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黑斑病综合防治措施
2016-02-19惠军涛杨峰杨桦
惠军涛 杨峰 杨桦
核桃黑斑病综合防治措施
惠军涛 杨峰 杨桦
核桃黑斑病又叫果实黑斑病、黑腐病、核桃黑、核桃细菌性叶斑病。近年该病在陕西蓝田核桃产区发生较为普遍。一般年份病株率60%~95%,病叶率80%~90%,病果率60%~72%,严重影响核桃产量和品质。笔者针对该病的发生规律提出了针对性防治技术,供果农参考。
1 受害症状
核桃黑斑病主要危害果实,其次是叶片、嫩梢及枝条。湿度大时,病果、病枝流出白色黏液,为识别该病最主要的特征。
1)果实受害状。果实感病后,果面出现小而微突的褐色软斑。之后软斑逐渐扩大,下陷,变黑,外围有水浸状晕圈。果实由外向内腐烂(核桃黑),脱落。未脱落的受害果,成熟后呈干瘪状,核仁出油率低,品质严重下降。
幼果感病,因其内果皮尚未硬化,病菌向果内扩展,致全果变黑,早落。中等大小果实感病,内果皮硬化,病菌只侵染外果皮,但核仁生长同样受到影响,成熟后核仁呈不同程度的干瘪状(俗称“蔫米籽”)。
2)叶片受害状。首先在叶脉及叶脉分杈处出现褐色小点,扩展后病斑多呈四方形或多角形。其后在叶片各部及叶柄上出现病斑,病斑边缘褐色,中央灰褐色,外围有一黄色晕圈。严重时病斑连片扩大,中央脱落,形成穿孔,或全叶枯焦脱落。
3)嫩梢及枝条受害状。病斑呈长梭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稍下陷。严重时病斑扩展包围枝条一周,导致上段枯死。
2 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在感病枝条、芽苞或茎的老病斑上越冬。翌年春天借雨水、风、昆虫传播。叶片首先感病,后传播到果实和枝条上。细菌能侵入花粉,故而花粉也可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每年4—8月发病,反复多次侵染。病菌侵入果实内部时,核仁也可带菌。
细菌从皮孔和各种伤口侵入。举肢蛾等害虫在果实、叶片及嫩枝上取食或产卵造成的伤口,以及灼伤、雹伤都是细菌侵入的途径。
发病程度与环境温湿度关系密切。多雨年份发病早且重。近两年蓝田地区夏季雨量偏多,香玲等薄壳核桃发病率约30%,本地核桃品种也有发生,但病果率仅为11.6%。
最易感病期在展叶至花期,一般雨后病害迅速蔓延。病菌潜育期10~15天。
一般薄壳核桃发病重于本地核桃,弱树重于健壮树,老树重于中幼龄树。有虫害发生的植株或地区发病重。树冠通风透光不良、定植密度过大,发病重。
3 防治措施
3.1 选育抗病品种 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主要途径之一。当地实生良种核桃、黑核桃抗病性强,引进的薄壳核桃抗性差,应加强薄壳核桃抗性育种。
3.2 加强栽培管理
1)加强苗期防病。播种前,种子用25%多菌灵200倍液浸泡5小时,杀死种子上的病原菌。尤其是新发展核桃地区,禁用病苗定植。
2)加强肥水管理。重视有机土杂肥的施用,每亩秋施土杂肥3 000 kg以上,花前追施速效氮肥,夏季追施磷、钾肥。山区果园注意刨树盘蓄水保墒,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3)减少树体创伤。采收时尽量少用棍棒敲击,减少树体伤流。虫害严重发生区,特别是核桃举肢蛾发生严重的地区,应及时防治害虫,减少伤口和病菌侵染机会;采收后及时处理脱下的果皮。
4)及时清洁果园。结合修剪清除病果、病枝、病叶,拾净枯枝落果,集中烧毁或深埋。
3.3 药物防治
1)核桃发芽前,全园喷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菌,减少侵染源,兼治介壳虫等其他病虫害。
2)核桃展叶前,喷1∶2∶200波尔多液保护树体;5—6月发病初期,用20%叶枯唑600~ 800倍液,或20%噻菌铜600倍液,或20%噻唑锌500~600倍液,或20%噻森铜300~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喷雾,连喷2~3次。
3)核桃开花前、开花后、幼果期、果实速长期,各喷1次1∶0.5∶200波尔多液、25%代森锰锌600倍液可兼治多种病虫。用5%阿维菌素5 000倍液加45%“大生M—45”600倍液加0.5%尿素混合喷雾,既能够病虫兼治,还可以起到根外追肥的作用。
惠军涛,陕西省蓝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邮编710500;杨峰,杨桦,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
201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