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背景下地方高校智库参与区域协同创新的策略思考

2016-02-18贺文华夏道玉左雪松

关键词:资政智库决策

贺文华 夏道玉 左雪松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 浙江温州 325011)



新常态背景下地方高校智库参与区域协同创新的策略思考

贺文华夏道玉左雪松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浙江温州325011)

【摘要】地方高校智库作为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参与主体,在推进区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中发挥重要的思想库与智囊团作用。地方高校智库通过政策导向、法规指引、实践拓展与功能优化的空间释放,基于公益化、应用化、差异化与品牌化策略,打造有别于官方智库、民间智库、直属高校智库与外来智库的新型智库,走出一条校内整合、校际联合、校外结合与校地融合的发展路径,不断提升参与区域协同创新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新常态;地方高校智库;区域协同创新;策略

区域协同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作为区域多主体大跨度的整合创新模式,急需各类智库提供有效决策咨询供其运筹谋划,破解地方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复杂难题,不断提升区域治理体系与地方治理能力现代化。地方高校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重要力量,在参与区域协同创新进程中发挥重要的思想库与智囊团作用,在服务政府决策、推进文化传承、促进管理创新方面不断体现时代性(新)、富于稳定性(常)、把握规律性(态)。

一、地方高校智库参与区域协同创新的空间释放

区域协同创新对内是指在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行)业等主体围绕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共同目标而形成决策共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风险共担的深度融合模式。在政策指导、法规指引、实践拓展与功能优化的综合作用下,地方高校智库建设风生水起。

(一)政策释放的空间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面临不确定性风险越发增多,这种风险越发与社会决策密切相联。“风险总是依赖决策——就是说,它们以决策为前提。它们产生于从不确定性和危险向决策的转变之中。”[1]100面对不确定性风险侵袭,需要科学决策管控社会矛盾。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执政规律与方略,智库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2]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将智库视为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地方高校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力量,党的智库政策从顶层设计高度为其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要发挥其的思想库与智囊团作用,主动为地方发展献计献策。

(二)法规指引的空间

为深入贯彻党的智库政策以及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关于加强智库建设的系列讲话精神,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教育部2014年2月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该计划指出:面向区域发展需要,在高校培育一批面向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的特色政策咨询机构。服务区域决策是地方高校智库发展的根本要义,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也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大生存空间。地方高校智库是根据区域决策咨询的需要而创立,服务性是地方高校智库的基本属性,其承载着服务地方资政问计的功能,通过服务区域科学决策的功能定位来审视自身存在价值。同时,地方高校处于高校体系金字塔的底端,由于自身能力与资源有限,不可能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全局性研究。 只能根据自身实际与结合区域发展趋势、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特征,围绕《计划》8 个主攻方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确定自身资政的主攻方向,有针对性提供资政成果服务于地方决策。

(三)实践拓展的空间

没有决策,就没有智库。建设地方高校智库是破解区域发展难题、提升地方科学决策的重要举措。当前区域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期、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经济增速换挡期、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社会矛盾凸显期。“五期叠加”使区域协同创新面临众多挑战,许多重大公共政策问题亟待破解,急需充分调动一切智库因素来参与完善区域公共决策体系,这为地方高校智库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目前地方高校智库约占高校智库总数的80%,数量众多但实力不强,决策贡献度偏低且低、小、散、弱现象十分突出,严重制约其服务区域决策水平,这与地方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态势极不相称,要抓住区域转型这一倒逼契机,将服务区域发展与推动自身转型相结合,为地方决策咨询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四)功能优化的空间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传承创新共同构成现代大学的四大基本功能,如何优化四大功能实现地方高校持续健康发展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地方高校智库作为区域高等教育服务决策咨询的组织形式,是优化地方高校整体功能的有效载体,承载智库兴校的历史使命。地方高校智库要发挥自身人才、科研、信息与资源密集优势主动介入区域协同创新,使人才培养目标更清晰,智库成果与人才使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学术研究方向更明确,应用性研究为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便捷;使服务社会平台更坚实,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品牌;使传承创新动力更强劲,通过智力软服务使其从区域决策边缘走向资政中心。

