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劳动力市场适切性提升策略研究

2016-02-17王全旺赵兵川

职教论坛 2016年12期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

□王全旺 赵兵川



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劳动力市场适切性提升策略研究

□王全旺赵兵川

摘要:受国内外整体经济状况变差,技能型人才有效供给不足以及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因素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适切性低的问题较明显,这不仅给个体造成“伤疤效应”,也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问题,可以采取深化校企合作,夯实技能型人才从学校到工作的基础;加强统筹协调,构建高职院校与质优企业的分类合作模式;畅通信息渠道,为受教育者提供优质的职业指导;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市场与国家资格等级认证制度的合力等措施提升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适切性。

关键词: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适切性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与增速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使得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的同时,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矛盾进一步加剧[1]。可见,技能型人才存在劳动力市场适切性低的问题。在目前我国劳动者素质总体偏低,劳动年龄人口逐步减少和受教育年限延长,青年劳动力供给下降的人力资源现状下,探究提升技能型人才劳动力市场适切性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迫切性。

一、技能型人才劳动力市场现状分析

相关研究数据表明,目前无论是就世界还是中国劳动力市场而言,技能型人才短缺都已是不争的事实。世界范围内,世界经济论坛与德勤有限公司2012年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日益扩大的技能人才缺口已造成全球1000万个制造行业职位空缺。就中国而言,近十年来,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①求人倍率始终大于1。现仅就近三年劳动力市场此类人才供需状况做一分析。

2013年度,从供求对比看,各技术等级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中,技师、高级技师、高级技能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较大,第一季度分别为2.72、2.31、2.1;第二季度分别为2.26、2.23、-②;第三季度分别为2.19、2.19、1.67;第四季度分别为1.89、1.58、1.66。

2014年,从供求对比看,各技术等级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中,技师、高级技师、高级技能人员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较大,第一季度分别为2.01、1.91、1.8;第二季度分别为1.68、1.78、1.64;第三季度分别为2.78、1.61、1.76;第四季度分别为1.91、2、1.81。

2015年前三季度,从供求对比看,各技术等级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1,需求大于供给。其中,技师、高级技师、高级工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较大,第一季度分别为2.11、1.93、1.93;第二季度分别为2.0、1.94、1.77;第三季度分别为2.04、1.9、1.83。

中国劳动科学研究所《2010-2020年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预测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需求约为11577.3万人,短缺927.4万人;高技能人才需求为3067.1万人,短缺为105.8万人。到2020年,如果劳动者的技能不能进一步得以提升,中国将面临2400万的人才供应缺口[2]。

表面上看,上述相关数据充分说明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只存在供需数量矛盾,但显性数据背后隐含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此,技能型人才劳动力市场数量不匹配的同时,结构、质量等也存在着矛盾与问题。

二、技能型人才劳动力市场适切性低的问题探因

技能对个人、企业和社会而言都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尤其是中国在成为全球化经济的一员后,技能型人才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但技能型人才无论是在数量、结构还是在质量方面都存在劳动力市场适切性低的问题。短期内,技能型人才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间不相适应的现状恐怕仍难以改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

(一)国际、国内整体经济状况相对较差

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从世界范围看,短期内复苏回升的可能性不大。全球财政与金融危机导致大量的企业新增岗位减少,许多国家出现了高失业率,大量人员处于待业状态。受此影响,且由于中国经济在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增长后,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相对尖锐的矛盾和问题,中国政府下决心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和调整经济增速,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由于国内外就业环境在短期和长期、结构性和周期性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变得十分严峻,劳动力市场总需求能力不足,求职者面临更少的就业机会。许多求职者为了就业,在与其专业技能不十分切合的岗位工作和兼职。

(二)技能型人才有效供给不足

如前所述,目前中国技能型人才数量明显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而出现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型人才市场求人倍率比值多年来始终大于1的状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各级各类人才在数量与层级上保持一种协调的比例关系,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受政策制度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相比而言,中国对科技人才培养的力度要大于技能型人才,因此,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供给明显不足。

