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家的公平观与和谐社会

2016-02-19

关键词:天道君主道家

宋 辉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安徽 亳州 236800)



道家的公平观与和谐社会

宋辉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安徽 亳州 236800)

论述了道家公平观的发展脉络、理论体系和丰富内容。天道公平是道家公平观的理论基础;《吕氏春秋》强调社会公平的关键是君主公平,法治应坚持公平原则等;《淮南子》进一步阐述了君主公平的重要性。君主要公平赏罚,模范守法。统治者还要关爱社会弱势群体。法律、制度都要体现公平原则;《太平经》追求的社会理想就是公平。它肯定多劳多得是公平合理的,指责懒惰、不劳而获是一大罪过,它还呼吁要保护妇女。道家的公平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源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道家公平观;天道公平;君主公平;司法公平;社会公平;和谐社会

0 引 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其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全社会和全体人民,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成果。达到这些目标要求的关键是要保证社会各方面的公平公正。自古以来我国关于社会公平的思想博大精深,内容极其丰富。其中道家的公平观体系完整,思想深刻,独具特色。研究这些优秀文化资源,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老庄的公平观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天道公平是老子公平观的起点,它奠定了道家公平观的理论基础。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2]74就是说,天地和圣人对万物和百姓不偏爱,不仁恩,没有任何私心与成见。天地和圣人给万物和百姓只是提供了无穷无尽自由发展的空间,人类、万物可以顺其天性自由生长,天地和圣人从来不会干涉它们。其实,这正是天地和圣人赋予人类、万物的真正无私的大爱。所以,人们对圣人“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2]272老子的公平观是建立在天道公平基础之上的。他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2]334他赞美天道公平,而批判现实社会中劫贫济富的现象,痛斥一些君王悖逆天道,压榨盘剥百姓,简直是强盗头子。这充分反映了老子公平观的合理性、进步性和人民性。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的公平观。庄子公平观的理论基础是“齐物论”。用他的话说,事物的表现形态各异,但是“道通为一”,[3]71“以道观之,物无贵贱”。[3]254他说:“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3]140鱼游于江湖就忘记一切而自由快活,人游于道术就忘记一切而逍遥自在。人类与万物的生长离不开道的庇护和滋养,但是却又感受不到道的仁恩。如果人们违反了道的公正无偏爱的天性,执意表现出这种爱就会适得其反。他讲述了一则寓言,实则是批判了统治者的偏私本性。这则寓言说,从前有只海鸟飞落在鲁国的郊外,鲁候将它迎进庙堂,让它饮酒,演奏《九韶》之乐取悦于它,宰牛羊猪供它食用。海鸟看得眼花缭乱,内心忧愁悲惧,不敢吃一块肉,不敢饮一杯酒,三天就死了。庄子评论说:“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墰陆,浮之江湖,食之鳅鰷,随行列而止,委蛇而处。”[3]270天道公平公正,它不会偏爱人类,也不会偏爱其它生物,它只是为人类与万物公平地播撒阳光和雨露。“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2]254道对人类与万物的生长、化育不干涉、不主宰,是因为他(它)们具有内在的自我调控的机制与能力,无需特别的关照。“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2]275因此,道家的无为是天道公平的必然要求。

在老庄的理想世界里也充满了对公平的渴望。老子的理想世界是“小国寡民”。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2]344这里没有压迫和剥削,没有贫富对立,没有各种丑恶现象,人们自由自在,顺性生产生活,一切都是安宁、祥和、公平、和谐。老子理想中的公平属于原始朴素的公平观。《庄子·天下》篇有一段表述其社会理想的内容,即“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3]481这里强调的是以法为尺度,以名号为标志,以比较为验证,以考核作判断,等级序列分明。尽管有名号等级序列之分,但是以法为尺度的公平,是现实社会中的公平,并且要求“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包含有浓厚的人文关怀,是切实可行的公平观。在老庄的理想人格中也有公平公正的内在规定性。例如,庄子说:“有亲,非仁也”。[4]129“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4]130他说的是,至高的仁是没有偏私的。古时的真人,与人和睦相处而不结成同党。

