中的具体问题。针对这三种不同的学习内容,培训的方式也各有侧重:
第一阶知识性内容,采用标准化的培训方式即可,无需耗费大量成本。比如,在线上把知识和故事做成视觉化的微课程和空中课堂,结合线下的经验精华分享。这部分也是最适合使用移动学习的快速传递、大范围传播、碎片化、信息通畅等优势,是移动学习大展拳脚、发挥独特优势的阵地。
第二阶操作技能,可以通过重点知识点、方法论和工具学习,结合以情境案例分析,配套学员互动演练,可以让学员们会用和熟练掌握各项技能。
第三阶综合能力,可以通过翻转课堂、创造场景和挑战等方式,从培训中得到学习。我们都知道,综合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但却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得到提高。企业需要做的,就是给学员设定一个实战场景。学习者需要以第一人称融入场景中,自己去练、去思考、去交互碰撞、去寻求解决方案。这也是哈佛高管培训一定要案例教学的原因。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大学的培训项目仍以传统的培训项目形式运营,侧重于师资整合和培训组织等事务性工作,培训与企业经营管理结合度不高,培训效果有限。未来企业大学除需要围绕组织发展设计系统的培训方案之外,还需要优化培训项目运营方式。为此,一些优秀的企业大学探索以学习项目的形式开展培训项目,通过诊断发现组织问题后,设计系统的训前、训中和训后学习方案协同管理机制建设以切实提升组织能力。
随着企业间竞争的日趋激烈,各企业纷纷推出精益管理、管理提升、降本增效、对标挖潜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称之为绩效项目,且呈常态化趋势。在此背景下,企业大学必然要求培训管理者自行开发或引进绩效挖潜的相关技术和工具模板并整合内外部专家资源,推动企业以绩效挖潜为目标,快速、大幅、持续提升组织绩效和竞争力,从而推动企业培训活动进入绩效项目阶段。
以“四化”建设为导向
面向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培训需要更多地站在客户和用户的角度,以业务实战导向和用户导向,思考采取何种培训方式和方法。其实,这是要求回到企业培训工作的本真,企业大学更应该以客户和用户的培训需求为中心,不能一味地提升培训的专业程序与技术手段。
目前,已经有一些企业大学已经开始站在时代的潮头,通过大胆的尝试和总结,探索出了符合互联网+时代的培训新模式。可以将其概括为“四化”,即培训产品化、内容场景化、过程场域化、工具平台网络化。
●培训产品化
在银联支付学院,培训项目采用产品经理制,把课程当作产品来经营,关注客户体验,在培训中把学员当作客户来对待。银联支付学院认为,只有能卖出去的培训才是能满足需求的好培训,价值才会真正得到提高。从精品项目做起,做出口碑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对银联支付学院产生良好印象,甚至可以产生一定程度的向往和依赖。在培训中引入竞争机制,用虚拟的“金币”来激励大家投入学习、完成任务。
产品化要求培训有很强的用户导向,首先要认真了解、洞察和识别用户的真实需求。产品化导向的培训工作者,不仅仅是在办公室勤勤恳恳工作的人,而更应是经常去业务部门、去一线了解业务实时动向和发展需求的人,是那些时时与人沟通、关心并挖掘别人痛点的人。
产品化要求企业大学全面设计培训产品的三大方面,从平台、内容到运营,站在用户整体体验的角度去思考。当前,仅凭课程内容去吸引学员已经远远不够,培训项目的包装和运营也会对最终效果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内容场景化
“管理启航”项目是招商银行招银大学自主研发设计的新任管理人学习项目,旨在帮助新任管理者在上任初期迅速适应角色,从容面对新岗位带来的挑战,带领团队高效完成工作。招银大学的教学设计不仅区别于传统讲授式的管理课程,更加符合成人学习习惯,更要通过案例的体验研讨,帮助学员完成从知识到实践的最后一步转化。
以往作为成功企业大学提供的培训大多都是非常经典的内容,包括方法论、工具、成功经验等等。这是因为一些企业大学强调培训专业化后,会渐渐脱离真实的实践场景。作为学员不仅需要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还需要去了解其他业务部门在做什么,能不能与其协同配合。所以,只有将方法工具与实践场景结合,才能让学习者将所学与所处的实践环境完成链接,使培训指导实战。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以哈佛商学院为代表的优秀的商学院,雷打不动地应用经典案例进行教学。未来,企业大学的培训领域将不再以能力素质模型为逻辑的培训架构,而是更多地补充以场景为逻辑的培训架构。
●过程场域化
星巴克作为咖啡连锁行业的翘楚,其学习场域化与人际强关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星巴克强调对人的关怀,每位员工都是公司的伙伴。星巴克重人文、轻系统,重谈话、轻过程,强调伙伴之间要频繁沟通、真诚对话。通过对话加强公司内部员工之间的联接。星巴克选拔出公司最优秀的员工来担任“伙伴教授”,帮助伙伴发展,责任共担。无论是管理层级还是认证机制,每个层级(等级)的人,都有责任去辅导其它人,进行文化传承。对员工的培训和辅导是层层下达、通过“人”来实现的。
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多方综合影响的过程,提升相互影响的场域强度能有效提升培训成效。比如,以往我们常说课堂上学的内容回去无法落地,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成后在工作场所没有应用所学的场域。学员自己学到了新东西,但是回到工作场所后,老板不理解、同事不配合,这只能让学员回到原来的套路上。如果有办法增强场域,让学员所学的好东西获得上级、同事的认可和配合,甚至是与他相互学习尝试,那么就形成了学习场域中人与人的默契关系,所学自然可以转化为所用。
●工具平台网络化
京东的培训部门本身不产生“内容”,而是创造一个机制、一个平台让更多人参与,营造一种场域、氛围和环境,这个看似与你无关,但你却切实参与搭建了。平台建设遵循以搜索为核心,以社交为生态,以积分为激励,以营销为索引,以平台为工具,以内容为服务的基本原则。京东大学的平台上以微课程为主,碎片化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是传递知识。现有900多门微课程中,有300余门课程是外部采购,其余都是自主开发,课程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线上考试用e-Learning来实现,学完就可以线上自测。
工具移动互联网化,使学习工具更加简单、方便,便于社交化学习与传播。运用互联网思维综合多方资源,打造互联网学习平台,鼓励多方参与,共同丰富平台资源;积累早期用户,借推手推广营销。
随着移动设备和互联网的发展,碎片化学习成为大势所趋。毋庸置疑,微课程迎合了员工的学习习惯。把大课变成微课,把面授学习变成移动学习,改变的是学习的形式,不变的是学习内涵。 责编/刘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