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实力优势是维护地区和平的关键

2016-02-18金灿荣孙西辉

祖国 2015年24期
关键词:自卫权安倍集体

金灿荣++++孙西辉

日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日美首脑会谈上,向美国传达了将研究派自卫队前往南海的意向,很快日本官房长官就出面否认。几天后,安倍又明确表示日本不参加美国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有军事专家称:“安倍的改口是深思熟虑后的必然结果,日本若冒着巨大的风险与美国死死绑在一起,对它没有好处。”随后不久,中国空军组织轰-6K等多型飞机飞越宫古海峡赴西太平洋远海训练,飞出第一岛链1000余公里;同时出动轰-6K和多型歼击机、多型预警机在东海防空识别区远海警巡。中国空军此次远海训练,是中国空军的正常训练安排。据悉,这是轰6K这种具备强悍战略打击能力的中远程轰炸机自服役以来首次大规模参与这样的远海训练。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各国相继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展示对和平的珍惜。然而在此之际,日本却不顾国内国际社会的反对于7月16日在众议院强行通过新安全保障法案,迈出实质性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关键一步。在当前特殊背景下,日本严重右翼化和企图借主权问题制造与中国的摩擦,以及中国作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时刻保持强大对日军事震慑力,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广大读者关注。

风险:日本解禁的负面影响

日本众议院通过的新安保法案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国际和平支援法案》;二是《和平安全法制整备法案》。前者是一个新立法,主要指向海外派兵并向其他国家提供军事援助;后者是包括《武力攻击事态法》、《周边事态法》、《联合国维和活动协力法》等在内的10个法律修正案的总和。这些新安保法案使日本向海外派兵更为便利,甚至可以参加对外战争。尽管日本目前和今后重走军国主义道路有一定障碍,但安倍政府实质性解禁集体自卫权仍对地区和平带来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心理、军备竞赛和冲突风险等方面。

第一,刺激周边国家安全神经。众所周知,日本军国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起者之一,是侵略亚洲各国的罪魁祸首。二战后,经过民主化改造的历届日本政府坚持不行使集体自卫权的立场,实行专守防卫的军事战略。需要指出的是,专守防卫行使的是自卫权或个体自卫权,这与集体自卫权相对。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允许一国在本国没有受到武力攻击的情况下对另一国宣战或采取军事行动。此外,日本宪法禁止自卫队走国家出国门,而新安保法案赋予日本海外派兵的权利。由此可见,安倍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是日本军事战略的重大调整。尽管安倍政府一再鼓吹所谓“积极的和平主义”,但以无中生有的“外部威胁”为幌子解禁集体自卫权,使曾经饱受日本军国主义蹂躏的亚洲各国不得不高度警惕。

第二,导致地区军备竞赛升级。东亚是极具多元性的区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历史与现实因素导致各种争端此起彼伏。同时,东亚也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这使得各国有能力研发或采购更多先进的军事装备。在这种背景下,安倍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将进一步加剧地区军备竞赛。一是增加军费引发地区连锁反应。二战以来,日本奉行专守防卫的政策,军费开支一直较为稳定。解禁集体自卫权后,日本不仅可以向外国军队提供援助,而且可以派兵海外,这或将使日本大幅增加军费,从而打破地区内战略均势与平衡。在“安全赤字”严重的情况下,东亚各国可能竞相效仿增加军费,加剧军备竞赛。二是更新武器系统推动地区竞争。安倍政府上台以来,日本加速研发各种新式军备,如25DD级驱逐舰、新型反舰导弹、远洋型猎扫雷舰等。解禁集体自卫权后,能够在更广阔领域开展军事活动的日本需要更多新型军备,这将促使日本进一步加大研发或采购的力度,导致东亚地区“安全困境”加剧,推动地区军备竞赛升级。三是海外军售助推地区军备竞赛。由于专守防卫原则的限制,日本的武器出口受到严格限制。安倍政府2014 年3 月通过了“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草案,取代原有的“武器出口三原则”。这有助于放宽日本对外输出武器和军事技术的限制,但它毕竟是一种非常规方式。解禁集体自卫权后,日本可根据《国际和平支援法案》向其他国家军队提供支援,包括出口各种武器。因此,新安保法案使日本海外军售正常化与合法化,而大量出口武器将直接加剧东亚各国的军备竞赛。