应该说,老庄公平观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为后世道家的公平观创设了理论前提,指出了理论发展的路径。但是,还没有就社会现实中如何贯彻公平原则展开论述,主要停留在形而上的层次上。这一任务有待后来者完成。当然,老庄的公平观有消极的方面。他们认为,社会安宁、祥和就要“不尚贤”、“不使能”[3]209。他们的理想世界反映的是野蛮蒙昧的原始社会的情况,是落后、倒退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烛也”——《吕氏春秋》的公平观

《吕氏春秋》也认为,公平根源于天道。这是因为“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5]30道独立运行,周而复始,始终是公平的,没有任何偏私与情欲,人类也承受了天地的恩泽得以繁衍生息。“平出于公,公出于道。”[5]143可见,天道公平,决定了自然公平。那么,人类社会也应该是公平的,否则,就是违背了自然规律,是不可能长久的。《贵公》篇说:“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5]23先圣王治天下,必先公平,公平天下就安宁太平。过去那些占有天下的人是由于公平,失去天下的人是由于偏私不公。偏私与情欲是公平的天敌,带有偏私和情欲的人不可能有公平。行天道就要循其理,去私欲。带着私欲去看会使人眼睛瞎,带着私欲去听会使人耳朵聋,带着私欲去思考会使人心乱,那么智慧就不可能公。智慧不公,幸福会一天天减少,灾难一天天增多。由此出发,《吕氏春秋》论证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公平原则。社会公平的关键是君主公平,公平无私是君主最重要的素质。《有度》篇说:“诸能治天下者,固必通乎性命之情者,当无私矣。”[5]927君主做到公平无私的途径,一是先修身,然后才能治天下。修身就是使自身端正,为民做出示范,感化人民,使之向善。修身的重要方法是“求诸己”或者“审己”,即经常自省,检查自身是否有问题,如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二是通过修身达到无为的境界。君主清净无为就不会有私欲。三是效法“天圆地方”之道[5]99。即君无为、臣有为的治国之道。君无为,超脱了具体事务,就可以用公平的视野驾驭全局,臣下各司其职。这样,治国之理畅通,国家没有治理不好的。《吕氏春秋》还用了大量篇幅论证法治中的公平原则。《处方》篇说:“法也者,众之所同也,贤不肖之所以其力也。”[5]943法对所有人等都是公平的。《仲秋》篇说:“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无或枉挠”。[5]231刑罚应恰当,不得偏私或者避免徇私枉法。《孟冬》篇要求,对那些“阿上乱法者则罪之,无有掩蔽。”[5]291《季秋》篇要求诸侯抽取税收的轻重,向天子进贡的数额,应根据地域的远近、土地所适宜生长的东西定标准,用以供给祭祀郊庙之用,不得有所偏私,[5]263如此等等。这说明《吕氏春秋》的公平观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现社会公平的路径、要求及措施,内容具体、细致,也比较深刻,它丰富、拓展、深化了老庄的公平观,把道家的公平观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3 “道者,无私就也,无私去也。”——《淮南子》的公平观

在前人的基础上,《淮南子》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公平观。它的理论前提仍然是天道公平。《泰族训》说:“天地不包一物,阴阳不生一类。”[6]1199天地对万物是完全公平的,不偏袒任何一类。《淮南子》把圣人描述成至善至美的理想人格,是道的化身,在他身上浓缩了人类所有的美德。例如,“圣人天覆地载,日月照,阴阳调,四时化,万物不同,无故无新,无疏无亲,故能法天。”[6]1195圣人承载了天地日月的使命,对万物不分新旧、亲疏,一视同仁,华育万物,滋养万物,成就万物。所以说,圣人体现了天地日月的本性。实际上这是对老子的“天地不仁”思想的另一种表达。圣人也是理想统治者的化身。因此,《淮南子》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它同样认为,实现社会公平的关键在君主。君主公平公正就能使忠诚正直之士受到重用,谗佞奸邪之人无机可乘,行奸诈之术者只能自取其辱。《主术训》认为,“使人主执政持平,如从绳准高下,则群臣以邪来者,犹以卵投石,以火投水。”[6]482君主只有大度才能包容一切,只有公平公正才能明辨是非。所以,圣明的君主用人如同高明的工匠选取木料那样,大的拿来做舟船栋梁,小的用做船桨楔子,长的做屋檐椽条,短的做端柱斗拱,无论大小长短都能派上恰当的用场。[6]494可见,君主在用人方面也要遵循公平原则,量才使用。赏罚是君主的重要功能,也是驾驭群臣、治国理政的主要措施。施行赏罚的要诀在公平公正。《主术训》说:“人主处权势之要而持爵禄之柄,审缓急之度而适取予之节,是以天下尽力而不倦。”[6]488君主处于权力的中枢,对赏罚要把握适度,缓急、轻重得当,天下人会尽力国事而不懈怠。《谬称训》进一步论证,明君施行赏罚是为了国家利益,要排除个人感情,秉公而行。“适于己而无功于国,不施赏焉;逆于己便于国者,不加罚焉。”[6]582如果“无功而厚赏,无劳而高爵,则守职者懈于官,而游居者亟于进矣。”[6]472违反法度而随意赏罚或者胡乱赏罚是亡国之举。

