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的路径研究
2016-02-18马丽卿
◆马丽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的路径研究
◆马丽卿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的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党员培养、新媒体宣教以及以“法律制度、体制机制”作保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书育人全过程的基本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校园文化
10.3969 /j.issn.1671-489X.2016.02.075
1 前言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价值多元、信仰多变的时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高校教育途径融入青年人的思想,转为青年人的行动,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主渠道。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在当前的历史背景下,高校应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将其内化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层面的自觉追求,外化为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自觉行为。
本文系统地研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提出高校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识和行为实践的基本路径[1]。
2 高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重要性
一是警惕和防范西方价值观、政治文化等意识形态对青年人的渗透,高校必然要扛起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旗。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文化知识的传播交流,价值观念的摩擦碰撞,人们的认知和价值观在不断变化。由于思想文化的无界传播,不良的思潮趁虚而入,影响着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年人,特别是对高校学生思想的侵蚀,容易导致他们价值观出现多元取向,价值目标功利化、价值评判标准多重化[2]。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面临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国与国的竞争集中体现在软实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因此,高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新常态新形势下的客观要求,高校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过程中,国人的竞争意识、财富意识在增强,在这种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高校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有效的价值观教育,来加强大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自控能力[3-4]。
3 高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的基本途径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促进教学体系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融合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首先,应构建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的思想政治课程,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改进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大多数青年人对思想的教条说服存有抵触情绪,只有以鲜活事例感染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头脑。其次,通过思想政治课直接引导,文化知识课潜移默化的间接感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汇到每一次课堂,必然能使教学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融合。
大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体系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维度,增强政治教育的现实感与实效性,而且通过实践环节能够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增加其对理论的理解深度。
高校实践环节的开展途径可以不拘一格、形式多样:一是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实践活动,比如组织道德论坛、道德宣讲等活动,把一个个鲜活的、灵魂血肉丰满的先进典型呈现在师生面前,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风气;二是建立健全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校外教育基地,打造校外实训基地,鼓励青年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发明创造活动和勤工俭学活动;三是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在大学生认知认同教育的基础上,使其做到知行统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推动者。
打造特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校园文化环境高校是传播和推广优秀思想、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每所高校均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在教育、学习、科研等各个领域的行为活动中,逐步形成具有时代性和个体鲜明的校园文化。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教育,首先要建设优质育人的校园文化环境,这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社会的重要智力保障和技术支撑。高校只有形成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接轨又能体现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生活,才能凝聚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力量。
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师德为先,教书育人,教师应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教学水平,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表率大学生党员是青年中的优秀代表,在学校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并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学生党员要时时刻刻注重自己言行,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做人做事必须脚踏实地。在日常生活中为广大学生群体树立起一面旗帜,真正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带动身边同学进步的同时,同样能够使得自己的党员形象更加鲜明。发挥学生党员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大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媒体媒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阵地电视、互联网、手机等传播渠道一方面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空间,另一方面也可能将良莠不齐的信息传递给大学生,冲击主流文化的教育功能。高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传播媒介,充分发挥校报校刊、广播等校园媒介的功能,同时加强校园信息网络、校园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阵地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
以“法律制度、体制机制”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校、校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工作实践中是高校的重要任务。高校要用法律制度的权威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使高校的教书育人、管理服务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行为指南。对于高校来说,以法律制度、体制机制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强化制度约束,全面提高管理学校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效能;其次要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4 结语
教育兴国,人才强国。不同的国家培养人才有其自身体制特色的政治标准、价值标准。我国的全民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要积极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学育人的融合方式,建立健全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切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激励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1]彭思雅,李江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流行文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4):25-27.
[2]李昊远,宗彩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关心下一代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1(10):58-59.
[3]陈秉公.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势位”培育和践行的规律性[J].思想理论教育,2014(2):48-50.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1).
G641
B
1671-489X(2016)02-0075-02
作者:马丽卿,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