二、地方高校智库参与区域协同创新的功能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地方高校智库应在智力服务与贡献智慧中明确自身的功能定位。

(一)坚持独立性

独立性是智库最基本属性。目前地方最具影响力的智库是各级党政机关的政策研究室、社科院、行政学院、党校等官方智库,它们长期从事大量对策、决策与政策研究,与政党政府关系紧密,具有明显的体制优势。但深厚的官方背景决定其存在一定依附性,其研究视角很难转到执行系统之外而保持真正的独立性,资政容易受到政策干扰,研究内容缺乏独立性,甚至出现官本位现象,园囿于政策意图的解读与合理性的论证。与官方智库相比较而言,地方高校智库作为相对稳定且独立运作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不直接依附于政府,其经费来源呈现多样化且竞争激励机制成熟,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赋予资政的相对独立性,尊重科学研究与行政管理的运行逻辑。“官方影响与思考独立相平衡是高校智库的重要优势。”[3]地方高校智库有效弥补与克服官方智库吃“皇粮”的依附性,可以自由选择研究方向,站在独立的立场上提出独特见解,为政府与社会解决难题。

(二)秉持学科性

智库不是单纯学术研究组织,但其又离不开学术组织形式,它有其专注的研究领域与深厚的学术积累,表现为学科的知识积淀与理论创新。高校智库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浓厚学科性,这使得其有别于民间智库。民间智库是以市场需求与竞争为导向、提供决咨服务的智业商业机构,目前其发展步履维艰,资金缺乏、短视现象严重,尤其是没有基础学科的支撑与多学科的融合,决咨实力相对较弱。与民间智库相比,地方高校智库学科优势明显,学科门类齐全、学科人才聚集、学科资源丰富,学术氛围浓厚,有效克服民间智库在学科支撑方面的不足与局限,研究问题的广度与深度是民间智库无法比拟的。地方高校智库要把自身学科优势与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围绕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深化学术融合与学科协同,依托特色学科优势打造高端智库品牌。

(三)保持自觉性

我国数量最多、质量较高的智库主要集中在高校,而高校影响大、水平高的智库主要分布在部属院校,它们研究实力雄厚,聚焦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研究领域,服务于政府重大决策,集中诸多优势资源形成独特的品牌效应。约占高校智库总数80%的地方高校智库。在研究成果、基础条件、政策支持、学术水平与人才队伍等方面远不及部属高校智库。地方高校智库一般是地方大学基于区域决咨需要而创立,从性质来看,其具有鲜明的地方属性,在管理体制、人员编制、经费投入等方面都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应积极主动服务于地方科学决策是地方高校智库的历史任务,必须强化属地的责任意识,以立足地方,依托学科,服务区域,引领决策为宗旨,形成服务于资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自觉主动地改造智库的组织与运行机制。

(四)守持长期性

在区域资政体系中,外来智库也是重要参与主体,对地方决策的科学化也做出了贡献。但外来智库往往是阶段性的关注与短时性咨询,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把握区域长期协同与连贯创新的特点,多属短期应急性的资政报告。地方高校智库“生于斯长于斯”的地缘特点能够克服外来智库缺乏长期关注与连续资政的不足。地方高校植根于区域发展的沃土,智库研究存在地缘、人缘、财缘和情缘相通,其具备资政的科学积累与知识储备,对地方发展战略长期持续关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区位优势使得地方高校智库既可以把重心放在加强短期对策研究上,突出资政针对性,又可以把重点放在长期持续性研究上,突出资政前瞻性,既立足地方现实问题又关注区域长远发展,正确处理短期应急性与长期接续性资政的辩证关系,这种长期关注与连续追踪的独特优势是外来智库所不具备的。

三、地方高校智库参与区域协同创新的基本要求

地方高校智库具有服务本地化的指向与本位化的功能,要在资政服务上做足文章,正确处理好公益与竞争、理论与对策、特色与一般,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一)公益性