第三,增加地区冲突的风险。解禁集体自卫权使日本自身的战略走向产生重大变化,也对地区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由于东亚地区的安全形势错综复杂,日本加大军事影响和海外军事行动很可能增加地区冲突的风险。一是增加中日冲突的风险。日本在与俄罗斯和韩国的争端中感到难以为所欲为,但认为在中日争端中可以“有所作为”。一方面,日本自恃美日同盟可以压制中国。另一方面,日本相当一部分人抱有对华优越感,认为中国的发展质量不高、社会问题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一方是挟美自重的日本,另一方是坚决维护主权的中国,两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增加。二是增加朝鲜半岛局势的不确定性。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借口之一是应对朝鲜威胁,并宣称将拦截经日本上空飞往美国方向的导弹。在美日同盟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安全“敏感性”和“脆弱性”程度更高的朝鲜将受到强烈刺激,从而使半岛局势不确定性增加。三是增加中美冲突的风险。从理性的角度看,中美都不愿意走向冲突,两国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很低,但在次级争端中的军事冲突并非不可能。在南海,美国加大所谓巡航力度,还一再邀请日本等国参与。美国外交政策专家莱斯利·吉尔贝认为,中美两国在南海的利益分歧易于引发冲突。根据新修订的《武力攻击事态法修正案》,“与日本关系密切国受到武力攻击,日本的生存处于明确危险境地”时,日本可使用武力。因此,安倍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美国的军事负担,但也增加了中美冲突的可能性。

实力:维护地区和平的关键

安倍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对地区和平构成潜在威胁,也在日本国内外遭到普遍质疑和反对。在国际上,各国官方纷纷表达关切,媒体也竞相发表相关评论。在日本国内,反对声音此即彼伏,游行示威规模不断扩大。中国与日本是重要的东亚大国,两国关系直接影响地区稳定。如徐焰教授所述,历史上日本的对华态度经历了“仰视-平视-俯视”的变化,这与两国力量对比密切相关。二战后至今,中日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最大受害国和日本近邻,中国应密切关注日本战略动向,做出理性判断与合理反应。endprint

第一,日本“正常化”趋势或难改变。安倍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引发日本国内外广泛关注、质疑和反对。在国际上,韩国外交部表示,影响朝鲜半岛安全及韩国国家利益的日本海外行动须经韩方同意。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会见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谷内正太郎时对此表示“严重关切”。俄罗斯外交人士表示将静观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发展动向。此外,中国、韩国、俄罗斯、卡塔尔等亚洲各国媒体纷纷报道相关质疑和担忧文章。在日本,反对党在讨论新安保法案时不断传出“绝不允许”、“这是违宪”、“必须阻止法案获得通过”等怒吼;大量抗议者高举“不要战争、不要杀戮”和“废除新安保法案”等标语游行示威;主流媒体纷纷报道民众对解禁集体自卫权的不满。尽管如此,无论日本国内外如何反对,安倍政府推进“国家正常化”的决心和行动似乎很难改变。主要原因包括:一是解禁集体自卫权符合美国的意愿。由于国力相对衰落,美国在“亚太再平衡”中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希望借助盟友特别是日本的力量在亚太牵制中国的快速崛起,因此一再鼓励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并对安倍政府做法大加赞赏。二是解禁集体自卫权符合日本社会心理。日本社会民族主义情绪高涨,部分社会右倾化严重,这为安倍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提供了难得机遇。三是解禁集体自卫权符合安倍的个性。安倍继承了其外祖父岸信介的“政治基因”,是当前日本典型的民族主义者和右倾化政客,誓将修宪和“国家正常化”推行到底。此外,执政党联盟在参议院中占半数以上席位,在众议院中占2/3以上议席,这将确保安倍政府能够在相关司法程序中顺利过关。

