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的创新发展之路——第五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6-02-18申启武
■ 申启武 王 灿
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的创新发展之路——第五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综述
■申启武王灿
2015年12月5日,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学会、广东广播电视台和暨南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以及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等单位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坚守与突围:广播媒体4.0时代的融合发展策略与理论创新”这一主题,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维度展开研讨。
1.坚守: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的信念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广播行业也积极探索转型之路。然而,由于盲目崇拜新技术、过分依赖新媒体,广播媒体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主体缺失、本末倒置等倾向。对此,与会代表认为,广播+“互联网”必须秉持广播本位、声音主导、内容为王等理念,立足于广播的本质特征,完成广播主导型改革。
四川大学欧阳宏生教授厘清了“互联网+”和“+互联网”在战略、主张、优势上的差别,并指出,“+互联网”更符合当前传媒发展的形势。它体现的是“顺时而变”的思维,以既有的模式为基础,利用互联网技术或理念,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广播应立足于其在权威性、群众性、整合传播力、突发事件报道等方面的优势去主导融合过程。
中央电台广播学会秘书长李宏以加拿大、德国、英国三档优秀广播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举措为例,证明“坚守也是一种创新”。广播应该把握自己的特色,放大自身的价值。
海峡之声总编辑卢文兴认为:坚持广播本位,就是要认识到声音之于广播的重要意义。他纠正了业界存在的“放弃声音为主营业务”的错误倾向,呼吁广播人重新重视声音的美感,美化声音,多在声音的采集、加工、制作方面下功夫,开发多元音频产品。
暨南大学申启武教授认为,在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的观念依旧没有过时。渠道是为了拓展内容,平台只是为了搭载内容,智慧是为了美化内容,营销是为了传播内容……新技术的运用都是为内容服务的。车载广播的流行、新媒介技术的出现,为广播扩充市场提供了可能,但是内容是将潜在受众转变为现实受众的不二法门。
2.反思: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误区
在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实践中,部分广播媒体锐意改革已做了成功的示范,但还有许多广播媒体在融合的理念、机制、方式上存在误区,主要表现为:随波逐流,对广播转型持消极情绪;换汤不换药,理念、机制的转型没有跟上;慌不择路,在融合方式的选择上出现问题;一拥而上,相互竞争、踩踏,形成新的同质化等。对此,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刻反思。
对于国内用户偏爱新媒体的现象,卢文兴解释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目前大陆传统媒体的开放程度远逊于新媒体。他认为,广播在互联网时代依然有顽强生命力,广播人应该有充分的自信,抛弃“自卑”的情绪。
申启武在分析上海、北京地区广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揭示了当前大多数新媒体广播主要依靠传统广播母体作为经济支撑的事实。他重新审视时下流行的对广播新媒体盲目乐观的情绪,并根据新媒体广播并没有产生多少实际的经济效益以及传统广播平稳发展、逆势上扬的现象,坚信在未来的五到十年里,传统广播的主体地位将一时难以被撼动。
浙江传媒学院院长项仲平指出,部分广播电台与新媒体的融合还处于“叶公好龙”的层面。或是不知道如何实施,或是惧怕改革带来的阵痛和流血,导致“互联网+广播”的融合仅仅停留于口头上。
中国传媒大学张振华教授认为,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防止相互踩踏、互相消耗成本,特别是要警惕形成又一个新的、低水平的同质化;另一方面,要避免迷失自我,丢弃广播原有的特点、优势和强项。
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樊晓峰看来,大量传统广播热衷于做手机客户端基本上是一种无效努力。他建议广播在融合过程中要善于立足自身优势“借船出海”,与一些知名的客户端合作,借助其平台优势,进行利润分成,同时又可保护自己的版权。
3.机遇: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的生存空间
在来势汹汹的新媒体面前,传统广播既要转型,又不能丢弃自己的特色。在融合过程中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寻找生存空间,与其他媒体进行差异化竞争,都是传统广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与会代表从广播与新媒体的共性、广播的社会动员作用、广播的对外传播功能、车载广播的竞争优势等学术视角进行探讨。
张振华指出,在新媒体崛起、传统媒体普遍下行的趋势下,广播并未遭受太大的冲击,这主要得益于广播与新媒体的“近亲”关系。广播具有伴随性、便捷性、互动性等特点。这也是新媒体的特点。因此,广播和新媒体具有相似的“基因”,最容易与新媒体实现融合发展。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覃信刚指出,广播的及时性与新兴媒体追求的时效性一脉相承;广播的类型化,包括分众化、社区化特征,与网络媒体强调的“社区、社群、朋友圈”等概念不谋而合。这些相似性为广播借力新媒体提供了依据。
台湾世新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夏春祥副教授认为,广播在制造媒介事件以及社会动员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偏远地区,广播还是巩固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是社会结构中底层受众的倾诉者。
中央民族大学白润生教授梳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的发展历史,指出广播在民族交流、跨文化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创新: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的发展策略
中国广播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1.0时代发展到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4.0时代,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其生存发展的重要策略。与会专家学者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体制、机制、内容、平台、渠道、经营等多个层面,对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进行探讨,一致认为创新是媒体融合时代广播发展的策略。
中国传媒大学王宇教授从内容、用户、渠道三个方面探讨了广播在音频产业竞争中的策略:在内容方面,品质为先,线上线下即时互动,为用户提供优质、专业、有深度、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在用户方面,要培养新生代听众,通过建立听众社交圈、商业平台来吸收受众群体;在渠道方面,要拓展新平台,以交通频率为先导,融入车联网,开发以车载收听设备为核心的渠道资源,或者自主开发音频App,实现内容与位置的融合,基于用户位置信息,进行音频产品的推送,在交通资讯、旅游服务等领域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北京大学陆地教授认为,新闻、音乐、讲故事是广播节目的主要类型,也是广播的价值所在,应重点把握。广播要在情感上和利益上贴近听众,要培养听众对广播的媒介情感;通过提供专项服务、特殊服务,给听众带来直接的利益,与听众形成利益上的贴近关系。
东莞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郑远龙对该台在平台、内容、服务、营销方面的创新举措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广播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来策划和经营。受众细分、节目定制、增强互动性是广播发展的趋势。
覃信刚指出,广播要发展,应从打造新型制度、培养新型人才、填补空位类型、提升文化品位以及大力推进融合媒体的终端建设等方面进行努力。
欧阳宏生表示,“广播+互联网”趋势下,必须进行从听众到用户、从单一向多元、从大板块向小板块的理念转型创新。
项仲平认为,广播在平台建设上,要构建“三合四化”理念,即“整合、聚合和融合”和“本地化、专业化、对象化、定制化”,以创新的模式来诠释新媒体文化传播的新概念,实现多渠道互动的优质广播平台。
郑州电台台长葛向阳介绍了该台的创新发展思路:做大优势频率,稳定广告收入,做强新闻影响力,主动融合新媒体。围绕这些思路,他们在策划线下活动、拓展产业链、创新节目形式、运用新技术、开拓新平台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践。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张国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