司法是保证社会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线。《淮南子》对司法公平极为重视。法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公平。韩非子说:“法不阿贵,绳不挠曲。”[7]75。如果失去了公平,那么法的公信力和生命力也就不存在了。《主术训》说:“县法者,法不法也……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6]500制定颁行刑法的目的是为了惩罚犯法者,无论尊卑贵贱都应该一视同仁。这对于“刑不上大夫”[8]53而言是一种历史进步。法律一经颁布,从君主到臣民都要严格遵守。君主更要模范守法,“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6]501君主首先要做好守法执法的楷模表率,这样才能令行天下。在司法过程中,君主用法要像秤称物一样公平,像绳量物一样正直,“无私好憎,故可以为命。”[6]463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实施政令。为了保证司法公平,君主不宜干预具体的司法事务,以便让各级官吏放手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它说:“明主之治,国有诛者而主无怒焉,朝有赏者而君无与焉。诛者不怨君,罪之所当也;赏者不德上,功之所致也。”[6]472君主不干预具体的司法事务,由各级官吏施行赏罚,人们不会怨恨或者感激君主,受赏是因为有功,受罚是由于有罪,完全在自己,所以,他们都会致力于建功立业。

《淮南子》的公平观还鲜明地体现在它关爱社会弱势群体,致力于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上。它创造性地发展了《吕氏春秋》关于《十二纪》的思想,不仅在一年四季的十二个月份都要抚慰孤寡老幼,吊死问疾,而且在东西南北中“五位”之中也都有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公平执法的要求。它还阐述了法令制度的六条原则,非常深刻精辟,极具合理性。《时则训》概括道:“制度阴阳,大制有六度:天为绳,地为准,春为规,夏为衡,秋为矩,冬为权。绳者,所以绳万物也;准者,所以准万物也;规者,所以员万物也;衡者,所以平万物也;矩者,所以方万物也;权者,所以权万物也。”[6]321天的运行规律为墨线,地的运行规律为水准,春令为圆规,夏令为秤杆,秋令为矩尺,冬令为秤锤。墨线,是用来使万物正直的;水准,是用来使万物平正的;圆规,是用来使万物圆全的;秤杆,是用来使万物均衡的;矩尺,是用来使万物方正的;秤锤,是用来使万物权变的。总之,这“六度”的贯彻实施,真正落到了实处,能够使人世间公平公正,和谐温馨,阴阳调和,五谷丰登。由此可见,《淮南子》公平观的内容更为丰富、精辟,理论形态更加完备,大大深化了道家的公平观。

4 “天无私祐,神无私亲”——《太平经》的公平观

《太平经》是早期道教典籍,尊奉老子学说,其中包含有较为丰富的公平思想。其公平思想的根源是天地公平无私。《名为神诀书》说:“夫天无私祐,祐之有信。夫神无私亲,善人为效。”[9]44上天公正无私,不会偏袒保佑谁,只佑护诚信之人。神亦无私心,只亲善善人。天地生养万物,不管善恶大小,都给予佑助,永不伤害它们。《太平经》还解释了“平”的含义。它说:“平者,乃言其治太平均,凡事悉理,无复奸私也。平者,比若地居下,主执平也。……平者,正也。”[9]297平,是说治理很平均,万事万物都有条理,不再藏有奸私。主管公平,其职责就是保持公平,不偏不斜。可以看出,《太平经》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就是公平。

