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枝对尾巨桉林分生长及无节材形成的影响

2016-02-18周建清

桉树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修枝材积冠幅

周建清



修枝对尾巨桉林分生长及无节材形成的影响

周建清

(长泰岩溪国有林场,福建长泰 363902)

开展尾巨桉不同修枝时间和修剪强度试验,分析修枝对桉树生长及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修枝时间和强度对林分生长和木材材质影响较大,从不同修枝时间看,适宜的修枝方案为D处理即造林当年7、8、10月份和第二年5、8月份各修枝1次,强度为1/5。该修枝方案与对照相比,林分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和高径比分别提高了24.3%、11.3%、56.8%和11.7%。从第二年8月6日不同修剪强度对林分生长来看,每次修枝1/5的B处理效果最好,修枝1/5的B处理与修枝3/5的E处理相比林分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和高径比分别提高了10.2%、6.4%、19.7和%3.4%。综合考虑不同修枝强度和不同修枝处理对尾巨桉林分生长和可获得无节材长度的影响,认为先后进行多次1/5修剪强度的D处理修剪方法最好。

桉树;修枝;生长性状;材性

桉树()具有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1],漳州栽培面积达17.33万hm2,随着社会对高品质木材需求的增加,桉树培育目标从纸浆材、卷板材向更高价值含量的锯材转化。桉树自然整枝对材质影响较大,主要因素是死节子较多,进而影响桉树锯材质量等级,合理的修枝强度对生产高质量无节材非常重要[2-4]。本文用漳州种植面积最广、数量最多的尾巨桉(×) DH32-29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桉树无节大径材培育的修枝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点设在地处东经117°45′,北纬24°44′的长泰岩溪国有林场尖后工区18‒3班。气候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温21.1℃,最冷月均温12.4℃,最热月均温28.5℃,极端低温−1.7℃,极端最高温40.9℃,>10℃有效积温7 394.7℃,年日照时数2 037.7 h,无霜期358 d,降雨量1 563 mm,相对湿度80%,年蒸发量1 267.8 mm。试验地海拔200 ~ 250 m,坡向东北,坡度25°,林地土壤为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土层厚度在80 ~ 100 cm,腐殖质层较厚,土壤呈酸性,立地条件Ⅱ类。

1.2 材料与试验方法

试验林分为2008年4月5日造林,密度1 650株·hm-2,造林苗木为岩溪林场苗圃培育的同一批DH32-29无性系容器苗。试验地采用随机区组,各处理的每个小区15株,3个重复。

修枝试验采用对比设计方法,设A、B、C、D、E、F和CK处理(表1),其中A、B、C、D、E处理在第一年的7、8、10月份各修枝1次,每次强度不超过1/5,修剪下层光合作用不好的枝条,修枝高度2 m左右,第二年不同处理的修枝方法见表1;修剪方法是用修枝剪贴干修枝,切口要平滑、无撕裂;修枝强度是以修掉的树冠占整个树冠枝叶量的比例[2]。

表1 不同处理的修剪方法

注:表中“—”表示不进行修枝处理。

1.3 调查与检测

分别在2009年11月1日、2010年12月15日、2013年12月5日对不同处理进行林木生长性状调查,分别获得19、32和68个月生的树高、胸径、枝下高和冠幅等指标。利用福建省桉树二元材积表= 0.000 038 992 21.749 641.209 02计算单株材积。于2010年12月15日和2013年12月5日分别选取A、B、D、F不同处理和对照平均木3株,木材锯成2 m且做好标记,利用木材旋切一体机进行旋切,旋切到心材为3 cm,观测心材和旋切后木材单板特性。

1.4 数据处理

利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生长性状在显著性水平的差异,并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9]。采用相关分析计算生长性状与修枝的相关系数,找出各修枝方法与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修剪时间对桉树生长的影响

表2 不同修剪时间对桉树生长的影响

注:同一列数字后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同一林龄内不同处理为极显著差异(<0.01),不同小写字母为显著差异(<0.05),下同。

2.1.1 对林分平均胸径的影响

由表2可知,19个月生时,不同处理的林分平均胸径生长量大小为D>B>A>F>CK,比CK处理高了4.1% ~ 9.5%;32个月生时,排序为D>B>F> A>CK,比CK高了7.2% ~ 14.4%;68个月生时,排序为D>B>F>A>CK,比CK高了3.3% ~ 11.3%。由此可见,在造林后前2 a,轻度的修剪会促进桉树早期胸径生长,且第2年修枝比第1年修枝影响程度更大。多重比较不同处理的修枝方法对胸径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

2.1.2 对林分平均树高的影响

由表2可知,19个月生时,不同处理的林分平均树高排序为D>B>F>A>CK,比CK高了10.6% ~ 23.5%;32个月生时,排序为D>B>F>A>CK,比CK高了11.8% ~ 28.6%,68个月生时,排序为D>B>F>A>CK,比CK高了5.9% ~ 24.3%,且经多重比较,19个月生时A、B、D、F与CK在树高上差异极显著,B、D与A的差异极显著,B、D与F的差异极显著,其余不显著。32个月生时各修枝处理与CK差异极显著,B、D与A的差异极显著,B、D与F的差异也极显著,其余不显著。68个月生时,B、D、F与CK的差异极显著,B、D、F与A的差异极显著,B、D与F的差异显著,其余不显著。