(三)技能型人才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目前国内劳动力市场面临技能型人才供给严重短缺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的尴尬局面,且这种两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不仅如此,更由于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教育系统人才培养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相对滞后,使得技能型人才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在应对就业难问题方面,原本通过创造就业岗位不失为一种良策,譬如通过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创造更多的管理、技术密集型工作岗位,提升技能型人才的潜在供给主体——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经济大国,教育的大规模扩张与巨大投资并没有带来就业岗位的同比增长,作为新增劳动力的供给主体的高校毕业生,其结构若不积极调整,则难以满足市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何况由于转型升级必然要求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而对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三、技能型人才劳动力市场适切性低的消极影响

近年来,全球各国(包括中国在内)的决策者都十分关注其劳动力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切合程度。随着全球化及其变革速度的加快,技能不仅是个体的财富也是企业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如果劳动力的技能与工作岗位所需技能不匹配或存在明显差距,对个体和社会都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个体的教育投资收益率显著下降,企业与社会的生产力低下及创新能力不足[3]。

(一)技能型人才劳动力市场适切性低会给个体造成“伤疤效应”

目前,世界经济尚未走出危机阴影,尽管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但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稳定现有岗位和进一步扩大就业面临较大压力。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且更可能接受与其技能不吻合的岗位。研究发现,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只有从事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和培训有关的工作时,其工作满意度才会高于普通高校毕业生。与普通教育毕业生相比,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他们受到的教育和培训越接近,他们的生产生产率就越高[4]。因此,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低适切性就业不仅会造成生产率下降,而且由于该类就业岗位为从业者提供的技能发展机会往往十分有限,容易导致“伤疤效应”。尽管技能型人才与工作岗位的匹配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提升,但低适切性岗位就业给个体职业生涯带来的“伤疤效应”是永久的和多样化的。

(二)技能型人才劳动力市场适切性低也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问题

当工人要么超过、要么达不到工作岗位技能需求时都意味着其劳动力市场适切性低。在微观层面,低适切性岗位就业,对个体而言意味着其不能实现职业预期、教育投资的低回报率以及低工作满意度;对企业而言,技能型人才劳动力市场适切性低确实降低了劳动生产率且增加了职工的流失率。在宏观经济层面,由于劳动力未得到充分利用导致生产率降低,不仅造成结构性失业还降低了GDP的增长。在效率损失之余,低适切性岗位就业还带来明显的机会均等成本问题,因为年轻人、外来务工人员、兼职人员以及固定期限从业者受到技能不匹配的影响更大。

通常而言,技能型人才未被配置到合适的岗位时,其业绩表现往往不如岗位匹配恰当者。而技能型人才劳动力市场适切性低即意味着其实际拥有的技能未得到充分的利用。OECD(2013)研究显示,劳动者岗位工作过程中使用的技能,而不是其实际拥有的技能水平与熟练程度,是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核心因素。因此,技能型人才劳动力市场适切性低意味着社会经济发展中人才与资源的整体浪费。

四、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劳动力市场适切性提升策略及建议

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劳动力市场适切性固然涉及诸多因素,需要采取综合性的策略,比如制定更好的招聘政策;提高劳动力市场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引导学生、家长的教育投资决策和职业选择;促进技能型人才在区域和职业间的合理流动。但由于现代社会,个体谋求某种社会职业通常是以接受相关的教育和训练为前提的。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型人才的潜在供给主体和培育机构,我们从教育研究的角度,探讨提升其人才培养劳动力市场适切性的策略并提出以下建议。

(一)深化校企合作,夯实技能型人才从学校到工作的基础

借鉴德国双元培训系统的成功经验,解决技能型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提升其劳动力市场适切性需要加强教育与企业间信息交流。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的成功培养需要教育部门着力做好:(1)为学生在学校进行专业理论学习、职业探索和职业选择提供有力保证;(2)对学生进行岗位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场所指导以及综合工作能力的教育与培养;(3)为学生搭建起与行业企业沟通的桥梁。