参与市场竞争是衡量智库发展成熟的一个重要指标。地方高校智库要主动走出校门,积极参与咨询市场的竞争,主动为企业提供有效决咨服务,这既密切区域协作关系,也锻炼科研队伍与检验研究成果。但地方高校智库设立的性质决定其具有公益性研究导向与非营利性的组织特征,承载着服务地方决咨的本位化功能,需要正确处理好服务的公益性导向与市场竞争性的关系,将公共属性与社会责任作为落脚点,在服务资政本位上做足文章与讲足正气,树立公益智库理念,不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将注意力与重心置于提升决咨质量上来。“地方高校智库建设要坚持自身公共属性和社会责任,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产品。”[4]11

(二)应用化

2013 年5 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高校智库建设存在三个突出问题:问题意识不强,联系实际不足,改革力度不够。目前地方高校智库研究多以学术理论成果为主,真正转化为政府决策的资政成果较少,决策贡献率较低。第一,强化问题意识。智库的目的是服务决策,决策在于解决问题,地方高校智库要围绕区域决策的热点与焦点、瞄准资政的重点与难点,确定研究的攻关方向。第二,注重联系实际。地方高校智库要从学理性研究转向应用性研究,从主导需求转向需求主导,促进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第三,加大改革力度。地方高校智库要构建以政府、企业、社会等用户为主的应用性评价机制,重视研究成果被实务部门采纳、应用所产生的实际效果。

(三)差异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高校智库要克服同质化倾向,树立差异化理念,引导地方高校在不同层次、领域与类型上凝练特色、办出风格、形成品牌,发展特色资政。第一,区域协同创新需要不同类型智库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地方高校智库需要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满足多元化资政需求。第二,产品差异化是智库打造服务品牌的必要条件,有影响的地方高校智库一定是有着自身特色与区域特点,包括研究专长、领域与价值,有效地将其智力成果同其他智库产品相区分。第三,高校自身发展特色必定转换成智库发展优势,将区域特色、高校特点、学科特征与资政方向有机结合,表现专业的优点、学科的优势与人才的优秀,突出个性与特色资政意识。

(四)品牌化

智库的生命力取决于智库的影响力,地方高校智库要在区域协同创新中不断增强其话语权和影响力,把建言献策的质量作为生命,努力打造高端智库品牌。“品牌意识指的是大学智库要有明确的使命和目标,并围绕这样的目标来构建整体的形象和影响力。”[5]42一是智库品牌的树立。品牌是智库的核心竞争力,体现智库的核心价值与个性文化,越是立足于地方越要有品牌意识与“拳头产品”,有助于其更大程度上影响政策走向。二是智库品牌的定位。地方高校智库的品牌定位是依据资政的特征提供咨询产品对其整体效果进行设计、传播,从而影响决策者并在其心中占据独地位的过程。三是智库品牌的营销。智库的影响力取决于研究质量和宣传手段,要善于利用现代传媒手段,畅通宣传渠道、扩大宣传智库成果的公共传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地方高校智库参与区域协同创新的路径优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地方高校智库要走出一条校内整合、校际联合、校外结合与校政融合的发展路径,不断提升参与区域协同创新的效度与信度。

(一)校内整合

地方高校智库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整体文化软实力,要按照总体设计、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综合发展的原则形成校内协同资政的合力。第一,方式整合。可以通过招标或申报方式承担政府决咨项目,又可以根据自身积累开展自主研究,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方式为政府决策建言献策。第二,要素整合。由于以往地方高校智库存在资源分散、学科分割、机构分治、人员分群的现象,要树立系统理念,从分散向集聚转变,从单兵作战向联合攻关转变,采取协同创新的“大学科”组织模式,组建跨学科、跨部门的研究团队。第三,关系整合。要处理好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的关系,两者不是对立冲突而是互补融合,基础理论研究是基础,重点是瞄准学术发展前沿,开拓理论视野,通过方法的创新为应用对策研究做支撑。应用对策研究是导向,有利于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为其提供充足资料与有力佐证。

(二)校际联合

目前地方高校智库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协作,习惯各自为战,缺乏校际协同资政,存在资政恶性竞争,资政整体能力远不及官方智库。在区域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地方高校智库独立承担某项研究都显得力不从心,应组建研究共同体,联合起来共同资政,实现智慧广泛汇总与创新要素的有机整合。区域协同创新进程中要树立同城化理念,打破校际壁垒, 开展联合资政与协作咨询,打造形式多样、结构合理的高校智库群,遵循平等、合作、自愿原则筹建区域校际智库联盟,着力构建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多学科交叉的协作协调机制,增强集群资政与协作攻关能力,使校际智库协作成为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增长点。