2.1.3 对林分枝下高的影响

19个月时,枝下高排序为D>B>F>A>CK,分析认为D、B和F的桉树枝下高主要由修枝高度决定,和自然整枝关系不大,只有CK、A有部分自然整枝,说明CK、A枝下高度主要由自然整枝关系决定;32个月生时,枝下高大小仍然为:D>B>F> A>CK,分析认为不同处理的桉树枝下高主要由修枝高度和自然整枝决定,且从鲜枝叶重看,大小为CK>A>F>B>D,由以上两项指标表明修剪会促进树高生长,加强顶端优势,促进桉树自然整枝,降低营养损耗;68个月生时各处理枝下高顺序仍然与以前一致。

2.1.4 对林分冠幅的影响

由表2可知,19个月生时,不同处理桉树的平均冠幅排序为CK>A>B=D=F,分析认为冠幅主要由修掉下层较长侧枝原因决定;32个月生时,冠幅排序为CK=A>F=B=D,说明冠幅主要由修掉的下层较长侧枝和自然整枝原因决定;68个月生时与32个月生时类似,说明从第2年开始林分冠幅主要由下层较长侧枝和自然整枝原因决定。

2.1.5 对林分平均单株材积的影响

由表2可知,19个月生时不同处理桉树的平均单株材积排序为D>B>A>F>CK,比CK高了22.6% ~ 51.2%;32个月生和68个月生时排序均为D>B>F>A>CK,与CK相比平均单株材积保持第二年时的幅度。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各处理与CK的差异极显著(<0.01)。32个月生时,A、F与D、B的差异显著,其余差异不显著。68个月生时,D、B与CK的差异极显著,D、B与A的差异显著,其余差异不显著。

2.1.6 对林木高径比的影响

高径比可体现树体干形的好坏,高径比越大说明树体主干干形越好,反之则干形越差[5]。由表2可知,19个月生时,不同处理桉树的高径比为B>D> F>A>CK,各处理与CK相比高出4.9% ~ 12.9%;至32个月生时,排序为D>B>F>A>CK,比CK高出4.2% ~ 12.4%;68个月生时排序与32个月生时一致。由此可知,进行适宜的修枝处理能明显提高桉树的高径比,对于优化桉树的干形有显著的作用,但随着桉树生长,影响程度有减弱趋势。19个月生时处B>D主要是由于修枝在桉树生长高峰季节,且从修枝到调查时间较短造成。

2.2 不同枝叶修剪强度对桉树生长的影响

2.2.1 不同修剪强度对林分的胸径生长的影响

表3为B、C、E为3个不同修剪强度对林分的平均胸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林龄、不同处理间的平均胸径大小排序均为B>C>E,说明轻度的修剪会促进桉树早期胸径生长,而中强度的修剪,胸径则会随着修枝的强度增大而减少,但经方差分析修枝强度对胸径的影响不显著。

2.2.2 不同修剪强度对林分树高生长的影响

由表3可知,19个月生时,林分平均树高排序为:C>B>E;32个月生和68个月生时不同处理树高排序为:B>C>E。经多重比较,19个月生时,B、C与E处理差异极显著,B与C处理差异不显著;32个月生时,B、C与E处理差异极显著,B、C处理差异不显著;68个月生时B、C与E处理对树高的影响差异显著,表明中轻度的修剪会促进早期树高生长,而修剪强度增大树高却减少。

表3 不同枝叶修剪强度对桉树生长的影响

2.2.3 不同修剪强度对林分枝下高和冠幅的影响

19个月生时,林分枝下高排序为:E>C>B;32个月、68个月生时,不同处理枝下高排序为:C>B>E,不同处理的桉树枝下高主要由修枝高度和修剪强度决定;各处理冠幅差异不大,冠幅主要由修枝高度和修剪强度决定,因为早期桉树侧枝大都由上到下呈尖塔形造成,修枝时打掉下层较长侧枝而影响了冠幅。由分析和实际观测,各处理之间的差异随修枝强度的加大,冠幅降低。

2.2.4 不同修剪强度对林分平均单株材积和高径比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平均单株材积的影响为B>C>E。经多重比较,不同修剪强度对单株材积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适度修剪可促进桉树单株材积的生长量,加大修剪强度桉树单株材积则趋于减少;不同处理对高径比均为C>B>E,适度修剪可提高桉树的高径比,强度修剪则不然。

