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职教育从输出到融入的发展类型研究
2016-02-17
我国中职教育从输出到融入的发展类型研究
席春玲在《教育与职业》2015年第34期中撰文,界定了中职教育的类型,以广东省为例,分析了中职教育的三种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并针对不同类型的中职教育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于中职教育类型化的界定。根据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流向、中职学校专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融合度、教师的组成与社会服务、当地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等,将中职教育分为融入型、输出型和处于输出型到融入型过渡阶段的中间类型。
中职教育的三种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分析。1.输出型中职教育。农村地区的很多中职教育多属于输出型职业教育,输出型中职教育表现在毕业生就业输出和地域生源输出两方面。在计划经济时代,为了维持资本密集型城市大工业的发展,国家将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集中投向城市,此时的中职教育都是输出型教育。2.融入型中职教育。在珠三角,融入型中职教育比较常见,中职教育得到当地政府、工商联、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市场经济发展引发中职教育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互相融入。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职业教育再度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中心议题;另一方面,中职教育的招生和就业也走向以市场调节为主。3.从输入型向融入型转变的过渡型中职教育。在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中,有一种积极走向融入型中职学校的发展路径值得肯定。具体做法是:借助当地政府的重视与指导,中职学校与当地的行业协会、主导产业之间建立联系,中职学校教师和当地的行业专业人士之间建立合作关系,逐渐走向双赢。
不同类型中职教育的发展策略。1.输出型中职教育要从维持发展走向培育特色。从专业设置上,建议选择认同度较高的传统职业作为开设专业。另外,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培育当地的特色专业,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走向产业。2.融入型中职教育要从不断融入走向引领发展。融入型中职教育要不断开拓进取,继续探索融入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有效路径。要秉持开放精神,不断学习借鉴境外职教发展的经验,推进改革创新。