《太平经》公平思想的一大亮点是,肯定多劳多得是公平合理的(“人与之善用力,多其物。”[9]297),同时指责懒惰,不劳而获是人的一大罪过。它说:“天生人,幸使其人人自有筋力,可以自衣食者。而不肯力为之,反致饥寒,负其先人之体。而轻休其力,不为力可得衣食,反常自言愁苦饥寒。但常仰多财家,须而后生,罪不除也。”[9]494-495在分配领域中,强调多劳多得的公平合理性,同时批判了懒惰、仰仗他人苟活的恶习,实际上谴责了统治者的不劳而获,这是对老庄公平观的丰富和深化,是正确的思想观点,尤其值得关注。《太平经》也主张保护弱者,提出了“天道助弱”[9]1447的思想。它针对当时社会中存在的遗弃女婴、虐待妇女的现象,呼吁要保护妇女。《分别贫富法》说:“今天下失道以来,多贱女子,而反贼杀之,令使女子少于男,故使阴气绝,不与天地法相应。天道法,孤阳无双,致枯,令天不时雨。”[9]77它认为,轻贱女子,甚至杀害女子,是违反天道的,致使阴气绝,天不按时下雨。轻贱、杀害女子,会引起男女失衡,破坏人类繁衍的规律,是为大凶,这是进步合理的。当然,《太平经》中有许多封建迷信的糟粕,天人感应之论也没有科学依据。

5 道家的公平观与和谐社会建设

道家公平观的理论基础是天道公平。天地公平无私,人类社会也应该公平合理,不公平是违反天道的。保障社会公平的最重要的机制是法。法律的公信力和生命力在公平。道家的公平观尽管距今很遥远,内容也只是粗线条的,但它却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源流,其基本思想仍不失积极合理性,不少理论主张具有现实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是公平公正。各级党政官员是推动实现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力量,理应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模范,不应夹杂私欲,追求不合理的利益,自觉守法守纪,不搞特殊化。健全的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应落到实处。严格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0]的要求规范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全过程和每一个环节。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渠道。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不动摇,规范分配秩序,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维护其合法权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11]34,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着力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和谐稳定。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

[2]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修订增补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张默生.庄子新释[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

[4][唐]成玄英疏.庄子注疏[M].[晋]郭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

[5][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全译[M].关贤柱,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6]许匡一.淮南子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

[7]张觉.韩非子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8]钱大群.中国法制史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

[9]龙晦,徐湘灵,王春淑,等.太平经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10]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N].人民日报,1978-12-24.

[11] 胡锦涛.在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张亘稼)

Taoistic Sense of Fairness and Harmonious Society

SONG Hui

(Department of Basic Teaching,Bo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Bozhou,Anhui,236800,China)

Development sequence,theoretical system and rich content of Taoist sense of fairnes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Equality of Heaven i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aoist sense of fairness; U Shi Chun Qiu emphasizes that the key point of social equality is impartial ruler,and nomocracy depends on principle of fairness.HuaiNanzifurth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impartial ruler,it emphasizes that rulers should be just in rewards and punishments,and they ought to care about vulnerable groups; in addition,law and systems should demonstrate fairness.The social ideal inTaipingJingis fairness,indicating the more work,the more you earn; it is also pointed out that laziness or getting something for nothing is one crime and it is necessary to protect women.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it is concluded that Taoist sense of fairness is theoretical source to construct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and has its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aoist sense of fairness; equality of Heaven;impartial ruler; judicial impartiality; social fairness; harmonious society

2016-01-17

宋辉,男,安徽亳州人,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高级讲师, 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B223.5

B223.1A

1008-5645(2016)04-0064-05

猜你喜欢

天道君主道家
五张羊皮
天 道
当代皇室
和谐君主帝喾
“适宜君王的风度”:论《李尔王》中的新旧君主
电视剧的文化属性解读——以《天道》为例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天道体系 专业成就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