2.3 修剪时间对材质的影响

表4 修剪对32个月生桉树材质的影响

注:节子数为同一株有修枝木材部分每50个节子的平均数,下同。

表5 修剪对68个月生桉树材质的影响

由表4可知,依据死节数和节子的长度判定材质,32个月生时,桉树的材质排序为D>B>A>F>CK,由表5可知,68个月生时,桉树的材质排序为D>B>F>A>CK。不同处理32个月生、68个月生尾巨桉材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度修枝次数可减少死节数、降低节子长度,有利于提高材质。修枯死枝无意义,修大枝可能影响边材(例如F处理有部分修死枝和少量修大枝)。对不同处理32个月生尾巨桉材性分析主要是心材部分,修枝可限制侧枝的发育,减少大节生成,便于切口愈合,促进桉树的节子形成活节[2]。在桉树生长早期进行修枝可将木材的节子缺陷限制在心材部份不扩展到边材,然后持续的径向增长最终形成无节材;对不同处理桉树未修枝部份材质的优劣为D>B>F>A>CK,适度修枝促进桉树生长同时促进桉树良性整枝,并促进桉树未修枝部份节子更多生成活节或无节,可能原因是适度修枝促进桉树生长同时易于桉树良性整枝,从而抑制其孔洞的形成,进而提高木材的材质[6]。

3 小结与讨论

3.1 适时修剪对桉树林分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不同修剪处理对尾巨桉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D处理修剪方法最好。尾巨桉无性系DH32-29是一种生长较快的优良无性系,早期生长在肥、水、热量充足时,枝叶生物量非常大,且它的顶端优势非常强,光合作用主要集中上部分,修枝除去了一些衰、病、枯枝以及下层枝,减少了养分的损耗,使得营养物质向生长旺盛的部分积累,同时增加了林分的透光度和生长空间,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促进了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4-7]。

3.2 适宜修剪强度对桉树林分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每次修剪强度为1/5修剪方法最好。轻度修剪比中强度修剪更能促进桉树生长,其主要原因是轻度修剪主要是修去下部光合作用微弱、生长缓慢趋于死亡且消耗树体大量养分和水分的枝条,而中强度修剪修去了树冠下层大量枝叶,这些枝叶正是为下部树干生长所需有机物质进行光合作用的加工厂,修剪强度过大,势必削弱林木光合作用,不利于林木生长[2-3,8]。

3.3 适度及时修剪可提高桉树木材质量

D处理修剪方法材质最好。多次且及时的适度修枝能促进林分生长和优化桉树的干形,且能促进桉树活节生成及减少大节生成,可通过持续的径向生长培育无节材以提高木材材性,但修死枝无意义,修大枝可能影响边材材性[2-6]。

综上所述,综合考虑不同修枝强度和修枝处理对尾巨桉林分生长和可获得无节材长度的影响,认为先后进行多次1/5修剪强度的D处理修剪方法最好。修枝林分的后续效应尚未完全体现,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1] 祁述雄.中国桉树(第2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2] 肖祥希.修枝对福建柏林分生长及无节材形成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05,18(1):22‒26.

[3] 陈瑞炎.不同修剪强度对樟树生长的影响[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0,30(2):154‒156.

[4] 马永春,方升佐.欧美杨107不同冠层光合特性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4):39‒42.

[5] 肖永元.修枝和间伐对福建柏生长的影响[J].福建林业科技,2012,39(3):68‒70,74.

[6] 邓玉华,杨明武,陶再平,等.桉树旋切单板外观质量研究[J].桉树科技,2013,30(3):42‒46.

[7] 牛正田,张绮纹,彭镇华,等.国外杨树速生机制与理想株型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6,19(2):23‒27.

[8] 程朝阳.修枝强度对杉木幼林生长的影响[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7,27(1):70‒73.

[9] 洪伟,吴承祯.林业试验设计与分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Effect of Pruning on Growth and Knot Free Timber Production of

ZHOU Jian-qing

(,363902,,)

Pruning of×at different ages and intensities was examined in relation to subsequent growth and wood properties. Results showed that pruning at different ages and intensities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ree height growth and wood properties of. Pruning treatment D proved to have the greatest impact with increases of 24.3%, 11.3%, 56.8% and 11.7% over the control treatment for average tree height, DHB, stem volume and height to diameter ratio respectively.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of pruning treatments ranked other treatments in the order of B>C>E, with the method involving pruning 1/5 each time working best. Treatment B with pruning 1/5 each time of B treatment provid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of 10.2%, 6.4%, 19.7% and 3.4% for average tree height, DHB, stem volume and height to diameter ratio over treatment E.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 pruning treatments, the best for production of knot free timber and growth involved treatment D applied several times to prune 1/5 each time.

; pruning; growth; wood property

S758.5+2

A

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杂交桉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2005N057)

周建清(1973— ),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和技术管理工作.E- mail:ZJQ730430@163.com

猜你喜欢

修枝材积冠幅
广西一元立木材积表适用性评价
城市绿地微环境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峨眉含笑
不同强度修枝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施肥对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中龄林单木树冠圆满度影响
修枝抹芽对红椿幼林生长及干形的影响
盆景树
阿拉尔地区胡杨材积与胸径、树高的关系分析
基于无人机高分影像的冠幅提取与树高反演
红松材积与生长性状相关分析及二元回归方程的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