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需求反馈信息最集中的就是要有实际工作经验与技能。但特定岗位的技能与工作经验,脱离岗位是很难习得的。未基于劳动力市场需求或没有深度校企合作的教育与培训而形成的盲目扩张的技能供给,只能造成更高的青年失业率与技能型人才劳动力市场的不匹配。可以说现代学徒制的建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一刻也离不开企业。企业除为受教育者提供获得实际工作经验的机会,有助于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适切性外,还能提供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关的培训。因此必须深化校企合作,保证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需求信息与高职教育的人才供给保持基本吻合,保证行业、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话语权和地位。基于学校的教育与基于工作岗位的教育相结合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企业及劳动力市场的技能需求,改善技能型人才的就业前景。

(二)加强统筹协调,构建高职院校与质优企业的分类合作模式

目前的校企合作呈现出“校热企不热”的状况,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尤其是中小规模企业更关注其短期成本效益,为学生提供岗位教育和培训可能会产生未提高企业内人力资源存量的投资风险。校企的非深度合作使得学生未接受应有的技能教育,因此不能适应高技术岗位的需求,也因为如此,用人单位发现招聘熟练技能型人才越来越难。

政府统筹协调,校企分类深度合作是提升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实施途径。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利益相关者,政府应该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中发挥应有作用。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培训基金和税收激励等经济刺激手段为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补助金[5]。政府还应设立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发展管理委员会”,协调教育部门与劳动人事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如行业、企业等的关系。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选择合适的企业,形成校企双方相对固定的合作关系,使学生能在企业内习得更多职业知识和技能是提升其技能型人才培养劳动力市场适切性的最佳选择。在政府提供经济支持的情况下,为使该部分经费的效益最大化,对企业的选择要以一定的标准为依据,比如,可以把以下标准和特征作为评估候选企业合适与否的主要依据:(1)企业发展前景:主要指企业所属行业的整体前景,上年盈利的再投资比率以及产能利用水平。(2)企业的核心技术:主要指企业过去五年技术创新速度,研究与开发的资本投资以及目前的技术水平。(3)企业经营规模:主要指企业过去五年平均年收入,上一年收入的排名以及员工总数。(4)企业的信誉:主要指企业品牌的荣誉,产品质量以及提供的客户服务。(5)企业高管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和态度:主要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政策,职工的教育层次以及高管的支持力度[6]。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发展管理委员会”可以根据职业院校的实际发展水平及特征,以及对相关候选企业的评定等级,统筹协调、分类指导使校企之间形成分别以实践培训和技能认证、参与改进和提高技能、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主的不同类型的合作模式。

(三)畅通信息渠道,为受教育者提供优质的职业指导

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劳动力市场适切性的另一途径是为参加高职教育入学考试的学生及家长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指导与咨询。调查显示,现有的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的职业指导与咨询往往是作为一门课程设置的,意在为本校学生的就业与职业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这种缺乏对工作环境与劳动力市场信息充分了解的指导对于高中阶段学生填报高考自愿,进行相应专业技能的选择与学习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学生及家长只能根据自身对当时劳动力市场所表现的对特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教育决策与选择。根据蛛网理论,这种教育决策与选择不仅无助于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劳动力市场适切性,甚至可能会加剧技能型人才的不匹配问题。

因此,为高中阶段的受教者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指导与咨询服务,对提升技能供给的响应性与降低技能不匹配率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这种咨询不可能依靠教育系统内部的力量单独完成,应由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发展管理委员会”,在基于充分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高职教育领域知识学习的投资收益率以及企业技能需求状况的基础上,为个体的教育与职业路径选择提供指导。此外,“职业教育发展管理委员会”也可以为学校开发职业指导模块。

伴随教育国际化和终身教育的推进,不断变化中的劳动力市场状况要求劳动者持续地发展他们的职业管理技能,明确他们现有技能和学习目标,从而改进他们的工作前景。为高职教育的受教育者提供优质的职业指导其对职业发展、技能开发和就业状况改善同样极为重要。

