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0年前的春运往事

2016-02-19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春运车厢旅客

春节临近,游子返乡,中国铁路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运,也让我联想起50年前春运期间的一件往事。

1964年春节期间,为缓解客流增长的压力,铁道部采取了“停货车保客运”、“增开临客”等措施。当时,在勘察设计单位工作的我被临时抽调到铁路管理局支援春运,在货棚车改作客用的列车上当服务员。

货棚车本是用来运输货物的,在我们铁路内部叫它“大棚车”,老百姓称之为“闷罐车”。车厢内没有座位,用稻草铺底,旅客可席地而坐。车厢中间挂一盏汽灯照明,在车厢的角落里放一个桶,用布围起来做临时厕所。坐这种车十分便宜,只花普通旅客列车一半的票价就踏上了春运的旅途。

那个年代春运也是一派繁忙景象,成百上千的旅客在火车站站台上候车,只要“棚代客”的列车车门一打开,人们便像潮水般涌进车厢,上去之后占好地盘。门口的位置相对好些,空气清新、光线充足,只是守着门口冷风阵阵、寒气袭人。车厢内最挤的时候人们都站着,即使这样大家还是有说有笑,因为“棚代客”满足了人们急着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的需求。有的旅客一站几个小时或者更长时间,都说“回家过年,苦点心甜”,可见家和年在人们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列车在行驶中,车厢门始终处于半打开状态,我身为列车员要一直站在车厢门口坚守。车厢口有麻绳拦着,同时用方便旅客上下车时脚踩的木梯子挡着,以确保旅客的安全。我虽然穿着棉大衣,但架不住长时间被寒风侵袭,不一会儿就冻得上下牙打颤。车上没有饮用水,我自备了一壶水,有时渴了还轮不上自己喝,全接济口渴的旅客了。“棚代客”列车上没有餐车,要自带干粮充饥……工作条件艰苦,但我以雷锋为榜样,以饱满的热情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服务。列车进站后,我把木梯子放下,耐心地扶着每位旅客上下车,并向人们送上新春的祝福。

春运结束,支援任务也完成了,我心中暗想,将来铁路大发展了,老百姓回家过年就不用再坐“棚代客”列车了!

几十年过去了,理想成为现实。如今,春运已进入高铁时代,“棚代客”列车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我这个“老铁路”喜乐开怀。

吴宏源文并供图

猜你喜欢

春运车厢旅客
候车大厅的旅客
我是人
2018将迎来怎样的春运
一朵
疯狂编辑部之春运风波
定格
韩国春运
第9车厢
金旅客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