(三)校外结合

开放性是区域协同创新的基本前提,地方高校智库建设不能只局限于区域内视角,要树立开放意识,决策咨询要具有较强获取外部资源与借力能力,在对外开放中不断提高自己,要在学习交流中完善自己,在相互比较中认识自己,努力形成有影响有特色的智库品牌。“一个成功的智库,或正在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的智库,需要有全球视野,多领域、多学科进行综合性分析。”[5]42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地方高校智库将官方智库政策优势与自身学科优势相结合,民间智库灵活性与自身规范性相结合,重点大学智库的顶天与自身的立地相结合,外地智库的旁观与自身的当局相结合,国外智库的全球视野与自身的本土化相结合,形成内外合作的交流网络,采取与知名智库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协同科研攻关、协同申报项目等形式提高自身资政水平,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内外著名智库学习、交流、进修与访问来提升人才素质。通过创办举办区域高层智库论坛,构建面向海内外智库涉及区域研究的高端学术平台,打造高端引领、集中发布、影响广泛的高校智库成果发布品牌,增强地方高校智库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

(四)校地融合

地方高校智库参与区域协同创新不是线性关系,而是非线性的渗透影响,遵循校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树立开放、共享、高效的大协同理念,形成协作攻关与协同资政“四位一体”。一是人才共用。建立校地人才交流“旋转门”机制,推动校地人才合理流动与共培共用,推荐高校智库专家到政府企业挂职任职,选聘党政企事业单位人才加入高校智库。二是信息共享。政府是高校智库获取决咨信息数据的最主要渠道,目前地方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度不够,需要政府建立制度化的信息发布机制与数据共享平台。三是机制共筹。建立智库成果的市场定价与成果交易机制,形成定期收集、定向征集、定点采集的便捷报送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智库成果评估,根据咨询质量、采纳情况及实际效益进行评估,对于优秀资政成果进行奖励,建立后期资助制度。四平台共建。支持高校智库与政府部门联合组建研究团队,建立各类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

参考文献

[1]乌尔里希.贝克.世界风险社会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01-21(1)

[3]朱有志.五着力点:助推中国智库发展[N].光明日报,2010-10-22(11)

[4]俞海洛.地方高校智库建设中的四种关系论析[J].中国高校科科技,2014(08)

[5]高振强.地方高校智库的属性及其发展策略[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03)

[6]杜宝贵.正确认识中国高校智库建设中的几个关系[J]. 高校教育管,2014(02)

Strategical Thinking for Think Tanks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rticipating in Region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under the New Normal Background

HE Wen-hua, XIA Dao-yu, ZUO Xue-song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Zhejiang Dongf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Wenzhou 325011,Zhejiang, China)

Abstract: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n important principal part participating in region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f think tank and brain trust in promoting the progress of reg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modernization. The think tanks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policy-oriented, regulatory-guided, practice-expanded and function-optimized space release, based on public interest, applic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brand strategies, build themselves into new-type think tanks, which are distinct from those official think tanks, non-official think tanks, think tanks directly affiliated to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foreign think tanks. This way, a development path should be formed, featuring in-school coordination, inter-school cooperation, school-enterprise linkage and school-community integration,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participation in region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Key words:New Normal; Think Tanks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gion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7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860(2015)06-0082-05

基金项目:2015年温州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编号:15jd32)、2015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编号:2015SCG239)、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度高等教育研究重点课题“向创业型大学转型过程中地方高校参与区域协同创新的发展机制研究——以浙江温州为例”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贺文华(1966—),男,汉,浙江绍兴人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与管理研究;夏道玉(1981—),女,汉,安徽天长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德育研究;左雪松(1981—),男,汉,安徽枞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2015-09-27

猜你喜欢

资政智库决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注重收集重大活动档案充分发挥档案工作资政育人作用
扶贫·扶志·扶智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漫谈史学初体验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
刘兆玄又当“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