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除颤、胺碘酮在心脏性猝死抢救中的应用
2016-02-18吕超强
吕超强
电除颤、胺碘酮在心脏性猝死抢救中的应用
吕超强
目的 研究在治疗心脏性猝死抢救中应用电除颤、胺碘酮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来我院收治的34例心脏性猝死患者,在抢救过程当中使用电除颤、胺碘酮结合,将相关临床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抢救的34例患者中,8例抢救复苏成功,成功率为23.53%,与科室内以往统计记录资料相比较,成功率高出12.31%。结论在抢救治疗心脏性猝死患者时,立即采取电除颤处理,使用胺碘酮静脉滴注,可有效防止心脏骤停,可预防心室的心律紊乱、心律失常再度出现,降低心电传导异常情况,并且能保护心肌细胞,促使抢救成功率提高,在临床抢救工作中可推广应用。
电除颤;胺碘酮;心脏性猝死抢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34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22岁-80岁,平均(55±4.5)岁,体质量42 kg-76 kg,平均体质量(59.75±6.80)kg。其中冠心病18例、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3例、心脏瓣膜病2例、心肌炎2例、冠状动脉异常3例、肺心病4例、肝癌晚期2例。
1.2 方法 相关抢救治疗方法:首先按常规给予肾上腺素1 mg,使患者呼吸加快,心跳和血液流动速度加快,瞳孔放大,激活身体机能,通过静脉注射阿托平1 mg,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处理,球囊呼吸仪器支持呼吸,同时给予患者瞬时高能脉冲,脉冲维持时间为5 ms,双相波150 J电能进行电击除颤,给予患者胺碘酮150 mg进行静脉注射后,维持30 mg/h进行静脉滴注。对患者心室颤动、心室频率等进行密切观察,经过首次电除颤后心律紊乱仍未得到正常恢复者,可进行持续胸外心脏按压、给予呼吸支持,二次给予肾上腺1 mg、2%碳酸氢钠50 mL、用于解除呼吸抑制和催醒的纳络酮0.8 mg先后静脉注射;密切关注心电情况,心室颤频加快后,二次给予患者双相波200 J电能进行电击除颤。有部分患者心律恢复后心电监护仍可见室性早搏,此时则增加胺碘酮滴注剂量45 mg/h-60 mg/h,24 h内最大用量控制在900 mg内,经静脉进行氯化钾、硫酸镁补充。
2 结果
经过抢救后,患者成功苏醒8例,有2例患者好转后出院;4例心跳复苏,经心电监护显示窦性心律,无法进行自主呼吸采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控制呼吸治疗,10 d后自动出院;另外2例心跳、呼吸均已恢复,使用药物维持血压,因各种原因3 d后自动出院。
3 讨论
心脏性猝死原发病因中以冠心病最常见。心脏性猝死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早实施心肺复苏和心脏复律。及时辨别诊断心脏骤停,突发性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脉博消失以及心音消失情况。一旦出现以上情况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改善心肌供血情况,使电除颤动成功率加大。针对心室颤动<4 min的患者,需首先采取有力快速的胸外按压方式复苏。救治心室颤动的有效办法是进行早期电除颤,越早进行除颤患者患者存活率越高。进行1次电击后做5组心肺复苏,再次复查心律。关于电流流量,单相波则选360 J,双相波则选150 J或200 J,电流波相不清楚时,则直接选360 J。心脏发生骤停后,脑血流将立即中断,大约10 s患者意识丧失,4 min-6 min内脑部将受到严重损伤,这个时间是患者最佳抢救时间[2]。
心脏骤停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根本原因,心脏性猝死目前是20岁-60岁男性患者居首的病因,若在院外发生,进行抢救也极易错过最佳时机,成功率极低,针对该情况应重点预防。应重点关注冠心病等高危患者,减少心肌缺血、降低心肌梗死等发生几率。防治心动过快、过缓、心律不齐的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所引发的心脏性猝死的发生。胺碘酮属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其对α及β肾上腺素有轻度的非竞争性质的受体阻滞剂属性,同时有轻度I类和IV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属性,其心脏电生理效应主要是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不应期,对消除折返激动有利。可对心房和心肌传导纤维的快钠离子内流进行抑制作用,减缓传导速度,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其对静息膜电位、动作电位高度不造成影响。因复极过度的延长,心电图显示有QT间期延长和T波改变。静脉注射不具有显著负性肌力作用,不会抑制左室功能。对于因心肌梗死后,合并左心室发育功能不全、窦房结激动异常的心律失常患者可有效降低心律失常所引起的死亡。外科手术中如复极延迟综合征患者,使用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时,可考虑对左侧心脏交感神经进行切除手术[3]。ICD对部分高度猝死高危患者的预后起到良好作用,无症状表现、非持续性室速陈旧性AMI患者,非一过性或者可逆行造成的心室颤动患者,心室室速导致心脏骤停的患者,持续性室速以及快速性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患者,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能起到心脏性猝死的良好预防作用[4]。
综上所述,电除颤、胺碘酮对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复律作用起到良好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有效措施和使用药物。抢救心脏性猝死患者使用到的心脏复律除颤器在10 ms内实施数千伏单相除极,科学合理运用,调整室性心律失常的成功率较高。胺碘酮属于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IK通道阻滞剂,有效延长动作电位时长与QT间期,对冠状动脉起到良好扩张,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并结合呼吸机、药物配合等,心肺复苏成功率比以往抢救方法显著提高,可在该类疾病临床中推广应用。
[1]邵山, 钱波, 王小青, 等. 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与随访[J].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3, 22(5):771-773, 776.
[2]赵庆军, 黄丽, 杨芳, 等. 胺碘酮和硫酸镁联合治疗顽固性室颤的病例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20(1): 174-175.
[3]王磊, 王梅. 透析患者猝死的预防与治疗[J]. 中国血液净化, 2007, 6(4): 176-177.
[4]张煜, 张清艳, 金兆辰, 等. 胺碘酮联合硫酸镁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2, 28(2): 85-87.
528000 佛山,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脏性猝死是各种疾病终末期时急性症状出现后60 min内发生的,因心脏原因而引起的意识突然丧失致使的自然死亡现象。该疾病特点主要表现为:死亡发病疾、死亡突然、自然死亡。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运动量减少等诸多原因,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出现逐渐升高,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有所增加[1]。本研究抢救心脏性猝死患者时除以往抢救措施外,及时使用电击除颤、静脉滴注胺碘酮等处理措施,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具有临床意义,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