(四)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市场与国家资格等级认证制度的合力

促进基于充分劳动力市场信息的技能型人才在职业、部门和区域间的合理流动机制的建设,有助于劳动力市场的良性运行,有助于促进个体技能与就业岗位适切性的提升。中国存在世界少有的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以户籍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为屏障,使劳动力市场呈现多元的分割状态。不同劳动力子市场间相互流动的机会少,难度大。劳动力市场分割限制技能型人才流动的同时,也限制了动态干中学和配置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除此之外,还可能导致技能型人力资本的贬值,配置能力的供给不增反减[7]。

确保技能型人才劳动力市场流动的收益被最大化,需要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一方面,应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与发展,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和多元化局面,形成以市场为主体的技能型人才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特别是消除与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相关的,诸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阻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打破区域、行业和部门垄断,规范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7]。另一方面,应建立劳动力市场就业趋紧时或常态化的空缺职位国家注册制度和国家资格等级认证制度。空缺职位国家注册制度可以将更多的空缺岗位公之于众;而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制度的建立,将使得人才的使用有一个比对、评价和认定的国家平台[8]。基于国家职业资格框架,高职教育系统可以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技能资格等级体系。设计国家资格框架可确保资格证书的跨部门、区域认证和可比性,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制度与空缺职位国家注册制度一起在技能型人才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中发挥作用,使技能型人才在国家范围内获得统一认证的同时被配置到合适的岗位。

五、结束语

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很大,作为准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增。而许多用人单位却仍然声称难以招聘到所需的技能型人才。这种结构性矛盾与劳动力市场总有效需求的不足,迫使许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得不接受不匹配的和低质量的工作岗位。技能型人才劳动力市场适切性低会给个体、企业及社会带来多种消极影响。本文仅从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分类合作模式,提供优质职业指导,发挥市场与国家资格等级认证制度的合力等方面提出提升技能型人才劳动力市场适切性的策略建议。事实上增强高职教育系统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劳动力市场适切性需要国家采取长期的、综合性宏观调控策略,需要各利益相关者,如政府、高职教育部门、商业企业联盟及劳动就业部门协调联动、深度参与、形成合力,相关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深入。

注释:

①沿用学界的一般认识,把高职教育作为高级技能、技师、高级技师类人才的潜在供给主体。

②此处“-”,表示当年,该季度此类统计数据缺失。

参考文献:

[1]尹蔚民.全力以赴做好就业这篇大文章[J].求是,2014(10):16-18.

[2]朱志敏.技能人才短缺状况为何难以改变[J].中国人才,2013(7):7-9.

[3]Davos-Klosters,Switzerland. Matching Skills and Labor Market Needs: Building Social Partnerships for Better Skills and Better Jobs[J].World Economic Forum,2014(1):1-27.

[4]萧今,黎万红.发展经济中的教育与职业[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94.

[5]European Cent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Training(Cedefop). A bridge to the future European policy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2002-10 [R] .Luxembourg: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2010:41.

[6]Sheu Hua Chen;Hung Tso Lin;Hong Tau Lee. Enterprise partner selection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alytical network process approach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2004(7/8):643-655.

[7]赖德胜.教育、劳动力市场与创新型人才的涌现[J].教育研究,2011(9):8-12.

[8]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与国家资格框架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23-34.

责任编辑殷新红

作者简介:王全旺(1975-),男,山西原平人,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赵兵川(1974-),女,山西大同人,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主体功能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劳动力市场适切性问题研究”(编号:11YJA880103),主持人:王全旺;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山西省高等院校集群协调发展机理与策略研究”(编号:2015258),主持人:王全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12-0010-05

猜你喜欢

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
西安高职旅游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构建培养环境,提升我校数控专业教学的职业能力
浅谈高校动画专业将理论引向实践教学方法研究
从人力资源需求的视觉浅谈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基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师院校英语教改研究
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惠州经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