第二,引导舆论约束日本的海外行动。中国需要高度警惕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并采取合理方式使这种风险降到最低。鉴于日本的民族主义情绪普遍高涨,民众对中国持负面印象的比重高达93%,中国的对日工作需要更加讲究技巧。一方面,淡化政府层面的作用。对于日本在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做法,中国政府需要坚持原则,适时适度地表达合理关切,但不宜反应过度,避免引起日本国内的抵触和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二轨外交”的作用。相对于官方的“一轨外交”,“二轨外交”具有更大灵活性和更少敏感性等特点。中国应更多地借助学者、退休官员、公共人物、社会活动家、非政府组织等途径,实施多渠道的非官方外交,目标主要是日本、美国和亚洲邻国。中日“二轨外交”有利于加强彼此交流与理解。当前,日本民众反对安倍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主要担心政府强制征兵,并因卷入战争而导致阵亡。对于严重老龄化、少子化、低婚育化的许多日本家庭而言,参加战争是不可想象和难以接受的,而这也正是中日民间交流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另外,中国加强与美国的“二轨外交”,加强美国民众对二战时期东方战场的了解,增进两国维护战后秩序的共识。此外,中国需要在东亚的周边邻国中加大民间外交的力度,以共同的历史记忆加强对军国主义的警惕。

第三,保持中国对日力量优势是根本。二战后至今,日本的对华优势逐渐丧失,尽管日本心理上有诸多不适应,但今日两国实力对比与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前已大不相同。具体而言:一是基础指标发生变化。1937年,日本除本土外,还控制中国东北三省、朝鲜半岛、库页岛和太平洋地区,掌控的人口与陆地面积均占中国的1/4,如果加上海洋面积,日本控制的范围则超过中国。如今,中国的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人口为日本的近11倍。二是工业化差距不同。1937年,日本基本完成工业化,重工业发达,可以建造航母、战机等先进武器;中国是典型的农业国,只能制造单发步枪等轻武器。现在,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工业产值于2009年超过日本,并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尽管中国的工业化水平与日本仍存在一定差距,但中国至少已经解决了工业化问题,这是质的飞跃。三是组织动员能力不同。1937年,日本国内高度统一,组织能力很强;中国当时名义上统一,实则分裂。现在,中国在税收、征兵、动员、部署等各领域的组织能力十分强大,在许多方面远远超过日本。如果历史可鉴,中日力量对比是决定两国关系的根本因素,也是维护东亚和平的关键。基于目前的发展趋势,中国相对于日本的实力优势将继续扩大,这是我们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的重要保障。

总之,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解禁集体自卫权体现了安倍政府修改宪法和实现“国家正常化”的最新动向,是日本国内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行为虽不代表日本必然重走军国主义道路,却标志着战后日本军事战略的重大调整。尽管日本政府出台了新“武力行使三条件”,但这些所谓的限制条件缺乏明确标准和界限,具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在日本民族主义抬头和社会日益右倾化的背景下,解禁集体自卫权将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稳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和冲击,使地区形势更加复杂化。明年围绕日本参众两院选举以及修改《和平宪法》,安倍及日本右翼势力将会使出何种伎俩,以及因此产生的日本政治动荡和中日关系新动向,值得我们冷静观察、认真思考,并做出合理反应。

(作者金灿荣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孙西辉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副教授)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卫权安倍集体
跳脱对安倍的悼颂与赞美
我为集体献一计
网络空间适用自卫权的法律不确定性与中国立场表达——基于新近各国立场文件的思考
警犬集体过生日
印度8公里“路演”示好安倍
明仁天皇“暗战”安倍
中日専門家が見た「習——安倍会談」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