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科:“王”的愤怒和烦恼

2016-02-19

中国商人 2016年3期
关键词:宝能系王石H股

“强盛”与“脆弱”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字眼成为如今风口浪尖上万科的独有气质。

一方面,2015年,万科以2614.7亿元的销售额、1806.4万平方米的销售面积继续领跑房企销售榜单,这已是万科连续第三年在销售额上保持20%以上的增长。另一方面,因为脆弱松散的股权结构,万科再一次被“野蛮人”盯上。从2015年7月份开始,宝能系与万科的股权之争成为了资本市场的一场大戏,时至今日,这张“战争”依旧没有结果。面对来自行业转型的不确定性与嗜血资本的双重围猎,这场战争的胜负显得尤为重要。

2015年,万科在传统住宅业务之外开始涉及物流地产、产业地产、养老地产、出租公寓等新兴业态,甚至连教育这种和地产相差甚远的行业也被万科盯上。如此大刀阔斧地开疆僻壤,万科总裁郁亮自认为其公司有着清晰的布局逻辑:一是紧跟城市的发展方向,做城市配套的提供商;二是紧跟客户的需求,给年轻人出租公寓;三是老人和小孩都是万科的用户,养老地产、营地教育等业务都是为了让万科的客户更满意。

为了鼓励创新,万科管理层2015年充分让权,并采用“试错机制”和“赛马机制”,让各个区域公司大胆尝试,以结果检验成败。事实证明这种不破则不立的决心确实帮助万科走出了转型的第一步,然而,万科还没来得及看到转型的成效,危机已悄然而至。

2015年12月初,一则“万科第一大股东”易主的消息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宝能系”通过旗下的钜盛华、前海人寿等一致行动人,在二级市场通过连续举牌,一举超越此前万科的第一大股东华润集团。12月17日,面对宝能系的强势入股,王石和郁亮连续发声表示不欢迎宝能系进入万科,管理层和大股东就此开撕。

去年12月18日,万科紧急宣布停牌,声称公司正在筹划股份发行,用于重大资产重组及收购资产。截止停牌前,万科第一大股东“宝能系”持股24.26%,第二大股东华润持股15.29%,安邦持股6.18%,万科管理层通过盈安合伙的金鹏资管计划持股4.14%。此外,中国证金公司持股2.99%。万科在时隔21年之后,再次遭遇“野蛮人入侵”。

上一次万科遭遇“野蛮人入侵”是在王石放弃万科股权之后。当年,王石遵从情怀,选择要名不要利,作为万科创始人的他放弃了万科的股权。这意味着,王石永远不会出现在富豪榜的榜单上,同时也在客观上导致万科的股权极为分散,随时都可能成为别人插手的无主之地。1994年,著名的“君万之争”是万科第一次面对“野蛮人入侵”,在关键时刻,万科抓住了国泰君安证券做“老鼠仓”的证据,导致“野蛮人”落败而逃,万科侥幸获胜。20年后,万科再次遭遇相同的危机。

在去年万科停牌前,王石就曾表示“不欢迎宝能系做第一大股东”,理由是宝能系的信用不够。万科最大的资产是无形资产,是万科品牌的信用,一旦宝能系控股,大的投资公司、金融机构及商业评级机构就会对万科的信用评级重新调整。最近几年国际机构给万科的评级是全世界地产公司中最高的,这意味着万科的融资成本非常低,一旦宝能进来,这个大股东的背景很可能影响万科的评级。

王石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而“信用不够”也并非道德评判而是风险考量。信用评级有系统的评估工具,经营稳健性、风险偏好程度是核心指标,第一大股东变更可能引起的动荡也是考量因素。在国际资本市场,信用评级是融资成本的决定性因素。

进入2016年,“万宝之争”仍在发酵。1月6日,万科H股复牌,当天大跌9.17%。在H股复牌公告中,万科表示,万科A股将按照深交所规定继续停牌,预计于1月18日复牌。对于H股复牌,A股停牌,有媒体猜测“为对抗宝能系增加筹码”或“砸盘影响后续复牌的A股走势,触发宝能系平仓红线”等。

包括潘石屹在内的许多地产大佬、资本圈人士都对万科的危局唏嘘不已。“王石跟万科为什么发展到了今天这一步,我也很纳闷。”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说。

1月2日至3日,华远地产原董事长任志强连发八篇微博表明自己对“万宝之争”的看法:我还是希望最终能有个双方皆大欢喜的局面。

1月5日,在融创中国的新闻发布会上,董事长孙宏斌隔空向交战双方喊话:“想给姚老板带句话,就是个生意,别太认真。万科你本来就是大股东了,也别较真。”

就在众人为万科唏嘘不已时,1月12日,新浪财经报道,宝能系后院起火,8个项目停工,11位高管离职,销售力、资金链和管控力全线坍塌。而此时,人们最关心的不是宝能地产能撑多久,而是控制万科的动机,是发展一个“接盘侠”还是资本运作“空手道”。不管结局如何,对于三十而惑的万科而言,等待他的都是一场绕不过的硬仗。

猜你喜欢

宝能系王石H股
作家梦
AH股折、溢价对比
宝能系
王石,退出万科是进步
上市公司反恶意收购措施简述
如何防止恶意收购?
不醉不行
王石审判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